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3:55:29

河南省豫西名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哲学是从仰望天穹开始的。每个人在童年时期必定会有一个时刻,也许是在某个夏夜,抬头仰望,突然发现了广阔无际的星空。这时候,他的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的敬畏感,一个巨大而朦胧的问题开始叩击他的头脑:世界是什么?据此回答下列小题。</p><p>【1】“哲学是从仰望天穹开始的”生动、形象地说明()</p><p>A. 哲学是自然界长期变化发展的产物</p><p>B.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p>C. 哲学以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为研宂对象</p><p>D.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p><p>【2】人们对大自然产生惊奇与敬畏,需要哲学家指点回答,这是因为()</p><p>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p><p>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p><p>③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④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p><p>【1】D</p><p>【2】B</p><p>【解析】</p><p>本题考查哲学的产生和哲学的作用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哲学的理解和把握,试题比较基础,难度不大。</p><p>【1】“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是形象的比喻,说的是哲学的产生。哲学的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故本题选D项;A错误,哲学不是自然界长期变化发展的产物;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未涉及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C错误;具体科学以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为研究对象,而不是哲学。故本题答案为D。</p><p>【2】本题考查哲学的作用,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亮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哲学的作用,并未涉及哲学的产生;③错误,哲学有正误之分,正确的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p><p>A.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B.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p><p>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适合题意;A、B、D均是错误的,排除。</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370.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3.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56.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p></td><td style="width:156.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p></td></tr><tr style="height:26.2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p></td><td style="width:156.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td><td style="width:156.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p></td></tr><tr style="height:27.7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23.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p><p>A. 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p><p>B. 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p><p>C. 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p><p>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D的说法正确,正确阐述了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A B的说法错误,因为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因此不能说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说哲学是具体知识也错误,因为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况和总结;C的说法也错误,因为哲学和世界观之间,世界观和具体知识之间没有决定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故本题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宄万物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这段话表明哲学()</p><p>①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p><p>②研究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p><p>③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p><p>④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主要考查对“哲学”概念的正确理解。①观点不科学,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宄万物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这表明哲学研究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故②④符合题意;③错误,哲学不是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利、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体现了中国人</p><p>①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p><p>②关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p><p>③侧重研究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p><p>④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认识</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利、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这表明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故①符合题意;“天、实、气、行、物”这些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人的名、心、知等属于意识的范畴,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中国古代哲学家探讨的这些问题,都集中反映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或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故④符合题意;②③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p><p>①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p><p>②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住时代的脉搏</p><p>③源于时代又高于时代,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基础</p><p>④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故②④正确;①不符合题意,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而不仅仅真正的哲学;③错误,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发变革的先导,而非基础。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p><p>①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p><p>②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p><p>③哲学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p><p>④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表明了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故②③符合题意;①错误,真正的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并非所有哲学,并且,哲学对历史进程不起决定作用;④错误,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人工智能机器人不断刷爆人们的眼球。地震中机器人6秒写新闻稿、医院里“人工智能”医生0.05秒诊断一起病例……2017年8月19日,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在媒体上开设专栏——“小冰的诗”,参与人类感性、情感领域的创造。人工智能机器人</p><p>①具备自主学习的功能</p><p>②是人类意识器官的延伸</p><p>③具有人类的丰富情感</p><p>④学习能力正在不断发展</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地震中机器人6秒写新闻稿、医院里“人工智能”医生0.05秒诊断一起病例,并且参与人类感性、情感领域的创造,这表明人工智能机器人是人类意识器官的延伸,学习能力正在不断发展,故②④符合题意;人工智能机器人毕竟不是人,只是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运行,不具备自主学习的功能,也不具有人类的丰富情感,故①③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一些网民总是用消极的、极端的观点看问题,只看黑暗面不看光明面,只看问题不看成绩,满眼都是社会的不良现象,最后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灰色的、黑暗的而不是光明进步的。这种思维是()</p><p>①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p><p>②人的大脑主观自生的</p><p>③脱离客观存在的结果</p><p>④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对象,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上述思维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故①④符合题意,③错误;②错误,人的大脑只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不能主观自生思维,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秋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内涵。有人悲秋“自古逢秋悲寂寥”,也有人认为“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p><p>①意识对客观存在反映的差异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p><p>②意识受认识主体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p><p>③主客观因素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会不同</p><p>④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情况</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同样面对秋,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表明主客观因素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会不同,意识受认识主体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故②③符合题意;①错误,意识对客观存在反映的差异与反映者的想象力有关,但不起决定作用;④错误,诗句属于意识,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客观情况的反映。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最近,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叫做“玫瑰果神经元”的新型人类脑细胞,这种脑细胞只会和一类特殊的细胞相联系。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细胞从来没有在小鼠或者其他实验室动物中被发现过,这一发现或许是揭开为什么人类大脑如此与众不同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材料表明</p><p>①意识的本质是大脑的机能</p><p>②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p><p>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p><p>④意识的具体内容由人脑产生</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这种细胞从来没有在小鼠或者其他实验室动物中被发现过,这一发现或许是揭开为什么人类大脑如此与众不同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表明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故②③符合题意;①错误,从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而非大脑;④错误,人脑只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但如果不经过实践,客观对象不作用于人脑是不会产生意识的。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影片《盗梦空间》中的男主人公不仅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对别人植入思想,甚至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穿越时空。材料从一个侧面说明</p><p>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p><p>②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p><p>③意识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p><p>④意识可以创造出新的客观物质</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不仅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对别人植入思想,甚至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穿越时空,这表明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意识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故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④错误,物质是不能被创造、消灭和改变的。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2月27日,香港大学研究人员使用干细胞、借助基因工程等技术,已成功造出了全球首个迷你人造心脏。该人造心脏目前可应用于测试新药,以提高新药研发效率和减少研发成本。人造心脏的成功研制表明</p><p>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p><p>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p><p>③人的意识能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p><p>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错误,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创造性不仅仅表现在反映事物的本质;③错误,意识本身不能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而是对我们改造客观事物具有指导作用;研究人员使用干细胞、借助基因工程等技术,成功造出了全球首个迷你人造心脏,并应用于测试新药,以提高新药研发效率和减少研发成本,这表明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故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能量大小取决于内心信念坚定的程度。梦想和目标会让你充满能量不知疲倦。很多人工作感到累的原因,就是因为身体的能量在泄露,而泄露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梦想,对自己所作的工作不感兴趣。由此可见</p><p>①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p><p>②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p><p>③实现人生理想必须顽强拼搏、发挥主观能动性</p><p>④个人的主观努力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前提和基础</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梦想和目标会让你充满能量不知疲倦,这表明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①符合题意;题干强调有了梦想和目标,人会不知疲倦,没有梦想,则感到疲劳,这说明实现人生理想必须顽强拼搏、发挥主观能动性,故③符合题意;②错误,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不起决定性作用;④错误,个人的主观努力是创造美好生活的主观条件,而尊重客观规律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故本题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其实,人的任何想象</p><p>①都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p><p>②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p><p>③都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p><p>④都能够促进人类的发展</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想象属于意识,任何意识都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都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想象属于意识,而意识有正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能够促进人类的发展。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预测未来是一个人类追寻千百年却始终无法得到的能力,故而人们都以为这是一种鬼神之道,非人力所能为。而大数据和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出现,则让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窥探一下那模糊的未来。支持上述观点的依据是</p><p>①事物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p><p>②大数据和大数据分析工具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p><p>③现在是过去的未来,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p><p>④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遵循着共同的规律</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窥探一下那模糊的未来,是因为事物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大数据和大数据分析工具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借助大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故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未来未必也会发生,说法太绝对;④错误,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故本题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冰天雪地的北方长大的人,看到冷色会联想到冰雪,因此他们看到冷色会感觉更冷。而在热带岛屿成长的人,看到冷色却很难意识到寒冷,这是因为他们基本上没有过寒冷的感觉。这种冷暖色在人们心理上的感觉差异反映了()</p><p>①意识根源于物质,意识不能脱离物质</p><p>②人的主观意识受到环境和经验的影响</p><p>③有时候意识并不完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p><p>④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的反映总是不同的</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题干强调看到冷色是否意识到寒冷和一个人居住的环境有关,这表明了意识根源于物质,意识不能脱离物质,人的主观意识受到环境和经验的影响,故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任何时候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④错误,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并不总是不同的。故本题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始终保持稳健中性的基调。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在宏观大局的变化中把握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充分考虑经济金融形势和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做好预调微调,但也要把握好度。这一决策体现的哲理是</p><p>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p><p>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促进作用</p><p>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p><p>④坚持客观和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充分考虑经济金融形势和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做好预调微调,这表明政策的制定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故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促进作用;④错误,坚持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本题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材料旨在说明</p><p>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p><p>②通过实践能够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p><p>③源于生活实践的文化能够促进事物发展</p><p>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文化,属于意识范畴,“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等是人的生理活动,所以材料反映的是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④符合题意;通过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文化能够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表明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故①符合题意;②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不选;③错误,文化有优秀文化和落后文化之分,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事物发展。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镇,是很多人成长的故乡,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持续和深远的影响。某省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启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对小镇正确定位,突破了建制镇的范畴,把小镇打造成一种新型的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综合功能的全新发展载体。这说明</p><p>①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p><p>②重视意识的能动性,就能推动事物发展</p><p>③成功的实践取决于意识能否反映客观存在</p><p>④做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某省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启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表明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故①符合题意;对小镇正确定位,突破了建制镇的范畴,把小镇打造成一种新型的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综合功能的全新发展载体,这表明做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故④符合题意;②错误,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重视意识的能动性,不一定能推动事物发展;③错误,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有利于取得成功。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p><p>①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实践</p><p>②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更深刻、更正确</p><p>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p><p>④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故③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未涉及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②错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重要、都有正误之分。故本题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东坡志林》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收藏家有一幅出于唐代大画家戴嵩之手的《斗牛图》,视若珍宝,时常取出炫耀观赏。有一次,一位农民看到了,在一旁窃笑;那人斥道:“你笑什么?你也懂画?”农民说:“我虽然不懂画,牛可是看得多了。牛在打架时,力气用在角上,它的尾巴都搐进两腿之间。可这画上的牛,正斗得起劲,而它们的尾巴却都翘了起来。画错了,所以我觉得好笑!”这个故事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p><p>①缺乏直接经验的认识具有局限性</p><p>②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具有实践价值</p><p>③来自于亲身实践的认识才是正确认识</p><p>④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正确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对实践活动都具有价值,故排除②;经过实践检验、符合客观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故舍去③;画家戴嵩画《斗牛图》并视若珍宝,时常取出炫耀观赏,表明缺乏直接经验的认识具有局限性,故①符合题意;画家戴嵩画《斗牛图》、农民有着亲身实践经历,两者的做法表明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15世纪开始,欧洲人开始了持续二百多年的海外探险、考察、寻找黄金和殖民扩张活动,史称“新航路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以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这说明</p><p>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②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p><p>③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p><p>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持续二百多年的海外探险、考察、寻找黄金和殖民扩张活动,打破了以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开阔了眼界,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故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但并不是循环过程;③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p><p>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怎样体现哲学和时代的关系的。</p></div></div>
<div><p>【答案】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p><p>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p><p>③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p><p>【解析】</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怎样体现哲学和时代的关系的。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题目限定的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针对材料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考生可从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考生可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的角度去分析说明。</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曾经是茫茫荒原。半个世纪以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以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重建了塞罕坝生态系统,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塞罕坝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林学理论同塞罕坝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大胆创新,开展科技攻关,把造林保护和生态利用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发展新途径,闯出了科技创新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p><p>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的。</p></div></div>
<div><p>【答案】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赛罕坝人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用科学精神解决技术难题,促进了林场的可持续发展。②人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赛罕坝人艰苦奋斗、敢于奉献、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发展新途径,重建塞罕坝生态系统,造福人类。</p><p>③将林雪理论同塞罕坝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p>【解析】</p><p>本题要求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的。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题目限定的是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解答本题考生可从两个层面考虑作答:一方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方面是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针对材料塞罕坝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考生可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将林学理论同塞罕坝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大胆创新,开展科技攻关,把造林保护和生态利用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发展新途径,闯出了科技创新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考生可从人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角度去分析说明;整体材料既表明了塞罕坝人尊重自然规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三峡工程1994年正式开工,升船机却由于技术复杂等原因,1995年缓建。三峡建设者们经过反复论证和方案比选,2003年决定将原设计的钢丝绳卷杨提升方案改为齿轮齿条爬升平衡重式垂直方案以提高升船机安全可靠性。2007年,续建工程正式启动,在过去8年多的制造施工过程中,三峡工程建设者们创新设计理念、制造技术和施工工艺,成功解决了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推动了世界升船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大型垂直升船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三峡升船机建设在提高我国专业设备设计制造能力等方面,也发挥了促进作用。2016年9月,世界上技术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升船机一三峡升船机正式进入试通航阶段。</p><p>三峡升船机的成功凝聚了工程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请运用意识的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p></div></div>
<div><p>【答案】①意识具有能动性,是对物质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②人能动的认识世界,对升船机建设方案的反复论证和比选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施工设计理念的创新则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p><p>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先进的社会理念和制造就是的运用,成功的解决了升船机建设过程中一系列难题,推动了世界升船机技术发展和应用,使小船坐电梯的憧憬变为现实。</p><p>【解析】</p><p>本题属于说明类试题,要求运用意识的作用原理进行分析说明。运用意识的知识作答,可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一方面是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针对材料三峡建设者们经过反复论证和方案比选,考生可从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三峡工程建设者们创新设计理念、制造技术和施工工艺,考生可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的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成功解决了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推动了世界升船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考生可从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的角度去分析说明。</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庄子•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辩”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p><p>请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对“是非莫辩”的思想进行评析。</p></div></div>
<div><p>【答案】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p><p>②由于人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有一个真理。</p><p>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他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庄子认为是非莫辨是错误的。</p><p>【解析】</p><p>本题属于评析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注意,一般这类试题既不完全正确,也不完全错误,考生生就其正确的观点进行阐述,就其错误的观点给与指正。首先承认“是非莫辩”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并给与说明。是非并不是因辩论的胜负来确定的,考生可从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由于人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有一个真理的角度去分析说明;其次,“是非莫辩”有人为人们无法知是非,这一点又是错误的,考生可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角度去分析说明如何辩是非。</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省豫西名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