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09:42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淮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其中讲到:2019年,最难忘的是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在大街小巷传唱。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这一切,汇聚成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前进洪流,给我们增添了无穷力量。这是基于</p><p>①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p>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民族繁荣</p><p>③文化的力量,能够在认识改造社会中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p><p>④人们的文化素养只有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才能逐步培养出来</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③:题干中爱国主义这种精神力量,给我们增添了无穷的力量。这是强调文化的力量。①指一个民族不仅要有物质的丰富,更要有丰富的精神。③文化的力量可以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符合题干说法。故①③正确。</p><p>②: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②错误。</p><p>④:人的文化素养要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这与题干不符。④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宋代词人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时,游览赤壁古迹,想起三国时期曹操和周瑜大战的情景,触景生情,十分感慨,创作千古名作《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上述材料说明</p><p>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人所特有的现象</p><p>③文化源于创作者的灵感④文化是现实生活的反映</p><p>A.①②&#xa0;B.②③&#xa0;C.①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④:苏轼是看了见赤壁古迹,想起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从而创作了千古名作,说明文化源于社会实践。是现实生活的反映,①④正确。</p><p>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与题干不符。②错误。</p><p>③:文化源于社会实践。与题干不符。③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p><p>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p><p>②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p><p>③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p><p>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p><p>A.①②&#xa0;B.②③&#xa0;C.①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随着春风悄悄在夜里落下,悄无声息的滋润着天地万物。体现了潜移默化的特点,①正确。</p><p>②:“久而不闻其臭”、“久而不闻其香”随着时间的推移,习惯了之后就觉察不出味道。体现了潜移默化的特点,②正确。</p><p>③:诗句的意思是: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③错误。</p><p>④:“乡音未改”体现了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10月20日至22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举行。大会主题为“智能互联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以互联网时代为契机,以文化为载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携手并进,纵论网络空间发展大势,展示信息技术创新成果,共商网络空间开放合作途径。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p><p>①各美其美要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p><p>②美人之美要求推动文化传承焕发新的生命力</p><p>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认同各国文化</p><p>④美美与共要求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推动文化成果的共享</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各国受地域、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文化的发展各有特色。各美其美要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①正确。</p><p>②:美人之美是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②说法错误;</p><p>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说法错误。</p><p>④: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④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分别是2014年索契(俄罗斯)冬奥会、2018年平昌(韩国)冬奥会和2022年北京(中国)冬奥会的会徽。从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运动会会徽的设计体现了</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22/00/4200e736/SYS202007220039296788808069_ST/SYS202007220039296788808069_ST.001.png" width="407" height="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文化既是稳定的又是多变的&#xa0;B.文化既是高雅的又是通俗的</p><p>C.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xa0;D.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D:三个国家冬奥会的会徽设计虽然各有特色,但仍然能看到共同和共通之处,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正确。</p><p>ABC:选项说法错误,与题干不符,ABC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很多地区保留着春节“拜年”贴春联、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清明节扫墓等习俗。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主要原因是</p><p>A.文化可以传播继承&#xa0;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p><p>C.文化能够创新发展&#xa0;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B:我国很多的习俗中包含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会保留着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又会因时而变。习俗的保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B正确。</p><p>ACD:虽然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不符。</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周易·系辞·下》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p><p>A.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精华也有糟粕</p><p>B.影响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p><p>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予以保留继承</p><p>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会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A: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A说法错误。</p><p>B:忧患意识是中国的传统思想,这种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也影响了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B符合题意。</p><p>C:传统思想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一概保留继承,C说法错误。</p><p>D:对中国的传统思想要辩证的看待,不能说是最优秀的文化,更不会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故D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行程万里实地考察,不仅向他人请教。更注重亲自试验。例如,他吞服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麻醉作用。这说明</p><p>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xa0;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p><p>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xa0;D.只有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向他人请教,更注重亲自试验。说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A项符合题意。</p><p>BCD:这三项虽然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通过改编神话故事,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它的内核“我命由我不由天,即人定胜天”体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神话文化的真正内涵。这启示我们</p><p>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应该保持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内容</p><p>③提高文化生产力优化现代经济总体格局④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①说法错误。</p><p>②④:《哪吒》的热播有力的传播了中华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④符合题意。</p><p>③:题干不涉及文化生产力的内容。③与题不符。</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作为一档旨在弘扬民族文化的节目,《中国地名大会》以地名知识为载体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大地的千年积淀、万般风貌。继承名字,是继承历史;记住名字,是记住来时的路;读懂名字,是读懂一种深沉的感情。这说明</p><p>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大众传媒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p><p>③地名知识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④读懂地名才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中国地名大会》展现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故①符合题意。</p><p>②:通过《中国地名大会》,向观众们展示了中华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体现了大众传媒在传播优秀文化中的作用。②正确。</p><p>③: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说法错误。</p><p>④:读懂地名能了解历史,感悟历史。与不忘初心没有直接关系,④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输入汉字,手写汉字的能力下降。结合漫画《提笔忘字》,请你撰文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文章的标题可为(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1/186353a9/SYS201801022119341217742074_ST/SYS201801022119341217742074_ST.001.png" width="127" height="12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立足实践,创新汉字    B. 书写汉字,批判继承</p><p>C. 书写汉字,传承文化    D. 普及书法,古为今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漫画中“提笔忘字”说明了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输入汉字,手写汉字的能力下降,故要阐述书写汉字的重要性,文章的标题可为书写汉字,传承文化;C选项入选。A选项中“创新汉字”的表述错误。B选项表述与漫画主旨不符。D选项中“普及书法”的表述与漫画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但在近代,中华传统文化受到挑战。这是因为</p><p>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中华文化失去原有生命力</p><p>③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④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p><p>A.①②&#xa0;B.②③&#xa0;C.①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与题干不符。</p><p>②:中华文化没有失去其生命力。②说法错误。</p><p>③④: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③④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回文诗是中国文苑的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如《后园》(南朝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逆读:蝉鸣隐密树,鸟戏拂余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了解并阅读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p><p>①古代诗人崇尚自然、道法自然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p><p>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古典诗词注重实用、整体性强</p><p>A.①②&#xa0;B.②③&#xa0;C.①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②③:回文诗以其独特的诗文结构充分的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诗人的深厚的文化功底,故②③符合题意。</p><p>①④:题干没有涉及诗人崇尚自然以及诗词的实用性等,与题干不符,故①④排除</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p><p>A.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奋斗精神</p><p>B.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团结精神</p><p>C.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创造精神</p><p>D.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梦想精神</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符合题意,君子自强不息体现了奋斗精神。B不合题意,体现了创造精神。C不合题意,体现的是团结精神。D不合题意,体现的是爱国主义。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这一观点是基于</p><p>①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斓</p><p>②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交汇</p><p>③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和服务对象</p><p>④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p><p>A.①②&#xa0;B.②③&#xa0;C.①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③④:题干强调文化的创作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是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同时,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发挥优秀文化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文化创作的主体和服务对象,③④符合题意。</p><p>①②:题干没有强调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与题干不符。</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此,应该</p><p>①扎根乡村土壤,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实现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p><p>②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将公共文化资源集中到乡村,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p><p>③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决依法取缔宗教活动</p><p>④推进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p><p>A.①②&#xa0;B.②③&#xa0;C.①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④:题干强调乡村振兴更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①选项中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成果。④选项中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四个意识。都有利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①④符合题意。</p><p>②:推进文化惠民,应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②表述错误。</p><p>③: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③表述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习近平主席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要做到</p><p>①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公信力</p><p>③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④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p><p>A.①②&#xa0;B.②③&#xa0;C.①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题干问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要做到什么,问的是做法,①选项是原因,故①不符合题意。</p><p>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的公信力,有利于通过社会舆论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故②符合题意。</p><p>③: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指导意识形态的发展符合中国实际,故③符合题意。</p><p>④:应该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故④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全国妇联在京表彰了996个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和995名先进个人。他们来自基层公检法司、教育、民政、卫生等相关部门,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律所、协会等其他组织,展示了妇联组织依法维权的使命所在。此次表彰活动</p><p>①是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重要实践</p><p>②有利于激发人们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p><p>③体现了全国妇联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p><p>④能够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p><p>A.①②&#xa0;B.②③&#xa0;C.①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通过表彰活动,宣传了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有利于激发人们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是道德建设工程的重要实践,①②符合题意。</p><p>③:妇联不是国家机关,没有履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③表述错误。</p><p>④:题干不涉及科学素养,④与题干不符。</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从嘉兴南湖一叶开启未来的红船,到井冈山上播撒革命的燎原星火;从西柏坡“进京赶考”的铿锵誓言,到改革开放“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的求真务实,正因为胸中有对人民的责任、心底有对理想的激情,我们才能在追求信仰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跨越障碍,推动时代的前行。由此可见</p><p>①全面传承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p><p>②当代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p><p>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p><p>④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应传承革命理想</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①说法错误。</p><p>②④:题干强调了伟大的理想信念的作用。因此,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要传承革命理想,②④正确。</p><p>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思想,③表述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校准价值坐标,坚定理想信念,守望心中的绿洲,就不难守住风清气正的精神家园。这从一个侧面启示我们</p><p>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②明辨善恶,砥砺自我,大力弘扬中华传统道德观念</p><p>③扶正祛邪,扬善惩恶,推动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p><p>④凝聚共识,尊重多样,满足人民群众各种文化需求</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③:题干强调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这启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扶正祛邪,扬善惩恶,推动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①③符合题意。</p><p>②:传统道德观念有精华有糟粕,要辩证看待,②说法错误。</p><p>④: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不是各种文化需求,④表述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这段话阐明了</p><p>①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②哲学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p><p>③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④自然科学是哲学的基础</p><p>A.①②&#xa0;B.②③&#xa0;C.①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题干强调推动哲学进步的是自然科学的发展。选项①讲的是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①与题干不符。</p><p>②:哲学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不是自然的过程,表述错误。</p><p>③④:这两个选项都是在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故③④符合题干内容。</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庄子和惠施有一次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庄子看见一条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说:“鱼从容出游,是鱼之乐也。”惠施则回答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庄子反问道:“子非吾,安知吾之不知鱼之乐耶?”惠施马上说:“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非鱼,固不知鱼之乐也。”惠施的观点属于</p><p>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不可知论    D. 可知论</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惠施的观点否定了思维对于客观存在认识的可能性,即从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看,这种观点属于不可知论。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下列各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p><p>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举一纲而万目张”</p><p>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p><p>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p><p>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p><p>A.①②&#xa0;B.②③&#xa0;C.①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举一纲而万目张”指关键部分对整体的作用,①与题干不符。</p><p>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强调要有忧患意识,也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天不变,道亦不变”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②与题干不符。</p><p>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是唯物主义的思想。“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③正确。</p><p>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④正确。</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马克思主义哲学</p><p>①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p><p>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p><p>③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p><p>④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的知识。选项③表述错误,提供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具体方法;选项④表述错误,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选项①②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p><p>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有变化,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我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p><p>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p></div></div>
<div><p>【答案】①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起来的。读书是人们接受文化知识 教育的重要方式,爱读书能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p><p>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爱读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推动民族的发展。</p><p>③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爱读书是一种优秀的文化,会推动社会发展。</p><p>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 要因素。爱读书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进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p><p>【解析】</p><p>本题以中国人阅读量的下降为背景材料,提出阅读习惯对民族文化素养的影响巨大。要求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阐述文化对社会的作用。考察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阐述“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可以转化为读书对民族的发展有何意义。实际就是讲文化对社会的作用。这一块可以分两大类。</p><p>一、对社会、国家的作用。</p><p>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p><p>2、可以从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交融,相互影响来阐述。</p><p>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作用上来说。</p><p>二、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通过读书活动可以培养人们的文化素养,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p><p>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p><p>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 带。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及发展,对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p><p>②儒家思想深刻影响 着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p><p>③儒家思想在形 成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p>④儒家思想在团结、凝聚中华各族人民战胜困难和灾难的过程中提供了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p><p>【解析】</p><p>本题知识范围是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两个知识点。分析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可以运用传统文化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对社会的作用的角度分析。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对运用知识原理分析材料的能力。</p><p>1、“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体现了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及发展,对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p><p>2、“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的大家庭”体现了儒家思想对维护社会和谐的作用。</p><p>3、“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激励中华儿女”体现了儒家思想在形成中华民族精神,推动民族繁荣的作用。</p><p>4、受儒家思想影响凝聚而成的中华民族精神,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它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增添绚丽的色彩。</p><p>材料 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p><p>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82.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发展历程</p></td><td style="width:326.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重要成果</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82.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p></td><td style="width:32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创立毛泽东思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82.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p></td><td style="width:32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就</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82.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改革开放时期</p></td><td style="width:32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p></td></tr></table><p>&#xa0;</p><p>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材料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p></div></div>
<div><p>【答案】(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p><p>(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p>(3)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p><p>【解析】</p><p>本题要求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材料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p><p>要认真阅读材料,要看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可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等方面,谈谈材料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在“一国两制”下,“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澳门同胞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澳门特区政府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实现了澳门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以及文化的繁荣。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流历史,塑造了澳门中西合璧、族群共融的特质,形成了民风淳厚、和谐包容的社会。2005年,既有大三巴牌坊、岗顶剧院、东望洋灯塔这样的西式建筑,也吸纳了妈阁庙、郑家大屋这类传统“中国风”特色的“澳门历史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后,澳门市民和特区政府严守底线,原汁原味地护卫着澳门的历史风貌。2019年上半年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更是将“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作为澳门的重要发展定位之一。</p><p>(1)在对澳门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的讨论中,有专家提出:“澳门发展需要创新,不能只是原汁原味地护卫着澳门的历史风貌”。请你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p><p>(2)为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请你结合材料,分别以“发展创新”和“坚守历史”为主题各写一条标语。(每条不超过20个字)</p></div></div>
<div><p>【答案】(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将“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作为澳门的重要发展定位之一,既离不开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又要不断的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通过文化创新推动澳门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p><p>(2)例一:一国两制改革创新,使今日澳门焕然一新中西合璧守护历史,让多元文化和谐共融。</p><p>例二:实施一国两制共建共享共治经济增长民生改善护卫历史风貌合作合璧和谐多元文化美美与共</p><p>【解析】</p><p>本题以澳门回归后的发展定位和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为背景材料。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澳门发展需要创新,不能只是原汁原味地护卫着澳门的历史风貌”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可以从文化创新的途径的角度,结合材料的相关信息分析。</p><p>(1)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材料中 “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流历史,塑造了澳门中西合璧、族群共融的特质,形成了民风淳厚、和谐包容的社会”。说明澳门的历史文化从来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成果。“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作为澳门的重要发展定位之一。说明澳门在文化发展方面并不只是“原汁原味地护卫着澳门的历史风貌”。澳门文化无论是传承还是发展既离不开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又要不断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从而推动澳门文化的繁荣发展。</p><p>(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围绕“发展创新”、“坚守历史”为主题各写一条标语。可以从创新的途径、意义、措施。和文化传承的意义等角度出发,主题鲜明,言之有理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淮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