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3:38:27

甘肃省武威十八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描绘大自然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惊奇和敬畏、使人们不由自主地震撼于我们头顶的星空:“世界是什么?人又是什么?”人们在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中渐渐形成了对世界总的看法。“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    )</p><p>A.哲学的产生与发展源于大自然</p><p>B.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需要和好奇</p><p>C.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p><p>D.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C:“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C符合题意。</p><p>A:哲学的产生与发展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而不是源于大自然,A说法错误。</p><p>B:好奇属于人们的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哲学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而不是产生于主观需要和好奇,B说法错误。</p><p>D:材料强调哲学的产生,不强调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D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  )</p><p>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p><p>B.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p><p>C.哲学是哲学家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p><p>D.真正的哲学就是社会生活本身</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B: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B符合题意。</p><p>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学问,但哲学并不是一门科学,A说法错误。</p><p>C:材料强调哲学的作用,哲学是哲学家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但并非都是科学总结,C说法错误。</p><p>D:真正的哲学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并不等于社会生活本身,D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是一座高山,拾级而上,谛听来自智者的妙语;俯首凝神,让思接千载,心游八方。每个足迹都写满了人类探索的经验,每种方法都搭起了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告诉我们(  )</p><p>①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p><p>②哲学是对人生系统的反思的思想</p><p>③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追问和思考</p><p>④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④:材料告诉我们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①④符合题意。</p><p>②:哲学是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能够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不是对人生系统的反思的思想,②说法错误。</p><p>③: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而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追问和思考,③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   )</p><p>A.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B.哲学是追求智慧之学</p><p>C.哲学的任务是获得正确的认识</p><p>D.普通的社会成员不具备哲学知识</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之所以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是因为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或者说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A符合题意。</p><p>BC:材料强调哲学的任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但哲学的任务不是追求智慧之学,也不是为了获得正确的认识,而是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BC说法错误。</p><p>D:普通的社会成员不是不具备哲学知识,而是不能把自发的、零碎的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而上升到哲学高度,D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看法中,属于世界观的有(    )</p><p>①古来万事东流水   ②太阳东升西落</p><p>③水往低处流       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p><p>A.①②④&#xa0;B.①②③④&#xa0;C.①②&#xa0;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④: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古来万事东流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属于世界观,①④符合题意。</p><p>②③:太阳东升西落、水往低处流是对现象的一种描述,②③不属于世界观。</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有人认为:“历史地看,哲学和世界观其实是一回事,所有的重要哲学归根结底都是一种世界观,因为世界观和哲学可以相互替代。”这种观点()</p><p>A. 是正确的,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就是哲学</p><p>B. 是片面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p>C. 是正确的,经哲学家整理的世界观就是哲学</p><p>D. 是片面的、哲学是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世界观与哲学并不是一回事,二者并不可以相互替代,因而材料中的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是正确的,A、C项错误;材料中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并不可以相互替代,B项正确;哲学并不是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p><p>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p>②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就是哲学</p><p>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p>④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p><p>A.①②&#xa0;B.③④&#xa0;C.②④&#xa0;D.①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①:只点明了世界观的含义,不符合题干所设问的“二者关系”的说法,①排除。</p><p>②:“世界观就是哲学”这种说法不对,世界观和哲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就是”二字太绝对,②排除。</p><p>③④:两项都正确说明了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③④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不少人放松了自己的世界观教育。近年来,有众多贪官污吏被纪委调查,同时也有多名娱乐圈名人因涉毒而被刑拘。上述现象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p><p>A.要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人生</p><p>B.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对人产生消极影响</p><p>C.要认识到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p><p>D.任何人都应把自己的世界观上升为哲学</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材料中的现象从哲学上启示我们,世界观决定方法论,要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人生,否则就会走向邪路,A符合题意。</p><p>B: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错误的世界观对人产生消极影响,B说法错误。</p><p>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C说法错误。</p><p>D:材料强调世界观对我们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有重要指导作用,任何人都应把自己的世界观上升为哲学既没这个必要,也没这个可能,D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下,倡导绿色消费,切准人民群众的思想“脉搏”,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的根本认识至关重要。思想是人的“总开关”,指挥着人们的消费行为。这表明(  )</p><p>①世界观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一种哲学体系 </p><p>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p><p>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p><p>④思想观念作为物质力量影响人们的选择</p><p>A.①②&#xa0;B.②③&#xa0;C.③④&#xa0;D.①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②③:思想是人的“总开关”,指挥着人们的消费行为。这表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因此倡导绿色消费对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的根本认识至关重要,②③符合题意。</p><p>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并不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一种哲学体系,①说法错误。 </p><p>④:思想观念作为精神力量影响人们的选择,思想观念并非物质力量,④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某种意义上,现在真正的思想进步是科学努力的结果。哲学已经把责任交给了它原来的分支,如物理学和心理学。哲学家现在能够做的只剩下提供某种思想脚手架用以支撑这个伟大的实证建筑,这说明(   )</p><p>①具体科学正取代哲学发挥指导作用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p><p>③哲学是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p><p>A.①②&#xa0;B.②③&#xa0;C.③④&#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②④:材料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②④符合题意。</p><p>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并不能取代哲学发挥指导作用,①说法错误。   </p><p>③: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说法错误。  </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div><p>【题目】有人认为要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研究地震科学,深入研究地壳运动规律。这是因为</p><p>A.地震科学是人们从事哲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p><p>B.哲学能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正确指导</p><p>C.马克思哲学是进行地震科学实验的基础</p><p>D.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地震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p></div></div></div>
<div><p>【答案】 D</p><p>【解析】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祖风。”尽管儒家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家讲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佛家讲的是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但究其哲学本质,它们的理论反映的基本问题都是</p><p>A. 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p><p>B. 系统和要素的关系问题</p><p>C.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p><p>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尽管儒家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家讲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佛家讲的是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但究其哲学本质,它们的理论反映的基本问题都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项符合题意;儒道释三家都反映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不是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A项说法错误;BC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们常说,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望梅不能真正止渴,画饼也不能真正充饥,这是因为</p><p>①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p><p>②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p><p>③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p><p>④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p><p>A. ②③&#xa0;B. ③④&#xa0;C. ①④&#xa0;D. ①②</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①:精神与物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错误。</p><p>②:精神经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②错误。</p><p>③④:望梅不能真正止渴,画饼也不能真正充饥,这是因为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③④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追求什么?”民工:“打工,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学者说:“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学者的观点(   )</p><p>A.是正确的,是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分歧的正确理解</p><p>B.是正确的,科学准确地说明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p><p>C.是错误的,把追求精神满足或物质满足作为划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标准</p><p>D.是正确的,把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作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C:该学者认为追求精神满足就是唯心主义者,追求物质满足就是唯物主义者。该学者的观点是错误的,把追求精神满足或物质满足作为划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标准,而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应该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C符合题意。</p><p>AB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ABD没有正确认识到该学者的错误,排除。</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西周初期统治者认为,天命靡(无)常,即认为道德是天命得失的根据,夏商因“惟不敬厥德”而灭亡。战国时期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p><p>①“天命靡常”与“天行有常”之争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p><p>②我国古代就有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思考</p><p>③“天命靡常”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萌芽    </p><p>④哲学思想的形成需要反思</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从材料可以看出,“天命靡常”与“天行有常”之争是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说明我国古代就有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思考,①②符合题意。</p><p>③:“天命靡常”认为道德是天命得失的根据,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萌芽,③说法错误。    </p><p>④:材料强调哲学的基本问题,不强调哲学思想的形成需要反思,④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   )</p><p>①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的问题</p><p>②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面临的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p><p>③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哲学性质和方向的问题</p><p>④解决其他哲学问题得出的必然结果</p><p>A.①②③&#xa0;B.①②④&#xa0;C.①③④&#xa0;D.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面临的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且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哲学性质和方向的问题,①②③符合题意。</p><p>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因为它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得出的必然结果,而是因为它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④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p><p>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p><p>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p><p>C.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p><p>D. 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根据题意,题中朱熹的观念“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是客观唯心主义,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是主观唯心主义,朱陆之争实质上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故C入选。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朱熹和陆九渊的观点都是唯心主义,没有唯物主义,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朱熹与陆九渊的观点都是唯心主义观点,没有唯物主义观点,不存在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xa0;&#xa0;&#xa0;&#xa0; )</p><p>A.继承了黑格尔的唯物主义思想</p><p>B.继承了费尔巴哈的辩证法思想</p><p>C.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D.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D: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坚持了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D符合题意。</p><p>AB: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AB说法错误。</p><p>C: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由,C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下面漫画《拜神求薪》中农民工的行为,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4/07/06/b5e387fc/SYS202004070603037418941103_ST/SYS202004070603037418941103_ST.001.png" width="186" height="15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p>B.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p><p>C.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p><p>D.认为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C:漫画《拜神求薪》中农民工的行为,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C符合题意。</p><p>A:漫画中农民工的行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不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A说法错误。</p><p>B:漫画中的行为坚持了唯心主义的根本方向,B说法错误。</p><p>D:漫画中的行为认为整个世界都依赖于神的意志,即客观精神而不是人的主观精神,D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   )</p><p>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党的基本路线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p><p>A.①②③&#xa0;B.①②④&#xa0;C.②③④&#xa0;D.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②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②④符合题意。</p><p>③:党的基本路线不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③与题意不符。  </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这是因为&#xa0;(   )</p><p>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B.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p>C.哲学社会科学能够为人们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案</p><p>D.哲学社会科学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D: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这是因为哲学社会科学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D符合题意。</p><p>A:植被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不体现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与题意不符。</p><p>B: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说法错误。</p><p>C:哲学社会科学能够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而不是为人们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案,C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词语所蕴含的道理与哲学上的“两个对子”相对应,正确的是(  )</p><p>①理在事先——断章取义      ②形存神存——心无外物</p><p>③相由心生——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墨守陈规</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理在事先是唯心主义观点,断章取义是形而上学观点,①项对应错误;形存神存——心无外物,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②项对应正确;相由心生——削足适履均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③项对应错误;沧海桑田——墨守陈规是运动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④项对应正确;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从远古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提出“天问”。下列关于“天向”的回答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p><p>①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    </p><p>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p><p>③天地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p><p>④“天为阳,地为阴”“天圆地方”</p><p>A.①②&#xa0;B.③④&#xa0;C.①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从远古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提出“天问”。在关于“天向”的回答中,①②具有唯物主义倾向。</p><p>③:天地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③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p><p>④:“天为阳,地为阴”、“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代人们根据经验所得出的对天、地的认识,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没有唯物主义倾向,④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孟子则认为:“万物皆备于我。”这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p><p>A. 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p><p>B. 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思维反作用于存在</p><p>C. 前者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p><p>D. 前者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后者把人的主观精神当作第一性的东西</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老子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孟子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D是对这两种观点基本内容的正确表述,当选。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朱熹认为,“未有此气,先有此理”“理生万物”。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两人的观点(  )</p><p>①都坚持意识是本原的,但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    </p><p>②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p><p>③折射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p><p>④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③④&#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③:朱熹认为“未有此气,先有此理”“理生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两人的观点都坚持意识是本原的,但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①③符合题意。</p><p>②:两人的观点折射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不体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②与题意不符。 </p><p>④:两人观点都坚持了唯心主义的根本方向,④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生命力在于能够给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使人们在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看,它体现了(  )</p><p>A. 哲学对时代具有批判的功能</p><p>B. 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决定作用</p><p>C. 哲学对时代具有塑造、引导的功能</p><p>D. 哲学对社会变革总是起促进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看,材料强调的是哲学对时代具有塑造、引导的功能,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哲学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改造世界,而不是具有批判功能,排除;B说法错误,哲学对社会变革有先导作用,没有决定作用,排除;D说法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科学的哲学对社会变革总是起促进作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习近平说:“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哲学社会科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    )</p><p>①能够为社会变革提供直接的巨大的物质力量</p><p>②通过批判旧制度和旧思想,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p><p>③能够准确预见社会发展的细节方向,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p><p>④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p><p>A.①②&#xa0;B.②④&#xa0;C.①④&#xa0;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②④:哲学社会科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通过批判旧制度和旧思想,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②④符合题意。</p><p>①:哲学社会科学能够为社会变革提供精神动力,而不能提供直接的巨大的物质力量,①说法错误。</p><p>③:哲学社会科学能够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而不能够准确预见社会发展的细节方向,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③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材料一  19世纪,自然科学已经由“主要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地质学、胚胎学、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等一大批说明自然界联系和发展的学科纷纷建立起来。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使人们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解释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p><p>材料二&#xa0;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认为除了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p><p>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联系。</p></div></div>
<div><p>【答案】(1)材料一表明了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p><p>(2)材料二表明从事科学研究必然受到已有世界观的影响,说明了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p><p>【解析】</p><p>本题以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联系。</p><p>可结合材料,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等方面,说明二者之间的联系。</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联系。</p><p>从材料一可以看出,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使人们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解释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p><p>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牛顿从事科学研究必然受到已有世界观的影响,不同的世界观导致研究成果大为不同。</p><p>可从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等方面,说明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联系。</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费尔巴哈认为:“神是否创造世界,即神对世界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关于精神对感性、一般或抽象对实在、类对个体的关系如何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属于人类认识和哲学上最重要的又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整个哲学史其实只在这个问题周围绕圈子。”赫胥黎曾说:“在我知道可能为真的事物中,我的个性是我最有把握的,但我一试着思考这到底是什么,就陷入语言的微妙之处中,我经常是在自我和非我、本体和现象等的废话上折腾了那么久,还没觉察到:试图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已经出乎了人类智力所能及的深度……”</p><p>阅读材料,回答下面两题:</p><p>(1)材料蕴含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其包括哪些内容?</p><p>(2)对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可得出什么结论?</p></div></div>
<div><p>【答案】(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p><p>(2)①对第一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②对第二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认为人类能够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观点,就是可知论;凡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就是不可知论。</p><p>【解析】</p><p>本题以费尔巴哈和赫胥黎的观点为背景材料,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p><p>第(1)问可根据材料内容,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p><p>并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等两个方面说明哲学基本问题所包含的内容。</p><p>第(2)问可根据设问要求,分别指出哲学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哲学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说明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并指出何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并指出何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p><p>(1)材料蕴含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本题要求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其包括哪些内容?</p><p>从材料可以看出,费尔巴哈认为神是否创造世界这个问题是属于人类认识和哲学上最重要的又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整个哲学史其实只在这个问题周围绕圈子。</p><p>赫胥黎说我经常是在自我和非我、本体和现象等的废话上折腾了那么久,还没觉察到:试图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已经出乎了人类智力所能及的深度……</p><p>可由此说明他们所碰到的问题,其实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p><p>并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等两个方面说明哲学基本问题所包含的内容。</p><p>(2)本题要求回答对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可得出什么结论。</p><p>首先清楚哲学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说明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并指出何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p>其次要清楚哲学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说明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并指出何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2019年6月17日,四川宜宾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截至6月18日8时30分,12人死亡,125人受伤。地震还造成部分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受损,目前灾区仍有余震发生。地震发生后,各方紧急展开救援。对此,人们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说,地震已经发生,还是顺其自然吧;第三种人说,地震虽已发生,但是我们要积极应对,全力以赴,将损失降到最低。</p><p>判断材料中三种人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并作简要分析。</p></div></div>
<div><p>【答案】①第一种人认为“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该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本质上是错误的。</p><p>②第二种人认识到“地震已经发生”,但消极对待,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该观点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p><p>③第三种人认为“要积极应对,全力以赴”,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该观点既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又能够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p><p>【解析】</p><p>本题以四川宜宾长宁县发生地震后的三种不同观点,考查哲学派别及主张。</p><p>可根据观点的内容,指出它们分别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运用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它们所属派别和主张的内容。</p><p>判断材料中三种人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并作简要分析。</p><p>从材料可以看出,第一种人认为“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认识到“地震已经发生”,但消极对待;第三种人认为“要积极应对,全力以赴”。</p><p>针对三种不同观点,分别说明第一种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即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本质上是错误的;第二种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第三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又能够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力引领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p><p>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知识,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p></div></div>
<div><p>【答案】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新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重大课题,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行动指南有力引领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p><p>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会更新人们的观念和思想,预见和指明新时代的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动员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p><p>【解析】</p><p>本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背景材料,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p><p>可结合材料,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真正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等方面,说明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新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重大课题,能够更新人们的观念和思想,预见和指明新时代的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动员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知识,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p><p>从材料可以看出,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新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重大课题,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行动指南有力引领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能够更新人们的观念和思想,预见和指明新时代的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动员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p><p>可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知识,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等方面,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甘肃省武威十八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