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14:42

吉林省汪清县六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主要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河套灌区等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区域中心城市等地区要集约发展,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保护黄河流域生态应</p><p>①加大投入,发挥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p><p>②分类施策,量“水”而行</p><p>③抓主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新路</p><p>④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统筹推进</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②④:材料主要强调如何进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祁连山、河套灌区、区域中心城市等地区采取不同的方式,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施治,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故②④符合题意。</p><p>①:①加大投入,发挥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材料没有提出要加大投入,也并没有体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故①不选。</p><p>③:材料体现的是主次矛盾而不是矛盾的主次方面,抓主流体现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故③不选。</p><p>所以选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们平时所说的“乌鸦”其实是鸦科属下的数种鸟类。在我国境内,常见的就包括小嘴乌鸦、大嘴乌鸦、秃鼻乌鸦、渡鸦等多种,虽然“黑”是我们辨认乌鸦的一个关键特征,但实际上没有一种乌鸦是真正意义上“黑色”的,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特定角度的阳光下,那些看似黑色的羽毛会呈现出带金属光泽的蓝紫色或蓝绿色,这些美丽的颜色对于我们人类的眼睛来说非常难识别。材料表明</p><p>①对乌鸦“黑”的认识不是主体的凭空想象,来自于客体本身</p><p>②对乌鸦“黑”的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p><p>③真理是发展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p><p>④对乌鸦“黑”的真理认识中包含着错误,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黑色”</p><p>A.①④&#xa0;B.①②&#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②:“乌鸦”其实是鸦科属下的数种鸟类,虽然“黑”是我们辨认乌鸦的一个关键特征,但实际上没有一种乌鸦是真正意义上“黑色”的,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特定角度的阳光下,那些看似黑色的羽毛会呈现出带金属光泽的蓝紫色或蓝绿色,这些美丽的颜色对于我们人类的眼睛来说非常难识别。这表明对乌鸦“黑”的认识不是主体的凭空想象,来自于客体本身,对乌鸦“黑”的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因此有了“天下乌鸦一般黑”的俗话,①②符合题意。</p><p>③:真理是发展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超越而不是被推翻,③说法错误。</p><p>④:对乌鸦“黑”的真理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世界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黑色”,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真理中并不包含错误,④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有关部门在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中,坚决反对“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p><p>A. “不作为”否认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 “不会为”否认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p><p>C. “乱作为”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D. “不作为”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我国有关部门在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中,坚决反对“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 “不作为”否认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A、D是错误的;“不会为”是没有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B是错误的;“乱作为”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C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9月,北斗系统正式向全球提供服务。20世纪后期,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这一发展战略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p><p>①量变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的发生</p><p>②重视量的积累,积极促成质的飞跃</p><p>③事物的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实现,质变比量变更重要</p><p>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量变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引起质变的发生,①错误。</p><p>②④:三步走发展战略,从向中国提供服务到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再到向全球提供服务,体现了重视量的积累,积极促成质的飞跃,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②④正确。</p><p>③:量变和质变都重要,③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这个“发展新路子”的哲学依据是</p><p>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p><p>②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p><p>③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p><p>④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统一</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①错误。</p><p>②: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②错误。</p><p>③④: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这说明要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④正确。</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表现为对山、石、水、木等要素的完美运用,以达到超越自然山水之美。这些私家园林,处处点缀着轩、亭、阁、榭,成就了弹丸天地里的万千世界,最终形成中国古代文人思想与自然山水完美融合的写意之境。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p><p>①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p><p>②综合的思维方式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p><p>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p><p>④事物之间的多样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③:材料中“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表现为山、石、水、木等要素的完美运用,最终形成中国古代文人思想与自然山水完美融合的写意之境。”说明人们把山、石、水、木等要素加以优化组合联系,形成完美的写意之境。所以①③符合题意。</p><p>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②说法错误。</p><p>④: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④说法错误。</p><p>因此选A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高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这表明(  )</p><p>①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p><p>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p><p>③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进程</p><p>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涉及意识的特点、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p><p>①②:①②符合题意,“两步走”战略安排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表明了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经过量的积累我国一定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p><p>③:③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p><p>④:④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支付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小额免密”“闪付”等支付功能也悄然兴起,然而,此种支付功能开启时用户往往并不知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用户在追求便捷的同时莫忘安全红线,这一提示的哲学依据是(     )</p><p>①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②矛盾双方相互同一,相互包含</p><p>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p><p>A.①②&#xa0;B.②③&#xa0;C.①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对矛盾及其属性的理解。</p><p>①:①不合题意,材料与矛盾的对立、排斥无关;</p><p>②③:②③符合题意,“用户在追求便捷的同 时莫忘安全红线”说明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p><p>④:④说法错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前,全球大数据正进入发展快车道,数据在爆发式增长同时,多集中分布在互联网,电信金融、公共事务等领域,造成新的数据烟国和数据垄断,打破数据孤岛,需要</p><p>①立足整体,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p><p>②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p><p>③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p><p>④充分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①②:拆除数据烟国,打破数据垄断,打破数据孤岛,需要立足整体,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需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①②正确。</p><p>③:系统优化的方法告诉我们要实现系统功能的最大化,③错误。</p><p>④:材料不是强调部分的作用,也就没有体现充分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④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微至则根深,在潜移默化中铭记初心,在循序渐进中坚定理想信念,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这是基于</p><p>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②事物的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p><p>③量变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p><p>A.①②&#xa0;B.③④&#xa0;C.①④&#xa0;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④:题目中,习近平强调,微至则根深,在潜移默化中铭记初心,在循序渐进中坚定理想信念,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这是基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①④当选。</p><p>②:该选项强调质变,与题意不符,排除②。</p><p>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③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10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指出:喜马拉雅山脉将中国同尼泊尔相隔,但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p><p>①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中有曲折</p><p>②对未来充满信心,准备走曲折的路</p><p>③任何事物发展的状态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p><p>④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p><p>A.①②&#xa0;B.③④&#xa0;C.②③&#xa0;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准备走曲折的路,①②正确。</p><p>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③错误。</p><p>④: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有侵华日军各级指挥机构当时的命令和东京审判、日本官兵的记录为证,有中国幸存者的血泪控诉为证,有《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等国际人士提供的证言和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的电影胶片为证。由此可说明</p><p>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p><p>②现实中必须要面对而且无法回避哲学的基本问题   </p><p>③认识的真理性需要通过物质记录来检验   </p><p>④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材料表明日本侵华有各种证据为证,这说明现实中必须要面对而且无法回避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错误;④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哲学上看,“心想事成”与“天命难违”的区别在于</p><p>A. 前者是积极的观点,后者是消极的观点</p><p>B. 心想不一定事成,天命却是不可违抗的</p><p>C. 前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p><p>D. 两者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A选项观点错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心想不一定事成,天命并不是不可违抗的,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心想事成是主观唯心主义,天命难违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入选。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设问要求二者的区别,而不是二者的共性,二者都属于唯心主义是二者的共性,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温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p><p>A. 机械唯物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客观唯心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物是观念的集合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不符合题意,B正确,C不是客观唯心主义不符合,D不符合,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的哲学寓意(  )</p><p>A.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p><p>B.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p><p>C. 既要统观全局,又去照顾局部</p><p>D.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花在树则生,离树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指的是花儿离不开树木,鸟儿离不开树林,花与树木、鸟儿与树林是一种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强调部分离不开整体, B项符合题意;花与树,鸟与林不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A项不合题意;材料强调部分的重要性,没有体现全局的重要性,C项不合题意;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强调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性,与题意无关,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p><p>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p><p>②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p><p>③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p><p>④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③④: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在哲学上启示我们联系是多样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正确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善于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事物的新联系,③④符合题意。</p><p>①:材料反映人在客观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发明创造要善于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建立事物的新联系,而不是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①说法错误。</p><p>②:联系既有必然的也是偶然的,发明创造并不能排除事物联系的偶然性,②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发展要做到(&#xa0;&#xa0;&#xa0; )</p><p>①对未来充满信心                ②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p><p>③尽可能走曲折的道路            ④视光明前途的实现是一个自然的过程</p><p>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道路。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 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本题选B。③不选,我们要在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下,尽量少走弯路;④不选,光明前途的实现是曲折的不是自然的过程。<br />&#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发展的实质是(&#xa0;&#xa0;&#xa0; )</p><p>A. 事物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    B. 事物由少到多的量的积累过程</p><p>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 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具有</p><p>①普遍性         ②主观性            ③多样性            ④客观性</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特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具有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和客观性。②错误, 因为任何联系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迷信的人认为,“风水”为“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之第三要点,认为风水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运程,风水好的话,可以令一个人做起事来有事半功倍之效;风水不好,会影响人的财运、健康以及身边的人际关系。这一观点(  )</p><p>A. 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    B. 违背了联系的多样性</p><p>C. 违背了联系的条件性    D. 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风水是一种封建迷信的观念,把风水和一个人的运程联系起来,是一种主观臆造的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本身正确但均不符合材料主旨。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  )</p><p>①联系的观点    ②发展的观点    ③物质的观点      ④实践的观点。</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①②两项符合题意;物质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根本观点,③项不合题意;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基本观点,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主张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p><p>A. 正确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p><p>B. 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p><p>C.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p><p>D. 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主张蕴涵的哲学道理是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故C选项入选。A错误,题目中没有表述正确的意识。B、D选项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政府转变职能,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必须符合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等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这体现了(  )</p><p>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p><p>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 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政府转变职能,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必须符合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等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A选项入选。C选项表述错误。排除。B、D选项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日,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正式成为中科院院士的消息引发社会热议。姚期智说:“培育中国青年才俊,是我一生中感到最有意义的工作,能做回百分之百的中国人,我觉得万分欣慰!”这表明</p><p>A. 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放弃个人利益</p><p>B. 实现人生价值不能放弃个人利益</p><p>C. 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正确价值观的指引</p><p>D. 人生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加入到培育自己祖国青年才俊的队伍,并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表明了人生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故D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实现人生价值不需要放弃个人利益。B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C选项错误,价值观不能起决定作用。</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社会价值</p></td><td style="width:152.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自我价值</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2" style="width:1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p><p>别</p></td><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p></td><td style="width:15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位</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居于首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p></td><td style="width:15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居于从属地位</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一般情况下,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是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地实现其自我价值。同时,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目标和归属,社会必须尽可能地为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各种条件</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著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上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无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埃及金字塔上这段的铭文从哲学上看</p><p>A.主观唯心主义</p><p>B.客观唯心主义</p><p>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p><p>D.近代机械唯物主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铭文中相信神的力量,说明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正确。故ACD项错误。本题选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其根本区别在于</p><p>A. 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p><p>B. 是否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p><p>C. 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p><p>D. 是否承认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物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A项符合题意;B、 C、D三项观点均不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不合题意。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p><p>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p><p>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p><p>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p><p>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形而上学唯物主义。A:“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认为水是世界的本源,是朴素唯物主义,A符合题意。</p><p>BCD:三项均错误,BCD排除。</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8月22日到甘肃省莫高窟考察,强调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p><p>材料一  莫高窟等文物承载中华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p><p>守住文化根脉,维系民族精神,才能让我们的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国后我国政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系统思维,对莫高窟进行了几次大的抢修工作;危岩的加固解除了崖壁和洞窟崩塌的危险,保证了石窟群的安全;对大面积脱落壁画的近600多平方米壁画进行了抢救性加固;对部分有烟熏的壁画进行了壁画清洗的试脸,防止风沙对石窟的危害等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p><p>材料二  文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包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强调“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要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政治发展。</p><p>(1)保护莫高窟文化遗产需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作用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p><p>(2)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为什么“保护文物也是政绩,要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政治发展”。</p><p>(3)请你就保护和合理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另提出两条建议。(要求:每条建议不超过20字)</p></div></div>
<div><p>【答案】①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使人们在开发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之前确立保护文物的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②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树立保护文物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会增强人们合理利用、适度开发莫高窟的自觉性。③意识是物质的能动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保护莫高窟文化遗产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引导人们更加自觉地把文物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有机统一起来;克服错误观念,避免破坏性开发。④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从本地实际出发,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文物保护利用措施。</p><p>(2)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②文物承载中华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促进经济政治发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③文物是文化的根脉,创造性地保护和传承好文物,文物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才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p>(3)①建立博物馆,取代洞窟参观。②发动群众力量,宣传教育民众爱护文化遗产。③组织专家会议,研究气候等因素对洞窟的影响。</p><p>【解析】</p><p>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省莫高窟考察,强调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强调“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要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政治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与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1)本题属于哲学说明类设问,试题限定知识是意识的作用,其包括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三部分知识。审题要抓住背景材料“莫高窟等文物承载中华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守住文化根脉,维系民族精神,才能让我们的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展开分析即可。</p><p>(2)本题属于文化原因类设问,审题要抓住背景材料“文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也包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文物保护与经济政治发展”等关键信息组织答案。答案表述要遵循知识逻辑、问题逻辑和思维逻辑,首先要求准确回答“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原理,第二个点回答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三个点回答文化对政治建设的作用。</p><p>(3)本题属于文化开放性试题,属于措施类设问。此类题目的答案往往是融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等为一体,突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审题要抓住“保护、合理、文化遗产、建议”等关键词。回答的建议不能与材料相同,否则无效。</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美丽中国”这一美好建设蓝图,为全国人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中国”的未来景象。</p><p>十八大报告原文中提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其内涵是对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的继承和发展。</p><p>依据所学哲学知识,谈谈怎样才能建设“美丽中国”?</p><p>&#xa0;</p></div></div>
<div><p>【答案】规律具有客观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要遵循客观规律。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具有普遍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要注重量的积累,从点滴做起。(如答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得分)</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哲学角度如何做,需要考生明确哲学的版块,从唯物论、辩证法角度进行分析。建设美丽中国要遵循规律,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言之成理即可。</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教育改革等热点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2010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十六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多项具体化措施被明确提出。2017年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工作再次展开。针对各方争论的焦点问题,方案经过反复讨论,多方征求意见,全面推进。</p><p>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分析高考改革方案过程体现的哲学道理。</p></div></div>
<div><p>【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通过专家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制定并完善高考教育改革的方案。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针对各方争论的焦点问题,经过反复讨论,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多项具体化措施在实践中被明确提出。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新的高考制度改革方案顺应了当前教育的实际,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解析】</p><p>本题以高考改革方案为背景材料,考查求索真理的历程。</p><p>可结合材料,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等方面,分析高考改革方案通过专家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经过反复讨论而出台,顺应了当前教育的实际,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本题要求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分析高考改革方案出台的过程体现的哲学道理。</p><p>从材料可以看出,通过专家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制定并完善高考教育改革的方案。针对各方争论的焦点问题,经过反复讨论,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多项具体化措施在实践中被明确提出。新的高考制度改革方案顺应了当前教育的实际,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可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等方面,分析高考改革方案过程体现的哲学道理。</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吉林省汪清县六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