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陆良县八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表是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世界观及其行为表现调查表。图表内容表明</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26.7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4.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比较</p></td><td style="width:233.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p></td><td style="width:105.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行为表现</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幼年</p></td><td style="width:233.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相信一切童话都是真的</p></td><td style="width:105.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极力模仿</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青年</p></td><td style="width:233.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认为一切道理都是假的</p></td><td style="width:105.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总是叛逆</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中年</p></td><td style="width:233.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认清了世道的半真半假</p></td><td style="width:105.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处世稳重</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老年</p></td><td style="width:233.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体会到顺其自然才是真</p></td><td style="width:105.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与世无争</p></td></tr></table><p> </p><p> </p><p>A. 世界观指导着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p><p>B. 具有一定世界观的人应有自己的哲学思想</p><p>C. 哲学为人们提供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p><p>D. 在实践中形成的世界观影响着人们的活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选项错误,世界观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科学的世界观才能指导着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B选项错误,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能等于哲学,哲学需要经过人们系统地学习才能够掌握。C选项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科学的哲学才能为人们提供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本题目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世界观不同,所体现出的方法论也不同,说明了在实践中形成的世界观影响着人们的活动。D选项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无产阶级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无产阶级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无产阶级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p><p>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p><p>②能够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科学之科学”</p><p>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p>④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故①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不是“科学之科学”,故②错误;马克思主义是为了改变无产阶级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无产阶级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无产阶级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故③④入选。故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50.7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基本特征</p></td><td style="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阐释</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爱因斯坦说,自然界最不可理解的事情是,自然是可以被理解的。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p><p>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爱因斯坦肯定了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③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没有明确的界限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材料没有涉及到自然界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排除①。</p><p>②④:爱因斯坦认为自然是可以被理解的,说明他认为物质世界是可知的,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④选项正确。</p><p>③: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可被认识的,这二者之间有明确的界限,③错误。</p><p>故本题选C。</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第一个方面</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第二个方面</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rowspan="3" style="width:1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p><p>别</p></td><td style="width:32.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内容</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32.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位</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哲学基本问题中从属的方面</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32.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义</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50.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问题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内容是第一方面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第一方面的彻底解决</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两个对子”的是( )</p><p>①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p><p>②形存则神存—存在就是被感知</p><p>③擒贼先擒王—牵一发而动全身</p><p>④沧海变桑田—天不变道亦不变</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②: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形存则神存”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②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符合题意。</p><p>④:“沧海变桑田”属于辩证法,“天不变道亦不变”属于形而上学,④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符合题意。</p><p>①:“气者理之依也”和“天地合而万物生”都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不符合题意。</p><p>③:“擒贼先擒王”和“牵一发而动全身”都属于辩证法,③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尚书·洪苑》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一观点属于</p><p>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p>C. 主观唯心主义 D. 客观唯心主义</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BC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因为眼睛不同于照相机,视觉是对客体再加工的心理历程,而不是机械的复制,所以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表明</p><p>①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p><p>②错觉夸大了人的主观意识,具有唯心主义的倾向</p><p>③错觉的客观物质性表明意识与物质具有同一性</p><p>④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意识。①:视觉是对客体再加工的心理历程,这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①正确。</p><p>②:错觉夸大了人的主观意识,但它并不具有唯心主义的倾向,②错误。</p><p>③:错觉是主观的,不具有客观物质性,③错误。</p><p>④:视觉是对客体再加工的心理历程,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这说明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④正确。</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宗教是信仰上帝.神鬼等虚幻的东西,但是不管哪种宗教信仰的神,都是按照人们自己的形象和经验塑造的。这一事实说明( )</p><p>A. 神是人的头脑中自生的,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神</p><p>B. 神是一种虚幻的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p><p>C. 神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p><p>D. 神是客观实在的东西</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神并不是人的头脑自生的,神的观念是人的意识对客观存在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A项错误;神不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信则有,不信则无”,B项不选;“不管哪种宗教信仰的神,都是按照人们自己的形象和经验塑造的”这说明神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C项正确;神并不是客观实在的东西,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通常,用于提取氢能量的价值甚至超过了生产出的氢气的价值。美国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的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新材料,这种材料让氢更具商业价值,也为生产价格低廉、重量较轻的氢燃料电池提供了关键要素。这一开发佐证了</p><p>①科学实验有助于深化人类认识的广度和深度</p><p>②实践能力是建立在认识能力提高基础上的</p><p>③研究开发有助于人们摆脱材料客观属性的制约</p><p>④“思维的眼睛”可以逐步解开自然界之谜</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中,美国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的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新材料,这种材料让氢更具商业价值,也为生产价格低廉、重量较轻的氢燃料电池提供了关键要素,这一开发佐证了科学实验有助于深化人类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说明“思维的眼睛”可以逐步解开自然界之谜;②表述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能力是建立在实践能力基础之上的;③表述错误,实践受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因而研究开发不能摆脱材料客观属性的制约;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有</p><p>①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p><p>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p><p>③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p><p>④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人生。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①②项符合题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③项说法错误;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矛盾的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不存在,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从其性质上说,改革是</p><p>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p><p>B. 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途径 </p><p>C.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p><p>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本题考查的是改革的性质,D适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发展生产力,A错误;阶级社会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国家是改革,B错误;C是改革的重要性,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对下列诗句所蕴含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p><p>①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事物的运动变化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p><p>②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p><p>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p><p>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要抓住事物发展的内因</p><p>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对应正确,“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体现了事物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的运动变化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br />②对应正确,“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说明部分不能脱离整体,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br />③对应不正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的是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排除;<br />④对应不正确,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体现的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故排除;<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孩子:“爸爸,小华的爸爸游泳游得可好了,你怎么不会呢?”</p><p>爸爸:“小华的爸爸总是吃鱼,所以就会游泳,我不常吃鱼,怎么会游泳呢?”</p><p>孩子:“可是,爸爸你总吃鸡,你会下蛋吗?”</p><p>这则笑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p><p>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p><p>②联系是客观的</p><p>③主观想象的联系不能够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p><p>④并不是每一个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p><p>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②:材料中把会不会游泳与是否喜欢吃鱼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是一种主观臆造的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②正确。</p><p>③:孩子的反问凸显了爸爸这种思维方式的荒谬,说明主观想象的联系不能代替客观联系,③正确。</p><p>①:笑话讽刺的是主观臆造联系的现象,并未体现联系的普遍性,①不符合题意。</p><p>④: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④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列说法中哲学寓意与之相通的是</p><p>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p><p>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p><p>③堤溃蚁孔,气泄针芒</p><p>④聚沙成塔,集腋成裘</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③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体现了量变与质变关系的道理。堤溃蚁孔,气泄针芒;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所体现的哲学道理与其相通,③④符合题意。</p><p>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强调办事情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①与题意不符。</p><p>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体现了朴素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②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等。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p><p>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p><p>②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 </p><p>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 </p><p>④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要适应上层建筑</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本题①③符合题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②观点错误,排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因此④观点错误,排除;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p><p>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p><p>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p><p>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p><p>D. 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B、D是错误的;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故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A适合题意;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C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金融和外贸既有利也有弊,但总体来讲是利大于弊。这说明我们认识问题要正确把握</p><p>A.矛盾的主次方面,分清主流与支流 B.主次矛盾,分清重点与非重点</p><p>C.新旧事物的区别,准备走曲折道路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正确,有利也有弊,但总体来讲是利大于弊,说明要分清主流与支流;<br />B、C、D均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强调的是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因此,B、C、D不选。<br />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海南省政府于2019年3月5日对外发布《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这标志着海南成为全国首个提出所有细分领域车辆清洁能源化目标和路线图的地区,也是率先提出并落实2030年“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的省份。这可以给其它地区的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先行借鉴。从哲学上看,海南省的做法</p><p>①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为其他地区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一定借鉴</p><p>②坚持创新思维发展清洁能源汽车产业,摆脱主客观条件的制约</p><p>③把握时机,必将促成清洁能源汽车产业质的飞跃和发展</p><p>④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将绿色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海南成为全国首个提出所有细分领域车辆清洁能源化目标和路线图的地区,也是率先提出并落实2030年“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的省份。这可以给其它地区的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先行借鉴。从哲学上看,海南省的做法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将绿色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为其他地区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一定借鉴,①④适合题意;摆脱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说法错误,排除②;必将促成清洁能源汽车产业质的飞跃和发展说法过于绝对,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梅拉宾提出:一个人对他人的印象,约有7%取决于谈话的内容,辅助表达的方法如手势、语气等占38%,肢体动作所占的比例则高达55%。“梅拉宾法则”的从哲学上启示我们</p><p>①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p><p>②要着眼于局部,将各部分联系起来考察</p><p>③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p><p>④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选项“着眼于局部”的表述错误。③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根据题意,“梅拉宾法则”的从哲学上启示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①④入选。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说明( )</p><p>①“是药三分毒”不符合客观实际,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p><p>②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p><p>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p><p>④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绝对真理</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是药三分毒”符合客观实际,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①错误。</p><p>②:“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说明了想问题办事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并善于把握主流,体现了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符合题意。</p><p>③: “是药三分毒”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我们生病时还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说明了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③符合题意。</p><p>④:材料不涉及真理观,④不合题意。</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世纪初,有诗人曾歌颂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将其誉为“盛开的黑牡丹”,赢得当时读者的喝彩。但这一热情比喻在今天只能招致反对,因为“盛开的黑牡丹”正带来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这体现了</p><p>①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受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 </p><p>②事物的价值变化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变化</p><p>③矛盾的主次方面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相互转化 </p><p>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的差异性</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受当时特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限制,人们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①可选。</p><p>③:材料表明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弊端越来越大,成为了主流,③可选。</p><p>②:事物的价值变化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变化说法错误,②错误。</p><p>④:材料没有体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的差异性,④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1月3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嫦娥四号”探测器已于北京时间上午10点26分在月球背面的目标区域着陆。一直以来,尚没有国家登陆月球背面,首先因为背面地形险恶多火山口,此外信息沟通也有困难。中国方面花了多年时间,攻克以上技术难题。中国成为世界历史上实现月球背面着陆的首个国家。上述事实证明</p><p>①科技进步促进了人类认识世界能力的提高</p><p>②认识能力决定了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p><p>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p><p>④认识需要经历一个从错误到正确的过程</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中国方面花了多年时间,攻克以上技术难题。中国成为世界历史上实现月球背面着陆的首个国家”说明科技进步促进了人类认识世界能力的提高,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本题①③符合题意,本题应选B;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决定了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②观点错误,应排除;认识需要经历一个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④观点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中方“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良好示范下,韩国的“新北方政策”、蒙古国的“发展之路”等都在本地区更加积极地开展对接合作,为推动地区发展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这说明</p><p>①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②建立在自在事物联系基础上的人为事物联系具有主观性</p><p>③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④联系具有多样性,人们要具体把握联系的条件</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并不是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①错误。</p><p>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②错误。</p><p>③④:材料“中方“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良好示范下,韩国的“新北方政策”、蒙古国的“发展之路”等都在本地区更加积极地开展对接合作,为推动地区发展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说明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联系具有多样性,人们要具体把握联系的条件,③④正确。</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生活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戏曲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但在CCTV《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戏曲与诗歌、音乐、舞蹈、武术等众多中国元素进行创意融合而成的戏歌,让观众品味到了亦歌亦舞的独特韵味,让中国传统真正流行起来。这表明</p><p>①创新是戏歌艺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p>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p><p>③对传统戏曲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p><p>④创新思维是推动人类文化发展的关键</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创新的社会作用。①: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①错误。</p><p>②③:戏歌是由戏曲与诗歌、音乐、舞蹈、武术等众多中国元素进行创意融合而成的艺术,它让观众品味到了亦歌亦舞的独特韵味,让中国传统真正流行起来,这说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戏歌对传统戏曲的辩证否定,其实质是“扬弃”,②③符合题意。</p><p>④: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文化的创新,但未涉及人类文化,④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因病去世。霍金在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从此他只能在轮椅上生活。但他依然坚持科学研究,取得巨大成就,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他的勇气与坚持鼓舞了全世界。这启示我们要</p><p>①顽强拼搏,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p><p>②勇于牺牲自我价值,对社会作出贡献</p><p>③克服困难,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p><p>④坚持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①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霍金全身瘫痪坚持科学研究,说明要顽强拼搏,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入选。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全身瘫痪坚持科研,说明要克服困难,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入选。②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霍金的事例并没有牺牲自我价值,排除。④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霍金事例强调个人的主观努力,并没有涉及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排除。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网上有一句流行的治愈金句:人生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说明你挂了。生活中人们常把“浮起来”称为成功,把“沉下去”叫作失败。其实在沉浮之间,有起有落才是真实人生。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p><p>A.事物发展的方向总是迂回的、曲折的</p><p>B.事物总是在量变与质变中做圆周式运动</p><p>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p><p>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成功人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由于新事物发展的复杂性,事物发展的具体阶段的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倒退的。A错误。</p><p>B:“圆周运动”的表述错误,B排除。</p><p>C:在沉浮之间,有起有落才是真实人生,这启示我们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C正确。</p><p>D:该观点过于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D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9月23日,“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从1949年到2019年,成就展采用编年体形式,带领观众沿着时光隧道,跟随历史年轮,全方位回顾和感知共和国走过的光辉历程。新中国的发展,一次次地让世界惊叹。这说明</p><p>A.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B.辩证的否定就是全盘否定</p><p>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D:新中国的发展,一次次地让世界惊叹。这说明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符合题意。</p><p>A:材料不体现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A与题意不符。</p><p>B:辩证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B说法错误。</p><p>C:材料强调新中国的成就是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不体现矛盾是普遍存在的,C不符合题意。 </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9月,北斗系统正式向全球提供服务。20世纪后期,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这一发展战略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p><p>①量变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的发生</p><p>②重视量的积累,积极促成质的飞跃</p><p>③事物的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实现,质变比量变更重要</p><p>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量变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引起质变的发生,①错误。</p><p>②④:三步走发展战略,从向中国提供服务到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再到向全球提供服务,体现了重视量的积累,积极促成质的飞跃,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②④正确。</p><p>③:量变和质变都重要,③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这个“发展新路子”的哲学依据是</p><p>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p><p>②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p><p>③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p><p>④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统一</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①错误。</p><p>②: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②错误。</p><p>③④: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这说明要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④正确。</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强调指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要始终牢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这是因为</p><p>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p>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领导力量</p><p>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因素,是历史的创造者</p><p>④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表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因素,是历史的创造者,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故③④符合题意;①错误,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错误,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但不是领导力量。故本题答案为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70年风雨兼程,70年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p><p>材料一 我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到1977年党中央恢复高考,再到近年来的各项教育制度改革;从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接班人。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的总体目标。</p><p>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形式,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p><p>(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教育方式和目标的变化。</p><p> </p><p>(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新时代新形势下应如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p></div></div>
<div><p>【答案】(1)</p><p>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我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p><p>②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我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到了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p><p>(2)</p><p>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新时代新形势下,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p><p>②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p><p>③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形式,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p><p>【解析】</p><p>本题以70年风雨兼程,70年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认识论、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教育方式和目标的变化。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为认识论的有关知识。</p><p>材料“我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p><p>材料“从新中国成立初期 ”到“到1977年党中央恢复高考”再到“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说明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p><p>(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新时代新形势下应如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为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p><p>材料“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说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p><p>材料“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说明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p><p>材料“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说明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p><p>材料一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从生态系统和长江流域着眼,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长江经济带的各个地区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互联、互通、互相协作,形成整体合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p><p>材料二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这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说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各个地区互联、互通、互相协作的原因。</p><p>(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知识,分析在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过程中如何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1)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从长江生态系统和长江流域整体发展出发,符合中华民族长远利益,需要各地互相协作。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变化影响整体功能,优化部分的关系有利于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各个地区发挥各自优势,互联互通、互相协作,有利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p><p>(2)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破坏性开发会导致长江生态环境恶化,只强调保护不开发,会阻碍经济发展;合理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和科学开发长江,能够实现相互促进。既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索开发与保护的最佳方案,又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优先保护下开发,在合理开发中保护,反对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p><p>【解析】</p><p>本题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说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各个地区互联、互通、互相协作的原因,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一,说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各个地区互联、互通、互相协作的原因,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一从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和部分的功能及变化影响整体功能,优化部分的关系有利于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这两个角度来分析说明。</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知识,分析在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过程中如何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矛盾的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二,分析在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过程中如何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二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角度来分析说明。</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p><p>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国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p><p>思政课教师应如何做到“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加以说明。</p></div></div>
<div><p>【答案】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思政课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②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p><p>【解析】</p><p>本题以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说明思政课教师应如何做到“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价值观的相关知识,主要两个层次: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思政课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p><p>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要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