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3:45:05

江西省上饶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上饶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由上饶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经江西省第十三属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自2019年5月1日起施行。加强对历史建筑之类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p><p>①保护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p><p>②文化遗产是我市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p><p>③这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决定性作用&#xa0;</p><p>④文化遗产是我市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遗产。①④:加强对历史建筑之类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保护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也是因为城市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p><p>②:民族节日是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错误。</p><p>③: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③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秋窗日午,小院无人,抱膝独坐,聊嫌枯寂,宜读《庄子》秋水篇;大雪漫天,炉火小坐,人缩如猬,豪气欲销,宜读《水浒传》林冲走雪一篇;冗于琐务,数日不暇,摆脱归来,俗尘满襟,宜读《史记》项羽本纪及游侠列传。这段话主要是想说明(    )</p><p>A.读书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p><p>B.读书过程影响人们的实践和文艺创作</p><p>C.读书环境影响读书内容的选择</p><p>D.读书须在特定氛围中才能加深理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C:材料强调了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景,选择适宜的书籍来读,说明了读书环境影响读书内容的选择,C符合题意。</p><p>AB:材料没有强调读书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也没有强调读书过程影响人们的实践和文艺创作,AB不符合题意。</p><p>D: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氛围影响读书须效果,但不是决定读书效果,因此“读书须在特定氛围中才能加深理解”夸大了环境对读书的作用,D排除。</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上饶市博物馆于5月18日正式开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博物馆现拥有藏品5000余件,其中等级以上的珍贵文物513件。市民网上或电话预约的可优先参观,市民持本人身份证入馆参观。上饶市博物馆的开放(     )</p><p>①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xa0;&#xa0;</p><p>②有利于保障我市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p><p>③有利于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xa0;</p><p>④发挥了我市政府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p><p>A. ①②&#xa0;B. ①③&#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①:先进的文化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博物馆的开放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没有直接必然的关联,①排除。</p><p>②③:市博物馆属于公共文化设施,开放博物馆属于发展文化事业,这有利于保障我市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有利于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②③符合题意。</p><p>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中的主体,④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清华大学曾有这样一道自主招生面试题:老子和孔子有天打架,你会帮助谁?有人说帮老子,有人说帮孔子,有人说谁也不帮,因为打不起来。若你也认为老子和孔子打不起来,最适合选用的观点是(    )</p><p>A.孔子主张大美不言,不会和老子产生冲突</p><p>B.老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不会和孔子一般见识</p><p>C.儒道两家的观点都是我国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p><p>D.不同文化能和谐相处,儒道两家能共生共存</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的包容性。A:庄子主张大美不言,不是孔子,A错误。</p><p>B:庄子强调顺应天命,无为而治。荀子则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不会和孔子一般见识”表述也错误,B错误。</p><p>C:“儒道两家的观点都是我国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并不是老子和孔子打不起来的原因,C不符合题意。</p><p>D:孔子代表儒家文化、庄子代表道家文化,老子和孔子打不起来,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儒道两家文化能求同存异,共生共存,D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无论是孔子学院在全球很多地方的设立,还是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进程中,我们都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需要(    )</p><p>①推动文化创新,创作文化精品,让国外民众了解接受中华文化</p><p>②尊重文化差异,坚持文化平等,认同其他民族文化</p><p>③创新传播方式,利用大众传媒丰富中华文化内涵</p><p>④加强文化交流,通过国家互派留学生等途径传播中华文化</p><p>A.①③&#xa0;B.②③&#xa0;C.①④&#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交流。①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需要推动文化创新,创作文化精品,让国外民众了解接受中华文化,加强文化交流,通过国家互派留学生等途径传播中华文化,①④符合题意。</p><p>②:文化交流、发展,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错误。</p><p>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能丰富文化内涵,能够丰富文化内涵的是实践,③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金庸的武侠小说底色是传统文化,精神龙骨则是儒家理论。他笔下形形色色的侠客基本恪守仁义、忠孝、志勇等品质,其作品表现出的向死而生的家国情怀曾触动几亿人的心。他的小说正版发行已经超过5亿册,被影视圈数次翻拍。金庸作品的成功是因为(    )</p><p>①其渗透着唐宋诗词等中国文化的底蕴,展示着中华文化的魅力   </p><p>②其创作立足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p><p>③其作品中的家国情怀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情结,引导人们向美向善</p><p>④赢得了市场所以显示出其优秀的文化价值</p><p>A. ①③&#xa0;B. ②③&#xa0;C. ①④&#xa0;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传承。①③:金庸作品的成功是因为其渗透着唐宋诗词等中国文化的底蕴,展示着中华文化的魅力。其作品中的家国情怀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情结,引导人们向美向善,①③项符合题意。</p><p>②:金庸作品的成功是因为其创作来源于生活实践,而不是来源于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②错误。</p><p>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而非前提,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    )</p><p>①对传统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p><p>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p><p>③对于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p><p>④继承传统文化,挖掘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自信。①: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①不符合题意。</p><p>②③: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p><p>④: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一味继承,④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文学艺术也有受地域影响。</p><p>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小题:</p><p>【1】不同地域可能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如北方的文学会呈现出苍凉或雄浑,而南方文学则以清丽或浪漫示人。文学作品不同风格体现了(     )</p><p>①地域环境对文化的内容有重要影响&#xa0;&#xa0;</p><p>②不同地域在自然、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差异</p><p>③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xa0;&#xa0;</p><p>④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p>【2】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出了钱塘湖边的春意盎然。后人可以从他们不同的景色描绘中,认识和区分出特定的环境,这表明(    )</p><p>①处于不同环境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点&#xa0;</p><p>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p><p>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世界中起决定作用   </p><p>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p><p>A. ①②</p><p>B. ①④</p><p>C. ②③</p><p>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p><p>【1】A</p><p>【2】B</p><p>【解析】</p><p>本题以文学艺术的地域性特征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考查考生的分析、鉴别能力。</p><p>【1】本题考查文化的区域性特征。①②:不同地域可能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文学作品不同风格体现了地域环境对文化的内容有重要影响,也体现了不同地域在自然、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差异,①②符合题意。</p><p>③:材料强调的是不同地域的文化的特性,没有强调不同地域的文化的共性,③不符合题意。</p><p>④:材料未涉及文化交流,也就没有体现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④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A。</p><p>【2】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实践的内涵、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④:后人从古代诗人不同的景色描绘中,认识和区分出特定的环境,这表明处于不同环境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也反映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①④符合题意。</p><p>②:材料反映的是认识世界,而不是反映改造世界,更不是反映改造客观世界,没有体现实践是否具有直接现实性的问题,②不符合题意。</p><p>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世界中不能起决定作用,③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哲学的基本派别看,下列观点与“气者,理之依也”的根本观点一致的是(     )</p><p>①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xa0;&#xa0;</p><p>②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p><p>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xa0;&#xa0;</p><p>④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p><p>A. ①②&#xa0;B. ②③&#xa0;C. ③④&#xa0;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①:世界具有客观物质性,不是自我创造的,①错误。</p><p>②: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这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②符合题意。</p><p>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这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③不符合题意。</p><p>④: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这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④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上饶市委、市政府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到今年,创国卫工作深入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在我市经济发展提速增效的同时,补齐公共卫生体系和社会环境的短板,需要我们从思想认识、政策措施、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统筹谋划、分类实施。“统筹谋划、分类实施”就是要(    )</p><p>①以系统论的视角,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制定出最佳方案</p><p>②以方法论的视角,坚持“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方法</p><p>③以唯物论的视角,坚持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指导具体的工作</p><p>④以认识论的视角,坚持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②:在经济发展提速增效的同时,补齐公共卫生体系和社会环境的短板,需要我们从思想认识、政策措施、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统筹谋划、分类实施,这以系统论的视角,要求我们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制定出最佳方案,以方法论的视角,坚持“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方法,①②符合题意。</p><p>③:科学的思想方法属于唯物辩证法,不属于唯物论,③错误。</p><p>④:“坚持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不属于认识论的视角,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地在发放一项惠农补贴时,为了防止虚报冒领,引进了先进的指纹机,以核实领取人身份。提取备份指纹忙活了大半年,年底发放时,却遇到了尴尬。原来,很多村民长时间干农活,手指裂了口子,明明是同一个人的同一个手指头,可就是无法通过指纹机的验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①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②要将人民意愿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p><p>③教条主义是愿望和结果不一致的首要原因</p><p>④尴尬的出现说明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①:为防虚报冒领,引进先进的指纹机,却没有考虑到农民劳作的实际情况,这启示我们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符合题意。</p><p>②: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意愿”出发,②错误。</p><p>③:材料中,没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愿望和结果不一致的首要原因,③错误。</p><p>④:材料中部分农民的指纹无法获得验证,这种尴尬的出现,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工作的科学化逐步地得以解决,告诉人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④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微信表情制作团队根据周星驰在影片中常出现一些夸张搞笑的捂脸动作而创作了“捂脸”表情。该表情以它丰富的情感内涵、委婉的表达方式,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一千个人眼中便有一千种“捂脸”:遇到好事了,捂脸;遇到坏事了,捂脸;认错的时候,捂脸;太尴尬了,捂脸……材料表明(      )</p><p>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p><p>②不同的人对不同事物的反映可能是相同的&#xa0;&#xa0;</p><p>③人们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的理解有个体差异性</p><p>④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p><p>A. ①③&#xa0;B. ①②&#xa0;C. ②③&#xa0;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①:微信表情制作团队根据周星驰在影片中常出现一些夸张搞笑的捂脸动作而创作了“捂脸”表情,该表情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委婉的表达方式,这说明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①符合题意。</p><p>②:不同的人对不同事物的反映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材料强调的是“不同”,②不符合题意。</p><p>③:一千个人眼中便有一千种“捂脸”,这说明人们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的理解有个体差异性,③符合题意。</p><p>④:客观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的这首《杨柳枝词》既用“金色”和“丝”来作比较,写尽了早春新柳又嫩又软的娇态和生机,又借柳树所生之地不得其位,因而不能得到欣赏的境遇,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也含蓄地抨击了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对此从哲学角度理解正确的有(    )</p><p>①荒园孤柳等景观元素是诗人独特审美思维必不可少的基础</p><p>②诗人大胆突破诗词创作固有规律而使该诗艺术力量感人至深</p><p>③从枝条着手描写柳树的美姿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自觉选择性</p><p>④一株垂柳荒凉冷落的处境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内心世界</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本质、意识活动的特点。①:荒园孤柳等景观元素是诗人独特审美思维必不可少的基础,符合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①正确。</p><p>②:规律具有客观性,他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大胆突破诗词创作固有规律”表述错误,②排除。</p><p>③:从枝条着手描写柳树的美姿,借用了“金色”和“丝”,借用时间和地点,暗讽怀才不遇,人才选拔机制问题多多,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自觉选择性,③正确且符合题意。</p><p>④:“一株垂柳荒凉冷落的处境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内心世界”属于文学的视角,不属于哲学的视角,④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诗句中,蕴含哲理相近或相似的是(    )</p><p>①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p><p>②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p><p>③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xa0;&#xa0;    </p><p>④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p><p>A. ①②&#xa0;B. ①③&#xa0;C. ②④&#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①:“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体现的是人们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能有所不同,体现了认识的差异性。</p><p>②: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话体现了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p><p>③:“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体现了发展的观点。</p><p>④:“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体现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p><p>结合上述分析,②和④体现的哲理相同,都是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实现了在月球背面首次着陆。登陆后嫦娥四号着陆器自动获取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的月背照片,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地球。这张图片将人们眼球带进了一个人类从未涉足的世界,棕黄色土地上布满了多个大大小小的撞击坑。由此可见:(   )</p><p>①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p><p>②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p><p>③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p><p>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和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p><p>A. ①②</p><p>B. ②④</p><p>C. ①③</p><p>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①③: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拍得世界第一张近距离的月背照片,将人们眼球带进了一个人类从未涉足的世界,这说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也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③符合题意。</p><p>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错误。</p><p>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已有认识不一定都是错误的,不能一味地被否定和代替,④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科学家们首先了解水稻不同基因对应的不同性状,以及不同基因耦合可早能产生的性状,然后将这些基因进行相对精确地重新组合,实现了“分子设计育种”。这技术,不是用转基因技术,而是通过发挥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基因优势来完成的。材料说明(    )</p><p>①人们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p><p>②人们能认识水稻不同基因之间的联系,并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p><p>③人们可以改变水稻内部基因发生作用的条件,培育新的稻种</p><p>④水稻不同基因之间固有的联系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实践的直接现实性、联系的客观性。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人们通过实践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但“总能”说法过于绝对化,①错误。</p><p>②:人们能认识水稻不同基因之间的联系,并根据客观事物已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错误。</p><p>③④:科学家们首先了解水稻不同基因对应的不同性状,以及不同基因耦合可早能产生的性状,然后将这些基因进行相对精确地重新组合,实现了“分子设计育种”,这很好地印证了人们可以改变水稻内部基因发生作用的条件,培育新的稻种,水稻不同基因之间固有的联系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期一直处于舆论中心的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在自主创新和迈向全球的征途中,华为在困难中不断前行,经过多年的积累,终于从追赶者成为领跑者。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p><p>①实践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物质性活动  </p><p>②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是华为不断革新的先导</p><p>③量的积累为事物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p><p>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实践的直接现实性、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创新的社会作用。①:华为,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这说明实践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物质性活动,①符合题意。</p><p>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华为不断革新的先导,②错误。</p><p>③:质变为事物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③错误。</p><p>④:“在自主创新和迈向全球的征途中,华为在困难中不断前行,经过多年的积累,终于从追赶者成为领跑者。”反映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体积不变的木桶,先放满小砾石,大石块很难再搁下;如果换个顺序,小砾石就能填满石块间的缝隙。实验有力地证明(    )</p><p>①把握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可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p><p>②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做好事情的前提</p><p>③从实际条件出发,有助于提高事物的整体功能和效率</p><p>④发挥关键部分的决定作用,能使事物的性质和状态有利于事物的发展</p><p>A. ①②&#xa0;B. ①③&#xa0;C. ②④&#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③: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体积不变的木桶,放小砾石和大石块的顺序不同,效果就不同,这有力地证明了从事物存在的客观条件出发,把握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可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有助于提高事物的整体功能和效率,①③符合题意。</p><p>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也是做好事情的前提,②错误。</p><p>④:材料强调把握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没有体现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④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2018年3月美国挑起中美贸易争端,到2019年继续升级。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我国也随之采取了反制措施,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温。有人指出:“所有的贸易战,最后都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p><p>①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p><p>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p><p>③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p><p>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p><p>A. ①④</p><p>B. ②④</p><p>C. ①③</p><p>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矛盾双方的关系、主要矛盾的地位和作用。①:“所有的贸易战,最后都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这一观点强调的是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不是强调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①不符合题意。</p><p>②④:“所有的贸易战,最后都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这是因为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p><p>③: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③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在于(    )</p><p>①两者都反映了矛盾的不平衡</p><p>②前者要解决的是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问题,后者要解决的是事物的主流、支流和性质问题</p><p>③前者要分析的是同一事物中诸多矛盾的关系,后者分析的是同一矛盾双方的关系</p><p>④二者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p><p>A. ①②③&#xa0;B. ①③④&#xa0;C. ①②④&#xa0;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①: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反映了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因此它们都反映了矛盾的不平衡,①正确。</p><p>②: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矛盾一方是矛盾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抓主流,把握事物的本质,②正确。</p><p>③: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一个矛盾有两个方面,其力量是不平衡的,可以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因此前者要分析的是同一事物中诸多矛盾的关系,后者分析的是同一矛盾双方的关系,③正确。</p><p>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二者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而不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与“和谐号”相比,“复兴号”采用了更先进的安全保障技术、更加节能的全新低阻力流线型头型和车体平顺化设计,车厢实现Wi-Fi全覆盖,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我国高铁从以前的“洋基因”“混血”以我为主”,逐步发展到现在由内而外都是“纯中明国”制造。我国高铁的发展印证了(    )</p><p>①在批判性思维推动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p><p>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因素</p><p>③坚持在辩证的否定中推动事物向更高的阶段发展</p><p>④新事物总是以旧事物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p>A. ①③&#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①③:我国高铁从最早的“洋基因”“混血”以我为主”,逐步发展到现在由内而外都是“纯中明国”制造,印证了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要在批判性思维推动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从而推动事物向更高的阶段发展,①③符合题意。</p><p>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因素,抛弃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②错误。</p><p>④:材料未涉及新旧事物的关系问题,也就没有体现新事物是否总是以旧事物作为自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问题,④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下列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是</p><p>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p><p>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p><p>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p><p>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及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不属于上层建筑,A项符合题意要求;BCD项均与题意要求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我们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基于(    )</p><p>①社会历史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是人民创造的</p><p>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p>③坚持群众观点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p><p>④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p><p>A. ①③&#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①③: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我们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基于社会历史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是人民创造的,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因为坚持群众观点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p><p>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错误。</p><p>④: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漫画《目标不同》(作者:铎)解读合理的是</p><p>A. 心态正确才能实现目标</p><p>B. 干事效果源自目标定位</p><p>C. 价值取向影响行为结果</p><p>D. 主观动机决定行为目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漫画《目标不同》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取向影响行为结果,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心态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主要是目标不同,行动的结果会有差别,A项与题意不符;干事效果是实践的结果,受目标定位影响,但不源自目标定位,B项说法错误;主观动机影响行为目的,但不能起决定作用,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时代在变迁,但精神永不过时。发扬五四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p><p>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分析弘扬“五四精神”的积极意义。</p></div></div>
<div><p>【答案】①“五四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p><p>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五四精神”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和不竭的精神动力</p><p>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五四精神”能凝聚民族力量,增强综合国力。</p><p>④“五四精神”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解析】</p><p>本题以五四运动100周年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五四精神的产生及其作用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p>本题属于文化生活模块试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分析弘扬“五四精神”的积极意义。知识限定为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确定答题的知识角度:文化的总体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生的作用等。最后运用这些知识要点分析弘扬“五四精神”的意义。</p><p>(1)文化的总体作用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结合材料分析“意义”:“五四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p><p>(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结合材料分析“意义”:“五四精神”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和不竭的精神动力。</p><p>(3)文化与综合国力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结合材料分析“意义”:“五四精神”能凝聚民族力量,增强综合国力。</p><p>(4)文化对人生的作用角度:写出主干知识: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结合材料分析“意义”:“五四精神”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材料一: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会上,习家近平总书记直面当前思政课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结合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需求,对一些长期困扰一线教师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鞭辟入里的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裁培。并提出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等八个“相统一”的要求。</p><p>材料二:某校组织政治教师学习座谈会精神,围绕着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教师甲:总书记提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方向。教师乙: 近年来,我校邀请十八洞村当家人介绍精准扶贫经验、海尔集团讲述企业改革创新故事,或组织学生到街道、企业参观研修,对学生思想震动很大,增强了四个自信。教师丙:讲信仰首先要有信仰。作为思政课老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站稳这个政治立场。教师丁:说得对,思政课老师要直面各种社会思潮、错误观点,敢于亮剑、勇于亮剑,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和世界,体会到马列主义的真理力量。</p><p>(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来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观点。</p><p>(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教师的发言说明怎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p></div></div>
<div><p>【答案】(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直面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的矛盾,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鞭辟入里的分析。</p><p>②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p><p>③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p><p>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思想政治课教育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历史的统一。</p><p>(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组织学生到街道、企业参观研修,是立足实践,深入社会生活,坚持开门办学的表现,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化。</p><p>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教师要掌握和讲授科学理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评判现实问题,体悟真理的力量,增强理论自信。</p><p>【解析】</p><p>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思政课建设的要求以及人们围绕此要求展开的热烈讨论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探究和论证问题,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p>第(1)问,本题属于哲学模块试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来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观点。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矛盾的相关知识,接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确定答题的知识角度:矛盾的普遍性、主要矛盾、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等。最后运用这些知识要点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观点。</p><p>①矛盾的普遍性角度:写出主干知识: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结合材料习近平总书记直面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的矛盾,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鞭辟入里的分析。</p><p>②主要矛盾角度:写出主干知识: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结合材料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p><p>③矛盾的特殊性角度:写出主干知识: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材料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p><p>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角度:写出主干知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结合材料思想政治课教育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历史的统一。</p><p>第(2)问,本题属于哲学模块试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教师的发言说明怎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相关知识,接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确定答题的知识角度: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等。考生要认真研读材料,找出关键信息,对应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知识要点。</p><p>①实践决定认识角度:写出主干知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结合材料组织学生到街道、企业参观研修,是立足实践,深入社会生活,坚持开门办学的表现,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化。。</p><p>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角度:写出主干知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结合材料教师要掌握和讲授科学理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评判现实问题,体悟真理的力量,增强理论自信。</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河北曲周县位于黄淮海平原,自古这里就是一片盐碱地,是出了名的“老碱窝”。1973年,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中国农业大学6位老师来到曲周县盐碱最重的张庄村,立下誓言“治不好盐碱地不回家”。在漏风、漏雨、漏土的“三漏房”里,中国农大的老师们吃糙面、树叶、棉花壳磨成的“三和面”;田间地头,他们和农民们一起在盐碱滩上摸爬滚打。最终,农大老师们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浅井深沟、农林水并举”的综合治理措施。他们把张庄村南80亩盐碱最严重的地块开辟为试验田,第二年粮食亩产就达到230多公斤,而当时曲周县粮食平均亩产只有50公斤。就这样,曲周的土地一年比一年好,曲周县28万亩盐碱地得到全面综合治理。由中国农大牵头的“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19年5月30日,《新闻联播》播出了中国农大老师扎根曲周46年改造农田的事迹。</p><p>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国农大的老师是如何在农田改造中实现人生价值的。</p></div></div>
<div><p>【答案】①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中国农大的老师辛勤劳动改造盐碱地为良田,正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p><p>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人的价值只有在社会中实现,中国农大的老师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p><p>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中国农大的老师誓言改变曲周盐碱地的状况,和农民同吃住,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了盐碱地变良田的目标。</p><p>【解析】</p><p>本题以中国农业大学6位老师曲周县治盐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农业大学6位老师来到曲周县克服困难治理盐碱地取得重大成果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同时考查考生人生价值的认识,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p>本题属于哲学模块试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国农大的老师是如何在农田改造中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确定答题的知识角度:人的价值的内涵、价值的实现与创造等。</p><p>①人的价值的内涵角度:写出主干知识: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结合材料中国农大的老师辛勤劳动改造盐碱地为良田,正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p><p>②价值的实现与创造角度:写出主干知识: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人的价值只有在社会中实现。结合材料中国农大的老师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p><p>③价值的实现与创造角度:写出主干知识: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结合材料中国农大的老师誓言改变曲周盐碱地的状况,和农民同吃住,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了盐碱地变良田的目标。</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省上饶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