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3:46:35

湖南省娄底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基于</p><p>①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p><p>②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p><p>③文化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p><p>④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因为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①②符合题意。</p><p>③:优秀、先进的文化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③错误。</p><p>④: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这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④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经典为何成为经典?因为他们不朽。不论置于时代的哪处洪流,经历了何种人世浮沉,经典就是你坐下翻阅两页,仍能从中汲取到精神智慧和生命力量的文字。这说明</p><p>①经典作品的具体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p><p>②经典文化以其特有的感染力使人震撼</p><p>③经典文化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的价值</p><p>④经典作品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②④:不论置于时代的哪处洪流,经历了何种人世浮沉,经典就是你坐下翻阅两页,仍能从中汲取到精神智慧和生命力量的文字,这表明经典文化以其特有的感染力使人震撼,经典作品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④符合题意。</p><p>①: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未体现经典作品的具体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①不符合题意。</p><p>③:经典文化和流行文化各有其存在的价值,不能说经典文化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的价值,③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根据下图漫画完成下面小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1/10/08/5a639846/SYS202001100805247331991107_ST/SYS202001100805247331991107_ST.001.png" width="196" height="1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p><p>①是在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实现的</p><p>②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p><p>③是发展文化的根本目的</p><p>④是基于文化促进观念更新</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p>【2】“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这需要文艺工作者</p><p>①锐意创新,坚持艺术第一的创作导向</p><p>②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上下功夫</p><p>③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p><p>④发展高雅文化,守护人民的精神家园</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p><p>【1】A</p><p>【2】C</p><p>【解析】</p><p>此题是一道漫画题,题中给出了一幅漫画,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了两道选择题,解答此题,一方面需要学生准确获取漫画的主旨,另一方面需要准确把握教材知识。</p><p>【1】①②: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是在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实现的,这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②符合题意。</p><p>③: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不是发展文化的根本目的,③错误。</p><p>④: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是基于先进文化促进观念更新,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p>【2】②③:“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这需要文艺工作者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上下功夫,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②③符合题意。</p><p>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①错误。</p><p>④: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守护人民的精神家园,④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截至2018年7月2日.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3项。杭州市良渚遗址是我国2019年预备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良渚遗址申遗</p><p>①有利于向世界展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p><p>②能集中展示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p><p>③旨在为良渚文化添加新的具体内涵</p><p>④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④:良渚遗址申遗有利于向世界展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①④符合题意。</p><p>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错误。</p><p>③:良渚遗址申遗并不是为良渚文化添加新的具体内涵,③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10月25日,江油“一带路”李白文化节开幕。在文化节开幕表演上,意大利国宝级乐队Pooh乐队、印度Dilip表演艺术团、泰中文化艺术交流团等国外艺术团体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异城风情的文化展演。材料表明</p><p>①文化的民族性是推动文明进步的前提</p><p>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p><p>③文化交流能促进外国优秀文化在我国的传播</p><p>④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风俗和传统</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③:在文化节开幕表演上,意大利国宝级乐队Pooh乐队、印度Dilip表演艺术团、泰中文化艺术交流团等国外艺术团体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异城风情的文化展演,这表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交流能促进外国优秀文化在我国的传播,②③符合题意。</p><p>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①错误。</p><p>④:材料未体现文化的区域性,④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西夏文(记录西夏党项族语言的文字)是独立于汉字之外的一种全新的方块文字初看与汉字相似,因为它是模仿汉字的构字方法,借用汉字的基本笔画重新创制的。今天我们通过研究西夏文与汉字的关系来破译西夏文,获得打开西夏文献的钥匙。由此可见</p><p>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p><p>②文字的发明促使人类进人文明时代</p><p>③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根源</p><p>④西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④:今天我们通过研究西夏文与汉字的关系来破译西夏文,获得打开西夏文献的钥匙,这表明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西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①④符合题意。</p><p>②: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且这与题意无关,②错误。</p><p>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文化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③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国家的强大,根基在民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民族精神是代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也需要代代传承下去。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p><p>①是基于民族精神能保证民族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p><p>②是基于民族精神是国家间竞争的决定性因素</p><p>③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p><p>④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③④: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③④符合题意。</p><p>①:“民族精神能保证民族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这夸大了民族精神的作用,①错误。</p><p>②:民族精神并不是国家间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②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2018年9月30日,某校举行“缅怀英烈,丰碑永恒”为主题的国庆节经典诵读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p><p>【1】缅怀英烈,传承“红色基因”</p><p>①目的是让“红色基因”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流</p><p>②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p><p>③是基于“红色基因”是我们接续奋斗的物质动力</p><p>④有利于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p>【2】学校师生用一篇篇革命诗文向英烈们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学校开展这活动</p><p>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p><p>②是基于优秀文化是人们素养的核心</p><p>③丰富和拓展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p><p>④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抓手</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p><p>【1】D</p><p>【2】B</p><p>【解析】</p><p>此题以某校举行“缅怀英烈,丰碑永恒”为主题的国庆节经典诵读活动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了两道选择题,考查民族精神、精神文明建设等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p><p>【1】②④:缅怀英烈,传承“红色基因”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有利于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②④符合题意。</p><p>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①错误。</p><p>③:“红色基因”是我们接续奋斗的精神动力,③错误。</p><p>故本题选D。</p><p>【2】①③:学校师生用一篇篇革命诗文向英烈们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学校开展这活动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丰富和拓展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①③符合题意。</p><p>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②错误。</p><p>④:题中活动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之一,但不是根本抓手,④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对不同性质的文化,我们应持有不同的态度。下列对不同性质文化的态度正确的是</p><p>①先进文化一世界推销</p><p>②落后文化改造或剔除</p><p>③腐朽文化依法取缔</p><p>④传统文化一承袭和弘扬</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③:落后文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②③正确。</p><p>①:我们可以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而不是向世界推销,①错误。</p><p>④:对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④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书信曾经是相距遥远的亲朋好友之间相互交流信息和感情的工具。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信·中国》节目以“信”为载体,传递了“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集中展现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其中内容充满了“发现感动、震撼、振奋”的力量。这一节目的播出</p><p>①有利于弘扬和传承传统美德</p><p>②推动了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p><p>③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p><p>④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③: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信·中国》节目的播出有利于弘扬正能量,奏响主旋律,有利于推动弘扬和传承传统美德,①③符合题意。</p><p>②:题意不涉及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②不符合题意。</p><p>④:题意不涉及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④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文化自信能使我们多一份坚守的从容,多一些创新创造的活力。我们的文化自信</p><p>①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先进性</p><p>②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p><p>③能为文化强国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直接力量</p><p>④能使我们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④:我们的文化自信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能使我们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②④符合题意。</p><p>①: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中国传统文化的先进性”表述错误,①错误。</p><p>③: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不能说文化自信是一种直接力量,③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公民道德读本(新编古今故事)全国统发行。该读本旨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100个优秀人物的人生剪影,传递历久弥新的道德力量。当下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在于</p><p>①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p><p>②激发公民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热情</p><p>③筑牢理想信念之基</p><p>④消除当前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失信现象</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③:当下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在于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激发公民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热情,②③符合题意。</p><p>①: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并不是当下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①不符合题意。</p><p>④:“消除当前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失信现象”的说法过于绝对,④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伟大时代呼唤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时代。下列对“时代”与“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p><p>①“思想”导致“时代”的出现</p><p>②伟大“思想”是“时代”变革的先导</p><p>③伟大“思想”是伟大“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p><p>④“思想”促进“时代”的发展</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伟大时代呼唤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时代。伟大“思想”是“时代”变革的先导,伟大“思想”是伟大“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颠倒了二者的关系,说法错误;“思想”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不一定促进“时代”的发展,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早期哲学家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很多都是一种猜测。早期哲学家的下列猜测在根本方向上正确的有</p><p>①天降阳,地出阴,阴阳合而生五行</p><p>②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p><p>③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p><p>④正是灵魂才使一切生机盎然</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①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天降阳,地出阴,阴阳合而生五行,属于唯物主义,入选。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属于唯物主义,入选。③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属于唯心主义,排除。④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正是灵魂才使一切生机盎然,属于唯心主义,排除。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新科学家》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称,在距地球一百五十亿光年外的区域,发现了一座横跨三十亿光年的宇宙墙将我们所在的宇宙与外面的世界分割开来。这一观点如果被证实,我们已有的哲学宇宙现可能要被改写,其至要重建哲学体系。这从一个角度说明</p><p>①哲学是科学发展的源泉</p><p>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p><p>③具体科学的发展能丰富哲学的内容</p><p>④具体科学的新发现能推动哲学的发展</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①&#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③④:题中的观点如果被证实,我们已有的哲学宇宙观可能要被改写,甚至要重建哲学体系。这从一个角度说明具体科学的发展能丰富哲学的内容,具体科学的新发现能推动哲学的发展,③④正确。</p><p>①:实践是科学发展的源泉,①错误。</p><p>②:材料体现的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未体现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②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天文望远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前人类没有看见的宇宙结构被当今的天文物理学家发现。由此可见</p><p>①新的实践工具推动人的认识的发展</p><p>②人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制约</p><p>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④真理随着新工具的出现而被推翻</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随着天文望远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前人类没有看见的宇宙结构被当今的天文物理学家发现。由此可见新的实践工具推动人的认识的发展,人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制约,①②符合题意。</p><p>③:材料不涉及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不符合题意。</p><p>④: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山无静树,川无停流。”这一观点意在强调</p><p>A.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p><p>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p><p>C.事物运动的绝对性</p><p>D.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A: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表述不准确,A错误。</p><p>B: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B错误。</p><p>C:“山无静树,川无停流。”这一观点意在强调事物运动的绝对性,C符合题意。</p><p>D:材料不涉及运动与静止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世纪80年代初,马歇尔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胃溃疡和胃癌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的假说。但当年的主流观点并不认可该理论,马歇尔喝下充满细菌的培养液以身试“毒”,最终证明了该理论的正确性。马歇尔也因此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事例说明</p><p>①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唯一的</p><p>②科学实验是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p><p>③意识独立于物质之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p><p>④真理是客观的,不因支持人数多寡而变化</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④:当年的主流观点并不认可马歇尔的理论,马歇尔喝下充满细菌的培养液以身试“毒”,最终证明了该理论的正确性,这表明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唯一的,真理是客观的,不因支持人数多寡而变化,①④符合题意。</p><p>②: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错误。</p><p>③:意识依赖于物质,③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5月1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下列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符合这一观点要求的是</p><p>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p><p>②马列主义真理是做好中国事情的落脚点和出发点</p><p>③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理解为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p><p>④坚持实事求是是判断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标准</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理解为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均体现了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①③符合题意。</p><p>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做好中国事情的落脚点和出发点,②错误。</p><p>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情感计算就是赋予计算机像人一样的观察、理解和表达各种情感特征的能力最终使计算机能与人进行自然亲切和生动的交互。情感计算及其在人机交互系统中的应用必将成为未来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下列对材料信息理解正确的是</p><p>①情感计算使机器人能产生思维</p><p>②情感计算是机器人思维发展的科学依据</p><p>③情感机器人是人能力拓展的体现</p><p>④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改变机器人的工具属性</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③④: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改变机器人的工具属性,情感机器人是人能力拓展的体现,③④符合题意。</p><p>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机器人不能产生思维,①错误。</p><p>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机器人没有思维,②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漫画《画饼充饥》中的做法是错误的,其原因在于</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1/10/08/5a639846/SYS202001100805278129113714_ST/SYS202001100805278129113714_ST.001.png" width="167"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p><p>②真理的价值在实践中才能显现</p><p>③认识的价值在于回归实践</p><p>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③:漫画《画饼充饥》中的做法,夸大其词,不顾客观实际,是错误的,因为认识的价值在于回归实践,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①③符合题意。</p><p>②:真理的价值并不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②错误。</p><p>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7月10日,湖南农业大学测阳教学科研基地发生村民偷摘玉米事件。这一事件导致该校2015级农学专业作物学科研技能竞赛无法继续,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而无法完成毕业论文。这是因为</p><p>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对象的缺失会影响实践活动的过程</p><p>②实践具有历史性,实践手段的缺失导致实践活动的水平无法评估</p><p>③实践具有社会性,实践主体的缺失导致实践活动无法正常开展</p><p>④实践具有能动性,认识客体的缺失无法体现实践结果的创造性</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④:湖南农业大学测阳教学科研基地发生村民偷摘玉米事件导致该校2015级农学专业作物学科研技能竞赛无法继续,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而无法完成毕业论文,这是因为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对象的缺失会影响实践活动的过程;实践具有能动性,认识客体的缺失无法体现实践结果的创造性;①④符合题意。</p><p>②:偷摘玉米事件,导致实践对象缺失,而不是实践手段的缺失,②错误;</p><p>③:偷摘玉米事件导致是认识客观的缺失,而不是实践主体的缺失,③错误。</p><p>故选B。</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面对流动社会,公共安全该如何保障?这个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22路公交车因乘客刘某错过站与司机发生争吵,进而互殴导致车辆失控坠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此,全社会掀起了如何避免类似悲剧发生的大讨论。有学者指出现实生活中此类事件频发,是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人权利意识不断高涨,但法治意识还没跟上。因此法律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公共安全需要法治意识。某法院用法槌也对此作出了回答,该法院在3起与之类似的拉拽公交司机案件中,认定被告人行为均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一审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不等的刑罚。</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公共安全需要法治意识的必要性。</p></div></div>
<div><p>【答案】①全面表述“文化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文化与政治的辩证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中的任意一点。“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提高公民法治意识/提高公民法治意识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的任意一点+“有利于维护公共安全”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中的任意一点。提高公民法治意识,有利于提高公民素养,约束自己的行为,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从而维护公共安全。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中的任意一点。法治意识作为一种优秀文化,能够成为维护公共安全,呵护社会文明的重要力量。</p><p>【解析】</p><p>本题以公共安全需要法治意识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和意义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设问指向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公共安全需要法治意识的必要性,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文化与生活指的是文化生活的第一单元,主要讲述文化的含义、特点及作用;通过解读设问发现,本题着重考查文化的作用,包括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公共安全需要法治意识进行分析。</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针对安全问题,2018年10月18日,滴滴试运行“黑名单”功能,司机和乘客都可以把对方拉入黑名单,而且这份“黑名单”在试行期间暂时不可取消。在司乘双方选择拉黑之后,滴滴将在12个月内避免为双方匹配订单。有人认为,通过“黑名单”进行约束挺好,避免了相互看不对眼的司乘双方再次见面;也有人认为,这种事后评价功能作用有限,万一发生意外起不到实质性作用。</p><p>从认识反复性的角度,分析对于“黑名单”功能产生争议的原因。</p></div></div>
<div><p>【答案】人们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不同立场、观点、方法等条件的限制,人们认识立场的差异是对“黑名单”功能的争议的重要原因。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黑名单”功能是否见效是-个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完善的过程。</p><p>【解析】</p><p>此题以滴滴试运行“黑名单”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设置了一道问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一方面要识记教材知识,另一方面要能结合材料具体分析。</p><p>此题要求从认识反复性的角度,分析对于“黑名单”功能产生争议的原因,知识限定明确,属于原因类题型。解答此题,可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这两个角度分析。</p><p>首先,从认识的主体的角度分析,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不同立场、观点、方法等条件的限制,人们认识立场的差异是对“黑名单”功能的争议的重要原因。</p><p>其次,从认识的客体的角度分析,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黑名单”功能是否见效是-个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完善的过程。</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讲话指出,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只有自信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树高叶茂,系于根深。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来悔”的豪情。</p><p>运用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给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启示。</p></div></div>
<div><p>【答案】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相信中国人在科技创新的路上会越走越远。发挥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p><p>【解析】</p><p>此题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设置了一道问题,考查意识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p><p>本题要求运用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给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启示,知识限定明确,属于启示类题型。分析题中名言可知,本题实质是考查意识能动作用的第二个方面内容,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p><p>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因此,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相信中国人在科技创新的路上会越走越远。</p><p>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因此,发挥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始终坚持把正确與论导向放在首位。</p><p>2018年11月27日,国家广电总局召开全国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媒体把握方向导向,坚持政治统领,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向学习宣传貫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用力,推动新思想入脑入心、落地生根。要强化价值引领,壮大先进文化,激励前行力量,担当起新的文化使命。</p><p>(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知识,分析广播电视与网络媒体怎样才能“担当起新的文化使命”。</p><p>(2)请你为新闻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两点具体建议。</p></div></div>
<div><p>【答案】(1)①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p><p>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传播优秀健康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③树立文化自信,宣传优秀的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p><p>④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p><p>(2)①坚守中国立场,讲好中国故事。</p><p>②奏响中国旋律,树立中国形象。</p><p>③坚持正面引导,树立时代榜样。</p><p>【解析】</p><p>本题以坚持把正确與论导向放在首位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本题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知识,分析广播电视与网络媒体怎样才能“担当起新的文化使命”。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知识。材料“会议要求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媒体把握方向导向,坚持政治统领,旗帜鲜明讲政治”可知广播电视与网络媒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材料“自觉向学习宣传貫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用力,推动新思想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可知广播电视与网络媒体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材料“要强化价值引领,壮大先进文化,激励前行力量,担当起新的文化使命。 ” 可知广播电视与网络媒体树立文化自信,宣传优秀的民族文化。运用上述答题要素,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p><p>(2)本题要求请你为新闻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两点具体建议。属于建议类主观试题,试题相对开放,考生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南省娄底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