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幼儿园拟开设儿童哲学课,引发热议。专家认为,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开设儿童哲学课有助于他们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哲学思考。以下能够支持专家观点的是</p><p>①在儿童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p><p>②儿童哲学课能帮助儿童掌握系统科学思维方法</p><p>③儿童哲学思维形成要以具体科学的学习为基础</p><p>④儿童哲学课有助于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选项“掌握系统科学思维方法”的表述与事实不符。③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专家认为,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开设儿童哲学课有助于他们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哲学思考,这是因为在儿童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儿童哲学课有助于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故①④选项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孔子的三位弟子颜回、子贡、子路分别在仁、辩、勇方面都比孔子强,但孔子说:“丘能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为也。”这里所说的“道”指的是</p><p>A. 指导儒生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p>B. 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哲学智慧</p><p>C. 指导人们生活的科学的世界观</p><p>D. 封建时代“三纲五常”的伦理思想</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题目中,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贡、子路分别在仁、辩、勇方面都比他强,但是孔子也看到了他们的另一方面,即“丘能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这就是孔子的“道”,即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这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哲学智慧;故B选项入选。A选项“形而上学”的表述错误。C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D选项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祉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这一观点反映了</p><p>①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p><p>②真正的哲学能够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p><p>③哲学能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p><p>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③选项与题意不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祉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这一观点反映了真正的哲学能够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故②④选项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是</p><p>A.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存在就是被感知”</p><p>B. “古今异俗,新故异各”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p><p>C.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秀才不出门,使知天下事”</p><p>D.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则属于唯心主义,故符合题意入选。“古今异俗,新故异各”属于辩证法思想,“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排除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实践决定认识,属于唯物主义思想,“秀才不出门,使知天下事”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思想,排除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强调了认识的无限性,“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属于不可知论,排除D。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不仅要面对马克思文本而且耍面对历史事件、历史时代的原本,更重要的是努力做到像马克思那样,面对当代世界、当代实践的新本。这说明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坚持</p><p>①唯物主义与可知论的有机统一 </p><p>②立足于改变马克思主义原本</p><p>③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p><p>④把科学性和革命性有机结合</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题目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不仅要面对马克思文本而且耍面对历史事件、历史时代的原本,更重要的是努力做到像马克思那样,面对当代世界、当代实践的新本,强调了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坚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应该把科学性和革命性有机结合;故③④选项入选。①选项错误,要坚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选项表述本身错误。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似乎让我们嗅到荷花的清香,窥见采莲女的娇媚,品出采莲女歌声的悠扬,让人沉浸在清新、生动的采莲意境中。这首诗所营造的意境</p><p>A. 是诗人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p><p>B. 是诗人所生活的世界长期发展的物化场景</p><p>C. 是诗人对采莲活动进行艺术创作的智慧源泉</p><p>D. 是诗人通过自己的主观想象巧妙构思的产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似乎让我们嗅到荷花的清香,窥见采莲女的娇媚,品出采莲女歌声的悠扬,让人沉浸在清新、生动的采莲意境中。这首诗所营造的意境是诗人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故A选项入选。B选项错误,不是诗人所生活的世界的物化场景。C选项错误,诗人对采莲活动进行艺术创作的智慧源泉是其生活实践。D选项错误,不是主观想象的产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要为你疯狂打Call”“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我可能复习了假书”……每个网络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p><p>①只要有人和社会事件,就会有流行语</p><p>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p><p>③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p><p>④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每个网络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事件,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故②选项入选。不同事件的背后网络流行语是不同的,体现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故④选项入选。①选项表述过于绝对。③选项错误,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独立于意识之外。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级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就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再次向世界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这是因为</p><p>①正确的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p><p>②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p><p>③精神力量有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月</p><p>④正确的价值观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选项错误,正确的意识能够能动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③选项“决定作用”的表述错误。题目中,我国改革开放的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说明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说明了正确的价值观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故②④选项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华君武的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下图)讽刺了一些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8/08/a144cad6/SYS201904280841542070787626_ST/SYS201904280841542070787626_ST.001.png" width="176" height="12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时常因为怕犯错误而不敢实践的行为</p><p>②不理解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p><p>③不了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总是宝贵财富</p><p>④不懂得只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意思是指如果永远躺在襁褓里,则永远不怕摔跤,讽刺了一些人时常因为怕犯错误而不敢实践的行为,同时也说明了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故①②选项入选。③④选项与漫画主旨不符。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凯旋返回时迷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找到了返回的路。由此可见</p><p>①老马识途之“智”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p><p>②老马识途之“智”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p><p>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充分发挥了人的意识能动作用</p><p>④正确认识老马识途之“智”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选项错误,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动物没有实践活动。②选项错误,老马识途之“智”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无关。题目中,管仲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找到了返回的路,这说明了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充分发挥了人的意识能动作用,正确认识老马识选之“智”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故③④选项入选。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新时代.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每一项工作。下列选项与此观点所蕴含哲理相近的是</p><p>①九层之台,起于垒土</p><p>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p><p>③空谈误国,实干兴邦</p><p>④前人栽树,后人乘凉</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题目中,“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每一项工作”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故①入选。此外,该观点中“干好每一项工作”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故③选项入选。②选项强调了矛盾就对立统一的观点。④选项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观点。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显微镜下,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却是“一沙一世界”,有的晶莹剔透像宝石,有的金黄酥脆像饼干。显微镜下的“一沙一世界”表明</p><p>A. 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改变</p><p>B. 物质世界是无限的,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p><p>C. 人们能够透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达到对世界整体的科学把握</p><p>D. 实践为人们提供的认识工具有助于j架化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选项错误,事物的本质不会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改变。B选项错误,人类的认识从人类发展的过程来看是无限的。C选项与题意不符。题目中,在显微镜下,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却是“一沙一世界”,这表明了实践为人们提供的认识工具有助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故D选项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印证了</p><p>①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②认识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p><p>③工作要着重抓主流,又不能忽视支流</p><p>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已改变</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③选项错误,题目中强调的是主次矛盾,与主流与支流无关。④选项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改变。题目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是不同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矛盾的认识更加客观,这一变化印证了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说明了认识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故①②选项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绿水青山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第二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第三阶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这一认识过程的正确解读是</p><p>①第一阶段认识的局限性,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难以避免</p><p>②第二阶段的认识是真理,但被第三阶段的认识所推翻</p><p>③第三阶段的认识也只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p><p>④三个阶段的认识共同说明,真理永远在路上</p><p>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②选项错误,第三个阶段的认识是真理进一步向前发展了,而不是被推翻了。④选项错误,人们可以获得真理性的认识。题目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绿水青山的认识经历的这三个阶段证明了第一阶段认识的局限性,在一定历史祭件下难以避免,第三阶段的认识也只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故①③选项入选。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环境科学中有一个名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规律(下图),揭示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其合理解释有</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8/08/a144cad6/SYS201904280841549767477455_ST/SYS201904280841549767477455_ST.001.png" width="369" height="16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环境污染程度的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过程</p><p>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都属于正相关关系</p><p>③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p><p>④把握该规律有利于增强预见性,做好环境保护工作</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选项错误,量变与质变有着严格的界限,故排除。②选项错误,在拐点之前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都属于正相关关系,但是在拐点之后则成负相关。通过题目中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曲线来看,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把握该规律有利于增强预见性,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故③④选项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某个问题的调查样本足够多时,研究得到的参数才能无限接近真实情况,这就是概率统计学上的“大数定律”。但现实中,人们经常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知道的少数例子来推测和下结论,这就是“小数定律”。由此可见,“小数定律”</p><p>①从整体出发,把整体等同局部②从普遍性出发,把普遍性当作特殊性</p><p>③从局部出发,以局部代替整体④从特殊性出发,把特殊性当作普遍性</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题目中,人们经常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知道的少数例子来推测和下结论,这就是“小数定律”, 由此可见,“小数定律”从局部出发,以局部代替整体,从特殊性出发,把特殊性当作普遍性;故③④选项入选。①选项错误,“小数定律”从局部出发而不是从整体出发。②选项错误,“小数定律”从特殊性出发而不是从普遍性出发。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生之中,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生命之中,最美丽的不一定适合我们,适合我们的一定是最美丽酌。上述人生感悟启示我们</p><p>①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建立有利于人生的新联系</p><p>②联系是多样的,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人生历程中的联系</p><p>③联系是必然的,要排除人生历程中的偶然联系</p><p>④联系是有条件的,要把握人生历程中联系的条件</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选项错误,人们不能根据需要随意改变联系。③选项错误,人生历程中的偶然联系不能被排除。题目中,人生之中,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生命之中,最美丽的不一定适合我们,适合我们的一定是最美丽酌,这启示我们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建立有利于人生的新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要把握人生历程中联系的条件;故①④选项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p><p>①正确把握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道理</p><p>②正确指出我国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任务</p><p>③证明社会意识有时能决定社会存在</p><p>④充分体现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关系</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③选项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选项错误,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题目中,在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然后在奋斗15年,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正确把握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道理,正确指出我国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任务;故①②选项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下列选项与上述苏轼的名言所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p><p>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p><p>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p><p>③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p><p>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该名言大意是说天下的祸患,最不好办的,是表面上太平无事,但实际上却有无法预料的隐患。坐在那里看着事情在变化,却不想办法去解决,恐怕事情就会发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体现了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故①③选项体现的哲理与题意相符。②选项说明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④选项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的道理。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从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到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从“复兴号”动车组的研制到C919大飞机的一飞冲天,中国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可见</p><p>A. 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p><p>B. 科技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p><p>C. 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p><p>D. 树立创新意识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B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C选项错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草的先导。D选项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题目中,从“复兴号”动车组的研制到C919大飞机的一飞冲天,中国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可见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A选项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杨绛先生在《将饮茶》中写道:常言彩云易散,乌云也何尝能永远占领天空。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你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巷光和热的金边。从哲学方法论看,杨绛先生这里强调的是</p><p>①要以全面的点看问题,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p><p>②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要自目乐观,得意忘形</p><p>③要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纸上谈兵,空谈误国</p><p>④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望而却步,畏缩不前</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②选项错误,盲目乐观,得意忘形不体系联系的观点。③选项与题意不符。题目中,彩云易散,但乌云不能永远占领天空,在不堪回首的岁月中,仍然有让作者不能忘怀的蕴着光和热的金边,从哲学方法论看,杨绛先生这里强调的是要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望而却步,畏缩不前;故①④选项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共享单车以其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迅速在城市走红。但是随着投放量的增大,也在遭遇着“成长的烦恼”,随意停放、恶意损毁等问题时有发生。这要求我们</p><p>①分清主流和支流,但也不忽视支流 </p><p>②密切关注实际,敢于破除成规陈说</p><p>③抓重点,但也耍重视解决次要矛盾 </p><p>④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也要正视问题</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②选项与题意不符。③选项错误,题目中强调的是看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题目中,共享单车以其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迅速在城市走红,但是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要求我们看问题时需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但也不忽视支流,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也要正视问题;故①④选项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根据该方案,组建自然资源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等一系列新机构,而国土资源部、国务院三峡办等将退出历史舞台。推出该方案的哲学依据是</p><p>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磊</p><p>B.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p><p>C.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p><p>D. 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B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C选项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题目中,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推出该方案的哲学依据是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故D选项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苫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诗人袁枚的《苔》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p><p>①恶劣环境,更能造就个人的事业成功 </p><p>②甘于寂寞,就能让自己的青春闪耀光芒</p><p>③出生平凡,也要勇敢追求自己人生理想 </p><p>④自强不息,才能让平凡的自己绽放精彩</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指春风阳光不到地方,青春照样萌动。哪怕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丝毫也不自惭形秽,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这启示我们出生平凡,也要勇敢追求自己人生理想,自强不息,才能让平凡的自己绽放精彩;故③④选项入选。①②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选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在总体保持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与时俱进。下表为我国修改宪法的大事记。</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8/08/a144cad6/SYS201904280841560807957419_ST/SYS201904280841560807957419_ST.001.png" width="517"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修改宪法。</p></div></div>
<div><p>【答案】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宪法必须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p><p>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开性。:宪法应根据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做出适当修改。</p><p>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宪法应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p><p>④认识具有反作用。修改宪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p><p>【解析】</p><p>本题以我国修改宪法的大事记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认识论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修改宪法。解答本题注意答题的知识范围的限定,即认识论的相关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活动在不断向前发展,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新问题,所以要进行《宪法》的修改,可以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宪法应根据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做出适当修改,可以从认识的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宪法应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可以从真理的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修改宪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可以从认识的反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库布其沙漠曾是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如今变成了富饶文明的“经济绿洲”。</p><p>30年来,库布其坚持科学治沙、精准治沙的模式,植树种草、修复生态,成功实现了人进沙退。库布其人针对干旱少雨的实际,创新了“气流法”植树、“甘草平移”栽种等沙漠生态技术,提高了治沙效率。库布其按照“生态、经济、民生”平衡驱动的可持续治沙战略,坚持治沙与治穷、兴林与富民相结合,依托甘草、沙棘等沙区特色经济植物开发特色产品,带动了种植、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建起七星湖旅游度假区和最美观星地,吸引部分农牧民从事沙漠旅游服务。</p><p>目前,库布其地区构建了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等多住一体的沙漠生态循环经弁体系,带动当地民众脱贫超过10万人。库布其模式受到联合国的高度赞赏,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沙漠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p><p>(1)结合材料,分析审布=期蚺鼢鲤驻耀中是如何馓到—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p>(2)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知识,说明库布其模式的合理性。</p></div></div>
<div><p>【答案】(1)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立足库布其沙漠自然条件,顺应自然生态规律,科学治沙、精准治沙。</p><p>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种植技术,发展新兴产业。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按照“生态、经济、民生”平衡驱动的可持续治沙战略,带动当地民众脱贫致富。</p><p>(2)①系统优化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p><p>②着服于事物的整体性。把治沙和扶贫、兴林与高民统筹考虑,实现了最优目标。</p><p>③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引进治沙物种, 优先发展沙漠种植业,修复生态,进而发展沙漠旅游,带动了农牧民增收。</p><p>④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构建多位一体的沙漠生态循环经济体系,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p><p>【解析】</p><p>本题以库布其坚持科学治沙、精准治沙的模式,植树种草、修复生态,成功实现了人进沙退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1)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库布其人在治沙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材料中,立足库布其沙漠自然条件,顺应自然生态规律,科学治沙、精准治沙,故可以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库布其人树立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种植技术,发展新兴产业,故可以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按照“生态、经济、民生”平衡驱动的可持续治沙战略,带动当地民众脱贫致富,故可以从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p><p>(2)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运用系统优化的知识,说明库布其模式的合理性。材料中,库布其按照“生态、经济、民生”平衡驱动的可持续治沙战略,坚持治沙与治穷、兴林与富民相结合,故可以从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引进治沙物种, 优先发展沙漠种植业,修复生态,进而发展沙漠旅游,带动了农牧民增收,故可以从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库布其人构建多位一体的沙漠生态循环经济体系,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故可从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角度进行分析。</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宁德市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简祢《意见》),指出宁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安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踏实走好具有宁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意见))提出要壮大茶叶、食用茵等农业特色产业,建设一批休闲农业全产业链的农业特色小镇,培育“坦洋工夫”“福鼎白茶”“古田食用菌”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p><p>材料二 家住葡萄沟的老王在乡村经营一家集餐欲,休闲于一体的山庄,生意兴隆。儿子小王大学毕业后在城里一家外企工作。随着乡村振*战略的实施,小王想回乡创业,帮助老王打理生意,扩大经营,带领乡亲致富,造福乡里,不想遭到老王的坚决反对。老王认为,大学生回来当农民给他丢脸,没有出息。</p><p>(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说明宁德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的依据。</p><p>(2)假如你是小王,请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服老王。</p></div></div>
<div><p>【答案】(1)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宁德市出台《意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宁德实际,踏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p><p>②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意见》提出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建设农业特色小镇、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p><p>(2)①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回乡创业,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发展的要求。</p><p>②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回乡创业,能够带领乡亲致富,造福乡里。</p><p>【解析】</p><p>本题材料一以宁德市出台相关文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材料,材料二以大学毕业的小王想回乡创业遭到父亲的拒绝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1)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说明宁德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的依据。依据类材料题通常考查考生对某一事物或事件存在、发生、发展常见的必然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此类试题从解答方式上看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问题引申类,材料只展示一定的问题情境,以此情景为依托,引导学生对设问进行发散思维。另一类是隐含类,设问所指向的原因,就隐藏在材料的具体表述中。故本题着重可以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的角度以及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加以分析即可。</p><p>(2)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请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服老王。一方面,可以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角度,说明回乡创业,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角度,说明回乡创业,能够带领乡亲致富,造福乡里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诗是文字,也是印记;歌是曲调,也是领悟。诗言志,歌咏言。</p><p>2018年初,中央电视台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用“和诗以歌”的形式推出国内首档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其咏流传》。参与谊节目的经典传唱人不仅有艺术名家,也有后起之秀,还有许多热爱生活的普通人。他们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演绎传统经典,契合了广大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审美享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节目自开播以来就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好评。</p><p>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p></div></div>
<div><p>【答案】(1)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p>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文化的传承要扎根人民群众;的实践,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服务群众,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p><p>【解析】</p><p>本题以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可以遵循四个步骤:可以遵循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第二步“分”,即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第四步“联”,即把保留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结合。本题着重可以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及文化的传承要扎根人民群众的实践,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16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内容</p></td><td style="width:242.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体现</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16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p></td><td style="width:24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必需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16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p></td><td style="width:24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16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p></td><td style="width:24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p></td></tr></table><p> </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