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02:34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倘若今天还没有定为文物的名人旧居、祠堂庙宇就可以消失在铲车之下,将来人们到哪里去寻找儿时的记忆、寄托浓厚的乡愁。这是因为</p><p>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p><p>③文化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遗产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表述错误,优秀文化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所有的文化,而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④表述错误,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投资成本2亿的《战狼2》于2017年7月2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累计票房已达56.73亿。这说明</p><p>①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②文化对经济有重大促进作用</p><p>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p><p>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有先进、健康和落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健康文化才对经济有促进作用,②说法错误;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5月24日,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在这场群众广泛参与的寻找活动中,全国各族各界家庭分享良好家风、聆听幸福故事,追求最美、追求幸福成为更多普通家庭的努力方向,为家庭文明建设培植了丰厚土壤。这表明</p><p>①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②优秀传统文化能滋养人们心灵、陶冶人的道德情操</p><p>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p><p>④“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国“最美家庭”的评选活动中,全国各族各界家庭分享良好家风、聆听幸福故事,追求最美、追求幸福成为更多普通家庭的努力方向,为家庭文明建设培植了丰厚土壤,这表明秀传统文化能滋养人们心灵、陶冶人的道德情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说法错误;“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并不能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7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大会在波兰古城克拉科夫拉开帷幕,在本次大会上,中国申报的包括自然遗产“可可西里”和文化遗产“鼓浪屿”在内的两个项目,获准通过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报“世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据媒体披露,2008年,鼓浪屿申遗工作启动,今年顺利入选; 而2014年,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启动,到今年成功入选世遗名录,也经历了约3年时间。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2处。我国开展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有利于</p><p>①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现文化的多样性②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p><p>③展示民族优秀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④彰显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世界文化大同</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故选项①符合题意;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保护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故选项②符合题意;选项③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保护文化遗产并不能做到“促进世界文化大同”,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部确定了宋刻《三国志》《春秋经传集解》等4478部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及甘肃拉卜楞寺、浙江瑞安玉海楼等62家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是推动我国古籍保护深入开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国家重视保护古籍,这是因为</p><p>①古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p><p>②古籍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 </p><p>③古籍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p><p>④保护古籍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p><p>A. ②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国家重视保护古籍,这是因为古籍作为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保护古籍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D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②说法错误;古籍不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其它国家也有,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千万里山河,各民族智慧的创造,成就了中华“衣冠之国”的服饰文化,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材料表明</p><p>①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p><p>②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并实现了融合</p><p>③要坚持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p><p>④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题中,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相互借鉴和融合,也没体现坚持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排除②③。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深刻影响两岸的风土人情、行为方式和道德取向。同说汉语,同写汉字。读一本历史,抚—张古琴,文化像氧气,融化在血液中……。13亿加2300万人口共同植根于此,使我们精神上融为—体而不可分割,上述材料表明</p><p>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②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p><p>③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p><p>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民族精神的相关内容,①不选;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13亿加2300万人口共同植根于此,使我们精神上融为—体而不可分割”这说明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正确;“同说汉语,同写汉字”说明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④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山西民间剪纸的风格,总体来说,具有北方地区粗犷、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但是,各地剪纸又有差异。如晋南、晋中、晋东南、晋西北、吕梁山区的剪纸,多为单色剪纸,风格质朴、粗犷。而流行于雁北地区的染色剪纸,则婉约典雅、富丽堂皇,尤以“广灵窗花”为代表。由此可见</p><p>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②剪纸文化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p><p>③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④剪纸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山西民间剪纸的风格表明剪纸文化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各地剪纸又有差异,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并未体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应排除①;④不符合题意,也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个人的选择,汇成心灵的暖流、点亮道德的星空。近年来,有面对歹徒“争做人质”的教师和干部,有危急关头舍己救人的少年,有累倒在参加司法改革座谈会途中的法官,有让迷路老太靠在腿上睡了一小时的民警。这些平凡人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p><p>①从身边小事做起,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p><p> ②要承袭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p><p>③要加强自身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p><p>④坚持多元化指导,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②表述错误,对于传统不应该一味地沿袭。故排除。指导思想多元论的哲学理论基础是真理多元论。真理多元论是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一元论相对立的唯心主义真理观。指导思想多元论的实质是搬用西方思想理论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故④说法错误。本题①③表述正确。正确答案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人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古代“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继承和创新,为人们修身养性、转变社会风气提供了一个非常好和非常具体的价值判断与导向。这表明</p><p>①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求遵循古训 </p><p>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p><p>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构建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p><p>④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古代“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继承和创新”,二者不是完全一致的,①表述错误;④不符合当前现实,说法绝对,不选;荣辱观对古训的继承和创新,说明离不开传统美德,②正确;“人们修身养性、转变社会风气”表明荣辱观在构建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上的作用,③当选,所以正确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并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正确回答的是</p><p>①人类的一切认识都不能超过感性知觉所提供的范围</p><p>②中央主要领导人十八届六中全会前分赴多地密集调研</p><p>③我国多地出台楼市调控新政策促使楼市的理性回归</p><p>④2018年11月31日,全球迎来超级“蓝血月全食”,科学家们对此作了准确的预测</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认为人的感性知觉决定人的认识范围,属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应排除;中央主要领导人十八届六中全会前分赴多地密集调研,体现了存在决定思维,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属于改造世界,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对此,科学家们作了准确的预测,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p><p>①万物皆备于我             ②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p><p>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p><p>A. ③→④→②    B. ②→③→④    C. ③→②→④    D. ②→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唯物主义及形态。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演进顺序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①是主观唯心主义,②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④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故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时代的转换、实践的深化、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增添新的内容,以新的理论观点、理论体系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p><p>A. 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p><p>B. 它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p><p>C. 它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p><p>D. 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并增添新的内容,以新的理论观点、体系建构、表现方式满足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的特点。选C。其他选项表述本身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红树林作为热带及亚热带一种特有的植物群落,不仅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具有防风消浪等生态功能。然而近年来,海南、广西等地由于各种人为因素致使红树林大片消失,环境急剧恶化。因此海南省政府迅速采取措施设立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使之成为中国最大的成片海滩森林。这一做法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p><p>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p><p>②正确的理论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p><p>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要遵循客观规律    </p><p>④事物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规律的客观性。海南省政府根据红树林的重要地位、作用和现状采取措施设立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对其加以保护,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体现了规律具有客观性,要遵循客观规律,①③ 正确且符合题意;客观存在的事物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②说法错误;事物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专家对新华社记者透露,和“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相比,“嫦娥三号”是带“腿”的飞行器,“嫦娥三号”在月球上着陆后,要进行很多科学探测,从而不断拓展中国月球探测的科研内容。人们能够不断拓展月球探测的科研内容是基于 </p><p>①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p><p>②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的认识能力是不断提高的</p><p>③作为认识对象的客体其本质展现需要一个过程</p><p>④作为认识本身总要推翻已有真理才能向前发展</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无限性。人们能够不断拓展月球探测的科研内容是基于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的认识能力是不断提高的,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认识具有无限性,而③是认识具有反复性的原因,不符合题意,应排除;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8月4日,第四届豫剧节在郑州河南艺术中心拉开大幕,与前三届不同,本届在豫京两地展演,其中北京演出25场,郑州演出5场,两地戏迷都可以享受到这次戏曲文化盛宴。豫剧历史悠久,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但随着多元媒体的发展和人们文化艺术需求的多样化,豫剧格式化表演、难懂的行腔归韵,越来越不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观众迅速改变的口味,古老的豫剧,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改革。豫剧工作者们将豫剧引入市场机制,把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媒体相结合;在继承豫剧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其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大胆探索创新;立足群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生活积累艺术素材,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创作和表演。从舞台布景到唱腔舞功,引入西方蒙太奇表现手法,引入西方乐器,将抽象化的舞台表现形象化,将传统戏曲的个人讲故事模式转变为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等等。豫剧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p><p>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豫剧迎来了“又一个春天”的原因。</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创新需要推动文化内容、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豫剧引入市场机制、和现代媒体相结合、引入西方蒙太奇表现手法。</p><p>②文化创新需要在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豫剧继承了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p><p>③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借鉴、融合。豫剧触合其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引入西方策太奇表现手法,引入西方乐器。</p><p>④坚持正确方向,着眼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虚心向群众学习,激发群众的创造活力,积极创新。立足群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生活积累艺术素材,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创作和表演。</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豫剧迎来了“又一个春天”的原因,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创新的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豫剧迎来了“又一个春天”的原因,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转化为文化创新的知识来组织答案:“豫剧引入市场机制、和现代媒体相结合、引入西方蒙太奇表现手法”,可从文化创新需要推动文化内容、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创新角度来分析说明;“在继承豫剧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可从文化创新需要在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角度来分析说明;“豫剧融合其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引入西方蒙太奇表现手法,引入西方乐器”,可从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角度来分析说明;“立足群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生活积累艺术素材,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创作和表演”,可从坚持正确方向、着眼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人民群众这一文化创新主体的作用等角度来分析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9月2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诸多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在5000多年历史中孕育发展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p><p>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产生了诸子百家,儒家重“人道”,道家重“天道”,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墨家则建立了严谨的逻辑体系,并将其应用于自然科学,对时空、光学、力学、几何学等方面的问题,是诸子百家中大放异彩的一朵奇葩。</p><p>以诸子百家为重要代表的中华文化显示出强劲生命力,始终以开放姿态吸取各种养分,在会通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各家理论,形成了一条独特的自我创新之路。</p><p>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特征。</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孕育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p><p>②诸子百家研究的内容各有侧重,在中华文化中大放异彩,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p><p>③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始终以开放姿态吸取各种养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征。</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特征,本题的知识范围是中华文化的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材料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特征,属于体现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转化为中华文化的特征的知识来组织答案:“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孕育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诸子百家研究的内容各有侧重,在中华文化中大放异彩”,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始终以开放姿态吸取各种养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征。</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然而,近年频频爆出的关于“扶不起”(面对摔倒的路人,不肯、不敢上前搀扶等现象)种种负面新闻,人们开始怀疑我们这个社会是否正遭遇“道德寒冬”。面对这一窘境,某市的做法是: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深入挖掘人们内心深处向善的因素,树立助人为乐的道德典范;制定《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让那些主动去“扶”去“助”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扶得起”变成人人欲为的德行,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p><p>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某市的做法所体现的道理。</p></div></div>
<div><p>【答案】①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p><p>②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p><p>③制定救助行为保护法规,保护救助人的合法权益,使道德建设和法律法规相协调。</p><p>④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p><p>⑤树立助人为乐的道德典范,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p><p>⑥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每点2分,任答出5点得满分)</p><p>【解析】以公民生活中的具体道德行为为例,来考查考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对教材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能力。主要是针对了思想道德建设进行考查的,结合教材基础知识,从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等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解读。</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3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作出的重大决策。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选择。从开国大典前夕的《共同纲领》播下法治的“种子”,到民主法制在经历曲折后的艰辛探索,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无不体现法治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103.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党的十五大</p></td><td style="width:310.9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103.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党的十六大</p></td><td style="width:310.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还把依法治国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103.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党十八届三中全会</p></td><td style="width:310.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治理体系加紧构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改革深入推进</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103.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p></td><td style="width:310.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103.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中共十九大</p></td><td style="width:310.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p></td></tr></table><p>&#xa0;</p><p>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谈谈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探索是如何体现这一过程的。</p></div></div>
<div><p>【答案】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期探索,说明我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历曲折的过程。</p><p>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决定了对建设法治国家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p><p>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对法治国家的建设的认识也是一个前进上升的过程。</p><p>④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法治国家的建设的认识是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真理的体现。</p><p>【解析】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本题要求考生谈谈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探索是如何体现这一过程的,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问题指向是谈谈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探索是如何体现这一过程的,属于体现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等方面来分析说明。</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