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3:56:01

西藏拉萨市10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p><p>【1】我们所要构建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p><p>①产生于中国人的实践活动</p><p>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行的明灯</p><p>③能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问题</p><p>④是当代中国各类理论与政策制定的前提</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2】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要回答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p><p>①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p><p>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p><p>③中国本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p><p>④世界的本原问题和世界能否被认识的问题</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p><p>【1】A</p><p>【2】D</p><p>【解析】本题以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哲学的产生、哲学基本问题,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p><p>【1】本题考查哲学的产生。我们所要构建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产生于中国人的实践活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行的明灯,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能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问题,③说法错误;中国的国情是当代中国各类理论与政策制定的前提,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p>【2】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要回答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包括世界的本原问题和世界能否被认识的问题,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这种观点属于</p><p>A. 不可知论    B. 可知论    C. 唯物主义    D. 唯心主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题目中的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可以被认识的,是一种可知论的观点,B项正确。排除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争论的焦点是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故排除C、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促进农业的发展,人们必须把握土壤、水文、气候、病虫害等各方面的影响。这说明</p><p>①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其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p><p>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前提</p><p>③自然界因为有了人类的参与而具有了社会性        </p><p>④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促进农业的发展,人们必须把握土壤、水文、气候、病虫害等各方面的影响。这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人们在客观联系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为自身服务。②④项符合题意;①项与题意不符;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不会因为有了人类的参与而具有社会性,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仍然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p><p>①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②把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④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述论断把握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应是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说法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藏族有一句民谚:“天平是轻重的衡量器,实践是是非的试金石”美国也有一句谚语:“只有实践的钥匙,才能打开真理的宝库”它们反映了一个相同的哲学观点是</p><p>A.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p><p>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p><p>D. 实践决定认识</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没有体现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A项不选;材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C项不选;材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这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D项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精准扶贫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重大举措。所谓精准扶贫,就是扶贫者根据不同贫困地区和不同贫困户各自不同的贫困原因,依据各自所处地区的客观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做到“一地一策”、“一户一策”。这体现的哲学方法论有</p><p>①物质与意识相互决定</p><p>②一切从实际出发</p><p>③矛盾具有普遍性</p><p>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做到“一地一策”、“一户一策”。这体现的哲学方法论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④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①错误;材料未体现矛盾具有普遍性,排除③。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智慧城市是用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和企业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的协作。由此可见</p><p>①智慧城市的建设取决于人的主观意识活动</p><p>②智慧城市体系中形成的各种联系是客观的</p><p>③智慧城市的总体功能大于各微观系统功能之和</p><p>④在智慧城市体系中,各部分间的联系是人为的</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智慧城市是用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和企业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的协作。这说明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智慧城市的总体功能大于各微观系统功能之和,②③适合题意;①是唯心主义观点,排除;④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通过“大国”“小家”的有机结合,展现了“强国为民”的内在逻辑。这体现了</p><p>①质变和量变的关系②对立统一的关系</p><p>③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④共性与个性的关系</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通过“大国”“小家”的有机结合,展现了“强国为民”的内在逻辑。这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②③适合题意;①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随着中国经济的壮大成熟,中美之间的竞争加剧,但竞争加剧并不意味着合作减少。</p><p>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将是两国关系的常态。这说明</p><p>①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的性质</p><p>②矛盾双方在统一中对立,在对立中统一</p><p>③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p><p>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共同推动了事物的发展</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中美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表明矛盾双方在统一中对立,在对立中统一,②项符合题意;“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将是两国关系的常态”,表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共同推动了事物的发展,④项符合题意;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①项观点错误;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3月13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提出要全面放宽城市落户条件,探索启动“租房落户”政策,不再局限“购房落户”。这对促进创新企业引进人才、稳定住房价格、完善市场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其依据在于</p><p>①辩证否定和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p><p>②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可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p><p>③改革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p><p>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创新的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依据题干中关键信息可知,启动“租房落户”政策之所以对促进创新企业引进人才、稳定住房价格、完善市场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因为辩证否定和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故①④正确;经济体制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租房落户”政策属于上层建筑改革,②表述错误,排除;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③表述错误,排除。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强调,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基于</p><p>①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构成的</p><p>②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和真正英雄</p><p>③人民群众的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p>④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社会历史的主体等相关知识。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的,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注意此题知识范围限定为唯物史观。题干中,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入。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基于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和真正英雄,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故②④正确;①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并不是全部活动,③表述错误,排除。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初的一场大雪让南京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4万多名环卫工人、市政人员、警察、城管、军人、志愿者以及党员干部挑灯夜战清扫积雪,“一夜雪无”温暖了整个朋友圈。这告诉我们</p><p>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②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p><p>③人生追求是实现自我价值④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人生的真正价值、价值的创造与实现。4万多名环卫工人、市政人员、警察、城管、军人、志愿者以及党员干部挑灯夜战清扫积雪,“一夜雪无”温暖了整个朋友圈,这告诉我们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追求不只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④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涉及,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以网络直播为支点带动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并由此催生出一个崭新的行当——职业“网红”。然而伴随职业化“网红”的,还有令人瞠目结舌的野蛮生长,不少“网红”的节目以色情和暴力为底色,以谎言和虚无为导向,一次次刷新了人们对道德沦丧的认知,甚至冲破法律底线。一时间,“网络直播元年”竟成为“很黄很暴力的起点”。针对如此席卷全行业的“网红乱象”,政府正以零容忍的态度加以整治。网信办、公安部、文化部、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频频出手,强化监管,快速调查,严厉惩处,关闭了一批屡教不改的直播平台,处理了一群顽固不化的“低俗网红”。</p><p>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伟大的时代需要正确的价值取向,需要真正的“网红”,也需要那些能够带给我们精神鼓舞的人成为“网红”。坚守美好,在平凡的世界做好自己,我们都能成为“网红”。</p><p>(1)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以零容忍的态度整治“低俗网红”现象的必要性。</p><p> (2)结合材料,就青少年如何做一名真正的时代“网红”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p></div></div>
<div><p>【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网红乱象”污染网络文化环境,整治“低俗网红”乱象,有利于促进网络直播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整治“低俗网红”乱象,有利于规范网络直播行为,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p><p>(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重视量变,坚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其他合理建议酌情给分)</p><p>【解析】本题以互联网中出现的各种网红为背景,列举了对低俗网红的案例,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知识。</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以零容忍的态度整治“低俗网红”现象的必要性,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因此考生可以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其危害;其次可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其重要性即可。</p><p>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就青少年如何做一名真正的时代“网红”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属于措施建议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本题比较开放,但首先要注意必须是方法论建议,考生可以从根据材料,从重视量的积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角度进行思维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藏拉萨市10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