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全国高三必修1第9练 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网红经济以年轻貌美的时尚达人为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味和眼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依托社交媒体上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这一经济形式</p><p>A. 是从众心理主导的消费,应理性看待</p><p>B. 是求异心理主导的消费,属理性消费</p><p>C. 能够促进产业的升级,拉动经济增长</p><p>D. 可以极大提高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水平</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网红经济这一营销模式是从众心理主导的消费,应理性看待,不可盲目从众,A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求异心理主导的消费,且求异心理主导的消费并非属于理性消费,B项说法错误;对于从众心理主导的消费,应理性看待,不能笼统说明它能够促进产业的升级,拉动经济增长,C项说法错误;从众心理主导的消费并不能够极大提高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水平,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校园贷”本是一种学生助学和创业的贷款平台。但是,近年来学生因“校园贷”借款而背负上巨额欠款的新闻屡屡被爆出,还不上贷款引发悲剧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对此分析正确的是</p><p>①说明贷款消费不适合学生</p><p>②可能是由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导致的</p><p>③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是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p><p>④没有践行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从校园贷引发的诸多问题可以看出,导致悲剧性事件可能是由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所致,一些大学生没有践行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贷款消费超出了自己可承受的能力,②④项符合题意;适度的贷款消费有利于助学和创业,①项说法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崇尚个性、张扬自我是当下消费者的心理特征之一。下列现象可以用“求异心理”加以解释的是</p><p>A. 某化妆品厂商骋请明星代言,带来销量大增</p><p>B. 某礼品店提供T恤订制服务,吸引了小少年轻人</p><p>C. 某商场开展全场促销活动,日营业额翻了一番</p><p>D. 某欧洲品牌服装进入中国市场后,将欧版设计改为亚洲版</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A选项的表述体现了从众消费心理。C选项体现的是价格影响需求。D选项错误,进入中国市场后,将欧版设计改为亚洲版不体现求异消费心理。某礼品店提供T恤订制服务,崇尚个性、张扬自我,吸引了小少年轻人,可以用“求异心理”加以解释。故B选项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约定时期内,将顾客点菜率高的一道或数道菜肴作为特价菜推出,质量保证,价格从优,并对顾客点特价菜的数量进行限定,这便是餐馆饭店用于促销的特价菜营销策略。该营销策略能有效促销的原因在于</p><p>①消费者有从众和攀比心理</p><p>②餐馆抓住了消费者的求实心理</p><p>③特价菜与其他菜品服务间有互补关系</p><p>④价格的高低对消费水平有决定作用</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不合题意,质量保证却价格更低,又是顾客喜欢的菜品,体现了关注到顾客的求实心理。不是从众和攀比心理。②符合题意,原因在于抓住了消费者的求实心理。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提到对顾客点特价菜的数量进行限定,所以顾客需要再点其他菜品,体现了特价菜与其他菜品服务间有互补关系。故选C。④表述错误,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专家预测,随着经济的发展,到2020年中国10%到20%的乘用车销量将来自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其他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在中国之所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是因为</p><p>①居民收入提高,为中等收入群体购买电动汽车提供了可能</p><p>②电动汽车的生产和消费符合低碳主导型的产业、消费政策</p><p>③电动车作为耗油车的互补品,其推广应用得到国家的扶持</p><p>④电动汽车价格低廉、性能良好,符合人们求实的消费心理</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电动汽车在中国之所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是因为居民收入提高,为中等收入群体购买电动汽车提供了可能,电动汽车的生产和消费符合低碳主导型的产业、消费政策,①②符合题意。</p><p>③:电动车与耗油车是替代品,③错误;</p><p>④:电动汽车的价格并不低廉,它的主要优势是节能环保,性能不是它与耗油车相比的优势,④错误。</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推销良机》(见下图)中,汽车商迈克让推销员去向鲍威尔推销新车,是因为(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9/08/36c601a0/SYS201905090841234258481578_ST/SYS201905090841234258481578_ST.001.jpeg" width="368" height="1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鲍威尔是个崇尚个性的人</p><p>B. 鲍威尔喜欢价廉物美的商品</p><p>C. 想让鲍威尔与邻居竞争提高售价</p><p>D. 想利用鲍威尔的攀比心理推销汽车</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漫画揭示的是攀比心理,而不是求异心理,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鲍威尔并不是喜欢物美价廉的商品,而是受到攀比心理,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漫画是利用消费者的攀比心理,而不是竞争提高售价,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漫画邻居刚买一辆,然后向鲍威尔推销,是利用其攀比心理推销汽车,故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面对一样商品,消费者该考虑的不仅是“划不划算”“漂不漂亮”,更重要的是“这个东西适合我吗”“我现在需要用吗”。这启示消费者要</p><p>A.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p><p>B.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p><p>C.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p><p>D.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更重要的是“这个东西适合我吗”“我现在需要用吗”,这启示消费者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B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这一倡导</p><p>A. 目的是压缩消费,主张艰苦奋斗</p><p>B. 是基于消费决定生产,绿色消费能推动可持续发展</p><p>C. 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p><p>D. 表明消费应适应国情,勤俭节约是我国的根本消费方式</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故C符合题意;A错误,错在“压缩消费”;B错误,生产决定消费; D错误,勤俭节约不是我国消费方式。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节俭是传统美德。经济学家凯恩斯则提出了节俭悖论,认为节俭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入减少。这启示我们( )</p><p>A. 个人应勤俭节约,社会应扩大消费</p><p>B. 艰苦奋斗已经过时,消费就是爱国</p><p>C. 既要勤俭节约,又要适度消费</p><p>D. 个人应积极进行贷款消费</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认为节俭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入减少。这启示我们既要勤俭节约,又要适度消费。故C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B选项表述本身错误。D选项与题意无关。</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