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干县第二中学等四校高二12月联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针灸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针灸属于文化中的</p><p>①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p><p>②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p><p>③自然科学和技术</p><p>④语言和文字</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针灸属于自然科学和技术,是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①③适合题意,排除②④。</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呀嘛小儿耶,背着书包上学堂”祖辈们曾经唱着欢快的歌曲上学堂,“学习雷锋好榜样”,父辈们也这样唱着歌曲上学校,现在的孩子同样也会唱着歌长大,可是词曲稍有不同,是“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快使用双节棍,哼哼哈嘿”。不同时代的孩子唱着不同的歌曲长大,这表明</p><p>A. 文化有古今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之分</p><p>B. 文化总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p><p>C. 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时代的人的全面发展</p><p>D.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A与题意无关,父子两辈人不是古今之别,两种类型的歌曲也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因为时代变化,所唱歌曲的变化,说明文化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答案选B。C表述错误,优秀文化起促进作用。D与题意无关,材料中只涉及了歌曲一种形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移居英国的李先生向英国人介绍自己的姓名时,称“中信·李”。这是因为英国人的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这一现象说明,不同文化影响人们</p><p>A. 知识素养的差异</p><p>B. 人生观的差异</p><p>C. 价值观的差异</p><p>D. 思维方式的差异</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英国人的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中国人的名字一般是姓在前,名在后,这一现象说明,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选项D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少儿读物联盟有句话叫“阅读的人,他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p><p>A.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B. 优秀文化作品使人的体力和智力倍增</p><p>C. 读书多的人对社会的贡献就大</p><p>D.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科学文化素质上</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材料中提到阅读给人力量,所以选A。B表述错误,优秀文化作品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不包括体力。C表述错误,读书多的人是否有贡献还需要通过实践。D表述错误,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等内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某些战略家和别有用心的学者们急切地希望通过价值观念等软力量的灌输,牵引正在复兴的中国往西方的方向走,越来越多地显露出其“侵略性”。这说明</p><p>A. 当今世界呈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p><p>B. 文化有健康有益与腐朽没落之分</p><p>C. 西方国家利用文化渗透的方式推行霸权主义</p><p>D. 各个国家都在努力提高文化竞争力</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从国际来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美国某些战略家和别有用心的学者们急切地希望通过价值观念等软力量的灌输,牵引正在复兴的中国往西方的方向走,越来越多地显露出其“侵略性”。这说明借助软力量的文化渗透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以及推行强权政治,是文化霸权主义的体现,C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70多岁的上海侨商联合会会长陈美理在上海出生和成长,30多年前移居加拿大。漂泊海外的岁月里,她乡音未改,乡情更浓。这体现出</p><p>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 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p><p>C. 文化可以塑造人生 D. 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30多年前移居加拿大。漂泊海外的岁月里,她乡音未改,乡情更浓,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BCD都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深入挖掘、科学梳理,民族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这表明,文化建设</p><p>A. 要保护好文化遗产</p><p>B. 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p><p>C. 必须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魄</p><p>D. 离不开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学习和借鉴</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问的文化建设的措施,不仅要保护,还要挖掘、梳理。要想使得民族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离不开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故选B。C、D与题意无关,材料中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是针对其他民族文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p><p>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p><p>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p><p>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该纪录片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体现了①。②表述错误,民族文化的共性要通过个性表现出来。③符合题意,东西方文化之所以能够交流与碰撞,就是因为他们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④表述错误,文化是多样的,文化差异不能消除。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族节日( )</p><p>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p><p>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p><p>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p><p>④就是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民族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①②正确;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④说法错误。该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尽管韩国、越南也同中国在同一天过春节——农历新年,但三国春节的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由此可见</p><p>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p><p>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p><p>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p><p>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讲的是文化的含义,文化与纯自然的事物的区别,不合题意。三个国家都有春节,且每个国家的春节都有自己民族独特的习俗,文化具有多样性,②符合题意。材料中每个国家的文化各有不同,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③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④与题意无关,材料中没有涉及文化遗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昔日风光无限的“晕”字如今逐渐淡出了网络舞台,“雷”、“躲猫猫”、“打酱油”、“俯卧撑”、“囧”等通过网络一夜走红。这主要说的是</p><p>A. 中华文化发展离不开网络的进步</p><p>B.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p><p>C. 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p><p>D. 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题中意思说明网络文化更新非常快,因此D符合题意;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中华文化产生在前,网络文化在后,故排除;选项B 说法错误,因为文化发展的源泉是社会实践;选项C观点错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发展方向。故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古人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古代“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继承和创新,为人们修身养性、转变社会风气提供了一个非常好和非常具体的价值判断与导向。这表明</p><p>①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遵循古训</p><p>②弘扬民族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p><p>③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p><p>④社会主义荣辱观已成为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表述错误,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古训的继承和创新,不是完全遵循古训。④表述错误,错在成为“每个公民”上,并不是每个公民都能自觉遵循社会主义荣辱观。②③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图漫画《“风水”惹的祸》启示我们</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4/08/c540f52b/SYS201905040845089566574949_ST/SYS201905040845089566574949_ST.001.png" width="231"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p><p>B. 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p><p>C. 要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p><p>D. 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材料中重“风水”的行为属于封建迷信思想,是落后文化,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予以改造和剔除,D符合要求。A与题目无关。材料中问的是“启示”,B答案不是启示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是落后文化,不是腐朽文化。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些时候文明只是十公分的宽度,有些时候只是一张纸的厚度,当我们把十公分的盲道让出来,当我们在椅子上垫一张纸……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构成了我们中国文明进步的一大步。”这启示我们,培育文明风尚要</p><p>A. 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p><p>B. 选择科学的世界观</p><p>C. 不断提升文化修养</p><p>D. 脚踏实地,重在行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材料启示我们,培育文明风尚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重在行动。D项符合题意要求;ABC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崇尚时尚就是崇尚新文化。”这一观点()</p><p>A. 正确,因为崇尚新文化与崇尚时尚是完全一致的</p><p>B. 错误,因为时尚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新文化</p><p>C. 正确,因为新文化总是比较时尚的东西</p><p>D. 错误,因为新文化不可能是时尚的东西</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新事物指的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所以,时尚不一定就是新文化,故选B。A表述错误,崇尚新文化与崇尚时尚不是完全一致的。C表述错误,新文化是符合客观规律、强大生命力的事物,不一定是时尚的东西。D表述错误,新文化有可能是时尚的,也有可能不是时尚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的这一思想被列宁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这一评价说明,赫拉克利特</p><p>A. 把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p><p>B. 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地统一起来</p><p>C. 是现代唯物主义的创始人</p><p>D. 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因而是科学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材料中“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坚持了唯物主义观点, 也坚持了变化发展的观点,所以把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含在一起,选A;其余三项不合题意。</p><p>【高考警示】哲学的基本派别</p><p>(1)考查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形态:高考往往以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为情境材料,对唯物主义进行考查。要注意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原子论”之说,其实质是不同的。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由于历史原因,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多为近代西方的科学家,而中国的代表人物较少。</p><p>(2)考查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形态:注意把主观唯心主义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现象区分开来。中国古代的“天命观”比较复杂,有时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有时是按规律办事的表现,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p><p>A. 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p><p>B. 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p><p>C. 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p><p>D. 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是指天气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抗击自然灾害不能寄希望于上天的安排,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抵抗自然灾害。这一说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p><p>①物是观念的集合</p><p>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p><p>③气者,理之依也</p><p>④心外无物</p><p>⑤存在即被感知</p><p>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④⑤</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阅读题文可知,题文要你选出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选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感觉、经验、目的、意志、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由此可见,①④⑤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不符合题意,“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排除;③不符合题意,“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这段话阐明了</p><p>①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p><p>②哲学的发展是纯自然的过程</p><p>③科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源泉</p><p>④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p><p>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从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离开具体科学 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材料中强调了具体科学对于哲学的作用,选A;②不选, 因为哲学的发展离不开人们的反思;③不选, 因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区别是()</p><p>①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p><p>②旧哲学是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p><p>③旧哲学只是说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革命地改造世界</p><p>④旧哲学一般代表剥削阶级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p><p>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表述错误,旧哲学也有唯物论。②表述错误,旧哲学也有辩证法。③④表述正确。故选C。</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 传统的绵竹年画的题材通常都是福禄寿喜。现在年画村的群众在传统的迎合大众求吉避凶的题材方面,也根据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删减了鬼神形象,增添了更具时代色彩的内容;在制作工艺上,在坚持木版印制、保护绵竹年画独特韵味的同时,开始借鉴现代印刷技术;在弘扬地方传统特色的同时,学习借鉴其它地方年画的长处,开发了年画T恤衫等,创造了绵竹年画的新形式.</p><p>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绵竹“年画文化”是如何重新焕发生机的?</p></div></div>
<div><p>【答案】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绵竹年画在制作、学习借鉴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使绵竹年画重新焕发生机。</p><p>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一方面要继承传统,另一方面又要体现时代精神。绵竹年画在题材、制作工艺等方面既保留传统年画的精华,又融合现代的审美情趣、印刷技术从而使绵竹年画重新焕发生机。</p><p>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绵竹年画学习借鉴其他地方年画的长处,融合创新从而使绵竹年画重新焕发生机。</p><p>【解析】</p><p>问题中问到绵竹“年画文化”是如何重新焕发生机,也就是要求回答它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可以从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来进行作答。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传统年画现代人的生活实践进行删改和创新。在制作工艺上,它保持了独特韵味,又借鉴现代技术,说明它做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传统年画学习借鉴其他年画的长处,说明它之所以能焕发生机,还做到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是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p><p>“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p></div></div>
<div><p>【答案】①“村官”小杨向农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动该村传统木雕工艺品转化为旅游纪念品,使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表明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p><p>②“村官”小杨和艺人共同努力使原先小打小闹的传统木雕工艺实现了新的发展,表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p><p>③该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表明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p><p>④小杨给该村带来的变化与她自身良好的素质密不可分,表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性。</p><p>【解析】</p><p>试题本题以“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及课本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回答本问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及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的关系角度思考即可。注意材料和课本知识的结合。</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 材料一:2012年9月11日,当日本政府与栗原签署“购买”钓鱼岛的合同时,中国沸腾了,中国人们沸腾了!一种已多年未曾见过的情景又出现在中国大地,一种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曾出现过的爱国情愫弥漫着中国。</p><p>材料二:自9月11日日本政府非法购岛以来,北京、广东、重庆等全国多地开展示威游行抗议日本政府,抵制日货的活动。但在一些地方的正当合法游行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行为,一些游行活动中出现了“打砸抢”行为,活动被妄为分子利用。</p><p>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青年学生应该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p></div></div>
<div><p>【答案】①最重要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p><p>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振兴中华的力量,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做贡献。</p><p>③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也要讲究方式,要杜绝用非法手段来进行“爱国”,更要防止自己的爱国行为被少数不法分子以爱国为名加以利用。</p><p>④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把爱国主义精神落实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立足自己工作岗位,从小事做起。</p><p>【解析】</p><p>设问问的措施,青少年学生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而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可以从“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角度进行作答。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主心骨的作用,所以,青少年学习也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弘扬民族精神要注意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符合。最好,要看材料给予的信息,材料中提到青少年学生在爱国主义方面出现了不当行为,所以,爱国主义还要讲究方式,避免材料中出现的不当行为及其不良影响。</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 C市决定在2011年7月1日之前,实现市级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艺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其他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于2011年年底之前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p><p>结合材料,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关知识,分析C市“三馆”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依据。</p></div></div>
<div><p>【答案】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三馆”免费开放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p><p>②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三馆”免费开放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p><p>③“三馆”免费开放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p><p>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服务于人民大众。“三馆”免费开放有利于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p><p>⑤文化塑造人生,优先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三馆”免费开放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p><p>【解析】</p><p>问题设问要求回答原因,要分析C市“三馆”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依据,可以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角度进行考虑。必要性:免费开放三馆属于文化事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重要性:利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修养,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发挥优秀文化对人的积极作用。</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