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四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上述材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p><p>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p><p>②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p><p>③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p><p>④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p><p>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二二组合选择题,考生只要能够排除错误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观点错误,排除;文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④观点错误,排除;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①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应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美两国元首夫妇沿故宫中轴线,依次参观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体会着殿名中蕴含的“和”的中国传统文化。红垣黄瓦之间,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两国元首深度交流的切入口。由此可见</p><p>①文化与政治相交融并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p><p>②精神文化依赖一定的物质载体来呈现</p><p>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国际影响力</p><p>④文化影响人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红垣黄瓦之间,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两国元首深度交流的切入口,这体现了精神文化依赖一定的物质载体来呈现,也表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音乐家赵季平在乐坛耕耘五十多年,创作出交响乐《和平颂》、民族管弦乐《古槐寻根》和影视剧歌曲《红高粱》《大宅门》等经典之作,他认为一部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的就是生活。这表明( )</p><p>①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音乐创作的源泉 ②音乐的发展取决于音乐创作方法的创新 </p><p>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④创新是音乐创作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根据材料中“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的就是生活”,可以从判断题肢①③正确。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方法的创新是主观的,应取决于实践,故排除。题肢④强调创新的作用,与材料强调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不一致,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互联网已成为驱动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惠及全人类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使国际社会日益形成相互依赖的命运共同体。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互联网发展的意义在于</p><p>①为促进文化交流消除文化差异提供载体 ②增强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特有功能</p><p>③让全世界共享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 ④让文化不再受制于经济和政治成为可能</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③适合题意;消除文化差异说法错误,排除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这反映了</p><p>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p><p>②借助经济活动,进行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p><p>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p><p>④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没有体现文化反作用于经济,①不选;借助经济活动进行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具有贬义,不符合材料,②不选;“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这反映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正确;“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这体现了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研究表明,同样一篇文章,从网络上阅读和从书本上阅读都能充实人的精神世界,但给人的感受不同。纸质阅读更多指向深度思考,数字阅读更侧重于资讯与知识的获取。这说明</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 </p><p>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p><p>③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p><p>④不同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作用不同</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材料说明不同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作用不同,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给人的感受不同,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①④项符合题意;②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创造了电影史上奇迹。在研究其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时,美国学者戴维•科尔伯特写到:“读罗林女士(《哈》作者)的书的乐趣之一是你可以发现它游戏般地隐藏在文字中的一国历史、传说和文学典故。”该学者的观点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时应该</p><p>A.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p>C.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D.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小题考查的是文化创新。读罗林女士(《哈》作者)的书的乐趣是隐藏在文字中</p><p>的一国历史、传说和文学典故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加以创新。所以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得益于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丰厚底蕴与强大魅力,2017年上半年,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到《人民的名义》都赚足了口碑。这些热播国产剧不仅在国内广受热评,在国外也深受欢迎。国产电视剧走红海外表明</p><p>①中华文化因其民族性而有国际影响力 ②加强不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文化发展 </p><p>③现代传媒在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文化继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这些热播国产剧不仅在国内广受热评,在国外也深受欢迎,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丰厚底蕴与强大魅力,中华文化因其民族性而有国际影响力,①项符合题意;这些热播国产剧正是得益于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丰厚底蕴与强大魅力,继承中华优秀文化,说明文化继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④项符合题意;题干主要强调得益于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丰厚底蕴与强大魅力,热播国产剧不仅在国内广受热评,在国外也深受欢迎,与文化交流无关,②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8分钟”,运用高科技手段使人工智能和演员一起向世界展现了龙凤呈祥、涡纹、中国结等中国元素与文化,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飞机、高铁、共享单车等新高科技成就与大国形象,给世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北京8分钟”的成功得益于</p><p>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p><p>②世界人民文化欣赏水平的普遍提升</p><p>③立足实践在内容与形式上不断创新</p><p>④综合国力提高使我国文化领先世界</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8分钟”表演在内容与形式上提供了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素材,又借助于现代传媒与现代科技使之给世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①③符合题意。世界人民文化欣赏水平普遍提升的说法绝对化,②排除;我国文化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④不符合我国国情,排除。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p>从文化角度对其意义描述,你认为最准确的一组词是(   )</p><p>A. 传统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p><p>B. 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批判与继承</p><p>C. 传统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p><p>D. 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丰富性、文化创新与发展</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说明古琴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文化遗产”一词,可以看出“文明演进”一词符合题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古琴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也说明了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所以,最准确的一组词是传统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故A正确;材料不涉及对文化的批判、对文化的开发以及对文化的创新,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开发闽越山地到迈入海洋人文环境,从感悟练武、劲法运用上升到艺术追求,积累起深厚的人文精神,造就了南少林武术文化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这一过程体现了( )</p><p>A. 民族精神内涵丰富又与时俱进 B. 区域文化渐趋融合又各具特色</p><p>C. 民族文化兼收并蓄又异彩纷呈 D. 中华民族几经磨难又永葆本色</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材料“从开发闽越山地到迈入海洋人文环境,从感悟练武、劲法运用上升到艺术追求,积累起深厚的人文精神,造就了南少林武术文化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表明闽越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既融入了其他区域文化,又有自身的特色,体现了区域文化渐趋融合又各具特色,故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C、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日前,新闻出版总署发出通知,要求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杂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这是因为</p><p>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语言文字具有稳定性、排他性的特点 </p><p>③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必须维护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纯洁性</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禁止出现随意夹杂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有利于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利于维护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纯洁性,选D。①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材料主要强调了汉字的重要性;②说法错误, 语言文字不具有排他性的特点,可以与其他语言文字交流,融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历史典故与民族精神内涵对应正确的是</p><p>①文成公主赴西藏和亲——勤劳勇敢②大禹化干戈为玉帛——团结统一</p><p>③土尔扈特部东归——爱好和平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强不息</p><p>⑤台湾人民抗击荷兰殖民者——爱国主义</p><p>A. ①③ B. ②④ C. ④⑤ D. ③⑤</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错误,文成公主赴西藏和亲——团结统一;②错误,大禹化干戈为玉帛——爱好和平;③错误,土尔扈特部东归——团结统一;④⑤正确。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岭南文化能与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睦共处,而且敢于和善于同异质文化进行直接嫁接,拿来为我所用,形成独特的文化流派。这表明岭南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它的</p><p>A. 独特性 B. 多样性 C. 开放性 D. 包容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岭南文化能与其他文化和睦相处,而且敢于和善于同异质文化进行直接嫁接,拿来为“我”所用,形成独特的文化流派。说明岭南文化的包容性。故故本题选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梦想不是用来炫耀的名词,它贵在行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 ( ) </p><p>①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p><p>②把科技兴国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p><p>③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p><p>④铸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梦想不是用来炫耀的名词,它贵在行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①③项符合题意;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②项说法错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两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文化角度,这是基于</p><p>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p><p>B.“一个中国的原则” 是处理两岸关系的前提和基础</p><p>C.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和归属感</p><p>D.两岸人民是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定力量</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意表明,两岸同心,共圆中国梦,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体现了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故C符合题意。A、B是政治生活角度,D是哲学角度,都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p><p>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强调了</p><p>A.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p><p>B. 教育是文化传播和文化传承最主要的手段</p><p>C. 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p><p>D. 教育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提高综合国力中起着决定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C适合题意;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和文化传承最主要的手段,B错误;教育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提高综合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p><p>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p><p>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p><p>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p><p>④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①不符合题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③不符合题意。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②④符合题意。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两句名言反映的共同道理是( )</p><p>A.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是一致的</p><p>B. 只有提高道德修养才能提高科学文化水平</p><p>C.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p><p>D. 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并不是一致的,A项不选;“只有提高道德修养才能提高科学文化水平”说法绝对,B项不选;“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说明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C项正确;不能说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哪一个更重要,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很多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了包括价值理念、校训等为核心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生活技能节等文化活动,努力营造一种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p><p>(1)上述材料反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是什么?有哪些特点?</p><p>(2)优秀文化是怎样塑造人生?</p><p> </p></div></div>
<div><p>【答案】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它可以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p><p>文化影响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p><p>(3)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的、健康的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p><p>【解析】本题以近年来很多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第一问要求上述材料反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是什么并说明有哪些特点。该题命题指导思想是重视基础、回归教材,体现了重点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故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其特点主要从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的角度分析即可。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分析优秀文化是怎样塑造人生的。本题难度相对较小,结合所学的知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表述即可,即优秀的、健康的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具体表述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下是其中的两个:其一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其二埋儿奉母: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p><p>材料二  有专家认为,传统文化有双重作用,岭南传统文化特色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乃至社会全面进步的依托,但过于偏爱和僵化传统“粤味”,则难以跳出狭隘地域和“小传统”限制,会使广东文化成不了大器,很难有积极作用。因此广东省提出要大力革新岭南文化,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广东。</p><p>(1)根据材料一,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p><p>(2)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革新岭南文化的途径是什么,请你提出几条建议。</p></div></div>
<div><p>【答案】(1)①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促进文化社会、个人发展的积极因素,也有阻碍社会、个人发展的消极因素,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要一分为二地辩证认识。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 ③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摒弃。(4 分)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根基,我们必须反对完全否定传统文化、全盘接收的错误倾向,应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p><p>(2)①在实践基础上对传统的岭南文化进行文化创新;</p><p>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继承传统的岭南文化,又要体现其时代精神.</p><p>③加强广东文化和国内其他地方文化及国外文化的交流,博采众长;</p><p>④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扩大文化视野,兼收并蓄,发扬光大岭南文化.</p><p>【解析】</p><p>本题以"孝"和广东省提出要大力革新岭南文化,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广东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的双重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是“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其次分析该材料,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从材料中“‘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亲尝汤药”、“埋儿奉母”等关键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促进文化社会、个人发展的积极因素,也有阻碍社会、个人发展的消极因素,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要一分为二地辩证认识;因此,针对传统文化的双重性,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摒弃;最后我们进行总结回答出我们不能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必须反对完全否定传统文化、全盘接收的错误倾向,应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即可。</p><p>(2)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是“你认为革新岭南文化的途径是什么,请你提出几条建议”。其次分析该材料,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从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文化的交流,博采众长;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兼收并蓄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  2013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习近平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是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充满发展活力的东方大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就有40多处。中华书画、京剧、中医……雄伟壮丽的三山五岳、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独一无二的兵马俑、享誉世界的少林寺、阳光明媚的热带海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异彩纷呈。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出境旅游消费国。希望双方以举办旅游年为契机,把旅游合作培育成中俄战略合作的新亮点。</p><p>(1)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简要说明中华文化能够吸引游客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p>(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俄文化交流活动。</p></div></div>
<div><p>【答案】(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是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充满发展活力的东方大国,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p><p>②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书画、京剧、中医等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p><p>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p><p>(2)①热情地欢迎俄罗斯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引俄罗斯优秀文明成果。</p><p>②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p><p>③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p><p>【解析】</p><p>本题以俄罗斯中国旅游年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文化多样性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中华文化的知识”,设问是“说明中华文化能够吸引游客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其次分析该材料,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根据材料中“中国是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充满发展活力的东方大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中华书画、京剧、中医……雄伟壮丽的三山五岳、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独一无二的兵马俑、享誉世界的少林寺、阳光明媚的热带海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异彩纷呈”等关键信息,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p><p>(2)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是“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俄文化交流活动”。其次分析该材料,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根据材料中 “俄罗斯中国旅游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出境旅游消费国”、“把旅游合作培育成中俄战略合作的新亮点”等关键信息,从热情地欢迎俄罗斯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引俄罗斯优秀文明成果;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的角度回答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