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一中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你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你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你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你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p><p>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方法论影响世界观</p><p>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转化 ④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p><p>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威廉.詹姆斯看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①④项符合题意;世界观影响方法论,而不是方法论影响世界观,②项说法错误;世界观是观点和看法,方法论是做法两者不能相互转化。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改革开放沿着正确道路前进。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p><p>A.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B.哲学的任务就是获得正确的认识</p><p>C.社会实践是哲学的来源</p><p>D.普通的社会成员是不具备哲学知识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是因为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符合题意。</p><p>B: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B错误。</p><p>C:材料强调的是哲学的作用,而不是强调哲学的起源,C不符合题意。</p><p>D:“普通的社会成员是不具备哲学知识的” 该说法错误,D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p><p>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p><p>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p><p>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p><p>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p><p>A.①② B.②③</p><p>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说法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br />②④符合题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合理性在于看到了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br />③说法错误,离开哲学的指导,科学研究就无法取得进展,此说法夸大了哲学的作用。<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历史学讲的是“历史如此然”,也就是说历史是如此的;历史哲学则探究的是“历史之所以然”,也就是说历史为什么是如此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p><p>①历史学以历史哲学为指导 </p><p>②历史学以历史哲学为基础</p><p>③历史哲学与历史学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p><p>④历史哲学与历史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材料中历史学与历史哲学的关系反映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历史哲学与历史学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历史哲学为历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①③两项符合题意;历史哲学与历史学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历史哲学以历史学为基础,②项观点错误;历史哲学与历史学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江颖课题组、徐莉梅课题组、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毅勤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王恩哥课题组合作,再次取得突破,首次得到了水合钠离子的原子级分辨图像,并发现了一种水合离子输运的幻数效应。该项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5月14日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这说明</p><p>①存在决定思维 </p><p>②思维能够反映存在 </p><p>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p><p>④思维决定存在</p><p>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②③:题中科研成果的取得表明人可以正确认识世界,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反映存在,②③符合题意。</p><p>①:材料体现的是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未涉及存在决定思维,①不符合题意。</p><p>④:存在决定思维,④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康有为认为认识的产生依靠感官与外界的接触,但“吾人之至渺小,吾人之知识至有限,岂能以肉身之所见所闻而尽天下之事理乎?”所以,“天下之物至不可测”。康有为的观点</p><p>①否认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p><p>②否认了人们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p><p>③认为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经验 </p><p>④看到了人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p><p>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康有为认为,“天下之物至不可测”,即他认为人们不可能彻底认识世界,②项符合题意;“吾人之知识至有限,岂能以肉身之所见所闻而尽天下之事理乎”,表明康有为认为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经验的范围,③项符合题意;康有为的观点不涉及认识的反复性,但他否认了认识具有无限性,①④两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p><p>①“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p><p>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p><p>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p><p>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哲学基本派别的相关知识。哲学基本派别对立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蕴含的哲理是联系的观点,“天不变,道亦不变”蕴含的是静止的观点,二者没有体现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①不符合题意;“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唯物主义观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识“吾心”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二者体现了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②符合题意;“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强调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理在事先,理生万物”强调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二者体现了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③符合题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蕴含的哲理客观唯心主义观点,“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蕴含的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二者没有体现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根本原因在于</p><p>A. 它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B. 它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p><p>C. 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哲学 D. 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哲学,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以实践为基础的哲学,C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A、B、D说法都对,但都不是根本原因。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说:“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p><p>①是否关注人民需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的本质区别</p><p>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p><p>③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p><p>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③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p><p>①: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的本质区别,①错误。</p><p>②:材料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并非仅仅是科学性,②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要求,这种任务和要求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以及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观点和理论。哲学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概括自己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凝聚自己时代最精致、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成为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上述事实说明</p><p>A. 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政治</p><p>B. 一定形态的文化决定一定形态的经济政治</p><p>C. 哲学既属于思想文化范畴又属于经济和社会范畴</p><p>D. 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题干说到哲学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概括自己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凝聚自己时代最精致、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说明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故D观点符合题意,A观点与材料不符,B、C观点错误,文化不是决定因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哲学属于文化范畴,不是经济范畴,故答案应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恩格斯指出,文艺复兴驱散了“中世纪的睦灵”,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西方学者在论及文艺复兴的意义时,普遍将它作为西方社会近代化的开端。这充分体现了()。</p><p>①反映时代要求和任务的哲学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p><p>②社会变革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p><p>③现代化发端和发达于欧洲是人类历史的必然</p><p>④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反作用</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该题考查哲学的作用,题干说文艺复兴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说明反映时代要求和任务的哲学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反作用,故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不选。故答案应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p><p>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p><p>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p><p>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p><p>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毛泽东通过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制定了相关的策略,说明要需要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从实际出发,依据变化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故①③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行动的出发点是实际情况而不是认识,故②说法错误;主观能动性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故④说法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这蕴含的哲理是</p><p>①把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p><p>③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结合起来</p><p>④说明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是不变的</p><p>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是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这启示我们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结合起来,①③符合题意。</p><p>②:题意不涉及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②不符合题意。</p><p>④:真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p><p>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p><p>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p><p>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p><p>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③错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时相对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世间万物,变动不居”体现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体现了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p><p>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②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p><p>③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④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 这表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①②正确且适合题意;意识并不是人脑的分泌物,③说法错误;意识的源泉是客观存在,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p><p>①滴水穿石 ②根系沃土 ③敬德保民 ④犬吠非主</p><p>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③→①→④→② D. ①→④→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故正确的是①→②→④→③,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未来装有“驾驶脑”的智能车会比人驾驶的车更好更安全。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我们不但要解决“车”的问题,将车做成软件定义的机器,还要解决“人”的问题,用“驾驶脑”替代驾驶员的驾驶认知,并获得驾驶知识和驾驶技巧,使得汽车成为驾驶员自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p><p>①作为一种新型思维工具,“驾驶脑”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p><p>②发展自动驾驶技术需要将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p><p>③“驾驶脑”不等于人脑,只是驾驶员的智能代理</p><p>④利用人工智能来发展自动驾驶技术,体现了人们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成功</p><p>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③:“驾驶脑”是人实践的产物,不是人脑,只是驾驶员的智能代理,发展自动驾驶技术需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将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②③符合题意。</p><p>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具有思维能力,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驾驶脑”不具有思维能力,没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①错误。</p><p>④:“人们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成功”这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④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武汉是汇聚南腔北调的大都市,由于社会交往的需要和学校教学用语的影响,使得许多武汉孩子更喜欢说普通话。但是,武汉方言仍然富有生命力。近几年涌现出的许多新词“‘搞人’、‘掉得大’、‘装精’”,都带有浓郁的武汉特色。从哲学的角度,武汉方言的变化体现出</p><p>①事物变化的总是表象,内在的本质是不变的</p><p>②局部的变化不会妨碍事物整体性质的稳定</p><p>③事物在绝对运动中总是保持着某种相对静止</p><p>④事物在其自身的运动演变中得以生存和延续</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武汉是汇聚南腔北调的大都市,由于社会交往的需要和学校教学用语的影响,使得许多武汉孩子更喜欢说普通话。但是,武汉方言仍然富有生命力。武汉方言的变化体现出事物在绝对运动中总是保持着某种相对静止,事物在其自身的运动演变中得以生存和延续,③④适合题意;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①错误;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由“雾”到“雾霾”,“雾”的意象被彻底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雾”意象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p><p>B.“雾”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p><p>C.“雾”意象的变化根源于人的意识的变化</p><p>D.“雾”的意象是客观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A:材料体现的是物质决定意识,不涉及认识的反复性,A不符合题意。</p><p>B:过去说到雾,很诗意,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这是因为客观存在发生了变化,也即物质决定意识。“雾”的意象的改变说明“雾”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B符合题意。</p><p>C:“雾”意象的变化根源于客观存在的变化,C错误。</p><p>D:“雾”的意象即人的意识,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D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把幸福作为目标会给人带来压力,把幸福当作头等大事的人感受到的积极情绪,会比其他人少50%,而所表现出的抑郁症状反而会多出75%。这表明</p><p>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p><p>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p><p>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p><p>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把幸福作为目标会给人带来压力,这体现的是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未涉及意识是人脑的机能,A不符合题意。</p><p>B:材料体现的是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未涉及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不符合题意。</p><p>C:材料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并非强调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不符合题意。</p><p>D:把幸福作为目标会给人带来压力,会减少人的积极情绪,这表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在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上,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有评委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这则故事蕴含的道理是</p><p>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认识的多样性</p><p>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p><p>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p><p>④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人类宝贵的财富</p><p>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这则故事体现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人类宝贵的财富,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认识的反复性,①说法错误;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截至2019年8月14日10时,“利奇马”共造成中国1402.4万人受灾,57人死亡(其中浙江45人,安徽5人,山东5人,江苏1人,台湾1人),14人失踪(浙江3人,安徽4人,山东7人),20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537.2亿元人民币。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失,一些人思想“另类”,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说,灾害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第三种人说,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缩减到最低程度。</p><p>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上述三种人的观点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基本观点各是什么?</p></div></div>
<div><p>【答案】①第一种人认为“天命不可违”,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②第二种人认识到“灾害已成定局”,但消极等待,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且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③第三种人的认识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p><p>【解析】</p><p>此题以不同的人对台风“利奇马”的不同认识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设置了一道问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p><p>本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上述三种人的观点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基本观点各是什么,解答此题关键是识记和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各种观点。</p><p>第一种人说,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这是把“天”这种客观精神当作世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p><p>第二种人说,灾害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这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且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p><p>第三种人说,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缩减到最低程度,这既看到了世界的物质性,同时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p><p>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简称“三权分置”)并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等,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备受社会关注。农户享有土地承包权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承包农户有权占有、使用承包地,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并获得收益;有权通过转让、互换、出租(转包)、入股或其他方式流转承包地并获得收益。赋予经营主体更有保障的土地经营权,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关键。</p><p>结合材料,阐述实行“三权分置”的“变化”是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动观的。</p></div></div>
<div><p>【答案】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实行“三权分置”并行改革,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等,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制度创新,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发展,属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属于社会运动,是最高级的运动形式。</p><p>②我国的主要矛盾较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已经有了较大变化,这是绝对的;农村要发展,必须要有新的制度创新,这体现了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p><p>③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实行“三权分置”并行改革,并没有改变农村土地由农民集体所有的性质和农民对农村土地的承包权,这些都体现了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p><p>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的论断既强调我国主要矛盾变化,但又明确我国当前的发展水平同构想的社会主义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目前依然处于中等收入的状况,属于初级阶段;实行“三权分置”并行改革,既保证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又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些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p><p>⑤发展是前进的、向上的运动变化,是性质的改变,是新事物的产生。它表明了事物运动的方向性。所以,马克思主义运动观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的形而上学观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主要矛盾”的论断,以及实行“三权分置”并行改革,都是理论上和体制上的重大创新,把原来的理论和体制推进到了一个新水平、新时代,体现了我党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p><p>【解析】</p><p>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的政治认同、公共参与、法治意识、科学精神素养,考查学生快速获取信息、正确调用知识、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为体现类题型,要求学生结合材料,阐述实行“三权分置”的“变化”是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动观的。本题难度一般。</p><p>本题以农村土地实行“三权分置”为背景设置相关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社会在运动,可联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等相关知识;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简称“三权分置”)并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等,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可联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运动与静止的特征、发展的概念和特征等知识分析作答。</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开通。在大桥开工之前,工程师们对大桥沿线进行了地质、地貌调查,并作出可行性报告;其中,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尺寸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可靠16级台风、八级地震及三十万吨巨轮撞击,这种支座不但能提供稳定可靠的承载力,还能吸收地震能量,大大降低了地震对大桥的破坏力。</p><p>结合材料,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是如何体现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的。</p></div></div>
<div><p>【答案】①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港珠澳大桥在大桥开工之前,工程师们对大桥沿线进行了地质、地貌调查,并作出可行性报告,遵循了桥梁建造固有的规律,体现了规律的普遍性。</p><p>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港珠澳大桥建造成功,正是遵循了规律的客观性。</p><p>③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尺寸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可靠16级台风、八级地震及三十万吨巨轮撞击,这种支座不但能提供稳定可靠的承载力,还能吸收地震能量,大大降低了地震对大桥的破坏力。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自身服务。</p><p>【解析】</p><p>本题以港珠澳大桥的建造为背景材料,考查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p><p>可结合材料,从规律是普遍的,要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等方面,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是如何体现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的。</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是如何体现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的。</p><p>从材料可以看出,港珠澳大桥在大桥开工之前,工程师们对大桥沿线进行了地质、地貌调查,并作出可行性报告,遵循了桥梁建造固有的规律,体现了规律的普遍性。港珠澳大桥在建造过程中,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尺寸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可靠16级台风、八级地震及三十万吨巨轮撞击,这种支座不但能提供稳定可靠的承载力,还能吸收地震能量,大大降低了地震对大桥的破坏力。说明人们能够遵循规律的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自身服务。</p><p>可从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等方面,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是如何体现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的。</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材料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停留在数量型发展而非质量型发展,是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在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等跨越发展任务方面紧迫而艰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信,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中国制造2025”就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大变革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p><p>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的哲学依据。</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制造业大而不强、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明显、发展任务紧迫艰巨的客观情况,中国作出了这个重大的战略部署。②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中国针对制造业紧迫而艰巨的客观情况,为了实现强国目标,作出了这个重大战略部署。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中国制造2025”战略作为正确战略,对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p><p>【解析】</p><p>此题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设置了一道问题,考查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一方面要综合把握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要能结合材料具体分析。</p><p>本题要求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的哲学依据,知识限定明确,属于分析说明类题型。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唯物论的知识主要包括: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以及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然后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即可。</p><p>题中,我国针对制造业大而不强、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明显、发展任务紧迫艰巨的客观情况,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p><p>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这表明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p><p>我国针对制造业紧迫而艰巨的客观情况,为了实现强国目标,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p><p>“中国制造2025”战略作为正确战略,对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这表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