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上学期检测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必须保护好“二十四节气”,因为“二十四节气”</p><p>①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 </p><p>②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p><p>③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p><p>④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功能逐渐增强,为世界各地所采用</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①表述错误;“二十四节气”为“世界各地所采用”不符合实际,④错误;“二十四节气”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②③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30日,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遗</p><p>①提供了中华文化创新的成功案例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p><p>③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文化遗产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申遗成功不属于文化创新,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没有关系,故排除①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中国二十四节气作为文化遗产成功申遗,有利于促进之外文化的交流和借鉴,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故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 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人认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二十四节气” 已成为“老黄历”, 其作为文化遗产已没有价值。对此,你可以选择以下观点加以反驳</p><p>①“二十四节气” 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p><p>②“二十四节气” 展示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质</p><p>③“二十四节气” 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p><p>④“二十四节气” 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二十四节气” 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故题目中“其作为文化遗产已没有价值”的观点是错误的。①④入选。②③选项夸大了“二十四节气”的作用。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p><p>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③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增强创新自信,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p><p>【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此题要求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属于有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设问要求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属于说明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考查方向可以做如下解答:①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技创新属于先进文化的发展,通过科技创新能够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国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我国科技工作者进行的科技创新体现了时代精神。③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增强创新自信,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我国尖端的科技领域,也体现在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我国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在社会各个方面突出创新,实现整个国家的发展。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A市开展了民族精神进校园活动,要求学校建立古代历史人物和传统民谚警句展示墙;举办有关民族精神的专家教育现场会;开展重温历史、感悟革命先烈的社会实践活动。</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A市是如何弘扬民族精神的。</p><p> </p></div></div>
<div><p>【答案】①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p><p>【解析】此题考查弘扬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A市是如何弘扬民族精神的。解答本题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通过材料中表述的具体做法结合相关知识进行作答。材料中“建立古代历史人物和传统民谚警句展示墙”表明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通过举办展示墙,传播民族精神;“举办有关民族精神的专家教育现场会”主要体现了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通过教育促进民族精神的传播与弘扬。通过开展精神文明进校园活动体现了立足社会实践,让学生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