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渔薪高级中学、岳口高级中学、皂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为手段,入驻企业从273户增至1053户,营业收入翻了近两番,成为浙江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和重要引擎。这表明</p><p>①文化创意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方向性保证②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p><p>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p><p>④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选项错误,夸大了文化创意的作用。④选项错误,其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为手段,吸引了大量的入驻企业,成为浙江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和重要引擎。这表明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故②③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全民阅读”应该重在培养公民的阅读习惯,从被动阅读向主动阅读转变。光靠强制力量不足以达到“全民阅读”期望的成效,营造“书香”社会才是“全民阅读”的根本所在。这是因为( )</p><p>①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p><p>②人创造和发展文化,又获得和享用文化 </p><p>③文化氛围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p><p>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p><p>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营造‘书香’社会才是‘全民阅读’的根本所在”是因为文化氛围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选项①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五千年的沧桑岁月,沉淀下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成就了无数璀璨夺目的惊人发明。其中,有“文房四宝”之称的笔墨纸砚,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变迁,培养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情怀,也为中国书画艺术在世界艺林独树一帜,创造出得天独厚的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p><p>①文学艺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p><p>②“文房四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本质</p><p>③中国传统文艺的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创新</p><p>④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文化的享用者</p><p>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①选项错误,夸大了文学艺术的地位。②选项错误,夸大了“文房四宝”的作用。题目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文房四宝”之称的笔墨纸砚,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变迁,培养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情怀,也为中国书画艺术在世界艺林独树一帜,创造出得天独厚的条件,这说明了中国传统文艺的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创新,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文化的享用者;故③④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 年3 月31 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公布“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重点项目”,表示将利用5 年左右时间,依托中国孔子网,建成面向海内外的标准化、数字化传统文化经典资料库和网络传播推广平台。这表明</p><p>①科技进步能极大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p><p>②现代信息技术使传统文化资源发生根本变化</p><p>③山东省政府积极推动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p><p>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山东省表示将利用5 年左右时间,依托中国孔子网,建成面向海内外的标准化、数字化传统文化经典资料库和网络传播推广平台。这表明科技进步能极大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山东省政府积极推动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故①③入选。②选项中“使传统文化资源发生根本变化”的表述错误。④选项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仁学”为当今世界的“文明的共存”提供了积极意义的资源:治国、平天下应该行“仁政”、行“王道”,做到“和而不同”,不应该实行“霸道”。儒家的“王道”告诉我们</p><p>A. 要认同文化的世界性 B. 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p><p>C. 要弱化文化的民族性 D. 要继承文化的传统性</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但不代表要认同不同的文化,A项错误;儒家的“王家”要做到“和而不同”,做到“和而不同”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体现,B项正确;弱化文化的民族性错误,C项不选;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继承文化的传统性观点错误,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原汁原味再现陕西关中农村生活,电视剧《白鹿原》正式开拍前,剧组安排所有主演提前一个月进驻陕西农村,与村民同吃同住体验生活。这表明 ( )</p><p>A.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 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p><p>C.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D. 文化创新的动力是社会实践</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作用的知识。为了原汁原味再现陕西关中农村生活,该剧组安排主演与村民同吃同住体验生活,体现了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C入选。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强调的是文化创新的作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A、B项不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强调的是面对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文化不断创新或者是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D材料未体现,排除。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国各地面向基层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开展宣讲活动主要是基于</p><p>①这一活动能丰富党员精神生活,提升党员生活品质</p><p>②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p><p>③这一活动能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文化软实力</p><p>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国各地面向基层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开展宣讲活动主要是基于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故②④入选。①选项“提升党员生活品质”的表述与题意无关。③选项夸大了该活动的作用。选B。</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115.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知识角度</p></td><td style="width:294.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教育的作用</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115.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的特点</p></td><td style="width:29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115.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关系</p></td><td style="width:29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教育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提高综合国力</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115.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对人的影响</p></td><td style="width:29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教育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115.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交流与传播</p></td><td style="width:29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115.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的继承与发展</p></td><td style="width:29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115.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社会主义精神文明</p></td><td style="width:29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国人熟悉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p><p>①体现了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认同</p><p>②推广和传播了中华文化,彰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p><p>③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集中表达了中华民族情感</p><p>④完善和丰富了国民认知,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国人熟悉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推广和传播了中华文化,彰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集中表达了中华民族情感;故②④入选。①选项表述错误,我国人民不能对世界文化认同。③选项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古村落被建筑学家喻为“空间说书者”,传承着文化和历史。然而,这些穿越千百年、印刻着历史记忆的“说书人”,有的被不断加快的城镇化浪潮推倒,有的因村庄人口流失而陷入“空心村”或破败坍塌的危局,令人唏嘘。我们要保护这些古村落,因为</p><p>①保护古村落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p><p>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p><p>③保护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p><p>④保护古村落是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选项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选项错误,对于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题目中,古村落传承着文化和历史,但是有的被不断加快的城镇化浪潮推倒,有的因村庄人口流失而陷入“空心村”或破败坍塌的危局,令人唏嘘。我们要保护这些古村落,因为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保护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个②③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无论作诗文,或作画刻印,均需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作画但知临摹古人名作,或画谱之类,已落下乘;倘复仅凭耳食,随意点缀,则隔靴搔痒,更见其百无一是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p><p>①艺术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p><p>②文化创作要在否定传统的基础上创新</p><p>③只要参加社会实践就能进行文化创新</p><p>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②选项中“否定传统”的表述错误。③选项错误,该观点过于绝对。题目中,无论作诗文,或作画刻印,均需于游历中求进境,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强调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故④入选。题目中,作画但知临摹古人名作,或画谱之类,已落下乘;倘复仅凭耳食,随意点缀,则隔靴搔痒,更见其百无一是矣,说明了艺术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故①④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高铁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金名片”,走出了一条自主研发之路,高铁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解决了大量技术人才的就业,促进了经济增长。由此可见</p><p>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p><p>②文化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决定因素</p><p>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p><p>④增强文化创造活力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强调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③④适合题意;①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文化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唤起公众的清水意识,某市文化馆积极深入现场开展采风活动,及时、准确、全面采编“剿灭劣V类水”战役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和民声民情,并转化为艺术创作。该文化馆的做法体现</p><p>①人民群众从来就是文化创造的主体</p><p>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p><p>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p><p>④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并转化为艺术创作,该文化馆的做法体现了人民群众从来就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①正确;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该文化馆的艺术创作离不开采风活动,这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正确;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报的“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因为</p><p>①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继承</p><p>②先继承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一般性规律</p><p>③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精髓</p><p>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继承,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因为申遗成功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文化继承,进而促进文化的发展,①正确;文化继承与发展不分先后,②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说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髓,③不选;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所以我国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留好发展好传统文化,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映衬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2017年春节前夕,一场年味十足的送“福”回家活动,拉开了2017年贵阳孔子学堂(丁西)春节文化庙会的序幕。“为了早一点拿到书画家的作品,我六点半就起床了。”年过七旬的季大爷满意地看着手中的春联,“辞旧迎新,好日子红红火火;崇德向善,新家庭顺顺当当。”作为传统年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春联广受人民群众的欢迎。这表明</p><p>A.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p><p>B. 春联在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p><p>C.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D. 优秀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华文化的特点的知识。A选项说明了传统文化的概念,与题意无关,排除;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B项错误;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项错误;春联作为中华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D项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医药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籍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问题。在“健康中国2030"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中的有益成分,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这体现了</p><p>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p><p>②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p><p>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根基</p><p>④传统文化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p><p>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没有表明文化创新的作用。③选项表述错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题目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籍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问题,我们应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中的有益成分,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这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同时要为传统文化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故①④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借由西方主持人在中国的体验,不俯视也不仰视,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以“第三者”的视角去观察,不仅发现了春节的文化魅力,也展示了春节所寄予中国人的当代精神。这表明( )</p><p>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p><p>②文化在相互继承中发展</p><p>③大众传媒促进了文化传播 </p><p>④文化在相互推崇中竞争</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②选项中“相互继承”的表述错误。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英国BBC纪录片以“第三者”的视角去观察,不仅发现了春节的文化魅力,也展示了春节所寄予中国人的当代精神。这表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大众传媒促进了文化传播。故①③入选。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民族文化</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文化</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表现</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的规律</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原因</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结论</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79.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p></td></tr></table><p> </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7年,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繁多,形式多样,大放异彩。2017年4月9日,中国四川省文物局和美国休斯敦自然科学博物馆联合举办《中国失落的古文明:神秘的三星堆》文物展开幕。2015年4月23~5月30日,第十七届“相约北京”艺术节在北京举行,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50个表演艺术团体,举办了200多场演出、展览、讲座和交流活动。2017年还是“中英文化交流年”。2017年3月,英国文化季在华拉开帷幕;2017年8月,中国文化季在英举办。此外,我国还同俄罗斯、法国、波兰、日本等国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p><p>(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为什么重视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p><p>(2)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p><p>②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p><p>③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p><p>(2)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p><p>②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同时,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p><p>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要发挥大众传媒的功能,促进文化传播。</p><p>④要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文化传播。</p><p>⑤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p><p>【解析】本题以文化交流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试题分设两个小题进行考查。</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为什么重视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我国重视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是因为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p><p>(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结合材料和教材的知识,进行分析和组织语言。更好地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我们应当采取的措施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考虑:在“走出去”过程中,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保持自身文化的个性和特点,又要遵循文化共性与普遍规律,搭建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和大众传媒等手段,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从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从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英勇斗争到抢险救灾、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顽强拼搏,从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无私奉献到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实际行动,90 年来,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英勇顽强,视死如归,血战到底,人民军队用大无畏的气概赢得了党的信任、人民赞誉,也赢得了世界尊敬。</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新时期弘扬“革命精神”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意义。</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革命精神本质上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新时期弘扬革命精神,激发人们的奋斗热情,增强文化素养和国家观念,不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革命精神,提高全民族精神力量和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形象。④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革命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p><p>【解析】本题以90 年来,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为背景材料,考生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教材,查的是考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其意图在于了解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答案的组织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新时期弘扬“革命精神”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意义。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解析试题,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故本题考生在充分解读材料的基础上从文化的作用、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以及文化塑造人生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作答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中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开展了主题为“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建设道德模范事迹展示长廊、举办道德讲堂等活动全面营造道德文化氛围。以日常行为检查和班会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入手,通过增强自省意识、发扬自律精神,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纠正言行偏差,并不断为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实现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积极开展社会帮扶和文明志愿者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道德的践行中,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水平。</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开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p><p> </p></div></div>
<div><p>【答案】答案:(1)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营造弘扬道德、慎独自省的社会氛围,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牢固树立道德意识。(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社会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查、自纠,提高道德认识,转变道德观念,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3)优秀文化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解析】本题以某中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开展了主题为“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开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解析试题,考生要解答意义类问题,首先要学会审题,做到思路清晰,要紧扣材料,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本题中考生着重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表现以及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几个角度进行展开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了文艺与时代的关系这一理论要点。</p><p>做时代的引领者就要自觉融入时代的滚滚洪流,呈现多彩的时代图景,彰显恢宏的时代精神,做时代的引领者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做时代的引领者就要把德艺双馨作为一生的功课,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砺精深的艺术功力。磨砺精深艺术功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创新,创新要建立在继承艺术传统和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传承转化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思想资源、美学资源,吸收借鉴世界各国文艺创造的有益成果;要善于利用视听新技术和数字化、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伟大时代,万象维新。面对当前史诗般的实践,怀有创作史诗雄心的文艺工作者只有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提高原创能力,才能为时代、为人民、为世界、为人类创作出文化杰作、不朽作品。</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文艺工作者应如何进行文艺创作才能做时代的引领者。</p><p> </p></div></div>
<div><p>【答案】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艺创作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艺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艺创作要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p><p>【解析】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文艺与时代的关系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等知识点的把握。试题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文艺工作者应如何进行文艺创作,题型为措施类。解答时认真解读材料有效信息,可以从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新的途径等角度,结合材料组织答案。</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