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十几年来,该节目向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气氛。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在于</p><p>①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p><p>②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p><p>③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p><p>④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材料中的做法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而不是智力支持,故①错误;材料不是侧重强调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故②不符合题意;十几年来,通过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这一栏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气氛,可见,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在于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故③④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集卖创意、展服装、品咖啡、办活动、文化展览、餐饮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实体书店,吸引了广大的消费者,成为新兴文化业态。这体现了 </p><p>①文化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p><p>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p><p>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p><p>④人们既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用者</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经济决定文化,故①错误;材料没体现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故②不符合题意;在实体书店中,通过开展集卖创意、展服装、品咖啡、办活动、文化展览、餐饮休闲等,吸引了广大的消费者,成为新兴文化业态,可见,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人们既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用者,故③④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是因为</p><p>①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p><p>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p><p>③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物质力量 </p><p>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①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故③错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兴才能国运兴,文化强才能民族强,故②④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厉害了,我的国》自上映以来不断刷新国内纪录电影市场的多项纪录。影片全面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方方面面的历史成就,彰显出了大国实力。一连串的数字和成就呈现在大家眼前,使观众由衷感叹:“厉害了,我的国!”这表明:</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p><p>②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反作用于经济</p><p>③公民关心国家发展,民主权利得到充分实现</p><p>④反映主旋律的优秀文化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厉害了,我的国》通过一连串的数字和成就让观众由衷感叹国家的发展,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故①正确;《厉害了,我的国》全面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方方面面的历史成就,彰显出了大国实力,弘扬了爱国主义主旋律,受到大家的喜爱,故④正确;材料没体现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故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体现我国公民民主权利得到充分实现,故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清辉悄洒何悠悠,月到中秋分外明。”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敬爱之情在中秋节时表现得尤为突出。“明月千里寄相思”、“花好月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佳句妙词无不在诉说着人们对团圆、美好的期盼。这说明</p><p>A.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p><p>B.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文化生活状况的集中体现</p><p>C. 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D.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故A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故B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故C错误;材料强调人们通过庆祝中秋节,展示了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敬爱之情,诉说了人们对团圆、美好的期盼,这说明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D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在中国历史上,伴随着每一次朝代更替,都会涌现出一批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这说明</p><p>A. 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p><p>B. 社会变革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p>C. 社会制度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p>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在中国历史上,伴随着每一次朝代更替,都会涌现出一批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这说明社会制度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故C正确;材料没体现文化的发展对社会制度的更替的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故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制度的更替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没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50.7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社会制度的更替</p></td><td style="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科学技术的进步</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思想运动</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这说明</p><p>A. 科技进步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B.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p><p>C. 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 大众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发展方向,故A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B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C错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这说明大众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故D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回国参加2017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全体使节,并在讲话中指出,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的故事;促进中外理解和友谊。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p><p>①坚持实践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自觉担负文化使命</p><p>②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p><p>③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p><p>④利用好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文化传播的途径</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自觉担负文化使命,故①错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但不一定要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故②错误;材料强调我国的驻外使节要利用自己的便利条件,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的故事,促进中外理解和友谊,这说明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利用好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文化传播的途径,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故③④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杭州钟灵毓秀,远古即孕育了灿烂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宋室南迁,在此建都,不少中原地区缙绅仕宦移民杭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积淀,与杭州原有文化相交融,重新打造出具有浓重北方韵味的特色江南文化。材料表明</p><p>①杭州文化具有包容性</p><p>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p><p>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p><p>④不同区域文化逐渐趋向融合统一</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杭州杭州钟灵毓秀,远古即孕育了灿烂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伴随着宋室南迁,使中原文化在此积淀,与杭州原有文化相交融,重新打造出具有浓重北方韵味的特色江南文化,这表明杭州文化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具有包容性,也说明了文化具有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①③正确;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故②错误;不同区域文化既趋向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性,故④错误。故选B。</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50.7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内涵</p></td><td style="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义</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求同存异</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这也适应了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客观要求</p></td><td rowspan="2"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兼收并畜</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即能做到博采众长,所以中华文化能在不断创新中永续向前发展</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2017年4月举行的第27届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上,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诠释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5400多册优秀图书集中亮相,吸引大批外国读者驻足阅读。中国优秀图书吸引外国读者</p><p>A. 说明了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与普遍规律</p><p>B. 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内涵</p><p>C. 反映了中国文化得到外国读者的普遍认同</p><p>D.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诠释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优秀图书,吸引大批外国读者驻足阅读,这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与普遍规律,故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具有共性,没体现丰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内涵,也没体现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故BD不符合题意;C选项的说法太绝对,故C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7年12月开播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节目,在普及文物知识、展示文物精湛工艺基础上,用心往更深处挖掘,讲好文物背后故事,激发和释放出文物所蕴含的浓浓人文气息,真正实现了让文物“活”起来,取得了极大成功。回答题。</p><p>【1】《国家宝藏》节目的成功在于</p><p>①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p><p>②契合人民文化需求,创新了文化传播方式</p><p>③保持了传统文化所蕴涵精神不变的稳定性</p><p>④突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整性传承</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2】《国家宝藏》节目把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把这些与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的“文物”摆在了我们面前,让专家、学者来给我们解读文物,讲述文物故事,使枯燥的历史一下子鲜活了起来。这启示我们要</p><p>①创新文物保护的方法和技术手段</p><p>②擦亮文物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p><p>③围绕文物文化价值挖掘经济价值</p><p>④增强文化自觉,提高文化创新活力</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p><p>【1】A</p><p>【2】C</p><p>【解析】</p><p>本题以《国家宝藏》为话题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文化创新、文化自觉等知识,考查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p><p>【1】《国家宝藏》节目通过传统文化的深处挖掘,讲好文物背后故事,激发和释放出文物所蕴含的浓浓人文气息,真正实现了让文物“活”起来,从而取得了极大成功,这说明《国家宝藏》节目的成功在于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契合人民文化需求,创新了文化传播方式,故①②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没体现保持传统文化所蕴涵精神不变的稳定性,也没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整性传承,故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p><p>【2】材料没体现创新文物保护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故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国家宝藏》节目通过把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从而使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这启示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提高文化创新活力,擦亮文物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故②④正确;材料没体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故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中央电视台的《经典咏流传》舞台上,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用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演绎出《苔》诗所蕴含的“平凡人为实现不平凡梦想而努力的精神”,让这首小诗重新传遍大江南北。这表明,传承传统文化要</p><p>①保持发扬其积极向上的内容</p><p>②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p>③不失本色,原汁原味地呈现</p><p>④为其注入新的时代精神</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主要是针对外来文化的,可见,材料没体现,故②不符合题意;对传统文化要继承,也要创新,故③不符合题意;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用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演绎出《苔》诗所蕴含的“平凡人为实现不平凡梦想而努力的精神”,让这首小诗重新传遍大江南北,这表明,传承传统文化要保持发扬其积极向上的内容,故①正确;他们用现代流行歌曲的形式演绎《苔》这首古诗,传递正能量,从而受到欢迎,这说明,传承传统文化要为其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故④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文化既是大运河最亮丽的底色,也是承载厚重历史、凝聚中国智慧、体现创新精神的世界文化遗产。淮安的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数量多、颜值高、气质好的特点。当前大运河保护开发和利用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严重挑战。为此,大运河的保护和开发要</p><p>①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p><p>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建设旅游项目</p><p>③坚持深度挖掘、打造历史景观,加大仿古和复建的力度</p><p>④坚持社会效益首位原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保护历史文脉</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承载厚重历史、凝聚中国智慧、体现创新精神的世界文化遗产,为此,大运河的保护和开发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首位原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保护历史文脉,故①④正确;②③的做法都强调了注重开发,而忽视了保护,这不利于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发展,故②③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8月11日,人民日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共西安市联合主办“丝绸之路文化行”,活动通过讲述“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故事,串起整个中国故事的大叙事,意在发掘展示“丝绸之路”所积淀的中华文明,唱响“一带一路”文化乐章。举办“丝绸之路文化行”活动()</p><p>①能够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p><p>②可以让人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p><p>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p><p>④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p><p>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优秀文化对经济起促进作用,故①错误;活动通过讲述“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故事,串起整个中国故事的大叙事,意在发掘展示“丝绸之路”所积淀的中华文明,可见,举办“丝绸之路文化行”活动可以让人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故②④正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故③错误。故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50.75pt;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colspan="2"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汉字</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史书典籍</p></td><td style="vertical-align:to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作用</p></td><td colspan="2"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p></td><td style="vertical-align:to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义</p></td><td colspan="2"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p></td><td style="vertical-align:to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特点</p></td><td colspan="2"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p></td><td style="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vertical-align:to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独特性</p></td><td colspan="3"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域性</p></td><td colspan="3"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民族性</p></td><td colspan="3"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p></td></tr><tr style="height:0pt"><td style="width:33.3pt"></td><td style="width:10.5pt"></td><td style="width:379.8pt"></td><td style="width:253.8pt"></td><td style="width:82.2pt"></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产大飞机、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高铁技术更新换代、光量子计算机诞生、首次发现突破传统分类新型费米子……近些年来,中国科技硕果累累、亮点频出,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也日益改变着世界看待中国科技的目光。这体现了</p><p>①服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p><p>②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日益增强</p><p>③科学技术是决定文化发展的因素</p><p>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根本保证</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我国科技的创新发展,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说明服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故①正确;材料中“也日益改变着世界看待中国科技的目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日益增强,故②正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决定文化发展的因素,故③错误;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保证,但不是根本保证,故④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列内容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对于国际关系的理解,列表对比如下:</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97%;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51.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中国</p></td><td style="width:208.9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西方国家</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251.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讲究“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作共赢,计利当计天下利</p></td><td style="width:208.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信奉人性自私、权利制衡、利益博弈,宣扬文明冲突、历史终结论、“修惜底德陷阱”论</p></td></tr></table><p> </p><p>对表中信息的正确认识是</p><p>①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传承了崇德向善的中华文化基因</p><p>②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体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征</p><p>③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经济政治根源</p><p>④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印证了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作共赢,计利当计天下利,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对交往经验的总结,因此,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传承了崇德向善的中华文化基因,故①正确;兼收并畜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可见,材料中没体现兼收并蓄,故②不符合题意;经济政治决定文化,可见,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经济政治根源,故③正确;文化发展的相对独立性主要强调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完全同步,文化发展会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可见,材料没体现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要求,广播电视节目必须继续遵循“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自主创新原则。正能量即节目必须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广电节目遵循正能量原则</p><p>①需要发展先进文化,自觉抵制落后文化</p><p>②是用优秀作品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p><p>③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p><p>③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自觉抵制落后文化是从个人角度来讲的,故①不符合题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故②错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要求,广播电视节目必须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激励人们向上向善,这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故③④正确。故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50.7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落后文化</p></td><td style="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腐朽文化</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同点</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危害</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政策</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共同点</p></td><td colspan="2"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都是文化中的糟粕,对社会都有严重的危害,都应当加以抵制</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6月,大型舞剧《大禹》在国家大剧院精彩上演。该剧依托3D技术,运用灵动的舞蹈动作、经典的音乐背景、新颖的舞美设计,立体呈现波澜壮阔的治水场景、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塑造了为民担当、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的大禹形象,播出后深受观众喜爱。该剧深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p><p>A.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B. 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爱国主义精神</p><p>C. 借助现代科技展现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p><p>D.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科学文化素养</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强调的是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材料没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大禹个人的家国情怀,没体现团结合作的爱国主义精神,故B不符合题意;该剧依托3D技术,运用灵动的舞蹈动作、经典的音乐背景、新颖的舞美设计,立体呈现波澜壮阔的治水场景、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塑造了为民担当、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的大禹形象,播出后深受观众喜爱,可见,该剧深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借助现代科技展现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故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没体现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获得感”是广大群众对改革发展成果的一种切身感受,带有沉甸甸的民意分量,是检验党和政府工作“含金量”高低的一把重要“标尺”。要增强人民群众在文化方面的“获得感”,就应该</p><p>A. 提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与文化活动</p><p>B. 增强文化软实力,抵制外来文化在我国的传播</p><p>C. 以大众利益为出发点,以大众文化为发展方向</p><p>D. 以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检验文化作品的唯一标准</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一味抵制,故B错误;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以先进文化为发展方向,故C错误;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作品的唯一标准,故D错误;“获得感”是广大群众对改革发展成果的一种切身感受,带有沉甸甸的民意分量,因此,增强人民群众在文化方面的“获得感”,就应该深入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与文化活动,故A正确。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2月3日至5日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400余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展示了最新的科技发展趋势及前沿技术,蕴含着无穷的商机。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p><p>①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p><p>②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p><p>③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p><p>④进一步彰显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能够为我们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和产品,这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故①正确;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能够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大众传媒插上翅膀,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故②正确;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故③不符合题意;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彰显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没有关系,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被誉为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乌兰牧骑,组建60年来,长期在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丰富了农牧民文化生活,深受广大农牧民欢迎。该团体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p><p>①植根于现实生活,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p><p>②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p><p>③传播先进文化,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向善尚美</p><p>④坚持与时俱进,用现代技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乌兰牧骑深受百姓欢迎,与其长期在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深入百姓生活进行创作密不可分,这说明该团体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植根于现实生活,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故①正确;材料不涉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故②不符合题意;“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丰富了农牧民文化生活,深受广大农牧民欢迎”,这说明说明该团体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传播先进文化,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向善尚美,故③正确;材料中没体现用现代技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那么,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来自于</p><p>①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p><p>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p><p>③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p><p>④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故②④正确;①③属于文化自觉,故①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育人成才,是社会对整个教育体系的期待。判断大学生是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性格。之所以这样“判断“是因为</p><p>A.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p><p>B. 不注並思想道德修养,必然违法犯罪,危害社会</p><p>C. 具有良好的思想边德修养,才能运用所箪捱的知识为社会造福</p><p>D. 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有助于明辨是非,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知识。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A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AD;B“必然”表述绝对化,错误;判断大学生是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性格,强调的是思想道德修养对科学文化修养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主席强调,做好老师,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是因为()</p><p>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p><p>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p><p>③科学文化修养越高,思想道德修养就越高</p><p>④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是提高科学文化修养的前提</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紧密相连,互相促进,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又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因此,习近平主席强调,做好老师,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故①②正确;③说法太绝对,故③错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同等重要,二者谁也不是谁的前提,故④错误。故选A。</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50.7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科学文化修养</p></td><td style="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思想道德修养</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含义</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式</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自我教育、自我提高</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自省、自律</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作用</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改变人们的观念,尤其能够使人们在科学技术的实践中逐步形成诸如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服从真理等科学精神</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给人以动力,对人全面发展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统一的。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既要重视科学文化修养,又要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二者不可偏废。 <br />(2)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br />(3)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p></td></tr></table><p> </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7/08/6c080e82/SYS201904270841503939649328_ST/SYS201904270841503939649328_ST.001.png" width="232" height="2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会徽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在“BEIJING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p><p>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英语:XXIVOlympicWinterGames)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张家口同为主办城市,也是中国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后,中国第三次举办的奥运赛事。</p><p>结合材料说明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设计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p></div></div>
<div><p>【答案】①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说明文化创新是改造传统文化</p><p>的过程。②会徽设计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体现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会徽设计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也说明文化创新要体现新的时代精神。④在历史与现实、中外文化交汇点上进行会徽设计,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p><p>【解析】</p><p>本题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设计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的途径这一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创新的知识”,设问是“说明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设计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结合材料中“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等关键信息,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注入时代精神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7年12月26日,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是汉字的源头,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现代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对于国际社会了解和认识甲骨文及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于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注入了力量,能够让中华五千年文化得到更好的坚守和完整的传承。</p><p>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p>(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什么?</p><p>(2)甲骨文能够让中华五千年文化得到更好的坚守和完整的传承。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简要说明它的合理性。</p></div></div>
<div><p>【答案】(1)向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p><p>(2)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甲骨文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甲骨文作为汉字的源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巨大作用。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甲骨文“入名”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甲骨文“入名”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p><p>【解析】</p><p>本题以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文化遗产、中华文化的特点、汉字的作用、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文化交流与传播、传统文化的特征、文化自信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设问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其次分析该设问,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根据课本具体可从向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的角度回答即可。</p><p>(2)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是“说明‘甲骨文能够让中华五千年文化得到更好的坚守和完整的传承’这一论断的合理性”。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结合材料中“甲骨文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现代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对于国际社会了解和认识甲骨文及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于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注入了力量,能够让中华五千年文化得到更好的坚守和完整的传承”等关键信息,从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的作用;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自信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隆重的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1万多人汇聚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奠惨遭日军杀害的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p><p>80年前,日本侵略者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日本侵略者这一反人类罪行灭绝人性、令人发指,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十分黑暗的一页。80年后,侵略者的铁蹄虽然早被碾碎,但那段历史却是我们民族永远的记忆。</p><p>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竭力篡改侵略历史,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但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否认。年复一年的国家公祭向世人宣示,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篡改历史的立场坚定不移,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坚定不移,中国人民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意志坚定不移。</p><p>结合材料并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说明举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重大意义。</p></div></div>
<div><p>【答案】①举办国家公祭仪式,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彰显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②举办国家公祭仪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③举办国家公祭仪式,进一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共同的价值追求;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实现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p><p>【解析】</p><p>本题以举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民族精神的知识”,设问是“说明举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重大意义”。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结合材料中“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那段历史却是我们民族永远的记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篡改历史的立场坚定不移,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坚定不移,中国人民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意志坚定不移”等关键信息,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彰显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共同的价值追求;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实现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的角度回答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热潮。蚌埠市一些中小学也掀起了诵读经典的热潮,市区某校师生们穿汉服、诵经典,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据了解,部分学校安排每天的晨读时间,师生们同阅经典,与圣贤作伴。国学经典是我们的祖先用生命淬炼出的精华,让孩子从小诵读,既增长知识,又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过阅读,使一大批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接受了传统文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学校开展穿汉服、诵经典活动的文化价值。</p><p>(2)请你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广告限20个字以内。</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穿汉服、诵经典有利于引导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对个人成长的积极作用。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师生同阅经典,把经典嵌在脑子里,成为文化基因,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采取自觉行动。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穿汉服、诵经典能使学生的知识、修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促进其终身发展。④优秀文化具有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穿汉服、诵经典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激励他们创造美好生活。</p><p>(2)答案示例:诵读经典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延续文化血脉,传承文化基因;传承传统文化,共铸民族之魂。(围绕主题作答,符合要求即可)</p><p>说明: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从其它角度作答,紧扣题意,言之成理,酌情给分。</p><p>【解析】</p><p>本题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实质、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文化塑造人生、传统文化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设问是“说明学校开展穿汉服、诵经典活动的文化价值。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结合材料中“市区某校师生们穿汉服、诵经典,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让孩子从小诵读,既增长知识,又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等关键信息,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成长其积极作用;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具有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的角度回答即可。</p><p>(2)本题具有开放性,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设问是“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把握主旨,答案朗朗上口,每条广告限20个字以内,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诵读经典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延续文化血脉,传承文化基因;传承传统文化,共铸民族之魂。</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