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3:47:54

新疆伊西哈拉镇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印象·刘三姐》,源自于纯正的广西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让我们领略了其故乡农民的质朴与奔放……它们表现的都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这说明()</p><p>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p><p>②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p><p>③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p><p>④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印象·刘三姐》,源自于纯正的广西少数民族生活,这说明特定的文化环境能够产生特色文化,也体现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们创造歌舞表演,通过时间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文化由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之分,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排除;③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未涉及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回家吃饭》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厨房里的美食哲学,描摹出我们的民族性格,熏染着我们的文化品位,人们总能从中体味出其中中华文化与人生的况味。这主要表明</p><p>①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p><p>③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中华文化与人生的况味通过中华美食体现出来,这表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项符合题意;人们创造了美食文化,人们又在美食中品味文化,这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美食文化不是传统习俗,①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③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余光中的这首诗总能让海内外华人动容。这表明( )</p><p>A.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p><p>B. 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p><p>C.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p><p>D.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余光中的这首诗总能让海内外华人动容,体现了海内外华人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说明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B、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AA 制植根于西方的文化土壤里,属于典型的西方文化产物。在中国,文化程度高的群众比文化低的群众对 AA 制更易于接受,但是总体上对于 AA 制的认同度并不高。材料表明(    )</p><p>A.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p><p>B.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p><p>C. 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p><p>D. 西方的交往方式优越于我国的交往方式</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作为西方文化产物的AA制在中国的认同度并不高,表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正确。A、C材料不能表明。D说法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品尝一下咖啡,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碍我们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p><p>A. 相互尊重、日渐趋同    B. 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p><p>C. 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D. 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该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题干说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启示我们应该要平等交流、相互借鉴,C观点符合题意,A中的日渐趋同是错误的;B、D均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今,依托二维码技术,报刊可以将部分稿件由单一的文字形式转化为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读者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便能看视频、听音频。这种传播形态的创新( )</p><p>①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文化传播   </p><p>②使纸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p><p>③显示出大众传媒沟通和共享的功能   </p><p>④使纸媒逐渐从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淡出</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①③适合题意;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印刷媒体的推广,②是错误的;新媒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有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历史文化街区需要被开发,否则就容易被破坏,就容易覆盖上厚厚的历史尘埃。但这些历史文化街区需要有文化地开发、有继承地开发,没有文化地开发、没有继承地开发,就是糟蹋。这一观点体现了()</p><p>A.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p><p>B.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p><p>C.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p>D.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必要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根据题目的表述,中国有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但这些历史文化街区需要有文化地开发、有继承地开发,没有文化地开发、没有继承地开发,就是糟蹋。这一观点体现强调了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故A选项表述正确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万卷史书中,字里行间随处可见“家国”二字。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不管乡野小农高官巨贾,人人皆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规则,在中国人心中总是充溢着“家国”的浩然正气。以下名言诗句中能体现这种家国情怀的是()</p><p>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p><p>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p><p>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p><p>④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所谓的家国情怀,就是以国为家,爱国爱家,也就是爱国主义,选项中体现家国情怀的只有①④;②强调的是勤劳勇敢,不符合题意;③强调自强不息,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  )</p><p>A. 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p><p>B.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p><p>C. 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p><p>D.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强调了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强调了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A项不选;哲学并不可以取代具体科学,C项不选;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说明</p><p>A.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 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p><p>C. 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D. 学习哲学使人聪明</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哲学与生活的知识。哲学生于实践,故选项B错误;哲学观点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不符合,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p><p>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p>B.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p><p>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p><p>&#xa0;</p><p>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A符合题意,B是唯心主义的分类,C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D是哲学中的两个对子之一,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p><p>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p><p>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形态</p><p>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p><p>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是逆向思维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p><p>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正确的,但其局限性在于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A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p><p>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当成世界的本原,B错误,符合题意。</p><p>C: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C正确,不符合题意。</p><p>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积极意义在于: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D正确,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p><p>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p><p>②画饼充饥</p><p>③按图索骥</p><p>④削足适履</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意思是说如果没有米,即使做饭的女人再巧也无法做出饭食来,强调了物质是本原,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①符合题意。</p><p>②:“画饼充饥”意思是指将画中的饼想象成真实的饼,已达到让人暂时忘记饥饿的感觉的目的,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错误。</p><p>③:“按图索骥”意思是指按照画像去寻找好马, 比喻根据线索去寻找或追究事物,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③符合题意。</p><p>④:“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犯了本本主义错误,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④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孔子认为:“畏天命”“获罪于天”,这些观点属于</p><p>A. 机械唯物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朴素唯物主义    D. 客观唯心主义</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畏天命"、"获罪于天 "中的“天”是指脱离物质世界的某种“客观”精神,也可以说是神明,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D符合题意;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可见,材料没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可见,材料没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可见,材料没体现,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2.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两大阵营</p></td><td colspan="3" style="width:22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唯物主义</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54.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唯心主义</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2.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基本观点</p></td><td colspan="3" style="width:22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54.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2.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派别</p></td><td style="width:62.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古代朴素唯物主义</p></td><td style="width:62.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td><td style="width:78.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p></td><td style="width:80.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观唯心主义</p></td><td style="width:62.7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唯心主义</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2.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区别</p></td><td style="width:62.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p></td><td style="width:62.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p></td><td style="width:78.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仅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而且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p></td><td style="width:80.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p></td><td style="width:62.7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2.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基本评价</p></td><td style="width:62.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可惜只是一种猜测</p></td><td style="width:62.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p></td><td style="width:78.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p></td><td style="width:80.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p></td><td style="width:62.7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2.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根本分歧</p></td><td colspan="5" style="width:390.4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能启迪智慧,使人聪明,学好了哲学就会使人聪明起来。”请谈你的看法。</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能使人聪明、启发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因此题目的说法有其合理的一面。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因而哲学不仅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且还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错误的、非科学的哲学,不仅不能使人聪明,相反还会把人们引入歧途。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和方法论,它能启迪智慧、使人聪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能使我们取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功。</p><p>【解析】此题考查的哲学的作用。此题为认识类试题,要求谈谈对“哲学能启迪智慧,使人聪明,学好了哲学就会使人聪明起来。”观点的看法。解答本题,首先说明该观点看到了哲学的价值,但没有分清哲学的性质;然后从真正的哲学的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其次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进行说明其作用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 “最忆是杭州”是2016年9月4日,在杭州西湖岳湖景区内,为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呈上的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这是国内首次在户外的水上舞台举办大型交响音乐会,“最忆是杭州”创排历经了一年的时间,1000多名演员一个一个细节抠,一个一个动作改,才最终呈现了这台不可复制的文艺演出。同时体现“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的要求,是在原有《印象西湖》的基础上打造的。整场演出将在室外水上使用全息投影技术,将科技手段和自然环境完美融合,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在一个美丽的《春江花月夜》,人们来到中国江南的杭州,姑娘们跳起了《采茶舞曲》,传奇爱情故事《梁祝》在耳边缓缓响起。一曲((高山流水》,暗喻千里遇知音,西湖上跳起了《天鹅湖》,奏响了德彪西的《月光》曲,和中国风味的《我和我的祖国》、《难忘茉莉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最后,脍炙人口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响起,将演出推向高潮。</p><p>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最忆是杭州”精彩演出成功的原因和效果。</p></div></div>
<div><p>【答案】①立足实践,推动文化创新。秉承服务于G20杭州峰会,迎接G20领导人推出经典力作。</p><p>②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地位。1000多名演员一个一个细节抠,一个一个动作改,才最终呈现了这台不可复制的文艺演出。</p><p>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最忆是杭州”在原有《印象西湖》的基础上打造,保留了中国传统曲目并进行了创新发展。</p><p>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运用全息投影技术、世界名曲为演出添彩。</p><p>⑤文化创新有利于社会实践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最忆是杭州”推动了G20的开展,也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取得良好效果。(答中4点即可)</p><p>【解析】本题以杭州峰会期间,杭州西湖岳湖景区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打造的“最忆是杭州”的演出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最忆是杭州”精彩演出成功的原因和效果。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故考生解答本题着重可以从文化创新的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等多个角度进行展开即可。首先,从立足实践,推动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该演出是秉承服务于G20杭州峰会,迎接G20领导人推出经典力作;其次,从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主体地位的角度说明;第三,可以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角度展开;第四,可以从科技的作用的角度展开;第五,可以从文化创新的作用的角度展开。</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甲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p><p>(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两个基本观点?</p><p>(2)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哪两种形态?基本观点各是什么?</p></div></div>
<div><p>【答案】(1)甲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乙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p><p>(2)①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感觉、意志、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③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p><p>【解析】</p><p>本题考查哲学的相关知识。两个小题设问明确,指向具体,难度不大,熟练掌握教材即可作答正确。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p><p>(1)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解读和提炼材料可知,甲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乙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p><p>(2)首先要明确哲学的两大阵营是什么,乙的观点属于哪个阵营的,然后运用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正确作答即可。</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    材料一 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p><p>材料二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p><p>(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共同点?</p><p>(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p></div></div>
<div><p>【答案】(1)材料一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p><p>材料二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认为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p><p>二者的共同点是都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p><p>(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p><p>【解析】</p><p>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础知识,共设置两个小问。第一个小问主要考查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第二个小问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分。</p><p>(1)本题要求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并说明二者有什么共同点。</p><p>解答本题,首先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和题设要求,答题所涉及知识点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二者的主要区别的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还是把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据此可判断出材料一是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二是客观唯心主义。</p><p>其次,回答二者有什么共同点,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p><p>(2)本题要求回答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设问,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回答即可。从教材知识可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疆伊西哈拉镇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