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14:51

吉林省油田十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需要智慧,学习哲学可以使人们拥有智慧。哲学的智慧产生于</p><p>A. 人类的大脑</p><p>B. 人类的意识</p><p>C. 上帝</p><p>D. 人类的实践活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合题意,不选。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眼下的校园,不少中学生热衷于明星绯闻、追求超前享受、个人主义思想膨胀。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要迫切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这是因为( )</p><p>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xa0;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p><p>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xa0;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错误。</p><p>B:世界观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存在互相转化的关系,B不选。</p><p>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C入选。</p><p>D:校园不良思想的存在,说明加强对学生的科学世界观教育的重要性,D不选。</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实践创新的伟大成果,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之所以说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p><p>①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p><p>②它是人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p><p>③它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p><p>④它是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科学发展观是真正的哲学,是因为科学发展观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③两项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实际是人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科学发展观是意识的东西,不能是人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②项观点错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的反映,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闻名世界的哈佛大学是美国培养精英人才的摇篮和智库,其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哈佛大学的校训旨在告诉我们</p><p>A. 哲学是与客观实际相吻合的理性思维</p><p>B. 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辨识客观事物</p><p>C. 哲学的任务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规律</p><p>D. 学习哲学有利于引导人们寻找光明</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以不是所有哲学都是与客观实际吻合的理性思维,不是所有哲学都能使我们正确辨识事物,A、B两项观点错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体科学的任务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规律,C项观点错误;哲学是指引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学习哲学有利于引导人们寻找光明,D项符合题意。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今天我们一直在讲幸福,大家都在追求幸福,但幸福感是一个主观的指标,受很多客观因素制约,因此人们在追求幸福时必须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这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说,也就是必须处理好()</p><p>①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p><p>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p><p>③意识与物质的关系</p><p>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不符合题意,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②③表述正确,故选C。④不符合题意,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题文)下列说法中能正确回答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是()</p><p>①气者,理之依也</p><p>②天地之变,阴阳之化</p><p>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p><p>④理在气先</p><p>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能正确回答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①认为理依据气,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符合题意。②认为天地是阴阳的变化,不是精神力量的结果,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符合题意,故选A。③认为“吾心”是世界的本原,是主观唯心主义,不符合题意。④认为理是本原,理在气先,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p><p>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xa0;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p><p>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xa0;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A符合题意。</p><p>B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哲学派别,但不是哲学基本派别,排除BC。</p><p>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的第三种形态,D不符合题意。</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p><p>①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p><p>②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p><p>③对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问题的不同回答</p><p>④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p><p>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不符合题意,哲学的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的内容,而对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③符合题意,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也就是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果认为是思维决定存在,就是唯心主义,如果认为是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唯物主义,故选C。④不符合题意,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让一个吸烟成瘾的人成功戒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嗑瓜子、嚼口香糖,科学家还找到了新的戒烟方法。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新西兰科学家发现,使用手机短信戒烟方法可以使吸烟的年轻人戒烟率翻倍。这说明</p><p>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p><p>B.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p><p>C.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最基本的哲学派别</p><p>D.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A本身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戒烟方法的发现与创新体现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B说法正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C“最基本”表述错误;D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国先秦思想家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荀子的观点属于</p><p>A. 神秘主义    B. 主观主义    C. 唯物主义    D. 唯心主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题目中,中国先秦思想家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他的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故属于唯物主义,C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本身错误。荀子的观点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主观主义,故排除B、D。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王阳明是明朝思想家。主张“心外无物”。有朋友质问他:“你说无心外之物;这岩间花树在深山里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在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王阳明的反驳形象地说明了他的观点是典型的( )</p><p>A.辩证唯物主义&#xa0;B.主观唯心主义</p><p>C.历史唯物主义&#xa0;D.客观唯心主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ACD不合题意B符合题意,王阳明回道:“你未看&#xa0;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在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xa0;花不在你心外。”王阳明的观点认为主观精神起决定作用,他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爆红,其中有在三生石上刻下自己和爱人名字的桥段,有不少网友“入戏太深”,来到杭州一块三生石前刻字留念,认为在三生石上刻上自己和爱人的名字就能成就好姻缘。网友的观点是</p><p>A. 主观唯心主义</p><p>B. 客观唯心主义</p><p>C.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p><p>D.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近日爆红,其中有在三生石上刻下自己和爱人名字的桥段,有不少网友“入戏太深”,来到杭州一块三生石前刻字留念,认为在杭州三生石上刻上自己和爱人的名字就能成就好姻缘。这些网友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能够恰当反映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的依次排序是()</p><p>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理生万物,理在事先</p><p>③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p><p>A. ①→②→④    B. ①→③→④</p><p>C. ②→③→④    D. ③→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主要通过诗词名句考查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①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是客观唯心主义,排除。③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④是辩证唯物主义。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①→③→④,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月革命爆发后的第二年,李大钊即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指出俄国十月革命预示着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到来,马克思主义带来了“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这表明</p><p>A.哲学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前提&#xa0;B.真正的哲学能够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方向</p><p>C.真正的哲学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基础&#xa0;D.哲学是社会革命的先导</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A:真正的哲学有助于社会变革,但不是前提,A错误。</p><p>B:俄国十月革命预示着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到来,马克思主义带来了“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这表明真正的哲学能够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B符合题意。</p><p>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错误。</p><p>D: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的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D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p><p>A. 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p><p>B. 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p><p>C.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p><p>D.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不合题意;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之一,B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是因为它()</p><p>A. 彻底否定了一切旧哲学</p><p>B. 是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p><p>C. 对当时的具体科学知识进行了概括和总结</p><p>D. 正确地揭示了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最一般规律</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地世界观,是因为它正确地揭示了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最一般规律,故D选项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吸收了以往旧哲学的优秀合理成分,并不是彻底否定了一切旧哲学,排除;B说法错误,哲学是一门科学,但并非是“科学之科学”,排除;C说法错误,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有严格界限,所有的哲学都是对当时的具体科学知识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p><p>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p><p>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p><p>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p>A.①②③&#xa0;B.①②④&#xa0;C.①③④&#xa0;D.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②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②④符合题意。</p><p>③: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③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p><p>A. 主观能动性    B. 客观实在性    C. 主动反应性    D. 客观存在</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B选项入选。A、C、D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实在</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存在</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width:1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p><p>别</p></td><td style="width:31.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内涵</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实在强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它相对于人的意识而言,是第一性的东西</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或现象,它相对于主观臆造的东西而言,具有真实性</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31.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外延</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实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即客观物质世界</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存在的外延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而且包括意识现象;不仅指向客观世界,而且指向主观世界</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31.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位</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具有的共同的唯一特性,是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具有的最抽象最概括的特点,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存在性,是具体存在的事物或现象部分具有的特点,是多变的、易逝的</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50.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和意识现象</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此处的“物质”是指</p><p>A. 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p><p>B.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p><p>C. 客观存在的自然物</p><p>D.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选D;A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选;B和C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就是大自然拿我们撒气。地面抖一-抖,房屋塌成狗;狂风吹一吹,家园一朝毁。这主要强调</p><p>A.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p><p>B. 自然界运动规律的客观性</p><p>C. 自然灾害是不可预测的</p><p>D. 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材料强调的是自然界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项符合题意;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A项观点错误;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然灾害作出预测,C项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论断蕴含的哲理有()</p><p>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p><p>②静止是无条件的</p><p>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④一切皆流,一切皆变</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p><p>“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论断从哲学角度体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③两项符合题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②项观点错误;④项属于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观点错误。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p><p>A.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B.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p><p>C. 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p><p>D.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忽视客观规律</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材料的大意是说,一年四季应当根据季节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播种庄稼,这样庄稼才多,老百姓以后才有充足的粮食。这说明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规律,而不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排除;C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造,排除;D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忽视客观规律,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蕴含相近哲理的诗句是()</p><p>A.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p><p>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p>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p><p>D.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诗歌的大体意思是说,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说明事物是运动与静止的统一。A不符合题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表明人的认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排除;B不符合题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现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排除;C不符合题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说明意识对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p><p>A.运动时无条件的、绝对的</p><p>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p><p>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p><p>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明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但运动并不等同于发展,发展是一种上升的前进的运动,故当选,<br />B不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但是运动并不等同于发展,发展是一种比运动更高级形式的前进性和上升性的运动,题中孔子的话强调的是物质的运动,该种运动并不等同于发展,故排除;<br />C表述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排除;<br />D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p><p>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p>(1)说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p><p>(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p></div></div>
<div><p>【答案】(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争论。</p><p>(2)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p><p>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p><p>【解析】</p><p>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呈现,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原因,是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p><p>(1)本题设问指向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争论。</p><p>(2)本题设问指向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属于原因类试题,可以从生活和实践、哲学角度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①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p>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p><p>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解析】</p><p>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呈现,考查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p><p>本题考查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解答二者的关系首先应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然后分别从区别、联系角度细化分析。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p></div></div>
<div><p>【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p><p>①: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p><p>②:自然科学前提是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p><p>③: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p><p>(2)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p>【解析】</p><p>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呈现,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等知识,是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p><p>本题设问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前提是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材料一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p><p>材料二 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p><p>(1)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p><p>(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p></div></div>
<div><p>【答案】(1)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p><p>(2)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p><p>【解析】</p><p>本题以古代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设问指向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p><p>(2)本题设问指向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建设美丽中国” 是当下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p><p>党的十八大指出“面对资源的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地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p><p>依据唯物论知识,请简要回答为什么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这要求我们认识、利用自然必须以尊重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为前提。</p><p>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这就要求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经济社会建设必须从我国资源环境的实际出发,自觉遵循自然界客观规律。</p><p>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我们~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p><p>【解析】本题以“建设美丽中国”为背景依托创设新情景,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等有关知识点。本题要求考生依据唯物论知识,请简要回答为什么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唯物论”依据涉及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等原理。考生在分析说明时,仔细阅读材料,运用上述原理经分析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吉林省油田十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