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蘞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句话体现了( )</p><p>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p>B.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p><p>C.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p><p>D.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材料并未涉及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也就未体现哲学是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A排除。</p><p>B:材料并未反映哲学对人们生活的指导作用,B排除。</p><p>C: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升华,C错误。</p><p>D:“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说明了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D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位科学家说,人都要学点哲学。因为哲学是关于总体和根本的学问。有了哲学垫底,你才可能站到事物的顶端,领略宇宙人生的全景,明白事物的原委与限度,从而不被其所限所困,超然度外,真正解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问题。人都要学点哲学的原因是</p><p>①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p><p>②哲学是对人们具体生活和实践的概括和总结</p><p>③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p><p>④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的学问,讲的是事物最根本、最普遍的规律</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④: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是普遍性的规律,①④符合题意。</p><p>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②说法错误。</p><p>③:哲学并不一定都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③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谈到哲学有人说荒诞不经的东西莫过于我们在哲学家的著作中所能见到的了。该观点</p><p>①正确揭示了哲学家思考研究的对象</p><p>②认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生活的追问</p><p>③否定了哲学是探究世界奥秘的学说</p><p>④没有认识到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哲学家思考研究的并不是荒诞不经的东西,①错误。</p><p>②:材料没有体现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生活的追问,②不符合题意。</p><p>③④:“荒诞不经的东西莫过于我们在哲学家的著作中所见到的”认为哲学研究的是荒诞不经的东西,而否定了哲学是探究世界奥秘的学说,没有认识到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③④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下列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解正确的是</p><p>A.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相互脱离 B.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哲学</p><p>C.世界观和方法论密不可分,互为前提 D.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相互脱离,A正确。</p><p>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错误。</p><p>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两者互为前提表述不妥,C错误。</p><p>D: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D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面对困难和矛盾,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从哲学著作中汲取智慧,并用到核潜艇研制工作中。材料强调的是( )</p><p>①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③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发展奠定基础</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在核潜艇的研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黄旭华从哲学著作中汲取智慧对问题进行了很好地解决,这说明了哲学能够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①②正确。</p><p>③:材料强调的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没有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排除③。</p><p>④: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奠定了基础,该选项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排除④。</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党的九大报告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与时俱进的新表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现阶段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判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反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p><p>A.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问题</p><p>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问题 D.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材料不能表明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A不符合题意。<br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不能统一,B说法错误。<br />C:材料不能表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问题,C不符合题意。<br />D: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说明人类能正确认识世界,体现了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属于可知论,D符合题意。<br />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万物是因为气的凝聚和稀薄所形成的。使物体凝聚和浓缩的是冷,而使物体稀薄和松弛的是热。气逐渐凝聚而次第成为风、云、水、土、石头等物体。气稀薄化就成为火。一切事物都由于气在数量上的差别所致。正是由于气的不同程度上的浓厚化或者稀薄化,所以才有各种不同的东西出现。这表明阿那克西美尼:</p><p>①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的代表       ②其思想与神创论相比具有一定的进步性</p><p>③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先驱  ④科学的揭示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阿那克西美尼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是某个具体物质,①符合题意。</p><p>②:阿那克西美尼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神创论是唯心主义,②符合题意。</p><p>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将二者统一起来,③说法错误。</p><p>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揭示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④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成语“捕风捉影”的释义是风和影子都是抓不住的,比喻人说话和做事没有丝毫事实根据。从哲学上看,“捕风捉影”的思想根源是</p><p>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p><p>C. 形而上学 D. 主观唯心主义</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从哲学上看,“捕风捉影”的思想根源是主观唯心主义,D适合题意,排除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A不合题意;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C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王失之认为“天下唯器而己”、“掘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下列选项与此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p><p>①“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p><p>③“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④“心外无物,心外无事”</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天下唯器而己”、“掘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认为“器”决定“道”,认为“器”这种具体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p><p>①:“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认为天地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与题干观点蕴含的哲理相一致,①符合题意。</p><p>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认为有形的物体决定人的精神,认为有形的物体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与题干观点蕴含的哲理相一致,②符合题意。</p><p>③:“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认为“理”是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干观点蕴含的哲理不一致,③不符合题意。</p><p>④“心外无物,心外无事”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干观点蕴含的哲理不一致,④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p><p>①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p><p>②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p><p>③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p><p>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①体现了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不合题意;②是唯心主义,适合题意;③是运动与静止的统一,不合题意;④是可知论,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马克思关于哲学的一句经典名言,经常被学者们引用。下列对真正的哲学理解正确的是</p><p>①真正的哲学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实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p><p>②真正的哲学由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决定,牢牢把握所处历史时代的脉搏</p><p>③真正的哲学是吋代精神的精华,正确地反映各个时代的任务和要求</p><p>④真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与以往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真正的哲学不一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①错误。<br />③: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而不是反映各个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③错误。<br />②④: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②④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世界客观性为依据,以实践为基础,以规律为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要求它不可能纯学术化,在政治和价值取向上,它必须关心社会现实问题,直接或间接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相联系。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p><p>A.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p><p>B. 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C. 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p><p>D.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要求它不可能纯学术化,总是直接或间接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相联系,体现了其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AC项与题意不符;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是在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这说明五大发展理念( )</p><p>①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②直接推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p><p>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终极真理 ④正确地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任务和要求</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是在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说明五大发展理念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①正确。</p><p>②: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但“直接推动”的表述错误,②排除。</p><p>③: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因此③选项“终极真理”的表述错误。</p><p>④:“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说明五大发展理念正确地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④正确。</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但我们必须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科学、有序、扎实有效推进。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p><p>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p><p>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p><p>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p><p>D.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从各地世纪出发,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这说明构成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A符合题意。<br />B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要求我们要做到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D只侧重强调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排除。<br />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强调人类社会的产生,而材料侧重强调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C不符合题意。<br />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的卫星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8月21号,亚马孙地区的森林大火已经持续燃烧了16天,作为地球上最有活力,最具生命力的热带雨林,“地球之肺”亚马孙已被浓烟笼罩。干旱季发生森林火灾并不罕见,但一些环保主义者和非政府组织认为,森林过度砍伐是今年亚马孙大火数量创纪录的主因。INPE也表示,今年以来,森林砍伐比去年增加了80%,一定程度上导致大火增加。另据CNN报道,一些专家认为今年的亚马孙雨林大火与当地的农业活动有关。由此可见,人们应该</p><p>①限制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p><p>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防患于未然</p><p>③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征服自然</p><p>④尊重、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可以利用规律,但不能限制规律,①说法错误。<br />②④:由材料可知,由过度砍伐和衣业坐产导致自然灾害,要求我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防患于未然; 尊重、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②④符合题意。<br />③:我们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征服自然,③说法错误。<br />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NASA消息,北京时间2017年10月4日20时07分05秒,地球发生一次小行星撞击事件,撞击地点为我国云南香格里拉县城西北40公里处。值得注意的是,丽江、大理、怒江、香格里拉、泸沽湖等地在方圆三四百公里范围内都有网友表示看到这一奇观。这次撞击事件证明了</p><p>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B.自然界的运动是有条件、有规律的</p><p>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D.自在事物的联系可以人为加以改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A: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A说法错误。</p><p>B:自然界的运动是无条件的,B说法错误。</p><p>C:在云南香格里拉的上空发生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表明世界是客观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C正确。</p><p>D: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随心的改造联系,D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p><p>①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 </p><p>②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p><p>③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p><p>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①表述错误。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所以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②正确。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非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③表述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④正确。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指出,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要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稳步前进,不断创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步前进,不断创新”体现了( )</p><p>①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的有机统一 </p><p>②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p><p>③绝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p><p>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稳步前进”强调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创新”要求要有革命热情,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稳步前进,不断创新”体现了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的有机统一,①符合题意。</p><p>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②错误。</p><p>③: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③错误。</p><p>④:“稳步前进”体现了相对静止,“不断创新”体现了绝对运动,因此,“稳步前进,不断创新”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④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成语所承载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和厚重。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表达着人伦善恶、境界高下的中国价值观,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值得大加推广的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下列选项中对成语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p><p>①郑人买履——世界是物质的,必须坚持客观存在的实际</p><p>②刻舟求剑——运动是绝对的,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p><p>③揠苗助长——规律是客观的,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p><p>④按图索骥——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必须坚持不可知论</p><p>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郑人买履说明郑国人在买鞋的时候没有重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体现了世界是物质的,必须坚持客观存在的实际;刻舟求剑说明事物是运动的,体现了运动是绝对的,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①②正确。</p><p>③:揠苗助长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③错误。</p><p>④:按图索骥说明的是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必须坚持可知论,④错误。</p><p>本题选A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6月17日,宜宾长宁发生60级地震,6月22日,宜宾珙县发生54级地震,6月24日,云南楚雄发生4.7级地震,印尼班达海发生7.6级地震。一时间,谣言四起:有说不久将会有大地震发生的,有说是因为太阳黑子11年轮回一次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民众的恐慌情绪。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地震是地壳的正常运动,随着时间的变化地壳都会有一些变动,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专家的观点告诉我们</p><p>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p><p>②运动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p><p>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p><p>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③:“地震是地壳的正常运动,随着时间的变化地壳都会有一些变动,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该观点告诉我们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①③符合题意。</p><p>②:专家的观点没有介绍什么是运动,②不符合题意。</p><p>④:专家的观点没有强调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④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说法能够依次佐证上述哲学观点的是( )</p><p>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p><p>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p><p>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p><p>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p><p>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p><p>C.④→①→③→② D.④→③→②→①</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②排首位。</p><p>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明物质是运动的,①排第二位。</p><p>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说明运动是有规律的,④排第三位。</p><p>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说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③排尾位。</p><p>因此正确的传递顺序是②→①→④→③。</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李克强在会见中外记者时回答关于雾霾的问题时表示,我们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可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来宣战,要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材料表明</p><p>A.顺应自然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p><p>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p><p>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p><p>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除了顺应规律,还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A说法错误。</p><p>B:不能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B说法错误。</p><p>C:人与自然之间矛盾无法消除,C说法错误。</p><p>D: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治污成功的关键是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D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天地不老——某市520路公交车上的最美寄语充满了诗情画意。从哲学角度看( )</p><p>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p><p>②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p><p>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p><p>④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天地不老”的现象</p><p>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④:从哲学角度看,该公交车上的寄语“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天地不老”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也说明了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天地不老”的现象,①④符合题意。</p><p>②: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错误。</p><p>③:“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③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针对近期在非洲之角、红海沿岸地区暴发的沙漠蝗灾害,中国农科院发表的《关于非洲蝗灾潜在风险分析及应对建议》指出,尽管受青藏高原的阻隔,沙漠蝗进入我国的可能性极小,但是在西风急流与印度洋西南季风共同作用下,能够进入我国境内的风险会增加,为此,应高度警惕,制定好防控预案。材料告诉我们( )</p><p>①对非洲蝗灾的分析要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 ②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p><p>③非洲蝗灾在不同情况下会对我国影响不同 ④顺应自然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针对近期在非洲之角、红海沿岸地区暴发的沙漠蝗灾害,中国农科院发表了《关于非洲蝗灾潜在风险分析及应对建议》,表明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①正确。</p><p>②:针对蝗虫进入我国的风险,我们要高度警惕,制定好防控预案,表明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②正确。</p><p>③:材料没有体现非洲蝗灾在不同情况下会对我国影响不同,③与题意无关。</p><p>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除了顺应自然规律以外,还必须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④说法不全面。</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闷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p><p>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p><p>材料二我国古代有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p><p>(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共同点,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并对该哲学派别加以简要评析。</p><p>(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观点,简单评价一下。</p></div></div>
<div><p>【答案】(1)王守仁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整个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与人的主观精神,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朱熹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认为世界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把只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意识决定物质二者属于唯心主义哲学派别唯心主义哲学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不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的,因而在总体上是错误的;但就起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是在人在社会的发展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哲学思想,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p><p>(2)材料二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士组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本原.它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一观点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该观点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p><p>【解析】</p><p>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为材料分析试题,本题分两问,第一问,要求学生回答材料一两位哲学家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共同点,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并对该哲学派别加以简要评析。第二问,要求学生回答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观点,简单评价一下。本题难度一般。</p><p>(1)根据材料“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闷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可知他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p><p>根据材料“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可知他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p><p>根据教材基础知识并结合材料可知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心主义哲学派别,唯心主义哲学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不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而在总体上是错误的;但就起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是在人在社会的发展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哲学思想,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p><p>(2)根据材料“我国古代有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可知该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p><p>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可知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开始了今年的第5次地方考察调研之行,目的地是祖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第二次考察内蒙古。习近平对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十分关心。早在2014年考察内蒙古时,习近平就指出,要积极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建设美丽草原、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p><p>现如今,“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是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场景。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了牧民的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饲料改成农田秸秆,既可以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p><p>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内蒙古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因。</p></div></div>
<div><p>【答案】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性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內蒙古这一新模式尊重规律,恢复了草原生态和农田地力,保护了自然界平衡。</p><p>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这一新模式,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趋利避害地改造自然,实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可持续发展。</p><p>【解析】</p><p>本题以内蒙古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设问指向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内蒙古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因,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思考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主要包括:规律是客观的,普遍性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内蒙古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p><p>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网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勤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p><p>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我党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识的科学性。</p></div></div>
<div><p>【答案】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方面都取到了长足的进步,客观实际的变化使我党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认识也要变化,使主观符合客观。</p><p>②规律是客观的求我们尊重规律。我党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认识,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规律。</p><p>③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伟大胜利的时代,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与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解析】</p><p>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为原因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我党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识的科学性。本题难度一般。</p><p>材料“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材料“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说明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最后指出我党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认识,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规律。</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