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16:02

黑龙江省大庆市十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望梅止渴,心灵手巧”。上述观点依次体现了(  )</p><p>A.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p><p>B.相对主义,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p><p>C.相对主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规律具有普遍性,形而上学的观点</p><p>D.辩证法的观点,运动具有绝对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A:“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体现的是诡辩论的相对主义,“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体现了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我们应该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望梅止渴,心灵手巧”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故A不选。</p><p>B:材料的成语依次体现了相对主义,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故B正确。</p><p>C:“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体现的是诡辩论的相对主义,“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体现了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我们应该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望梅止渴,心灵手巧”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故C不选。</p><p>D:“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体现的是诡辩论的相对主义,“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体现了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我们应该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望梅止渴,心灵手巧”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故D不选。</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月,浙江大学一项有关“石头剪刀布”的研究入选了“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2024年度最优”,成为我国首次入选的社会科学成果。这项研究是对人们玩“石头剪刀布”的方法的第一次大规模测量,测量揭示了隐藏的行为模式,聪明的人可以利用这个模式来提高自己的胜算。它成为博弈论、微观经济学、优化算法理论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本科教学教程的参考内容。这一研究表明</p><p>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p><p>②规律是客观的,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p><p>⑨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p><p>④科学实验是认识的一个来源和检验标准。</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对“石头剪刀布”游戏的科学研究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通过对游戏测量揭示隐藏的行为模式,认识其中的规律,①②说法正确;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③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说法错误。该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与“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观点一致的是()</p><p>A.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xa0;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p><p>C.不忘初心,继续前行&#xa0;D.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材料中“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强调的是运动,故A不选。</p><p>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强调了量变与质变,故B不选。</p><p>C: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体现了意识的作用,故C不选。</p><p>D: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故D正确。</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的许多成语蕴含着朴素的哲学道理。 下列每组成语中,所体现的哲学观点相近的是</p><p>A.胸有成竹、 一叶障目&#xa0;B.掩耳盗铃、 画饼充饥</p><p>C.盲人摸象、唇亡齿寒&#xa0;D.拔苗助长、刻舟求剑</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A不合题意,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成熟的思考和完整的计划,这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一叶障目意思是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这是孤立的形而上学观点,两者哲学观点不相似;<br />B符合题意,掩耳盗铃的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认为只要自己听不见铃声别人也就听不见了,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没有认识到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画饼充饥意思是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这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没有认识到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br />C不合题意,盲人摸象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这是片面的形而上学观点,唇亡齿寒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这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两者哲学观点不相似;<br />D不合题意,拔苗助长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刻舟求剑没有看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两者哲学观点不相似。<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目前已进入春季沙尘天气多发期,预计今春沙尘天气比去年偏多。专家认为,气候变化是导致沙尘天气的主要原因。这告诉我们(   )</p><p>A. 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尊重、保护自然</p><p>B. 人们是无法认识客观世界的</p><p>C. 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p><p>D. 人类还无法限制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大小和范围</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气候变化是导致沙尘天气的主要原因,这告诉我们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尊重、保护自然,A项正确;人们是可以认识客观世界的,B项错误;规律并不是永恒不变的,C项不选;人类可以限制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大小和范围,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有</p><p>①杞人忧天  </p><p>②用烛光装满小屋  </p><p>③拔苗助长  </p><p>④司马光砸缸</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孔子关于“民无信不立”、“和而不同”等思想,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则材料</p><p>①违背了唯物辩证法思想②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p><p>③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④体现了思想意识是永恒的</p><p>A.①③&#xa0;B.②③&#xa0;C.③④&#xa0;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②③:材料中““民无信不立”、“和而不同”等思想,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故②③正确。</p><p>①:“和而不同”的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故①说法错误。</p><p>④:④说法错误,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具有能动性,物质是永恒的。</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望梅止渴,心灵手巧”上述的观点各体现了</p><p>A. 运动具有绝对性;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p><p>B. 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p><p>C.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p><p>D. 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运动具有绝对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运动、客观唯心主义、意识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原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认为“天”主宰一切,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望梅止渴,心灵手巧”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项正确;A、C、D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首《浣溪沙》是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五代时期多首未署名的作品之一。诗中形象地说明了()</p><p>A.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统一的&#xa0;B.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是统一的</p><p>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统一的&#xa0;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统一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A:“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体现的是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故A不选。</p><p>B:诗中“撸”“棹”“船”“山”,形象的说明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故B正确。</p><p>C:材料未体现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故C不选。</p><p>D:材料未体现改造世界,故D不选。</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台风来时,大船与小船都躲进避风港里。小船问大船:“我们为什么不出海呢?”大船说:“因为有风,我们就不出海啦。”小船不解地问:“你不是一直教导我要敢于乘风破浪吗?”大船笑了笑说:“风太大了,我们出去会被掀翻的。”大船的回答()</p><p>A.否定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义&#xa0;B.强调了要按客观规律办事</p><p>C.肯定了要用唯心主义的观点看问题&#xa0;D.说明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A:材料未体现大船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义,故A不选。</p><p>B:大船笑了笑说:“风太大了,我们出去会被掀翻的。”说明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故B入选。</p><p>C:C说法错误,材料中大船坚持的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观点。</p><p>D:D说法错误,否认了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p><p>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xa0;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p><p>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xa0;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BC: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故ABC不选。</p><p>D: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故D正确。</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p><p>A.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p><p>B.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p>C.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p><p>D. 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统一</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该诗说明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项符合题意;BC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当人们仰望星空时,很少有人想起来,星光来自过去,每颗星星与地球都有着遥远的距离。璀璨星空,是不同时期的不同星体的拼图,然而,人们却总是认为这些星星是在同一时刻,甚至是此时此刻的景象。以下认识正确的是()</p><p>①浩瀚星空既是相对静止的,又是绝对运动的</p><p>②未经探索与验证过的世界,是不可知的世界</p><p>③宇宙是复杂的,思维更能让人接近它的本质</p><p>④除了此刻的思维,其他一切存在都是过去时</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③:“璀璨星空,是不同时期的不同星体的拼图,然而,人们却总是认为这些星星是在同一时刻,甚至是此时此刻的景象。”体现了浩瀚星空既是相对静止的,又是绝对运动的,宇宙是复杂的,思维更能让人接近它的本质,故①③正确。</p><p>②:②说法错误,世界是可知的。</p><p>④:④说法错误。否认了客观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p><p>①前者正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p><p>②后者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p><p>③二者的观点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p><p>④二者的观点在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p><p>A. ①②&#xa0;B. ①③&#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精神居形体,犹火之于烛,烛无,火亦不能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并没有正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故①符合题意;“如果人的身体源于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②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二者一个唯物主义一个唯心主义,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故③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④是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符合题目要求。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此观点</p><p>①否认了世界的可知性</p><p>②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p><p>③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p><p>④认为思维决定存在</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此观点否认了世界的可知性,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故①③入选。②选项错误,题目中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④选项与题意不符。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日光层是太阳大气稀薄的最外层,是环绕并保护太阳系的--些磁泡,太阳风与来自太阳系其他地方的物质在日光层不断相互碰撞,挡住部分进入日光层的有害宇宙辐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发射航天器“星际测绘与加速探测器”,希望借此了解日光层内具体的运行机制。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科学家这样做是基于</p><p>A.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p><p>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p><p>C. 基本粒子是世界的本原</p><p>D. 人类的思维具有相对独立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发射航天器“星际测绘与加速探测器”,希望借此了解日光层内具体的运行机制。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科学家这样做是基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不是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此事,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8月12日,美国“帕克”太阳探测器从佛罗里达州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这将是人造航天器首次抵达恒星大气层,去“触摸”太阳,进一步揭开太阳的神秘面纱。这一成果让我们进一步领悟到</p><p>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p><p>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p><p>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p><p>④物质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地总和</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美国“帕克”太阳探测器从佛罗里达州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这将是人造航天器首次抵达恒星大气层,去“触摸”太阳,进一步揭开太阳的神秘面纱。这一成果让我们进一步领悟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思维能够正确的反映存在,①②适合题意;本题是认识世界,不是改造世界,排除③;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宣布,中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单独二孩” 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的调整。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人口政策的调整”体现了</p><p>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p><p>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p><p>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p><p>④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p><p>A. ①③&#xa0;B. ①④&#xa0;C. ②④&#xa0;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人口政策的调整”是基于当前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现实,体现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③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意识的反作用,①排除;思维对存在的反映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④说法错误。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很多时候,我们在做别人思想工作时常常要说“不忘本来”,本来在哲学上属于“客观存在”范畴,是指事物及其产生,发展的本源、来源和背景。从哲学角度看:()</p><p>①物质和意识都可以是世界的本原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p><p>③社会存在的客观性④意识是世界的本原</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①说法错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的。</p><p>④:④说法错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p><p>②③:我们在做别人思想工作时常常要说“不忘本来”,本来在哲学上属于“客观存在”范畴,是指事物及其产生,发展的本源、来源和背景,强调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故②③正确。</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神话故事常常反映人类童年时期对自然界、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思考。下列古代神话中,反映了我国先民对世界本原问题思考的是</p><p>A.<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3/07/08/a19b4302/SYS202003070803576610229447_ST/SYS202003070803576610229447_ST.001.png" width="123" height="1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B.<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3/07/08/a19b4302/SYS202003070803576610229447_ST/SYS202003070803576610229447_ST.002.png" width="100" height="1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C.<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3/07/08/a19b4302/SYS202003070803576610229447_ST/SYS202003070803576610229447_ST.003.png" width="106" height="12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D.<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3/07/08/a19b4302/SYS202003070803576610229447_ST/SYS202003070803576610229447_ST.004.png" width="110" height="12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A:精卫填海强调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这没体现我国先民对世界本原问题思考,A排除。</p><p>B:夸父逐日大意是夸父拚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这没体现我国先民对世界本原问题思考,B排除。</p><p>C:世界的本原问题强调是世界是物质的或者是意识的,盘古开天指人类开始有了历史,可见,这体现我国先民对世界本原问题思考,C正确。</p><p>D:愚公移山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没体现我国先民对世界本原问题思考,排除D。</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p><p>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p><p>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p><p>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p><p>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②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接受不能改变的,尊重客观规律,改变我能改变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给我智慧,让我分辨什么是能改变的,什么是不能改变的,哲学可以为生活提供指导,故入选。①④选项观点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社会意识并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不是意识的产物,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菜根潭》里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p><p>A. 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p><p>C. 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D.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是说君子当事情到来的时心中才考虑此事,事情过去了,心中就不在想什么。可见,体现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项符合题意。A项观点错误,属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观点错误,属于不可知论;D项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2 月2 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电硅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完成下面小题。</p><p>【1】对于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该观点的合理之处在于</p><p>A.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p><p>B.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p><p>C. 认为自然之根乃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p><p>D. 正确地阐释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p><p>【2】下列观点与张衡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是</p><p>A. 理性为自然界立法</p><p>B. 自然界由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p><p>C.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p><p>D.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p></div></div>
<div><p>【答案】</p><p>【1】A</p><p>【2】C</p><p>【解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p><p>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p><p>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p><p>基本形态:</p><p>唯物主义分为三种,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唯心主义分为两种,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p><p>本题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电硅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为背景材料,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等知识。张衡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到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但由于缺少科学依据,都是可贵的猜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p><p>【1】张衡观点的合理之处在于认为自然之根是客观形成的,世界是物质的,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A项符合题意;观点强调世界的物质性,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项说法错误;观点认为自然之根是客观形成的,不是神造的,C项说法错误;该观点看到了物质决定意识,但并没有正确地阐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p>【2】张衡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与张衡的哲学思想相一致,C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B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D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张衡一号”将收集全球7级以上、中国6级以上地震产生的电磁信息,进而为地震机理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为“地震预测”这道世界性难题的解答提供一种新的尝试思路,突破以往受自然环境的约束,对全疆域实时观测。由此可见</p><p>①人们可以改变规律的状态,克服不利的规律</p><p>②尊重客观规律能使客观与主观相符合</p><p>③科学技术的进步,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p><p>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科学技术的进步,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相信人类一定能够认识和把握地震运动的客观规律,③④项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无所谓好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项说法错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能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不是客观与主观相符合,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汉儒董仲舒的重要哲学思想。他认为:“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p><p>分析董仲舒“天人关系”哲学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和现代启示意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p><p>②世界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董仲舒的说法违背了规律。</p><p>③但他的说法也启示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p><p>【解析】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有其局限性,但其观点启示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有一定的合理性。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基进行分析。</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生活处处充满着哲学智慧。同学们在统筹安排解答这份试卷时要考虑考试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老师在命制这份试题时要考虑命题计划与学生实际的关系,十九大报告的对未来发展的书写要考虑报告与世情国情现状的关系,这些问题无不贯穿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p><p>材料二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p><p>(1)结合材料一,请简要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p><p>(2)结合材料二,从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出发,指出党正确揭示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提法坚持的方法论原则;并进一步阐述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p></div></div>
<div><p>【答案】(1)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p>②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分别为: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p><p>(2)方法论原则: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意识。</p><p>具体要求:①中国共产党人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提出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p><p>②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适应新时代、新变化,做出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与时俱进;</p><p>③中国共产党人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充分结合起来,研究社会现状,把握社会发展规律。</p><p>【解析】</p><p>(1)本题属于简答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请简要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解答时,考生结合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第一框的知识进行回答即可。(2)本题包括两小问,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二,从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出发,指出党正确揭示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提法坚持的方法论原则;属于说明类的主观题;第二小问,要求进一步阐述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属于措施类的主观题。</p><p>(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分别为: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p><p>(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p>具体要求:</p><p>“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人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p><p>“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适应新时代、新变化;</p><p>“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充分结合起来,研究社会现状,把握社会发展规律。</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黑龙江省大庆市十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