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古浪县二中高二12月基础知识竞赛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p><p>A.美以俄罗斯操纵美大选为由不给俄参加联大会议人员办理签证</p><p>B.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p><p>C.学校团委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演讲</p><p>D.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微博问政</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现象。A:美以俄罗斯操纵美大选为由不给俄参加联大会议人员办理签证,属于政治现象,A不符合题意。</p><p>B: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属于经济现象,B不符合题意。</p><p>C:学校团委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演讲,属于文化现象,C符合题意。</p><p>D: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微博问政,属于政治现象,D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日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是具有特别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p><p>A. 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p><p>B.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p><p>C.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p><p>D.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中,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日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是具有特别的乡土气息,说明了在不同的区域,文化现象有所不同,D项正确。A选项中,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中,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选项中,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的说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本题选择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指</p><p>A.人类全部实践活动及其产品 B.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p><p>C.人类全部的意识形态 D.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AB: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A错误,B正确。</p><p>C: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C错误。</p><p>D:“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阐释的是起源、产生,试题指向的是文化的内涵,D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贵金属工艺品是指以金、银等贵金属为载体,通过创意设计和现代工艺将贵金属与中华文化融合而成的文化创意产品,其产品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表现出较高的设计价值、工艺价值和纪念价值。由此可见</p><p>A.文化现象无时不有</p><p>B.文化修养是后天形成的</p><p>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p><p>D.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的相对独立性。A: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现象无时不有,A不符合题意。</p><p>B:材料未涉及人们的文化修养,也就没有体现文化修养是后天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p><p>C: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相对独立性,C不符合题意。</p><p>D:贵金属工艺品是指以金、银等贵金属为载体,通过创意设计和现代工艺将贵金属与中华文化融合而成的文化创意产品,其产品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表现出较高的设计价值、工艺价值和纪念价值。由此可见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就是要积极弘扬以________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________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p>A. 爱国主义改革创新</p><p>B. 自强不息与时俱进</p><p>C. 爱国主义与时俱进</p><p>D. 自强不息改革创新</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就是要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故A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故BCD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家乡美食深深扎根传承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中,不可磨灭。这些食物未必是玉盘珍馐,但和亲人推杯换盏,把酒言欢的亲情即是最美好、最值得珍惜的,这才是这些传统食物最重要的意义。材料表明</p><p>①饮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p><p>②饮食作为载体可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p><p>③乡愁文化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p><p>④人们总是被动地接受着乡愁文化的影响</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家乡美食深深扎根传承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中,不可磨灭,表明饮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这些食物未必是玉盘珍馐,但和亲人推杯换盏,把酒言欢的亲情即是最美好、最值得珍惜的,这才是这些传统食物最重要的意义,表明饮食作为载体可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①②项符合题意;乡愁文化只有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③项说法错误;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总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着乡愁文化的影响,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中国好声音》除了是2012年最热门的选秀节目,也是最受关注的“中国好生意”。总决赛冠军产生前的15秒广告拍得1090万元,彩铃下载收入预计3.2亿元,巡回演唱会的营销收入预计1亿元等等,这些说明(  ) </p><p>①文化对经济有巨大促进作用  </p><p>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p><p>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p><p>④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总决赛冠军产生前的15秒广告拍得1090万元,彩铃下载收入预计3.2亿元,巡回演唱会的营销收入预计1亿元”,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说法错误,先进的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排除;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而不是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的传媒在以娱乐为目的的文化传播中,存在着严重的低俗化倾向。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p><p>A.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多样文化载体</p><p>B.大众传媒的发展</p><p>C.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p><p>D.提倡大众文化的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C:文化严重的低俗化倾向,是令人忧虑的现象,原因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市场经济条件下违规追求利益和传媒的商业性。C正确。</p><p>ABD:材料反映的是文化令人忧虑的现象,追溯其原因,而不是“喜”的现象的原因。ABD与题无关。</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2019年“中国旅游文化周”活动在全球联动举办,各类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动共计250余场,着力展示了中国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的升级成果。这一活动有利于</p><p>①吸收外来文化,推动文化交流 </p><p>②促进文化传播,展现中国风貌</p><p>③讲好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精神 </p><p>④繁荣中国文化,同化世界文化</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传播。①:材料显示的是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是“引进来”,①不符合题意。</p><p>②③:“中国旅游文化周”活动在全球联动举办,着力展示了中国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的升级成果,这一活动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播,展现中国风貌,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精神,②③符合题意。</p><p>④:“同化世界文化”说法错误,④排除。</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近年来,欧洲学院日益重视中国,开设了欧中关系课程,还积极筹建欧中研究中心,致力于欧中关系研究。中国愿同欧方一道努力,争取到2020年实现中欧学生年度双向交流达到30万人次。上述材料体现了</p><p>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p><p>②学生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大众传媒</p><p>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途径</p><p>④中欧学生交流有利于文化传播</p><p>A. ①② B. ②③</p><p>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符合题意,“欧洲学院日益重视中国,开设了欧中关系课程,还积极筹建欧中研究中心,致力于欧中关系研究”,体现了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符合题意,争取到2020年实现中欧学生年度双向交流达到30万人次,致力于欧中关系研究,说明互派留学生是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有利于文化传播。②表述错误,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学生不是大众传媒; ③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商业贸易。故本题选C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丝绸之路在把古代中国的商品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的同时,也把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养蚕、丝织技术传到了那里,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体现了文化传播的方式是</p><p>A. 人口迁徙</p><p>B. 旅游</p><p>C. 商业贸易</p><p>D. 教育</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的是文化传播途径的相关知识。丝绸之路是一条商业之路,贸易之路,通过商业贸易传播文化,故选项C正确。ABD与题意无关,排除。本题选择C选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________为标志的。</p><p>A. 口语交流 B. 印刷媒体的推广 C. 文字发展 D. 网络出现</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文化传播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发展阶段。但是,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B正确;ACD均错误。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央视春节联欢晚会陪伴中国人走过30多年,全家围坐看春晚成为很多家庭除夕夜不可或缺的内容。每年的春晚人们总有这样那样不同的评价,春晚难办,很重要的难在“众口难调”。因为</p><p>A.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p><p>B. 人们真正需要的是高雅文艺,而非通俗文化</p><p>C. 春晚应该充分反映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创新</p><p>D. 办好春晚应坚持以我为主,不能迎合观众需求</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中,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们,对春晚褒贬不一,说明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故A选项符合题意,应选;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说法错误,春晚应该创新,排除;D说法过于片面绝对,文化工作者要关注群众的生活,理解群众的需求,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每年秋季开学第一天,全国中小学校都通过中央电视台的直播为学生上好《开学第一课》。全国中小学生能同上一节课得益于</p><p>A. 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p><p>B. 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p><p>C. 教育的传递文化功能</p><p>D. 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的是文化的传播的相关知识。全国中小学生都是通过中央电视台的直播来学习《开学第一课》,说明大众传媒有着强大的功能,可以让不同地区的所有学生通过电视台联系在一起,故B选项正确。选项A和材料没有关系,排除;选项C本身正确,但与材料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排除;题干没有强调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故D排除。本题选择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p><p>A. 较大的包容性 B. 较强的保守性</p><p>C. 相对的稳定性 D. 鲜明的民族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信”作为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在今天仍然被我们所倡导,这说明了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相对稳定性,而并没有体现其包容性、保守性与民族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淫秽色情文化属于</p><p>A. 落后文化 B. 腐朽文化 C. 本土文化 D. 外来文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落后文化是指带有迷信、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淫秽色情文化”不属于落后文化,A不符合题意。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B符合题意。淫秽色情文化属于腐朽文化,不是本土文化,C不符合题意。淫秽色情文化属于腐朽文化,不是外来文化,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都引用过,流露出总书记浓厚的为民情怀。央视《平“语”近人》这档新栏目,就是以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这说明</p><p>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②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赋予时代内容</p><p>③传统文化都是财富,应该继承与发展</p><p>④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p><p>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之所以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①说法正确;央视推出《平“语”近人》这档新栏目,也说明了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赋予时代内容,②正确。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并不都是财富,③表述错误;创新是推动文化进步的不竭动力,④表述错误。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中国传统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p><p>①以古代文化、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p><p>②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p><p>③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p><p>④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中国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它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说法错误,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化、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传统习俗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习近平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启示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p><p>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p>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p><p>③批判继承,古为今用</p><p>④摒弃传统、大胆创新</p><p>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习近平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启示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洋为中用是对待外来文化,故不选②;④错误,错在“摒弃传统”。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篇清代诗人赵翼的《论诗》道出了文化发展的规律──不断创新,永无止境。对文化创新,我们应该这样认识:</p><p>①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超越</p><p>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p><p>③对文化的传承就是文化创新</p><p>④只有在否定传统的基础上才有文化创新</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超越和发展,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①②两项符合题意;仅仅继承传统文化而不推陈出新不属于文化创新,③项观点错误;对于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p><p>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只有先继承才能再创新</p><p>②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p><p>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p><p>④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③: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②③表述正确。</p><p>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①表述错误。</p><p>④: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表述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文化积淀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文化发展才是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决定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方向的是</p><p>A.科学技术发明和科技理论的突破</p><p>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p><p>C.政治理念和道德文化</p><p>D.思想运动和社会变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发展方向,B符合题意。</p><p>ACD: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p><p>A. 文化创新 B. 文化继承 C. 文化传播 D. 文化交流</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B选项中文化继承说法不正确,C选项中文化传播说法也不正确,D选项中文化交流说法不正确,故排除。本题选择A选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p><p>A. 科技进步 B. 社会实践 C. 教育发展 D. 引进其他民族文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B适合题意;其它选项是影响文化的因素,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大部分人都认为腾讯是抄袭起家,可如果腾讯真的只是一味地抄袭,如何能够成就今天企鹅帝国的伟业。马化腾告诉我们他成功的秘诀:“如果只是抄袭和模仿别人,没有自己的创新,一定是战胜不了竞争对手的,而QQ和微信都是其中的典范。”这一秘诀深刻地告诉我们()</p><p>A. 文化的自我淘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p><p>B.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p><p>C.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p><p>D.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马化腾提到没有自己的创新,一定战胜不了竞争对手,这告诉我们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C项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A项观点错误;题干中不涉及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也不涉及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吋代的文艺创造。”这一论断强调了文艺创造 </p><p>①其不尽源泉和不竭动力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p><p>②应该不断提供各种类型的文化产品</p><p>③只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就一定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p><p>④必须反映人民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这一论断强调了文艺创造其不尽源泉和不竭动力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题肢①说法正确;不断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在材料中没有强调,题肢②不选;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一个重要条件,但不是决定意义上的条件,题肢③说法错误,不选;“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一论断强调了文艺创造必须反映人民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题肢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择B选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成熟的汉字体系至少在我国商代的中后期已经形成,已经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演变,是中国古代智者贡献给人类的一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字之林的一朵奇葩。这表明( )</p><p>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br />②汉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p><p>③汉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r />④汉字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p><p>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作为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选项③说法错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中国的方言是“十里不同音”,据有关部门统计,由于受到地理阻隔、人口迁徙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方言有着不同的韵味。可见中华文化</p><p>A. 相互交融,日渐趋同</p><p>B.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p><p>C.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p><p>D.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中国的方言是“十里不同音”,由于受到地理阻隔、人口迁徙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方言有着不同的韵味,可见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B正确且符合题意;A项中“日渐趋同”的观点错误;C、D两项的特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不合题意。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中国,佛教是外来文化,在我国的许多著名寺庙中,儒、释、道三种宗教的外在特征可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这说明( )</p><p>A. 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融为一体</p><p>B. 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和睦相处</p><p>C.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p><p>D. 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没有区别</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中外文化象征的外在特征之所以可供奉一殿、一庭、一山之中,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点,即包容性,这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故C项符合题意。本题说明的是中华文化的对外来文化的包容与吸收,不是说明融为一体,所以AB两项与材料没有关系;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文化的一部分,D项说法错误。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始终坚持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的统一,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这是因为</p><p>①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p><p>②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p><p>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p><p>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p><p>A. ①②</p><p>B. ①④</p><p>C. ③④</p><p>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主旨是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有新的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②③两项符合题意;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①项观点错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31.2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65.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分析角度</p></td><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内容阐释</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65.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p></td><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弘扬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width:65.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与人的关系</p></td><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并给人以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②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③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提高人们辨别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能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65.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与社会的关系</p></td><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动员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65.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p></td><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p></td></tr><tr style="height:54.75pt"><td style="width:65.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思想道德建设</p></td><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p><p>②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行为选择提供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p></td></tr></table><p> </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汉景帝第三子刘德非常喜好儒学,但当时儒学还未成为正统,经过秦末的战争,典籍留存很少,读书人也是凤毛麟角,想恢复儒学谈何容易?刘德应时而起,将其毕生精力投入到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之中。他不畏劳苦,身体力行,足迹遍布洛阳、山东、河北等地,从民间所得之书有《诗》、《左传》、《周官》、《礼记》等,多达几十种。他亲自参与了古籍的整理工作,重用名儒,广招学士,对所得之书进行研究、整理;刘德整理古籍的态度极为严谨,对残缺不全、字异文非和不同版本的古籍,必组织群儒进行研讨辨析、勘误订正、精心校理后,才整理成册。经过艰苦的校勘工作,刘德整理出诸如《诗》、《书》等大批正本古籍,数量上超过了当时国家藏书,对后来西汉治国理政主导思想的确立产生重大影响。</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p><p>(1)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中华传统文化。</p><p>(2)谈谈我们如何进行文化创新?</p></div></div>
<div><p>【答案】(1)①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优秀传统文化;②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故鼎新,推陈出新;③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刻苦钻研,锐意创新;④做文化传播的使者,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社会影响力。</p><p>(2)①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p><p>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p><p>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文化的民族特色。</p><p>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p><p>⑤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p><p>⑥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p><p>【解析】</p><p>本题以汉景帝第三子刘德收集与整理古籍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属于措施类主观题。</p><p>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依据材料“整理古籍”,紧扣“继承和发展”,调动文化传承的知识,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文化传播等方面,用准确的术语分析说明。</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属于措施类主观题。</p><p>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并运用教材“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相关知识来组织答案:具体可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主体、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等方面来回答。</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在我国不少农村地区,老百姓婚丧嫁娶都会请一些私人承包的“歌舞团”唱歌表演,其中不少是低俗韵色情演出。在农闲时的庙会、集市上,也有这种低俗表演的影子。2015年4月23日,文化部表示,为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文化部下一步将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排查和监管执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有更大的勇气和智慧。</p><p>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从国家、公民角度谈谈该如何应对文化市场引发的这种现象?</p></div></div>
<div><p>【答案】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p><p>①依法治理文化市场的混乱现象和打击违法行为,依法取缔低俗的色情腐朽文化。</p><p>②增加对农村文化娱乐方面的软硬件建设,满足农民的高层次文化需求,更大程度地减少低俗表演对农村风气的破坏。(或答: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p>公民: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增强抵御色情腐朽文化的能力,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p><p>【解析】</p><p>本题以农村文化市场上有低俗表演的影子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从国家、公民角度谈谈该如何应对文化市场引发的这种现象,属于措施类主观题。</p><p>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分别从国家、公民角度谈谈该如何应对文化市场引发的这种现象:从国家角度,可总体上从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来回答。具体可从依法治理文化市场的混乱现象和打击违法行为,依法取缔低俗的色情腐朽文化;增加对农村文化娱乐方面的软硬件建设,满足农民的高层次文化需求,更大程度地减少低俗表演对农村风气的破坏。(或答: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回答。</p><p>从公民角度,可从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增强抵御色情腐朽文化的能力,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来回答。</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材料一:全球最大300家传媒企业统计</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11/27/02/cc5aea4b/SYS202011270230508520123964_ST/SYS202011270230508520123964_ST.001.png" width="588" height="11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注:许多国家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8%,有的占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2%,</p><p>材料二: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来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方案,以求重振民族精神。</p><p>结合以上材料请回答:</p><p>(1)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警示?</p><p>(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p><p>(3)根据材料,说明我们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p></div></div>
<div><p>【答案】(1)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文化方面强大的优势和重视培育民族精神,警示我们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紧迫性。</p><p>(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创造、奋斗、团结和梦想精神。</p><p>(3)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提高我国民族综合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p><p>【解析】</p><p>本题以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文化方面强大的优势和重视培育民族精神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识记和再现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p><p>(1)本题要求考生回答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警示,考生可结合材料一、二的主旨来回答:材料一表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文化方面强大的优势,材料二表明美国、俄罗斯都重视培育民族精神,这警示我们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紧迫性。</p><p>(2)本题要求考生回答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直接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这一基础知识,没有难度,考生可根据教材对此知识的表述直接回答: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创造、奋斗、团结和梦想精神。</p><p>(3)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说明我们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p><p>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材料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来回答:重要性可从“三精一魂”来回答。</p><p>必要性可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提高我国民族综合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来回答。</p></div>
题型: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 每年3月是学习雷锋月,雷锋精神哺育和激励了 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铎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p><p>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是什么?</p></div></div>
<div><p>【答案】①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解析】</p><p>本题以雷锋月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主要考查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p><p>本题要求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是什么。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材料所述的内容来进行。材料中,雷锋精神是优秀的文化,他的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他的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说明了作为优秀文化的雷锋精神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们通过雷锋精神的学习,也可以增强自己的精神力量;雷锋精神哺育和激励了 一代又一代人成长,说明了优秀的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提取关键词句,得出答案。</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