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02:54

河北省邢台市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台风“天鹤”于8月23日在广东珠海沿海登陆,给人们造成很大危害。面对频发的极端天气,人们时常发出“天有不测风云”的叹息。从哲学角度看,该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是因为</p><p>A. 存在是思维的反映</p><p>B. 物质不能脱离意识而存在</p><p>C. 自然界具有客观性</p><p>D.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思维是存在的反映,A项错误;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B项错误;“天有不测风云”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人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事物,否认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项正确;该观点具有片面性并不是因为自然界具有客观性,C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演讲强调,中国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条条大路通罗马。谁都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定为一尊,更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强加于人。这一观点意在告诉我们</p><p>①中国的发展道路仅对中国具有实际意义</p><p>②世界上没有适合每个国家的发展道路</p><p>③各国选择的发展道路共同推动世界发展</p><p>④各国国情不同决定发展道路也不相同</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中国的发展道路仅对中国具有实际意义”观点错误,①不选;习近平的观点是强调每个国家都应该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世界上没有适合每个国家的发展道路,②正确;各国选择的发展道路共同推动世界发展不是材料强调的,也不是正确的观点,③不选;“条条大路通罗马。谁都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定为一尊”这是在告诉我们各国国情不同决定其发展道路也不相同,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究团队研制的以20kW燃料电池系统为动力电源的国内第一架有人驾驶燃料电池试验机在东北某机场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用燃料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成为继美、德之后第三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材料表明</p><p>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②观念的存在通过实践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p><p>③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p><p>④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国内第一架有人驾驶燃料电池试验机的首飞成功会促进我国航空用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观念的存在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的存在,②不选;国内第一架有人驾驶燃料电池试验机的首飞成功证实了航空用燃料电池技术是可以被认识的,这表明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③正确;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不是因为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苏轼在《题西林壁》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p><p>A. 人们的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p><p>B. 人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认识会出现差异</p><p>C. 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p><p>D. 人们在真理面前都是平等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因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认识会出现差异。并不是因为人们的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A项不选,B项正确;正确的认识才能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C项不选;人们在真理面前都是平等的并不是造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现象的原因,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香花与毒草齐放,落霞与孤鹜齐飞。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这是因为</p><p>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p><p>②次要矛盾影响复杂问题的解决</p><p>③主次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p><p>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十个指头弹钢琴”是指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带动全局,这体现了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并不是因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①不选;次要矛盾影响复杂问题的解决,所以要统筹兼顾,“十个指头弹钢琴”,②正确;主次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所以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③正确;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度是几何学中著名的欧几里得定理,在两千多年里被沿用。但实际上,在凹曲面上,三角形的内角之和小于180度,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的内角之和大于180度。这说明</p><p>①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的成分</p><p>②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p><p>③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p><p>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真理中并不包含着谬误的成分,①不选;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三角形的内角和在不同条件下结论不同,这说明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也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世纪初,英国伦敦举行了一次吹尘器表演,它以强有力的气流将灰尘吹起,然后收入容器中。有一位设计师,将吹尘改为吸尘,研创成吸尘器,并成功申请了专利。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p><p>A. 要重视对书本知识的掌握</p><p>B. 要提升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力</p><p>C. 要培养创新意识</p><p>D. 要锻炼吃苦耐劳的品质</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没有体现要重视对书本知识的掌握,A项不选;材料没有强调要提升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力,B项不选;改吹尘为吸尘,研创成吸尘器,这启示我们要培养创新意识,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要锻炼吃苦耐劳的品质,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由此可见</p><p>①创新是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p><p>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p><p>③党的理论创新以社会实践为基础</p><p>④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创新并不是,①不选;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这说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②正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了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以社会实践为基础,③正确;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观点绝对,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8月4日,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速无线通信技术首次在高铁上成功进行了演示。该技术采用高频谱标准,能够拥有高速移动性能和高带宽传输,以及稳定的切换性能。这一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在高铁和地铁上,还可以用来解决偏远农村地区的无线宽带上网问题,更可以跟随高铁技术一起走出国门。这表明</p><p>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p><p>②创新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p><p>③创新推动思维方式的转变</p><p>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这一创新技术可以应用在高铁和地铁上,这表明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①正确;这一创新技术还可以用来解决偏远农村地区的无线宽带上网问题,这表明创新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②正确;创新推动思维方式的转变、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1/033faf83/SYS201801022115531609922748_ST/SYS201801022115531609922748_ST.001.png" width="304" height="2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p><p>②矛盾双方相反相成</p><p>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p><p>④矛盾双方相互对立</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当你以为自己愈来愈高时,其实你已经开始走下坡了”这是说“高”与“低”是同时存在的,在人自以为是的情况下,人生路的“走高”可以向“走低”转化。“高”与“低”同时存在,“高”可以向“低”转化,这说明矛盾双方相反相成,②正确;“高”可以向“低”转化,这说明矛盾双方相互贯通,③正确;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相互对立不是漫画所强调的,①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这种观点</p><p>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p><p>②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p><p>③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对物质的认识没有任何科学依据</p><p>④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该观点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并没有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①不选;该观点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它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②正确;该观点对物质的认识不能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③不选;该观点作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1928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宇宙中每一个基本费米粒子必然有其相对应的反粒子。此后,科学家在宇宙射线中发现与电予相反的正电子。1937年,意大利科学家马约拉纳提出猜测:会不会有一类没有反粒子的粒子存在,或者说它们自身就是自己的反粒子。此后,科学家对其进行不懈研究。进入21世纪,世界自然科学突飞猛进,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科研设备和研究水平迅速提升。2017年,来自UCLA和UC Irvine的两个实验团队与张首晟领导的理论团队合作,采集数据,最终发现了马约拉纳费米子,结束了国际物理学界对这一神秘粒子长达80年的漫长追寻。</p><p>但是,对微观世界的未解之链还有很多,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知远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p><p>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知为什么远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p><p>&#xa0;</p></div></div>
<div><p>【答案】(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同时微观世界具有复杂性,使人类对其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p><p>(2)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微观世界的复杂多变和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客观上要求人类不断发展真理,提升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认识没有终点,认识要不断发展。</p><p>【解析】本题以人们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发展过程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微观世界的复杂多变和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客观上要求人类不断发展真理等角度进行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p><p>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将引发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为此,科技部、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会同相关单位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规划(草案)》,经过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重点对2030年我国新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思路、 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保障措施进行系统的规划和部署。</p><p>有专家指出,人工智能作为颠覆性技术,可能对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影响。我国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必须加强前瞻预防与约束引导,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p><p>(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制定《规划》的正确性。</p><p>(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科技部等相关单位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的意义。</p><p>(3)结合材料,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划》的制定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规划》作为指导我 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行动纲领,将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p><p>(2)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规划》制定过程中科学部等部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有助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增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p><p>(3)①事物的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同时对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可能产生负面影响。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带来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是其主流。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我们必须正视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问题,加强前瞻预防与约束引导,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p><p>【解析】本题以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反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回答本题,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规划》的制定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规划》作为指导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行动纲领,将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二个方面说明我国制定《规划》的正确性。</p><p>(2)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有助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使决策更加民主、科学的角度进行说明。</p><p>(3)如何正确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考生可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的,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人工智能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带来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是其主流;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我们必须正视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问题,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等方面进行回答。</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北省邢台市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