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3:57:15

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下学期升级考试政治试卷(A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物质的富有,也需要精神文化的富有。民族复兴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支撑。原因是</p><p>①文化现象和经济现象是一样的  </p><p>②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的决定力量</p><p>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p><p>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p><p>A. 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等相关知识。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文化现象与经济现象属于不同的社会领域,①说法错误,排除;②“决定力量”说法错误,排除;民族复兴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支撑,这是因为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故③④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央视陆续推出了《朗读者》、《谢谢了我的家》等一系列颇受观众喜爱的文化类节目,2018年2月16日首播的《经典咏流传》,将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播出后再次火爆全国。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今年两会上力赞这档节目,并希望节目里的诸多经典诗歌能够进校园。教育部长之所以希望这些经典诗歌进校园是因为()</p><p>①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p><p>②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③传统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p><p>④优秀文化能够决定人的一生</p><p>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教育部长之所以希望这些经典诗歌进校园是因为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①②正确;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表述错误,排除;④“决定”表述错误,排除。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汉语博大精深。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成语或俗语,以此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下列成语或俗语体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恰当的是</p><p>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特点</p><p>②孟母三迁——深远持久的特点</p><p>③乡音难改——深远持久的特点</p><p>④一脉相承——潜移默化的特点</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耳满目染”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故①正确;“孟母三迁”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故②错误;“乡音难改”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故③正确;“一脉相承”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故④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徐悲鸿用这副对联精妙的概据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阳刚与阴柔,南者有豪气之美,后者是阴柔之美,前者是动态的阳刚的,后者是静态的阴柔的,把中国美学的审美意境表达得通真传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p><p>①不同审美的意境源于不同的文化价值追求</p><p>②自然因素的差异使得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城特征</p><p>③中华文化能够鲜明的表达出中国人个性的审美</p><p>④不同文化的特色源于各自文化完全不同的生活习俗</p><p>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题干中,徐悲鸿用对联“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精妙的概据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阳刚与阴柔,这表明自然因素的差异使得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城特征,中华文化能够鲜明的表达出中国人个性的审美,故②③正确;审美意境的不同不是源于不同的文化价值追求,①表述错误,排除;④“完全不同”表述错误,排除。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分别是2014年索契冬奥会、2018年平昌冬奥会和202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从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运动会微的设计体现了</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5/08/601255dd/SYS201904250844237377195276_ST/SYS201904250844237377195276_ST.001.png" width="448" height="1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②文化既是稳定的又是多变的</p><p>③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p><p>④文化既是个性的又是共性的</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世界文化多样性。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运动会会徽的设计既包含了各自民族的特性,也共同传达了运动会的体育文化精神,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个性的又是共性的,故①④正确;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排除③。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材料的文化生活依据有</p><p>①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p><p>②发展是继承的结果,文化只有发展才会繁荣 </p><p>③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断创新的根本动力与源泉 </p><p>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投资和②说法错误,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并不是继承的结果,故排除;题肢③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上述材料强调了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①④符合题意,应入选。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照片档案馆收藏了1892年以来的珍贵照片1000多万张,凝固着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瞬间,成为记录国家历史的珍贵典藏。《国家相册》带着镜头走近这些老照片,把影像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打开那些被浓缩的人生、被折叠的时代,细述那些鲜为人知的人与事。并通过互联网、电视台、移动终端等多个媒体平台进行直播,节目的热播受到了众的好评。这说明</p><p>①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p><p>②现代科技决定了大众传媒完全能超越时空的特性</p><p>③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交流传播的主要手段</p><p>④大众传媒就是互联网广泛运用的传播方式</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大众传媒的相关知识。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题干中,《国家相册》 带着镜头走近这些老照片,把影像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打开那些被浓缩的人生、被折叠的时代,细述那些鲜为人知的人与事。并通过互联网、 电视台、移动终端等多个媒体平台进行直播。节目的热播受到了众的好评。 这说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交流传播的主要手段,故①③正确;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②“完全”表述错误,排除;大众传媒不等同于互联网广泛运用的传播方式,④表述错误,排除。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人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这启示我们文艺创作必须</p><p>①积极投身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去</p><p>②倾听广大人民群众心声,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p><p>③注重内容和形式上创新,海纳百川又熔铸百家</p><p>④应该不断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创新。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和材料无关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题干中,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人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这启示我们文艺创作必须积极投身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去,倾听广大人民群众心声,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故①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要不断提供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镜子, 也是一部最富哲理的教科书,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没有记忆的民族是最容易被征服的民族。中国人铭记历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滩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激励人民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我们从历史中重塑民族精神、民族魂就应该</p><p>A. 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p><p>B. 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p><p>C. 吸收、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p><p>D. 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和材料无关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从历史中重塑民族精神、民族魂,这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所以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就要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0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项目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人选“世界记忆名录”。我国自1997年第一次申请“世界记忆名录”,已有13份文献遗产成功入选。甲骨文和我国其他文献遗产的入选</p><p>①有利于提升保护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p><p>②有利于拓展普及汉字和中华文化的国际空间</p><p>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p><p>④说明了汉字和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根和魂</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甲骨文和我国其他文献遗产的入选有利于提升保护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故①③正确;甲骨文和我国其他文献遗产的入选与拓展普及汉字和中华文化的国际空间无关,②排除;④夸大了汉字和中华文明的作用,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日,倡导所谓“妇道”的“女德班”因教学内容违背社会道德风尚而被政府取缔。繁荣社会主义文艺,需要继承传统,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必须契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需求。这要求我们</p><p>①结合时代要求挖掘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p><p>②明辨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反对文化复古</p><p>③增强公民的自律意识全面提高科学文化修养</p><p>④调整迎合观众需求的思维发展主旋律文化</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考查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题干中,繁荣社会主义文艺,需要继承传统,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必须契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需求。这要求我们结合时代要求挖掘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明辨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反对文化复古,故①②正确;题干强调正确继承传统文化,与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无关,③排除;题干没有强调发展主旋律文化,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互联网上恶搞、恶毒攻击、诋毁、丑化战斗英雄的光辉形象以及歪曲、编造历史事实的现象时有出现。为了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英雄烈土保护法》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这一法律的实施</p><p>①有利于弘扬受国主义精神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p><p>②加强了对英雄烈士的保护,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p><p>③有利于弘扬英烈高尚品格,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要义</p><p>④提升全民族科学文化修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造出精神支柱</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英雄烈土保护法》的实施有利于弘扬受国主义精神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了对英雄烈士的保护,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故①②正确;③④夸大了《英雄烈士保护法》的作用,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享寿九十的余光中,曾写过《当我死时》。在文中他咏道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这首诗,引起了两岸同胞的强烈共鸣。这种共鸣</p><p>①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和包容性 </p><p>②体现出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p><p>③体现出优秀文化凝聚着两岸民众一致的价值追求</p><p>④体现出爱国主义的情感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爱国主义。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题干中,余光中的《当我死时》引起了两岸同胞的强烈共鸣。这种共鸣体现出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体现出爱国主义的情感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故②④正确;题干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排除;③优秀文化的范围太大,应为中华优秀文化,排除。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新修订的重点之一,这是因为</p><p>①传统文化已成为展现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p><p>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p><p>③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根本途径</p><p>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新修订的重点之一,这是因为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适合题意;同时是因为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④适合题意;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①错误;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但不是根本途径,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2月25日,中国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奉献了《2022相约北京》的8分钟文艺表演。“北京8分钟” 最让人惊艳的是高科技和人工智能在大型表演中的完美结合,无论是首次应用在奥运赛场上的“冰屏”机器人,还是轮滑演员身上所穿着的石墨烯防寒服装,以及完美操控整场演出的控制系统,都代表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一些成果。“北京8分钟”的精彩处处有着中国高科技成果的身影。可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有利于</p><p>①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p><p>②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和生产效率</p><p>③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p><p>④增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的,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可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有利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故③④正确;题干没有强调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①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推进科技创新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18年8月在北京大学召开,这是中国首次承办世界哲学大会。这一哲学盛会必将引发爱好哲学的青年学子“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的思考,围绕哲学所具有的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进行探讨。这段话表明</p><p>①哲学从一般规律中分析演绎出具体学科的特殊规律</p><p>②哲学研究的是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p><p>③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p><p>④哲学是对具体学科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综合性科学</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的含义等相关知识。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的,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题干中,中国首次承办世界哲学大会必将引发爱好哲学的青年学子“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的思考,围绕哲学所具有的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进行探讨,这表明哲学研究的是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故②③正确;哲学是从某一具体领域概括总结最一般的本质规律的过程,故①表述错误,排除;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不是一切具体科学的综合,故④错误,排除。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哲学发展史上,既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又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二者之间的关系是</p><p>A. 后者决定前者,前者从属于后者</p><p>B. 前者决定后者,后者从属于前者</p><p>C. 二者平行发展,形成四军对垒</p><p>D. 二者互相交织,谁也不影响谁</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对教材的知识点有正确的识记,特别是对知识点内的细节有正确的把握,把握细节有利于快速解题。依据教材所学知识可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决定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且后者从属于前者,故B正确,A错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不是四军对垒,故C错误;D表述错误,排除。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不仅改变了中国,也让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表明</p><p>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p>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自然观与社会观的统一</p><p>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思想智慧之结晶,是“科学之科学”</p><p>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p><p>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题干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故①④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②表述错误,排除;③“科学之科学”表述错误,排除。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对社会主要矛盾判断首次发生变化。这一新重大政治论断的提出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p><p>①这论断是基于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取得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客观事实而提出的</p><p>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这正确论断必将促进我国快速实现中国梦</p><p>③这一论断的提出坚持了事物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的观点</p><p>④规律具有客观性,按规律办事就是要不断对客观环境做出新的判断</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等相关知识。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注意题干限定的知识范围为唯物主义。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论断,这是基于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取得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客观事实而提出的,这一论断的提出坚持了事物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的观点,故①③正确;②“快速实现中国梦”夸大了这一论断的作用,错误;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做到实事求是,故④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乐”是快乐,是愉悦。大文豪李白“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表达了“吃喝让我快乐”的理念;圣人孔夫子发出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平”,周游列国广交朋友是他快乐的源泉;大学霸陶渊明则感叹“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宅在家中以诵读《山海经》为乐。这些认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p><p>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p><p>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p><p>③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p><p>④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p><p>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考查意识的作用。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题干中,大文豪李白“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表达了“吃喝让我快乐”的理念;圣人孔夫子发出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平”,周游列国广交朋友是他快乐的源泉;大学霸陶渊明则感叹“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宅在家中以诵读《山海经》为乐。之所以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故②③正确;①与题意无关,排除;题干没有强调人脑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1月31日,美国科学家们带来了癌症免疫疗法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研究发现,将微量的两种免疫刺激药物直接注射到小鼠实体肿瘤中,能够消除小鼠体内所有癌症的痕迹。从哲学角度表明</p><p>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p><p>②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知的</p><p>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不确定性</p><p>④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正确反映的</p><p>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等相关知识。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题干中,研究发现,将微量的两种免疫刺激药物直接注射到小鼠实体肿瘤中,能够消除小鼠体内所有癌症的痕迹。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知的,故①②正确;③“不确定性”不符合题干的指向性,排除;正确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故④表述错误,排除。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两个百年” 奋斗目标交汇之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的时代,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光明前景。这是因为我们党</p><p>①懂得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p><p>②坚持了与时俱进,求真务实</p><p>③懂得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p><p>④坚持了具体工作用真理说话</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等相关知识。题干中,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这是因为我们党坚持了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懂得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故②③正确;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①表述错误,排除;④表述错误,具体工作属于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排除。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现实的人与人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这定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p><p>①要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法,统筹考虑</p><p>②办事情要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p><p>③从局部出发,注意部分的特点和作用</p><p>④整体高于局部、大于局部功能之和</p><p>A. 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题干中,在现实的人与人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这启示我们要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法,统筹考虑,办事情要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故①②正确;③表述错误,应为从整体出发,排除;只有当部分以合理、有序和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④表述错误,排除。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转成逆反的心理现象,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多次重复“数落”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甚至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从哲学角度看,克服超限效应需要</p><p>①尊重客观规律,因为规律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p><p>②注意方式方法,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前提</p><p>③坚持适度原则,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量变必然引起质变</p><p>④避免刺激,因为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p><p>A. ①②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规律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克服超限效应需要尊重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需要注意方法,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①②正确;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引起质变,而不能说量变必然引起质变,③错误;材料中“超限效应”是因为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因此克服超限效应需要坚持适度原则,而不是避免刺激,④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漫画《手中的沙子》启示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5/08/601255dd/SYS201904250844280135324844_ST/SYS201904250844280135324844_ST.001.png" width="139" height="7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坚持对立统的观点看问题,运用对立统一思想把握事物</p><p>②理解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p><p>③理解事物的量变会引起质变,明白握得越紧,失去的越多的道理</p><p>④理解矛盾双方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我们要具体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矛盾的对立统一。此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漫画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分析题干漫画可知其寓意“握的越紧,失去就越多”,这启示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要坚持对立统的观点看问题,运用对立统一思想把握事物,同时理解矛盾双方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我们要具体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故①④正确;②与漫画的主旨不符,排除;“握的越紧,失去的就越多”体现了矛盾双方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并不是量变会引起质变,故③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改革是奔着问题去的;要解决问题就要针锋相对;提出的措施要有针对性。这一要求体现了唯物辨证法的      观点。</p><p>①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p><p>②要承认矛盾运用正确方法解决矛盾</p><p>③坚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的、上升的</p><p>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题干中,要解决问题就要针锋相对;提出的措施要有针对性,这体现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故①正确;题干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改革是奔着问题去的,这体现了要承认矛盾运用正确方法解决矛盾,故②正确;③④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日张泉灵年初的演讲“当时代要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刷爆了朋友圈。面对变革的时代,这篇文章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有人说: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它们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抛弃你们。对此,你认为正确的理解是</p><p>①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p><p>②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p><p>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时代观念的更新</p><p>④时代观念的反作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题干中,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它们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抛弃你们。这说明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时代观念的反作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故①④正确;②“支配”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而不是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漫面告诉我们</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5/08/601255dd/SYS201904250844283859243388_ST/SYS201904250844283859243388_ST.001.png" width="131" height="1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的观点</p><p>②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要将群众呼声作为验证认识正确性的依据</p><p>③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p><p>④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以民意作为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社会历史的主体。此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漫画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漫画中“静做当思自己之过,闲谈多听百姓之言”,这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的观点,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故①③正确;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②说法错误,排除;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④说法错误,排除。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了由站起来,高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如今,那些曾以悲观性视角遥望东方、以偏见式质疑唱衰中国的人,不得不以一种“新的姿态和笔触”审视中国:“中国赢了”。这些人对中国看法的改变说明</p><p>①不同的人对同事物可能做出不同的价值评价</p><p>②人们的价值判断会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p><p>③价值观正确与否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p><p>④中国成功的经验验证着人们价值判断的正确性</p><p>A. ①②&#xa0;B. ②③&#xa0;C. ③④&#xa0;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相关知识。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依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知,这些人对中国看法的改变说明人们的价值判断会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价值观正确与否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故②③正确;题干强调一些人对中国的看法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故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没有强调验证人们价值判断正确性的问题,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就需要我们(  )</p><p>①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②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p><p>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④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涉及,应排除;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听习近平讲故事: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写这本书(翻译《共产党宣言》一编者注)。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p><p>(1)“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但追求真理的道路则会是苦涩的,充满荆棘的。用“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这句话的合理性。</p><p>(2)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不断获得甜蜜的果实,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请你列举取得这些成果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坚持哪些方法论原则。</p></div></div>
<div><p>【答案】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在实践中形成并坚持真理,能更好地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从而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还会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对象也具有复杂性,所以,追求真理之路也会有苦涩,也会充满荆棘。</p><p>【解析】</p><p>此题考查真理的含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相关知识。此题要求用“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但追求真理的道路则会是苦涩的,充满荆棘的合理性。从知识范围看,属于有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从设问的指向性看,属于分析说明原因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  2018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这次宪法修改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候进,完善发展。这必将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法治保障。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宪法修正案》。</p><p>问题: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宪法修正案》的获得高票通过的必然性。</p></div></div>
<div><p>【答案】①《宪法修正案》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取向,修改中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有利于总体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有利于推动宪法的与时俱进,完善发展。②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宪法的修改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符合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修改中注重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③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宪法的修改充分体现了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有利于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法治保障。</p><p>【解析】</p><p>此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此题要求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宪法修正案》的获得高票通过的必然性。从知识范围看,属于有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从设问的指向性看,属于说明原因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宪法修正案》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取向,修改中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宪法的修改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符合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宪法的修改充分体现了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  以九十分钟的时长,见证了中国五年创造的世界奇,以短短的几十天,开创了中国纪录片获4亿票房的记录。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用镜头记录了迈入新时代的中国,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中国、共享小康、开放中国;从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用心传递中国人的智慧和家国情怀……鲜活的影像定格属于中国的每一个辉煌瞬间。这些成就的取得凝聚了中国力量,弘扬了中国精神。人民生活的兴旺离不开国家的繁荣富强,国家每一项重大成就的取得都凝聚了全国人民的磅礴力量,也凝聚着平凡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影片后半部分从“小家”的角度切入,讲述平凡百姓的生活变迁,从基层扶贫工作人员的生活状况,到筑起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的坝上三代人,还有细致做好入户工作的健康管理员和保家卫国的威武之师……</p><p>    《厉害了,我的国》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令人充分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观众由衷的说:《厉害了, 我的国》很“厉害”。结合材料,思考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5/08/601255dd/SYS201904250844289193180628_ST/SYS201904250844289193180628_ST.001.png" width="254" height="14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厉害了, 我的国》上映大获成功,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有哪些?</p><p>(2)“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知识谈谈你对“家”、“国”总相关的认识。</p><p>(3)请用两句诗词表达你对“厉害的国”之深情。 (经典名句)</p></div></div>
<div><p>【答案】(1)①立足社会实践,贴近人民生活;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③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在新时代的高起点上,实现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繁荣文化。</p><p>(2)①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互相影响。“大国”与“小家”是一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决定作用。部分离不开整体。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决定了平凡百姓的生活的安宁与兴旺。③整体也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国家每一项重大成就的取得,也都凝聚了全国人民的磅礴力量。</p><p>(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p><p>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p><p>"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p><p>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p><p>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p><p>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p><p>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p><p>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p><p>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p><p>【解析】</p><p>此题以《厉害了, 我的国》上映大获成功作为背景材料,分别从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的角度考查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等相关知识。</p><p>(1)此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知识。此题要求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厉害了, 我的国》上映大获成功对文艺创作的启示。从知识范围看,属于无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首先要依据材料判定考查的知识范围;从设问的指向性看,属于措施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立足社会实践,贴近人民生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的高起点上,实现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繁荣文化。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p>(2)此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此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知识谈谈你对“家”、“国”总相关的认识。从知识范围看,属于有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从设问的指向性看,属于说明认识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互相影响;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决定作用;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也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p>(3)此题要求用两句诗词表达你对“厉害的国”之深情。属于开放性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注意结合题干的具体要求,然后结合所学经典名句,自行组织语言即可。如: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等。</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下学期升级考试政治试卷(A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