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它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说明( )</p><p>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的丰富和发展离不开具体科学 </p><p>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④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材料中阐述了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推动了哲学的前进,说明了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的丰富和发展离不开具体科学,①②正确。</p><p>③:材料中强调的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没有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排除③。</p><p>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该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④。</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漫画《不知道转弯的人,走不远》,下列句子与该漫画所蕴含哲理一致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10/10/9c8765e5/SYS201901101005395282711970_ST/SYS201901101005395282711970_ST.001.png" width="188" height="12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欲速则不达</p><p>②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p><p>③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胡子</p><p>④在适当的时候抓住机遇很重要,但必要的时候放弃机遇更重要</p><p>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漫画“不知道转弯的人,走不远”强调人要根据具体的情形而采取不同的行动,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项①“欲速则不达”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不适合题意;选项②正好强调人们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符合漫画寓意;选项③强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不符合漫画寓意;选项④强调人们要学会什么时候该放弃机遇,什么时候该抓住机遇,符合漫画寓意;故本题正确答案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碰钉子要看角度:碰得不对会扎伤自己;碰对了钉子会折弯让路;碰好了,钉子则为你所用;干事兴业,更是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其哲学启示是( )</p><p>①利用事物属性和规律造福人类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p><p>②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p><p>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必要条件 </p><p>④要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并发挥其对人身心的调控作用</p><p>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材料强调钉子不是不能碰,而是要看你碰的角度,如果碰好了,钉子则为你所用,这表明利用事物属性和规律造福人类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①符合题意。</p><p>②:材料强调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未能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②错误。</p><p>③:“碰对了,钉子就折弯让路;碰好了,钉子则为你所用”,这表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必要条件,③符合题意。</p><p>④:材料未涉及人的身心活动,也就未能体现发挥正确意识对人身心的调控作用,④排除。</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丹尼索瓦人是早已灭绝的古人类群体。中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证实了青藏高原一处洞穴内发现的人类下领骨化石属于丹尼索瓦人。这个发现刷新了人们对青藏高原最早人类活动历史和史前人类高海拔环境适应的认识,更为人类演化史拼图补上了关键一块。材料说明( )</p><p>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人认识的局限性 ②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是一个艰辛的历程 </p><p>③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真伪最终经实践检验 ④实践推动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p><p>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人认识的反复性,而不是“决定人认识的局限性”,①排除。</p><p>②:“中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证实了青藏高原一处洞穴内发现的人类下领骨化石属于丹尼索瓦人”体现了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是一个艰辛的历程,②符合题意。</p><p>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个发现刷新了人们对青藏高原最早人类活动历史和史前人类高海拔环境适应的认识”体现了“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真伪最终经实践检验”,③符合题意。</p><p>④:材料未体现实践对认识的推动作用,即未体现“实践推动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④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曾国藩说:“凡善弈者,每于棋危劫急之时,一面自救,一面破敌,往往因病成妍,转败为功。 善用兵者亦然。”只能自救,“久病成医”的人,是守成之人;可以破敌;“因病成妍”的人,是创业(为攻)之人。守得云开见月明。其实,光守,见不到月明,要破。此语说明( )</p><p>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②遵循客观规律,持之以恒,静待质变 </p><p>③发展永恒,创新谋发展,努力向前 ④对立统一,寻求突破口,直线向前</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③:材料中强调了在下棋的过程中,只懂得防守,而不想办法进攻是不能取胜的,强调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危中寻机,化危为机,说明了发展永恒,创新谋发展,努力向前,①③正确。</p><p>②:材料中强调的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强调遵循客观规律,②排除。</p><p>④:“直线向前”的表述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排除④。</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更关注“病的人”,突出治未病;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更关注“人的病”突出治得病。中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侧重。从辩证法角度看,人们这一认识的实践意义在于( )</p><p>①将西医作为局部融入中医整体发展之中 ②立足中医和西医各自的特点,对症下药</p><p>③以发展中医为主,但不可忽视西医的作用 ④全面认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相互借鉴</p><p>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西医与中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西医与中医二者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①错误。</p><p>②④:材料中,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更关注“病的人”,突出治未病;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更关注“人的病”,突出治得病,这要求我们立足中医和西医各自的特点,对症下药,全面认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相互借鉴,②④正确。</p><p>③:西医与中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二者各有侧重点,中医与西医二者不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排除③。</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2019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p><p>【1】习近平强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动员群众、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原则”。对这些原则的正确认识是( )</p><p>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p><p>②因地制宜 分类施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p><p>③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坚持普遍联系观,恢复原貌</p><p>④动员群众,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坚持群众路线,以人民为中心</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2】习近平强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类。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有( )</p><p>①整体着眼,最终实现最优目标 ②质量互变,渐进性持续性统一 </p><p>③抓住关键,整体功能最大发挥④抓住时机,促进事物质的飞跃</p><p>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p><p>【1】C</p><p>【2】B</p><p>【解析】</p><p>本题以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话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整体与部分、量变与质变、社会历史的主体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p><p>【1】</p><p>②④: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动员群众,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以人民为中心,②④符合题意。</p><p>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排除①。</p><p>③: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这说明坚持普遍联系和全面的观点,但不是恢复原貌,排除③。</p><p>故本题选C。</p><p>【2】</p><p>②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这说明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类。这说明抓住关键部分,使整体功能最大发挥,②③符合题意。</p><p>①:材料没有体现着眼整体,实现最优目标,①不合题意。</p><p>④:本题强调做好量的积累,不是抓住时机,促进事物质的飞跃,排除④。</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同时,全国上下都对我国在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存在的短板进行深刻反思。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加快推进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推进公共安全卫生体系的现代化,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这说明( )</p><p>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p><p>②社会发展道路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 </p><p>③社会变革的过程就是不断自我否定实现质变</p><p> ④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能为社会进步创造动力</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④:在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同时,全国上下都对我国在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存在的短板进行深刻反思。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加快推进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推进公共安全卫生体系的现代化,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这说明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①④符合题意。</p><p>②:材料并未体现社会发展道路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排除②。</p><p>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自我否定实现质变,③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广大共产党员面对疫情,逆行前往,冲锋在前,用勇气和智慧诠释着入党的誓言,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这说明( )</p><p>①人生的真正价值体现在他是价值的创造者 </p><p>②价值判断要以价值选择作为基本条件 </p><p>③人的价值追求体现在他对自己生命的尊重 </p><p>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p><p>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④:广大共产党员面对疫情,逆行前往,冲锋在前,用勇气和智慧诠释着入党的誓言,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这说明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①④符合题意。</p><p>②: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②错误。</p><p>③:人的价值追求体现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③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李子柒代表的是后新冠时代回归“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是美国模式的征服自然的劳动分工和浮华消费生活方式的终结。当城里孩子只会打电子游戏,商店“买买买”,连个玩具都不会自己做的时候;当年轻女工花光积蓄去买化妆品、奢侈品,时髦跟风,而不敢以劳动光荣的青春面目走上大街时,有多少人能质疑西方广告的外国美人是虚伪、浮华、不真实?中国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是回归自然、珍惜亲情、城乡对流。从哲学角度看,与以上论述相符的有( )</p><p>①生产实践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②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在劳动中展现风采 </p><p>③做理性的消费者,更要做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乡协调融合发展</p><p>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该选项阐述了生产实践与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但与题意不符,排除①。</p><p>②④:材料中,李子柒代表的是后新冠时代回归“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是美国模式的征服自然的劳动分工和浮华消费生活方式的终结,这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是对回归自然、珍惜亲情、城乡对流的真实体现,说明了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要在劳动中展现风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乡间要协调融合发展,②④正确。</p><p>③:“做理性的消费者”不是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的,排除③。</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我国正加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与企业养老保险分道运行的“双轨制”合并为“单轨制”,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双轨”并为“单轨”的改革体现了( ) </p><p>①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p><p>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④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p><p>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②③: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与企业养老保险分道运行的“双轨制”合并为“单轨制”,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这是再分配注重公平的体现,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养老保险“双轨”并为“单轨”的改革体现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②③符合题意。</p><p>①:养老保险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不属于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排除①。</p><p>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p><p>材料一 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于人身。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断发于硎,乃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人间值得,大概如此。 把握现在,它是无限未来的渊源。当代青年要勤奋刻苦学习,不懈完善知识结构,抓牢基础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同时要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在实践中汲取丰富营养,提升综合素养,真正成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知行合一的青年实干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p><p>(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如何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 </p><p>材料二 绿水青山来之不易。每一轮治理、每一次保护,管护事务得由专业人士承担;优质的生态产品,需要强大的科学技术基础;动植物保护方式、环境质量监测技术,一直在推陈出新。生态保护、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等领域,期待一大批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不断创新进取的年轻人把青春投入“美丽事业”。那么,趁着青春,向山向海而行,书写“美丽人生”吧! </p><p>(2)结合材料二,运用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谈谈当代青年该如何投入“美丽事业”,书写“美丽人生”。 </p></div></div>
<div><p>【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我们更好地改造世界。当代青年要坚定信仰,勤学善思,用古今中外浩瀚知识充实自己头脑,增才智,长见识。要学以致用,自觉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实践中创新发展。当代青年重任在肩,要不负韶华、只争朝夕,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勇立时代潮头,不懈创造创新。</p><p>(2)①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同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p><p>②更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p><p>③当代青年要自觉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生态领域中新岗位、新职业的重要性。顺应新时代新需求,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以满腔的热情、不懈进取的精神,开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把“美丽人生”书写在我国美丽大地上。</p><p>【解析】</p><p>本题以青年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p><p>(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如何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我们更好地改造世界。然后调动运用知识,结合“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加以分析,我们要立足于实践,学习科学理论,实现知行合一。</p><p>(2)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二,运用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谈谈当代青年该如何投入“美丽事业”,书写“美丽人生”。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主要包括: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青年实际具体分析,按照世界观、方法论和材料分析的顺序答题。</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p><p>材料一 今天我们的视野很广,能够看透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切,也有力量应对面临的挑战。我们自己不犯颠覆性错误,就没有人能够颠覆我们,所以中国人现在前所未有的强调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不动摇。过去几十年,我们实现了沧海桑田的变化,未来几十年,我们一定能做得更棒。</p><p>(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简析如何“不犯颠覆性错误”。 </p><p>材料二 科学把握中国发展的时和势——《论中国信心从哪里来》摘录:我们坚信,尽管形势发生变化,中国发展的“时”依然总体有利。虽面临诸多挑战,但发展的前景十分光明。牢牢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奋力闯关夺隘,定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我们坚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中国发展的“势”不可阻挡。这是厚积薄发的发展之势,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深厚积淀和不懈探索,我国经济有足够底气应对风险挑战;这是合作共赢的开放之势,中国坚定不移向世界打开大门,与各国深化合作,顺应时代潮流,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如何“科学把握中国发展的时和势”。 </p><p>(3)作为青年学生,你准备如何为中国发展的“势”尽其所能。</p></div></div>
<div><p>【答案】(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坚持改革开发,有利于充分调动起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推进中国梦如期实现的必由之路。</p><p>(2)①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对中国形势的判断,即要看到中国发展而面临的诸多挑战,也要看到中国发展的“时”和“势”,且发展的“时”总体有利。</p><p>②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对中国发展的“势”的判断,既要看到发展的“势”不可阻挡,也要看到发展道路的艰辛曲折。</p><p>③坚持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看到中国发展的底气源自厚积薄发。</p><p>④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中国与世界的有机联系中判断中国形势。</p><p>(3)①努力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新人。</p><p>②积极主动响应祖国召唤,自觉融入社会,在劳动与奉献中创造价值。</p><p>【解析】</p><p>本题以科学把握中国发展的时和势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社会历史的主体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p><p>(1)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简析如何“不犯颠覆性错误”,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调动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推进中国梦如期实现的必由之路。</p><p>(2)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如何“科学把握中国发展的时和势”。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和辩证的否定观,然后抓住关键信息,调动具体知识分析。尽管形势发生变化,中国发展的“时”依然总体有利。这说明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虽面临诸多挑战,但发展的前景十分光明。这说明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厚积薄发的发展之势说明坚持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中国坚定不移向世界打开大门,与各国深化合作,顺应时代潮流,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这说明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p><p>(3)作为青年学生,你准备如何为中国发展的“势”尽其所能。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从学习知识提升素质、在劳动与奉献中创造价值等角度思考分析。</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