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煤矿四中高二3月月考政治试卷(线上)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p><p>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p><p>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p><p>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p><p>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p><p>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叙述的是人对河流的认识过程。①说法正确,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说法错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③说法正确,表明了实践的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④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4月,数百名科研人员参与合作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发布了他们拍到的第一张黑洞照片。照片给出黑洞这一极端天体存在的最直接证据,验证了广义相对论,也将帮助回答星系中的壮观喷流如何产生并影响星系演化等诸多前沿问题。这一科研成果说明</p><p>A. 科研人员的认识发展是无限的</p><p>B. 黑洞研究必须从广义相对论出发</p><p>C. 黑洞研究有助于推动人类对宇宙的认识</p><p>D. 黑洞的存在源自人们对黑洞规律的把握</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无限性是指人类认识发展是无限的,不是个人认识无限,A错误;黑洞研究必须从黑洞的实际情况出发,B错误;“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将帮助回答星系中的壮观喷流如何产生并影响星系演化等诸多前沿问题,说明黑洞研究有助于推动人类对宇宙的认识,C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人们对黑洞规律的把握源自黑洞的存在,D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要面对多姿多彩的想法而陶醉不已,不去努力为之奋斗,它永远只是一个漂亮的肥皂泡,最终是会破碎的……”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p><p>A.人们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p><p>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p><p>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p><p>D.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C:“不要面对多姿多彩的想法而陶醉不已,不去努力为之奋斗,它永远只是一个漂亮的肥皂泡,最终是会破碎的……”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符合题意。</p><p>A:人们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不符合题意,排除A。</p><p>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说法错误。</p><p>D:物质不依赖于意识,可以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依赖于物质,二者不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D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p><p>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p><p>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p><p>③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有多种正确的认识 </p><p>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p><p>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故①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故③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②④两项是关于真理的正确表述,故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日“娘炮之争”愈演愈烈,国家主流媒体也加入了论战。人民日报:我们不认同所谓“娘炮”、“不男不女”等带有贬损性的说法,但也呼唤在青少年中有着广泛影响的明星们,呈现更加积极、向上的形象,展示更加健康、阳光的审美。新华社: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面,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对导致论战原因分析正确的是</p><p>①人们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有差异的</p><p>②真理和谬误相互渗透,要坚持真理、修正谬误</p><p>③认识受主体状况、客观状况和认识条件的制约</p><p>④实践对认识的检验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相关知识。“真理性认识有差异的”说法错误,因为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①表述错误;“相互渗透”说法错误,因为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两者不容混淆,②表述错误;材料中所说的“娘炮之争”其原因是认识受主体状况、客观状况和认识条件的制约;实践对认识的检验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5月17日,《参考消息》转载国外媒体对我国基础建设的报道,外媒惊叹中国的大型基建项目,上天入地下海无所不包。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建成了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等等。到2035年,中国还要修建216座新机场。材料表明</p><p>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 ②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基础建设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④实践是人们创造事物之间联系的物质性活动</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建成了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到2035年,中国还要修建216座新机场。材料表明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①②选项正确。</p><p>③: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③错误。</p><p>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嫦娥四号着陆器已于2019年3月30日18时14分正常唤醒,后续将协同玉兔二号月球车按计划开展第四月昼工作,继续实施科学探测任务。“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着陆月球背面,将对月球背面进行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引领性的探测活动,获得对月球新的认识。这表明</p><p>①人们会超越对月球真理的认识</p><p>②“嫦娥四号”从根本上推动人们的探月活动</p><p>③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p><p>④人们对月球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认识的无限性上升性。人们不会超越对月球真理的认识,①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错误;“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着陆月球背面,将对月球背面进行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引领性的探测活动,获得对月球新的认识。”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人们对月球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食品报社社长黄国胜在首届中国食品金融峰会上表示,中国食品业正面临重大发展机遇,要实现中国食品业的大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这一论断蕴含的哲理是( )</p><p>①物质与意识是不可分割的 ②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p><p>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④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p><p>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③:中国食品业正面临重大发展机遇,要实现中国食品业的大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这一论断从哲学角度体现了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②③符合题意。</p><p>①:物质不依赖于意识,可以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依赖于物质,二者不是不可分割的,①说法错误。</p><p>④: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④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召开,国家主席习近乎发来贺词: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政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互联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佐证了</p><p>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p><p>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p><p>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p><p>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互联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佐证了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④项符合题意;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项说法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也是客观的,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团队发展,各要素有长有短是常态。目前,短板理论之逆命题“长板理论”在各界引起广泛关注。观察下图,《长板理论》启示我们(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11/27/02/0cb3d949/SYS202011270249006278860773_ST/SYS202011270249006278860773_ST.001.png" width="338" height="23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要承认长板与短板总是相互对立的 </p><p>②要着力促进长板和短板的相互转化 </p><p>③要强化团队核心竞争力,突出长板优势 </p><p>④要重视事物外部条件,促进团队发展</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③④:材料中《长板理论》启示我们要突出长版优势,强化团队的核心竞争力,要重视事物外部条件,促进团队发展。③④符合题意。</p><p>①:长板与短板是既对立又统一的,①说法错误。</p><p>②:要着力促进长板和短板的相互转化与材料中《长板理论》无关,排除②。</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3月8日,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时强调指出,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习主席的讲话表明</p><p>①部分与整体相互联系,密不可分</p><p>②发挥意识的作用促进乡村治理</p><p>③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p><p>④绿色发展理念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③:习近平主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时强调指出,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习主席的讲话表明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在,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①③符合题意。</p><p>②: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促进乡村治理,错误的意识阻碍乡村治理,②错误。</p><p>④: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但不是关键,④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 )</p><p>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p><p>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p><p>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p><p>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D:“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本题材料中“流星与愿望”、“愿望与实现愿望”之间的联系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这种说法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排除A,D符合题意。</p><p>B:材料中的观点是主观臆造的,并没有正确反映客观事物,B说法错误。</p><p>C:材料中的观点并未否定意识的能动作用,而是过分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排除C。</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要</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7/08/76647b6f/SYS201905270812346750561876_ST/SYS201905270812346750561876_ST.001.jpeg" width="173" height="22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不断解放思想 B. 树立全局观念</p><p>C. 重视部分的作用 D. 发挥主观能动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从画面上来看,一只猴子坐在一个长凳子上要去接同伴从树上送下来的果子,这时因为它的重力集中到一头,凳子另一头高高翘起,马上凳子就翻了,结合漫画的题目“只顾一头”,可以看出猴子只顾一头,不够另一头,没有树立全局观念,ACD在本漫画中都没有体现,故正确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一2035年)》的批复指出,建设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北京市的规划发展建设要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把握好“都”与“城”、“舍”与“得”等关系,着力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疏解非首都功能。要落实这些要求,应该()</p><p>①加强京津冀整体建设,服务于北京城市发展</p><p>②抓住首都功能这一关键部分,推动北京发展 </p><p>③强化城市各种功能,推动首都建设全面发展</p><p>④遵循系统的有序性,促进首都内部结构优化</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系统优化。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国务院的批复指出要着力优化提升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批复着重强调了着力提升北京的首都功能,而非京津冀整体建设,故①错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一2035年)》的批复强调了将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放在首位,市政建设中就要首先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所以在北京市的规划发展建设中,要抓住首都功能这一关键部分优先建设发展,而不是“全面开花”,故②正确,③错误;系统优化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按照各要素发生作用的顺序和方向安排工作。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就必须明确首都功能,避免功能重合,造成资源浪费,故④正确。故选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材料:用五四精神凝聚起新时代奋斗的磅礴力量,我们要在“知”上下功夫。从思想深处认识五四精神,崇尚五四精神;揭示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的意义和要求,让五四精神成为新时代奋斗的营养;深刻把握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规律,让五四精神成为青年奋斗新时代的能量源泉;加强对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收集、整理、保护,为后人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留下历史记忆,让五四精神永远站立在历史的长河中。</p><p>用五四精神凝聚起新时代青年奋斗的磅礴力量,我们要在“行”上用大力。要把五四精神融化到新时代青年的志向与梦想中、具体工作实践中,让五四精神成为青年奋斗中国梦的精神血脉,成为工作事业奋斗的催化剂。新时代青年应该传承、弘扬五四精神,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p><p>用五四精神凝聚起新时代奋斗的磅礴力量要坚持“知行合一”。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p></div></div>
<div><p>【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p><p>②广大青年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把握当代青年运动的发展规律,深化对五四精神的认识,挖掘时代价值。 </p><p>③广大青年要传承、弘扬五四精神,把五四精神融化到志向与理想中、具体工作实践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p><p>【解析】</p><p>本题以用五四精神凝聚起新时代奋斗的磅礴力量要坚持“知行合一”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p><p>用五四精神凝聚起新时代奋斗的磅礴力量要坚持“知行合一”。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p><p>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问题指向是对“用五四精神凝聚起新时代奋斗的磅礴力量要坚持知行合一”的观点加以说明,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首先明确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第一,实践决定认识,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和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二,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然后结合材料中用五四精神凝聚起新时代奋斗的磅礴力量,我们要在“知”上下功夫和在“行”上用大力这些关键信息分析说明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