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3:52:59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李白的《小桃源》道出了安徽黟县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黄山、西递的老巷、老屋与老人,以生动的方式,让人领略到曾领风骚数百年的徽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神韵。材料说明了</p><p>A. 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在教育中培养起来的</p><p>B.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p><p>C. 文化的力量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p><p>D.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4年8月28日,南京青奥会闭幕。青奥会期间,不少商家及时推出了体现江苏文化特色的青奥会吉祥物产品,这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这说明</p><p>A. 文化创造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p><p>B.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p><p>C. 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p><p>D.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表述错误,经济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文化的产生。C表述错误,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D符合题意,青奥会吉祥物产品体现着江苏文化特色,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M中学大力开展班级“小书屋”建设。班级小书屋实行班级“自治”,同时,学校倡导班级之间自行调配,相互交换借阅图书,实行“走书式”动态管理。课余读书已成为小王一天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小王的快乐成长体现了</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p><p>②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强制的 </p><p>③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p><p>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题中班级开展“小书屋”建设,课余时间读书成为小王的快乐时光,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同时也体现了文化能够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①④符合题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因此②说法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而不是决定,因此③说法错误;答案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下列观点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与之相一致的是</p><p>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p><p>②白沙在涅,与之俱黑</p><p>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p><p>④薪火相传,一脉相承</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从文化生活角度反映了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③正确且适合题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①不适合题意,应排除;“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不适合题意,也应排除;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p><p>A. 台湾宜兰县附近海域发生5.0级地震</p><p>B. 商务部网站发布食用农产品价格走势</p><p>C. 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p><p>D. 黄冈市委组织“三严三实”专题交流会</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纯自然的现象不是文化现象。A是自然现象;B和D为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七夕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个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如今早已演变成中国的情人节。随着2015年“七夕情人节”的到来,各商家纷纷抢抓节日商机推出各种特色商品、活动招揽顾客,由此催生的“浪漫经济”异常红火。这表明</p><p>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p><p>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④文化是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基础</p><p>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通过传统的七夕节,各商家纷纷抢抓节日商机推出各种特色商品,催生“浪漫经济”,体现了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体现了人们的文化消费愈加突出,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选C。①错误, 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④错误,经济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基础。</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4日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成都盛大开幕。西博会以“中国西部·世界机遇”为主题,吸引了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出席,全球9000余家知名企业参展, 国家馆数量为历届西博会之最。在本届西博会期间,四川清音、遂宁杂技、观音文化艺术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展会现场。文化遗产(  )</p><p>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p><p>②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p><p>③既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包括自然遗产 </p><p>④决定人类文明的演进</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①②正确;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③对文化遗产的划分不正确;文化遗产不决定人类文明的演进,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得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得到增强。如果请你写一份“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贡献”的倡议书,应当运用的语句是(  )</p><p>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p><p>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p><p>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重点强调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而没有体现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因此②不符合题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它的地位,也体现了保护文化的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传统文化,因此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乡愁抹不去,乡愁又回不去。”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p><p>A. 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p><p>B. 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p><p>C. 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p><p>D. 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p><p>&#xa0;</p></div></div>
<div><p>【答案】AB</p><p>【解析】“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这说明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A项正确;乡愁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这说明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B项正确;乡愁并不是乡土文化的标志,C项错误;乡愁也不是民族文化的灵魂,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和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从表面上看只是提供网友一个表达爱国情怀的通道和舞台,但从深层次看,却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让爱国内化于心。这表明(  )</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p><p>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p><p>③“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思想 </p><p>④参加“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就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p><p>A. ①②&#xa0;B. ①②③&#xa0;C. ①②④&#xa0;D. ①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④选项“就能形成”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从深层次看,却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让爱国内化于心。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思想;①②③选项正确。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南开人”将自身能力付诸改造社会、振兴民族的实践。这说明</p><p>①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p><p>②文化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p><p>③文化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p><p>④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p><p>A. ③④&#xa0;B. ②④&#xa0;C. ①③&#xa0;D. ①②</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选项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其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选项错误,该观点过于夸大了文化的作用。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南开人”将自身能力付诸改造社会、振兴民族的实践。这说明文化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②④选项正确。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实验表明,美国孩子更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组,中国孩子则倾向于把牛和草地分在一组。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的特征,牛和鸡都属于动物,因此美国孩子喜欢把牛和鸡放在一起;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牛吃草所以牛和草地在一起。这说明(  )</p><p>A.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xa0;B. 文化对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p><p>C. 文化的差异带来生活方式的差异&#xa0;D. 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该实验中,美国孩子更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组,中国孩子则倾向于把牛和草地分在一组,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的特征,牛和鸡都属于动物,因此美国孩子喜欢把牛和鸡放在一起;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牛吃草所以牛和草地在一起。这说明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文化对人们交往方式的影响。B选项“决定作用”的表述错误。C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生活方式的差异。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2月2日,中国的首个高等学校海外分校——华商澳洲国际商学院在墨尔本正式挂牌。我国大学在海外建立分校(  )</p><p>①拓展了文化传播的方式     </p><p>②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p><p>③是一种间接文化传播方式   </p><p>④会使中外文化差异逐渐消失</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中国的首个高等学校海外分校——华商澳洲国际商学院在墨尔本正式挂牌。我国大学在海外建立分校拓展了文化传播的方式,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故①②入选。③选项错误,建立分校是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④选项错误,排除。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4日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成都盛大开幕。西博会以“中国西部·世界机遇”为主题,吸引了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出席,全球9000余家知名企业参展, 国家馆数量为历届西博会之最。在本届西博会期间,四川清音、遂宁杂技、观音文化艺术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展会现场。文化遗产(  )</p><p>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p><p>②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p><p>③既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包括自然遗产 </p><p>④决定人类文明的演进</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①②正确;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③对文化遗产的划分不正确;文化遗产不决定人类文明的演进,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曾指出,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都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由此可见(  )</p><p>①文化交流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p><p>②傲慢和偏见已彻底失去市场</p><p>③文化交流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p><p>④文化交流要尊重认同各国文化,逐渐走向同一</p><p>A. ①②&#xa0;B. ③④&#xa0;C. ①③&#xa0;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选项“已彻底失去市场”的表述不当。④选项错误,文化交流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且“逐渐走向同一”的表述错误。“各种人类文明都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说明了文化交流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①正确。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说明了文化交流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③正确。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11周年。郑和七次率船队浩浩荡荡驶入大海,历时28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传播中华文化的先河。下列关于文化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p><p>①文化传播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p><p>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唯一途径</p><p>③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p><p>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p><p>A. ①②&#xa0;B. ③④&#xa0;C. ②③&#xa0;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的相关知识。文化传播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①正确。②选项错误,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途径之一。③选项“唯一手段”的表述错误。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④选项表述正确。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rowspan="2" style="width:5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colspan="3" style="width:229.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商业贸易</p></td><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人口迁徙</p></td><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教育</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大众传媒</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位</p></td><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p></td><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p></td><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义</p></td><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p></td><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地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p></td><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点</p></td><td colspan="3" style="width:229.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4" style="width:3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载体,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传播途径,实现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无论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都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广大观众通过电视直播或央视网站观看了《汉字听写大会》节目,领略了汉字之美,唤醒了对汉字的记忆与热情。这个事例说明(   )</p><p>①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p><p>②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p><p>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p><p>④大众传媒的发展能够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p><p>A. ①②&#xa0;B. ②③&#xa0;C. ③④&#xa0;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选项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②选项“唯一手段”的表述错误。广大观众通过电视直播或央视网站观看了《汉字听写大会》节目,领略了汉字之美,唤醒了对汉字的记忆与热情,表明了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其的发展能够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③④选项正确。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近代中国接受西方新的人文思想、艺术等,主要是由留日学生传入的。当时留日学生之众,不亚于今天的留美潮。这说明</p><p>A. 文化交流能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p><p>B.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p><p>C. 今天的日本文化已经落后于美国文化</p><p>D. 日本的文化属于西方文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A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我们学习西方的思想艺术。B符合题意,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的途径。C表述错误,我们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D表述错误,日本文化属于东方文化。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戏剧奥林匹克国际委员会主席特尔佐布罗斯在开幕致辞中说道:“奥林匹克是一个很好的戏剧交流平台,来自中国和世界的艺术家们将共同孕育出一个多样化的文化结晶,这些杰出的艺术家的聚会,将推动梦想的产生和实现。”举办奥林匹克戏剧节有利于(  )</p><p>①各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p><p>②世界各民族间形成统一的普遍认同的文化</p><p>③国家间相互借鉴,发展各自民族文化</p><p>④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p><p>A. ①②&#xa0;B. ①②③&#xa0;C. ①③④&#xa0;D. ①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选项错误,该观点过于夸大了举办奥林匹克戏剧节的作用。根据题意,举办奥林匹克戏剧节有利于各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国家间相互借鉴,发展各自民族文化,有利于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①③④选项表述正确。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文化多样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它不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还是个人和群体享有智力、情感和道德精神生活的手段。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  )</p><p>A. 历史文化的多样性&#xa0;B.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p><p>C. 建筑文化的多样性&#xa0;D. 文化教育的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根据题目的表述,文化多样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它不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还是个人和群体享有智力、情感和道德精神生活的手段。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B选项正确。题目中的表述不涉及历史文化、建筑文化以及文化教育的多样性,故排除A、C、D。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5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 566年纪念日,全国各地举行了“祭孔大典 庆孔子诞辰”活动。在此过程中人们感受到的是(   )</p><p>A. 传统文化的继承&#xa0;B. 传统文艺的继承</p><p>C. 传统习俗的继承&#xa0;D. 传统思想的继承</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题目中,在孔子纪念日,全国各地举行了“祭孔大典庆孔子诞辰”活动,在此过程中人们感受到的是传统文化的继承,A选项正确。该祭奠活动不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排除B。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与题意不符,排除C。传统思想主要是指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与题意不符,排除D。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传统的儒家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由此可见(  )</p><p>A.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p><p>B.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p><p>C. 对传统文化应予以全面继承</p><p>D. 传统文化具有稳定不变的特点</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传统的儒家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选项正确。题目中的表述没有涉及到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排除A。C选项“全面继承”的表述错误。D选项“稳定不变”的表述错误。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受“农耕文化”和“家国伦理”观念影响,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租房,往往不惜集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这表明(  )</p><p>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p><p>②传统文化不能顺应时代变化,应该摒弃 </p><p>③传统文化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 </p><p>④人们的传统观念应该因时而变</p><p>A. ①②&#xa0;B. ②③&#xa0;C. ①④&#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选项错误,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选项“决定”的表述错误。受“农耕文化”和“家国伦理”观念影响,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租房,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①正确。中国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往往不惜集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启示我们传统观念应该因时而变,④正确。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要在世界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梦”,充分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此,青年学生必须</p><p>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p><p>②热情地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p><p>③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p><p>④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p><p>A. ①②&#xa0;B. ①③&#xa0;C. ②④&#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题目中表述的是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将自己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展示自身的魅力,而不是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故①②选项表述与均题意不符。根据题意,要在世界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梦”,充分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此,青年学生必须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③④选项正确。选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2015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发表讲话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全党同志一定要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把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p><p>我们纪念陈云同志,就要学习他刻苦学习的精神。陈云同志出身贫寒,只读过小学,但他靠在长期实践中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具备了很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他强调“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一天到晚工作而不读书,不把工作和学习联系起来,工作的意义就不完整,工作也不能得到不断改进”。</p><p>(1)请从文化的特点的角度分析材料。</p><p>(2)请从文化的影响的角度分析材料。</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共产党人要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通过学习陈云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的精神,共产党人要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通过举行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能够丰富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p><p>(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举行该座谈会,有利于丰富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②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共产党人要充分学习陈云刻苦学习的精神,把工作和学习联系起来,更好地奉献社会。</p><p>【解析】</p><p>本题以2015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1)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的特点的角度分析材料。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教材,查的是考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其意图在于了解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答案的组织能力。根据材料的解读,考生主要考虑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素养的形成以及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的角度结合材料展开分析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的影响的角度分析材料。本题总体来看设置比较科学,体现了重点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通过举行该座谈会,有利于丰富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故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共产党人要充分学习陈云刻苦学习的精神,把工作和学习联系起来,更好地奉献社会,故可以从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中华文明有“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伟大思想。伊斯兰文明也蕴含着崇尚和平、倡导宽容的理念。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是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观。</p><p>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p><p>(1)“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请你阐述这一文明观的理论依据。</p><p>(2)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伟大思想对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何启示。</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④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升级与活力。</p><p>(2)①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正确态度是: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p><p>②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③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p><p>【解析】</p><p>(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其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材料中既有中华文明的伟大思想,又有伊斯兰文明的优秀理念,这些多样化的文化,共同构成了世界文化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所以我们既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又要“在差异中求和谐”</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海省海东市二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