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08:29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下学期高二期末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从特征上可称为全球大流行疫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p><p>【1】疫情发生以来,以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为代表的专家们英勇奋战在指导抗疫工作的一线,成为时代新的榜样。返校的学生发现学校的文化墙上增加了他们的照片和事迹简介。学校的做法(    )</p><p>①表明知易行难,学习榜样是实践的过程  ②是基于榜样是学生获得智慧的源泉</p><p>③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④是基于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p>【2】有专家发现新冠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而且会出现缺氧、低氧状态,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比较少见。2020年2月1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在治疗方面增加了“康复者血浆治疗”;3月4日,又发布了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增加了“病理改变”等内容。材料表明(    )</p><p>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p><p>③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  ④正确的认识都是相对的、暂时的</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p><p>【1】D</p><p>【2】A</p><p>【解析】</p><p>本题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为背景,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认识论、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p><p>【1】③④:由题意知,返校的学生发现学校的文化墙上增加了以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为代表的专家们的照片和事迹简介,这是因为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学校通过宣传抗疫英雄们的事迹,可以向学生树立时代新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故③④符合题意。<br />①: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知易行难,学习榜样”改造的都是主观世界,不属于实践的过程,①说法错误。<br />②:学生获得智慧的源泉来自于实践,而不是榜样,②说法错误。<br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p><p>【2】①:由题意知,专家可以发现新冠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和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这体现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故①符合题意。<br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是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但材料并无体现该选项内容,②排除。<br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由题意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在治疗方面增加了“康复者血浆治疗”;之后又发布了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增加了“病理改变”等内容。可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不断完善。故③符合题意。<br />④: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不会被推翻,因此正确的认识不一定都是相对的、暂时的。故④说法片面。<br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毛泽东指出,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作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作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由此可知(    )</p><p>①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p><p>②哲学离不开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的进步能推动哲学发展</p><p>③哲学研究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p><p>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③: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生产斗争知识和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说明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研究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②③符合题意。</p><p>①:材料没有体现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①不合题意。</p><p>④: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④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其演进顺序的是(    )</p><p>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p><p>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④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p><p>A.①→②→③&#xa0;B.①→②→④&#xa0;C.②→③→④&#xa0;D.②→④→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分别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r />②:“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排首位。<br />④:“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④排第二位。<br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揭示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属于辩证唯物主义,③排尾位。<br />①:“未有此事,先有此理”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不符合试题规定性,①排除。<br />因此,正确的排序为②→④→③。<br />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柏拉图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概念论和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的本体论,也是柏拉图哲学的基石。在人类的认识问题上,柏拉图认为,认识就是回忆。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p><p>①柏拉图哲学的基石坚持了正确的方向,但没有科学依据</p><p>②柏拉图否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p><p>③在哲学的基本阵营上,柏拉图站在唯心主义这一边</p><p>④柏拉图哲学的本体论是正确的,但认识论是错误的</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②: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的本体论,也是柏拉图哲学的基石说明柏拉图否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可见,其并没有坚持正确的方向,①排除,②符合题意。</p><p>③: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的本体论,也是柏拉图哲学的基石说明柏拉图否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在哲学的基本阵营上,柏拉图站在唯心主义这一边,③符合题意。</p><p>④:柏拉图哲学的本体论是唯心主义观点,基本观点是错误的,在认识论上也是错误的,④观点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星空群星灿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其中最明亮的。下列关于“最明亮的”(星)的观点正确的是(    )</p><p>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p><p>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科学之科学”,不能把哲学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①错误。</p><p>②:认识具有无限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②错误。</p><p>③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它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③④正确。</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任何一个变革的时代都强烈地吁求和催生思想变革与哲学创新;而任何凝聚时代精华的哲学,亦深深地凝结和表达着人们在时代探索和实践活动中的思考和冀望。该论述意在强调(    )</p><p>①真正的哲学应该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p><p>②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p>③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如实反映</p><p>④真正的哲学要正确地总结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任何一个变革的时代都强烈地吁求和催生思想变革与哲学创新,这说明真正的哲学应该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①正确且符合题意。<br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②错误。<br />③:哲学有正误之分,并不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如实反映,③错误。<br />④:任何凝聚时代精华的哲学,亦深深地凝结和表达着人们在时代探索和实践活动中的思考和冀望,这说明真正的哲学要正确地总结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④正确且符合题意。<br />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工智能依靠分析大量数据以及快速响应复杂输入的能力,获得了超越人类的优势。人工智能擅长优化精心设计的网络,比如电网或城市交通,由机器管理的大型数据工场能够节约40%的能源。由此可见(    )</p><p>①人工智能是人们实践的手段   ②特定条件下机器人的意识优于人类</p><p>③人工智能的应用提高了人类的实践能力   ④意识是人类与人工智能共同拥有的能力</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③:人工智能可以被用于分析大量数据、快速响应复杂输入、优化精心设计,这说明人工智能是人们实践的手段,同时也说明人工智能的应用提高了人类的实践能力,①③符合题意。<br />②④:意识为人类所特有,并不是人类与人工智能共同拥有的能力,机器人(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本身没有意识,也就不存在机器人(人工智能)的意识优于人的意识之说,②④错误。<br />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最新科学研究发现北极地区变暖速度比地球上其他地方要快得多。仅仅在过去10年里,北极地区的气温就上升了0.75摄氏度;相比之下,整个地球在过去137年里才上升了0.8摄氏度。科学家们得出的这一结论(    )</p><p>①是全球气候变化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是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科学发展的产物</p><p>③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④是科学家对全球气候变化事实的主观映象</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③④:科学家们关于北极变暖的结论是科学家对全球气候变化事实的主观映象,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③④符合题意。</p><p>①②:科学家们得出的这一结论作为一种意识,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动反映,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科学发展的产物,也不是全球气候变化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①②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谣言,指没有相应的事实基础,在虚构的前提下被捏造及传播的与事实不同甚至相反的言论。《荀子·大略》中有云:“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我们之所以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是因为谣言(    )</p><p>①源于造谣者的主观想象,是客观唯心主义</p><p>②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其社会影响广</p><p>③没有做到主客观的统一,会阻碍事物的发展</p><p>④是错误的意识,其传播会扰乱公共秩序</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③④:谣言,指没有相应的事实基础,在虚构的前提下被捏造及传播的与事实不同甚至相反的言论。可见,我们之所以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是因为谣言没有基于基本的事实,是错误的意识,没有做到主客观的统一,其传播会扰乱公共秩序,阻碍事物的发展,③④符合题意。</p><p>①:谣言源于客观存在,而不是源于造谣者的主观想象。谣言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是主观唯心主义而不是客观唯心主义,①错误。</p><p>②:谣言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②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震预警就是布设相对密集的地震观测台网,在地震发生时,利用地震波与无线电波或计算机网络传播的速度差,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给预警目标发出警告。就绝大多数地震来说,地震预警能够提供的有效预警时间不超过30秒。这说明(    )</p><p>①运动是无条件的,物质运动根本无规律可循</p><p>②地震的形成具有复杂性,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p><p>③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p><p>④实践所提供的认识工具能促进认识的发展</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④:地震预警就是布设相对密集的地震观测台网,在地震发生时,利用地震波与无线电波或计算机网络传播的速度差,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给预警目标发出警告。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所提供的认识工具能促进认识的发展。地震预警能够提供的有效预警时间不超过30秒。这说明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②④符合题意。</p><p>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①错误。</p><p>③:单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类能预测地震的发生,③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列宁说:“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立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这是因为(    )</p><p>A.一定时期内经过实践检验的“定义”不会过时</p><p>B.实践是一种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能动性活动</p><p>C.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p><p>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C:由题意可知,列宁说“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立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可见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故C符合题意。<br />A:一定时期内经过实践检验的“定义”不一定是正确的认识(真理),因此,也可能过时,故该选项的说法太绝对,故A排除。<br />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的特点,B说法错误。<br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D说法错误。<br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牛顿的经典力学被无数人奉为圭臬,因此,人们即使发现水星的轨道偏离理论预言,也只是相信在更靠近太阳的地方,存在一颗干扰水星轨道的行星——“祝融星”。无数天文爱好者持续追寻“祝融星”的踪迹,直到爱因斯坦顶着巨大的压力提出广义相对论,才为这场持续数百年的追寻画上句号。事实上,“祝融星”根本不存在。这说明(    )</p><p>①要敢于质疑权威,在实践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p><p>②错误是科学的起点,科学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p><p>③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p><p>④人们头脑中的“祝融星”是脱离物质的主观存在</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③:人们发现水星的轨道偏离,但是碍于牛顿的理论,不敢质疑,直到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才使该问题得以解决,这启示我们要敢于质疑权威,在实践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说明了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①③正确。</p><p>②:真理与谬误是有严格的界限的,错误不能作为科学的起点,该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②。</p><p>④:人们头脑中的“祝融星”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而不是脱离物质的主观存在,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要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这对中青年干部的启示有(    )</p><p>①正确处理好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②勇于在实践中追求和发现真理</p><p>③在实践中超越和推翻现有真理 ④掌握真理对实践更具积极意义</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要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强调了实践的作用,启示青年干部要正确处理好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要勇于在实践中追求和发现真理,①②符合题意。<br />③:真理具有条件性、具体性,真理不能被推翻,但能向前发展,③错误。<br />④:一方面材料强调的是实践、强调的是勇于在实践中追求和发现真理,另一方面,把真理运用于实践更具有积极意义,④排除。<br />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佛教用“百尺竿头”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但仍需修炼提高。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p><p>①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借鉴意义</p><p>②存在都是合理的,要促进一切存在物的发展</p><p>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p>④要推动认识的发展,做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④:佛教本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佛教用“百尺竿头”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但仍需修炼提高。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要推动认识的发展,做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借鉴意义,①④符合题意。</p><p>②:存在即合理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意思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同时,“要促进一切存在物的发展”的说法太绝对,②排除。</p><p>③:材料表明的是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未涉及一切从实际出,③排除。</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文博机构与现代科技、大众传媒牵手联动,插上“互联网+”的两翼,通过影像化展示、故事化讲述,激活观众尘封的历史记忆,掀起了“博物馆热”“文物热”。同时,“卖宝卖萌”“文物戏精大会”之类的短视频引起博物馆、文物娱乐化的现象,有关专家担忧公众对文物内涵的认知会被误导。由此可见(    )</p><p>A.事物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xa0;B.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p><p>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xa0;D.矛盾的两个方面各向相反方向转化</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由材料可知,我国文博机构与现代科技、大众传媒牵手联动,一方面通过影像化展示、故事化讲述,激活观众尘封的历史记忆,掀起了“博物馆热”“文物热”。另一方面,“卖宝卖萌”“文物戏精大会”之类的短视频引起博物馆、文物娱乐化的现象。可见事物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故A符合题意。<br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要求我们不断实现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但材料强调的是事物的对立统一,无涉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B不符合题意。<br />C: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材料强调的是事物的对立统一,无涉及辩证否定的特点,C不符合题意。<br />D: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材料强调的是事物的对立统一,无涉及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D不符合题意。<br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9月,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材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p><p>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p><p>②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p><p>③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功能蕴含在部分功能之中</p><p>④要从整体出发,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②④: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这说明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要从整体出发,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②④符合题意。</p><p>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①错误。</p><p>③:整体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而不是整体功能蕴含在部分功能之中,③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妆是目前年轻女孩最喜爱的一种业态,许多老字号休闲食品牵手美妆品牌做起了跨界合作,以低成本、高效率、最大化的方式增强了与新生代消费者的黏性。这类跨界合作(    )</p><p>①是自我否定的体现,推动了新商业模式的产生</p><p>②坚持了辩证法的批判精神,对事物属性进行了重新构建</p><p>③是对原有实践的突破,开拓了新境界</p><p>④实质是“扬弃”,通过外力实现了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替代</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③:由题意知,许多老字号休闲食品牵手美妆品牌做起了跨界合作,以低成本、高效率、最大化的方式增强了与新生代消费者的黏性,这实现了“新”与“旧”的结合,体现了事物要坚持“扬弃”,实现事物自身的辩证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肯定自己,从而推动了新商业模式的产生;同时也要树立创新意识,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突破原有实践,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故①③符合题意。<br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密切相连。创新是对既有理论与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但不是“对事物属性进行了重新构建”,②说法错误。<br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而不是通过外力。故④说法错误。<br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春秋时期的战乱使孔子对小康社会的设想是没有战争,人们能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而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在21世纪初就实现了孔子的小康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第一个百年目标:让人民生活在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由此可见(    )</p><p>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p><p>③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社会意识的内容是变化发展的</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④:材料强调不同的时代人们追求的目标不同,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内容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①④符合题意。</p><p>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②错误。</p><p>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③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来自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来自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科学应对。这种制度自信(    )</p><p>①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②能调动人们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p><p>③能摆脱物质条件的制约,促进思想进步   ④能促进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前进的,也是必然的,不会被改变,①错误。<br />②④:“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来自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来自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科学应对”说明我国的制度自信根源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符合我国物质条件,能调动人们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也能促进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②④符合题意。<br />③:我国的制度自信根源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符合我国物质条件,不能摆脱物质条件的制约,③错误。<br />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天,我们并不缺乏食物,但猎奇、炫耀和不科学的营养观助长了一些人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食用野生动物风险很大,为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这表明(    )</p><p>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中行为的选择   ②变革上层建筑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p><p>③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才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人的价值观念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猎奇、炫耀和不科学的营养观助长了一些人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说明某些人坚持了错误的价值观,体现了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中行为的选择,①正确符合题意。<br />②:变革上层建筑旨在适合经济基础,而不是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②错误。<br />③: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并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错误。<br />④:食用野生动物风险很大,国家开始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这启示我们人的价值观念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④符合题意。<br />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蹄疾步稳、奋勇前进,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要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抓落实,坚定不移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材料强调的深化改革(    )</p><p>①旨在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②旨在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要求</p><p>③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   ④有利于从根本上完善社会主义制度</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③:“要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抓落实,坚定不移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这需要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合经济基础状况,也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①③符合题意。<br />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而不是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要求,②错误。<br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因此,“从根本上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说法不妥,④排除。<br />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成长则国家成长。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广大青年要在努力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磨炼意志和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这启示我们(    )</p><p>①社会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p><p>③错过人生的关键期,人生的价值就无法实现   ④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个人的责任和努力</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广大青年要在努力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磨炼意志和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这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而社会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①②符合题意。</p><p>③:材料强调广大青年如何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不强调人生关键期对于人生价值的影响,且错过人生的关键期不等于人生的价值就无法实现,③错误。</p><p>④:材料强调社会为广大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际遇和机缘,广大青年应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不体现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个人的责任和努力,④与题意不符。 </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位老红军生前立过一条家规:每个月都要给孩子们讲长征故事、讲革命传统。他把这叫作“激活每个人身上的红色基因”。连他家里年幼的小孙子也知道不少红军长征的故事,在幼儿园兴致勃勃地讲给小伙伴听。激活红色基因有利于人们(   )</p><p>①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坚守传统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p><p>③正确评价历史,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④利用客观条件,在奉献中创造价值</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③:材料强调,老红军通过立家规,每个月都要给孩子们讲长征故事、讲革命传统,以“激活每个人身上的红色基因”,可见,激活红色基因有利于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继承优良革命传统,正确评价历史,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①③符合题意。</p><p>②: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传统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排除②。</p><p>④:本题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奉献中创造价值,没有涉及利用客观条件,排除④。</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20年4月30日,中国正式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这是时隔15年后我国再次重返珠峰之巅测高。</p><p>6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在板块的碰撞中隆起。这座依旧在剧烈变化的年轻高原,仍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青藏高原作为气候启动区,塑造了当今亚洲或北半球的气候环境格局,其抬升或下降,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环境格局将产生不同影响。2015年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其对珠峰高程的影响在国际学术界仍存争议。</p><p>2020年5月27日,中国科研人员登上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峰顶。此次测量数据可用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等领域研究,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等。世界期待中国给出“世界高度”新答案与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和风速等新数据。</p><p>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的驱动因素。</p></div></div>
<div><p>【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中国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可获得珠峰高度的准确数据,给出“世界高度”新答案与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和风速等新数据。</p><p>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珠峰的抬升或下降,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环境格局将产生不同影响,且2015年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其对珠峰高程的影响在国际学术界仍存争议。因此中国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非常必要,借助于现代测量工具获得高峰精确数据,可以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p><p>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所获得的精确数据,让珠峰高度得到验证,会打消珠峰高程的影响在国际学术界仍存的争议,为科学研究提供精准数据。</p><p>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中国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数据可用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等领域研究,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等,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p><p>⑤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具有推动作用。中国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数据,对今后大气、生态、地质研究等能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p><p>【解析】</p><p>本题以中国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为背景材料,考查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可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运用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对中国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的驱动因素。 </p><p>可结合材料中中国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可获得珠峰高度的准确数据,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中国测量将给出“世界高度”新答案与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和风速等新数据;</p><p>可结合材料中珠峰的抬升或下降,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环境格局将产生不同影响,且2015年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其对珠峰高程的影响在国际学术界仍存争议。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的角度说明中国借助于现代测量工具获得高峰精确数据,可以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p><p>可结合材料中中国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所获得的精确数据,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020测量会让珠峰高度得到验证,从而打消珠峰高程的影响在国际学术界仍存的争议,为科学研究提供精准数据;</p><p>可结合材料中中国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数据可用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等领域研究,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等,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测量新高度是为了今后研究和实践服务。</p><p>可结合材料中中国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从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具有推动作用方面,说明对今后大气、生态、地质研究等能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p><p>材料一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书中写道:“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同时,恩格斯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p><p>材料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保护“青山”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设“青山”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对已取得的成效不能盲目乐观。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青山”建设依旧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远未到高枕无忧的程度,还需要跨越关口、啃下硬骨头。在前行的关键期,我们需要更多的“70年如一日的右玉人”“塞罕坝人”在荒漠种树,建成更多的绿洲。</p><p>(1)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一给我们的启示。</p><p>(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做到“人不负青山”。</p></div></div>
<div><p>【答案】(1)规律具有客观性,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书中揭示了人们人为破坏人与自然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受到规律的惩罚,过渡被侵占的地方成为不毛之地,对于每一次我们人类过分陶醉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br />(2)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对“青山”建设已取得的成效不能盲目乐观,我国的“青山”建设依旧处于压力叠加,还需负重前行,远未到高枕无忧的程度,还需要跨越关口、啃下硬骨头。<br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做好量的积累,要抓住机遇,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保护“青山”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设“青山”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跨越“关键期”、啃下“硬骨头”,</p><p>【解析】</p><p>本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论断、中国的“青山”建设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组织两个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p>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一给我们的启示。考生可先回顾规律的相关知识,主要三个层次:规律的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规律的客观性,考生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知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规律具有客观性,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书中揭示了人们人为破坏人与自然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受到规律的惩罚,过渡被侵占的地方成为不毛之地,每一次我们人类过分陶醉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p><p>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做到“人不负青山”。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发展的相关知识,主要三个层次:发展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p><p>①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对“青山”建设已取得的成效不能盲目乐观,我国的“青山”建设依旧处于压力叠加,还需负重前行,远未到高枕无忧的程度,还需要跨越关口、啃下硬骨头,建成更多的“青山”。</p><p>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做好量的积累,要抓住机遇,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保护“青山”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设“青山”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跨越“关键期”、啃下“硬骨头”后,我们的“青山”建设必定成功。</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20年5月27日,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除美国以外全球第一家能实现火箭入轨的民营公司)“焦点一号”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成功完成二次启动长程500秒试车。</p><p>以垂直着陆的技术实现运载火箭子级回收,对火箭的动力系统提出很高的技术要求,其中一项核心技术就是发动机的二次启动。二次启动是指运载火箭发动机在第一次正常工作关机后,按飞行弹道和时序要求在高空中再次正常启动、工作的能力。这不仅需要重复执行一次点火的动作,而且还需要解决热泵启动问题等多项技术难题。</p><p>中国的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YF-73(YF系列火箭发动机是中国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研发的火箭液态发动机系列)的成功研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低温发动机二次启动技术的国家。而今,新一代中国航天人继续攻关低温燃料火箭技术,选择更清洁环保、不易结焦的液氧甲烷燃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液氧甲烷发动机二次启动的国家。该发动机还将继续进行变推力试车、摇摆议车、发动机整机振动模态试验、发动机各类极限边界试验等地面试验。</p><p>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技术创新是怎样推动中国火箭发动机进步的。</p></div></div>
<div><p>【答案】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符的成规陈说,敢于突破落后的思想观念。以垂直着陆的技术实现运载火箭子级回收,对火箭的动力系统提出很高的技术要求,这需要发动机的二次启动,需要解决热泵启动问题等多项技术难题,我国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YF-73的成功研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br />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我国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YF-73的成功研制,使得我国破解发动机二次启动难题,现如今,新一代中国航天人继续攻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液氧甲烷发动机二次启动的国家,这些都说明我国航天人的技术创新推动这中国火箭发动机的进步。</p><p>【解析】</p><p>本题以火箭发射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航天人在火箭发动机上的成果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技术创新是怎样推动中国火箭发动机进步的。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及方法论,然后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p><p>①联想主干知识: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符的成规陈说,敢于突破落后的思想观念。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以垂直着陆的技术实现运载火箭子级回收,对火箭的动力系统提出很高的技术要求,这需要发动机的二次启动,需要解决热泵启动问题等多项技术难题,我国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YF-73的成功研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p><p>②联想主干知识: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我国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YF-73的成功研制,使得我国破解发动机二次启动难题,现如今,新一代中国航天人继续攻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液氧甲烷发动机二次启动的国家,这些都说明我国航天人的技术创新推动这中国火箭发动机的进步。</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山西省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一片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1949年10月,当时的右玉县委书记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向风沙宣战的发展思路,就此拉开了绿化右玉大地的序幕。70多年来,右玉干部、群众充分发挥智慧才干,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树木成长规律,摸索出了一些土洋结合的科学造林方法;从外围到中心,层层治理、逐步设防,在黄沙洼上营造大片林,阻挡了风沙前进的脚步,创造了树进沙退的绿色奇迹,书写了以“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右玉精神”。</p><p>改革开放以来,单纯种树已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右玉县委领导班子集中群众智慧,提出农林牧副同步发展的理念,让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右玉县最具优势的经济发展推动力。</p><p>2020年5月,习近平在山西省考察时指出,要发扬“右玉精神”,建设美丽中国。</p><p>(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右玉人民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p><p>(2)某班级拟开展“学习右玉人民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精神”的主题演讲活动,请列举两条发言提纲。</p></div></div>
<div><p>【答案】(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p>右玉人民充分发挥智慧,创造了树进沙退的绿色奇迹,书写了伟大的“右玉精神”。把生态环境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实现了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右玉人民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p>(2)言之有理即可给分。</p><p>【解析】</p><p>本题共有两小问,知识考查在哲学范畴,试题类型分别为分析说明类和开放性试题。第一小问考查社会历史主体的相关知识,在具体作答中,要结合教材知识对应分析。</p><p>(1)本题要求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右玉人民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知识限定明确,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p><p>首先明确社会历史主体的原理内容,包括: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p>进一步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右玉人民书写的“右玉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物质财富。总的来说,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p><p>(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从思想上、行动上等不同角度提出两条内容,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下学期高二期末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