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3:36:17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它不会影响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因此,题中观点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惠施的“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的观点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坑。</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p><p>惠施的“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的观点是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最终会陷入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不可知论)的泥坑。故本题观点正确。</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意识能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xa0;</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通过意识这一“思维的眼睛”,人类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故题目观点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p><p>此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现。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是客观的,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故此观点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蝴蝶效应”表明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p><p>“蝴蝶效应”表明联系是普遍的,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故题中观点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钥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p><p>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这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钥匙。故本题观点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p><p>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故本题观点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此题考查社会的基本矛盾。此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准确再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结合教材判断即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故此题观点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传统的“礼”协调现代人际关系,强调了文化具有民族性。</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p><p>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用传统的“礼”协调现代人际关系,强调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题中观点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p><p>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因此说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本题观点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是基于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新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指导。这进一步佐证了</p><p>①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p><p>②哲学源于时代,是“科学之科学”</p><p>③真正的哲学反映时代要求,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p><p>④时代孕育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推动时代前进</p><p>A. ①②&#xa0;B. ③④&#xa0;C. ②③&#xa0;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是基于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新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指导,这进一步佐证了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时代孕育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推动时代前进,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哲学源于实践,并不是“科学之科学”,②错误;真正的哲学反映时代要求,影响但不能支配社会的发展,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年高考家长们在穿着上很是花心思,妈妈穿旗袍,寓意“旗开得胜”;爸爸穿马褂,寓意“马到成功”。有些家长虽然不穿这些,但肯定是穿红色、绿色、黄色、灰色等衣服,寓意“吉祥顺意”。这种现象说明</p><p>A.哲学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p><p>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p><p>C.每个人都有一套为人处世的哲学</p><p>D.人人都有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B:每年高考家长们在穿着上很是花心思,寓意“吉祥顺意”,希望孩子考出好成绩。这种现象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B符合题意。</p><p>A:材料强调的是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体现哲学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A与题意不符。</p><p>C:材料强调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不体现每个人都有一套为人处世的哲学,C与题意不符。</p><p>D:人人都有世界观,但不是每个人的世界观都是不自觉、不系统的,D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1月3日上午10时26分,经过近27天的太空飞行,嫦娥四号终于平稳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预定目标,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软着陆在月球背面。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p><p>①正确回答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p><p>②体现了思维是本原,思维决定存在</p><p>③表明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p><p>④表明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嫦娥四号终于平稳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预定目标,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软着陆在月球背面,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正确回答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表明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①④符合题意;存在是本源,存在决定思维,②错误;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从哲学含义的角度看,不是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p><p>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p><p>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p><p>A. ③→④→②&#xa0;B. ②→③→④&#xa0;C. ③→②→④&#xa0;D. ②→①→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排除,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人是机器,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说明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与这副对联所含哲理相一致的是</p><p>①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p><p>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p><p>③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p><p>④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这幅对联有动有静,动静结合,②③项与这副对联所含哲理相一致;①项是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不符合题意;“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人工智能各方面的发展都在逐渐完善,应用也越来越多,并且在很多方面的表现都超越了人类,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威胁人类生存的担优。有专家指出,机器人或人工智能系统要完全达到人类的水平,有自发的情感和创造性,是很难实现的,或者说是不可能实现的。该观点是基于</p><p>①人工智能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无法跨越到意识领域</p><p>②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物质工具,和人的意识有着本质区别</p><p>③意识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而人工智能不具备这一特性</p><p>④人工智能只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类制造物,无法取代人脑</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意识的能动作用。题干中有专家指出,机器人或人工智能系统要完全达到人类的水平,有自发的情感和创造性,是很难实现的,或者说是不可能实现的。该观点是基于人工智能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无法跨越到意识领域;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物质工具,和人的意识有着本质区别,故①②正确;意识没有超越时空的特性,③错误;人工智能知识一种工具,没有人所特有的意识,④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是因为</p><p>①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p><p>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p><p>③人们可以根据主观需要改造世界</p><p>④人们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是指遵循规律在合适的季节播种就有粮食吃,在合适的季节到山里去就有木材用。表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故①④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自然规律,并未涉及社会规律,故②不符合题意;③错误,规律是客观的,必须尊重规律,案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根据主观需要改造世界。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们平时所说的“乌鸦”其实是鸦科属下的数种鸟类。在我国境内,常见的就包括小嘴乌鸦、大嘴乌鸦、秃鼻乌鸦、渡鸦等多种,虽然“黑”是我们辨认乌鸦的一个关键特征,但实际上没有一种乌鸦是真正意义上“黑色”的,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特定角度的阳光下,那些看似黑色的羽毛会呈现出带金属光泽的蓝紫色或蓝绿色,这些美丽的颜色对于我们人类的眼睛来说非常难识别。材料表明</p><p>①对乌鸦“黑”的认识不是主体的凭空想象,来自于客体本身</p><p>②对乌鸦“黑”的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p><p>③真理是发展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p><p>④对乌鸦“黑”的真理认识中包含着错误,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黑色”</p><p>A.①④&#xa0;B.①②&#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②:“乌鸦”其实是鸦科属下的数种鸟类,虽然“黑”是我们辨认乌鸦的一个关键特征,但实际上没有一种乌鸦是真正意义上“黑色”的,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特定角度的阳光下,那些看似黑色的羽毛会呈现出带金属光泽的蓝紫色或蓝绿色,这些美丽的颜色对于我们人类的眼睛来说非常难识别。这表明对乌鸦“黑”的认识不是主体的凭空想象,来自于客体本身,对乌鸦“黑”的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因此有了“天下乌鸦一般黑”的俗话,①②符合题意。</p><p>③:真理是发展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超越而不是被推翻,③说法错误。</p><p>④:对乌鸦“黑”的真理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世界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黑色”,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真理中并不包含错误,④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病人的心声。研究人员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能让患者告别打针之痛。这一事例说明了</p><p>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p><p>③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    ④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是循环往复的</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无针头注射事例说明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正是实践中有解除打针痛苦的迫切要求,才促使人们去探索和研究,研制出无针头注射器,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③项符合题意;正确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错误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阻碍作用,②项说法错误;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是无限发展的,但不是循环往复的,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下列四句名言:“不拘常例,不违常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体现的哲理依次为</p><p>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r />②关键部分的功能有时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p><p>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br />④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规律</p><p>A. ①-③-④-②    B. ①-②-③-④    C. ④-③-①-②    D. ②-④-③-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不拘常例,不违常情”体现了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规律的哲学道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哲学道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哲学道理;“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体现了关键部分的功能有时对整体起决定作用的哲学道理,故正确答案为C。其他选项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假定一条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试图用手去帮助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手脚,你越挣扎就被咬得越厉害,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了你的脚,你的最佳选择就是牺牲这只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住生命。这个经济学上的鳄鱼法则告诉我们</p><p>①部分要服从并服务于整体</p><p>②关键时候要勇敢放弃次要矛盾</p><p>③要着眼整体,寻求最优目标</p><p>④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对立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万一鳄鱼咬住了你的脚,你的最佳选择就是牺牲这只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住生命强调部分要服从并服务于整体,要着眼整体,寻求最优目标,故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主要矛盾,因此对次要矛盾不可忽视;④错误,整体与部分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再摔一跤》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1/08/a4e1b807/SYS201904210845379768318584_ST/SYS201904210845379768318584_ST.001.jpeg" width="163" height="14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p><p>②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变化的条件</p><p>③懂得事物发展的道路充满了曲折</p><p>④注重研究新情况敢于寻找新思路</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漫画《再摔一跤》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变化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研究新情况敢于寻找新思路。因此,②④选项说法符合题意,应选。①③选项在漫画中没有体现,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习近平同志对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的谚语、成语情有独钟。习声回响、平语近人。下列对其引用的成语、谚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p><p>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要注重量的积累</p><p>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事物是不断发展的</p><p>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④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④:习近平同志对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的谚语、成语情有独钟。习声回响、平语近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要注重量的积累;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①④对应正确。</p><p>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②对应错误。</p><p>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③对应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列说法中哲学寓意与之相通的是</p><p>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p><p>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p><p>③堤溃蚁孔,气泄针芒</p><p>④聚沙成塔,集腋成裘</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③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体现了量变与质变关系的道理。堤溃蚁孔,气泄针芒;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所体现的哲学道理与其相通,③④符合题意。</p><p>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强调办事情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①与题意不符。</p><p>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体现了朴素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②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堵墙挡住了视野,找个东西把脚垫高,问题就解决了。可是,找不到垫脚之物,于是,便把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漫画给我们的警示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2/22/08/4b5ea207/SYS202002220804558653613542_ST/SYS202002220804558653613542_ST.001.png" width="150" height="8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发挥意识的能动性&#xa0;B.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C. 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xa0;D. 树立正确价值观</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B:一堵墙挡住了视野,找个东西把脚垫高,问题就解决了。可是,找不到垫脚之物,于是,便把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其实拆掉了墙上的砖便能看到外面了。这给我们的警示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符合题意。</p><p>ACD:其它选项正确但都与漫画寓意不符,均应排除。</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是</p><p>A.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xa0;B.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p><p>C.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xa0;D.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确反映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B符合题意。</p><p>A:“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A与题意不符,排除。</p><p>C:“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体现抓主要矛盾,C与题意不符,排除。    </p><p>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体现了发展观,D与题意不符,排除。</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通苏嘉甬铁路已明确在慈溪设站,慈溪即将迈入高铁时代!为此,慈溪市积极谋划综合交通建设,主动对接高铁、城际、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根据项目规划,慈溪站的选址在即将诞生的宁波前湾新区的核心位置,这对前湾新区的发展是极大的利好。这表明</p><p>①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要立足整体</p><p>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p><p>③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要抓住主要矛盾</p><p>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抓住主流</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③:高铁是系统工程,慈溪市主动对接高铁、城际、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需要积极谋划综合交通建设,体现了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根据项目规划,慈溪站的选址在即将诞生的宁波前湾新区的核心位置,这对前湾新区的发展是极大的利好,体现了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要抓住主要矛盾,②③符合题意。</p><p>①:只有当部分以优化有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否则就会小于部分功能之和,①说法错误。</p><p>④:材料不体现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④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忧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人口政策为此不断调整,由“普遍一孩”到“单独二孩”,再到“全面二孩”。这表明</p><p>①人口状况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p><p>②生产方式必须与我国的人口政策相适应</p><p>③人口状况的客观性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p><p>④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从“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忧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可得出结论人口状况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①入选。</p><p>②:人口政策必须与生产方式相适应,②错误。</p><p>③:人口作为社会的构成因素(还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等)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体现了人口状况的客观性,③入选。</p><p>④: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只是影响因素,④错误。</p><p>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周总理,70年前开国大典时飞机不够,您说飞两遍,70年后再也不需要飞两遍了,要多少有多少,这盛世,如您所愿!”这句感慨,令无数网友心情激荡,泪奔不已。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军用飞机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歼击机、轰炸机、直升机、运输机、预警机及特种飞机为主的一系列军用飞机,这表明</p><p>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前提      </p><p>②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p><p>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p><p>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p><p>A.①②&#xa0;B.③④&#xa0;C.①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②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军用飞机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歼击机、轰炸机、直升机、运输机、预警机及特种飞机为主的一系列军用飞机,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②④符合题意。</p><p>①:材料不体现人生价值的实现,①与题意不符。      </p><p>③: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③说法错误。        </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推进增值税实质性减税,2019年4月1日起,增值税改革再加力,确保所有行业纳税人税负只减不增。我国深化增值税改革的哲学依据是</p><p>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xa0;B.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p><p>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xa0;D.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增值税改革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因此我国深化增值税改革的哲学依据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A符合题意。</p><p>B:B不合题意,增值税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不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未涉及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p><p>C:增值税改革的从哲学上讲,其直接依据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而税法的调整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体现,C与题意不符。</p><p>D: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不是根本动力,D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专题片《榜样》的讲述者面孔在变,故事在变,不变的始终是使命和担当。榜样们与人民同在,将自己的事业深深扎根到为人民服务的土壤中,久久为功。从榜样的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p><p>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p><p>②砥砺自我,不断艰苦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p><p>③人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p><p>④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专题片《榜样》的讲述者面孔在变,故事在变,不变的始终是使命和担当,说明人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③符合题意,应选;“榜样们与人民同在,将自己的事业深深扎根到为人民服务的土壤中,久久为功”说明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④符合题意;砥砺自我,不断艰苦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②观点错误,应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要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来实现人生价值,①与题意不符合,应排除。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国重器,深探苍穹!被授为“时代楷模”的天文学家南仁东毅然放弃国外300倍高薪,回国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耗费22年建成将持续领先世界20年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南先生的事迹告诉我们</p><p>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p><p>②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路</p><p>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p><p>④放弃个人价值才能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p><p>A. ①②&#xa0;B. ③④&#xa0;C. ②④&#xa0;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③:南先生的事迹告诉我们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①③符合题意。</p><p>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有导向作用,但不具有决定作用,②说法错误。</p><p>④: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并不要求必须放弃个人价值,④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告诉我们</p><p>A. 新时代为青年人提供了良好社会条件    B. 成功的结果比奋斗的过程更加重要</p><p>C. 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D. 人的个性发展是对社会的独特贡献</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告诉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C适合题意;A、D不合题意;B是错误的,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4月14日,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学习强国·一封家书”现场诵读会在杭州举行。一封封家书寄托着亲情,传承着家风,记载着岁月,令在场观众感动不己。由此可见</p><p>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p><p>②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p><p>③人类创造文化同时也享受文化</p><p>④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③:一封封家书寄托着亲情,传承着家风,记载着岁月,令在场观众感动不己。由此可见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人类创造文化同时也享受文化,②③符合题意。</p><p>①:材料强调人类创造文化同时也享受文化,不体现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①与题意不符。</p><p>④:精神力量只有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④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杭州钟灵毓秀,远古即孕育了灿烂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宋室南迁,在此建都,不少中原地区缙绅仕宦移民杭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积淀,与杭州原有文化相交融,打造出具有浓重北方韵味的特色江南文化。这表明(  )</p><p>A.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    B. 杭州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p><p>C. 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D. 杭州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A错误,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与杭州原有文化相交融,打造出具有浓重北方韵味的特色江南文化表明 杭州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故B符合题意;悬系那个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味本草,道一则故事;一张良方,续一段情缘。纪录片《本草中华》全程采用4K拍摄,运用微距摄影、高速摄影等新技术手段,给古老的几千年中医药文化一次时尚传播、年轻呈现、温情讲述,堪称“舌尖上的草中华,惊艳了世界”,这说明</p><p>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②现代传媒扩展和丰富了中医药文化的内涵</p><p>③现代传媒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发展</p><p>④培育好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认同其他民族文化</p><p>A. ①②&#xa0;B. ③④&#xa0;C. ①③&#xa0;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③:纪录片《本草中华》运用新技术手段,给古老的几千年中医药文化一次时尚传播、年轻呈现、温情讲述,堪称“舌尖上的草中华,惊艳了世界”,这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现代传媒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p><p>②:现代传媒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但没有扩展和丰富了中医药文化的内涵,②说法错误。</p><p>④:对于本民族文化是认同,对于其他民族文化是尊重、借鉴而不是认同,④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几年来,讲述中国故亊和中国人精神特质的国产电视剧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正在悄然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华流”。由此可见</p><p>①文化在交流中相互融合</p><p>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p><p>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题目中强调的是我国国产电视剧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形成了一股“华流”,没有涉及到文化的融合,①排除。</p><p>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途径不是手段,②错误。</p><p>③④:中国电视剧走出国门,为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人所接受,说明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说明了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③④正确。</p><p>故本题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rowspan="2" style="width:5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colspan="3" style="width:229.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商业贸易</p></td><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人口迁徙</p></td><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教育</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大众传媒</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位</p></td><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p></td><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p></td><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义</p></td><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p></td><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地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p></td><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点</p></td><td colspan="3" style="width:229.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4" style="width:3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载体,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传播途径,实现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无论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都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这给我们的启示是</p><p>①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p><p>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承袭传统文化</p><p>③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上推进文化建设</p><p>④要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上推进文化建设,①③项符合题意;我们对待传统文化不能一味承袭,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②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对民族文化的继承,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现一系列重大技术和工程突破,移动通信领域实现从“2G跟随”“3G突破”“4G并列”到“5G引领”的跨越式发展,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这充分说明</p><p>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根本保证</p><p>②服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p><p>③科学技术是决定文化发展的因素</p><p>④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日益增强</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近年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领域实现一系列重大技术和工程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这充分说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重要保证,服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①②选项正确。</p><p>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③说法错误。</p><p>④: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④排除。</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这是基于</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p><p>②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p><p>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p><p>④文化建设为脱贫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p><p>A.①②&#xa0;B.③④&#xa0;C.①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③④: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这是基于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为贫困地区脱贫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④符合题意。</p><p>①:材料不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①与题意不符。   </p><p>②:材料强调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体现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②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的日子,国庆电影多部重磅大片献礼。《我和我的祖国》七位导演,七个故事,七十年新中国风雨历程。这部影片展示了中华人民对祖国强烈的爱,宣扬了爱国精神,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给社会带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诸多观影者也纷纷感慨,看了这部影片内心非常的震撼,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祖国同胞更要团结一致,努力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p><p>运用“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说明该影片给观众带来的影响。</p></div></div>
<div><p>【答案】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该影片让观众感受到爱国精神、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人性人生,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p><p>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该影片以其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让观众感深受震撼,由此产生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p><p>【解析】</p><p>本题以国庆献礼《我和我的祖国》影片演播所引起的反响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塑造人生的相关知识。</p><p>可结合材料,从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等方面,说明该影片以其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让观众感深受震撼,感受到爱国精神、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会激励人们去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p><p>本题要求运用“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说明该影片给观众带来的影响。</p><p>从材料可以看出,该影片让观众感受到爱国精神、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人性人生,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该影片以其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让观众感深受震撼,由此产生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p><p>可运用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从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等方面,说明该影片给观众带来的影响。</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    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农耕文明中蕴藏着善良质朴等优秀传统文化,但由于生活贫困、信息闭塞、教育落后,导致农民的社会视野、公民素养多有局限。进城农民在环境卫生、行为规范、公共秋序等方面存在陋习,常常遭遇城乡文明冲突,道德伦理紊乱等种种错乱现象。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和生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必然牵动人际交往、社会参与、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改变。创造接纳新市民的人文环境,帮助提高适应能力,生长现代意识,转换行为方式,增强新市民的自豪感、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是城市化的新使命。</p><p>结合材料说明从农民到市民的跨越是如何体现实践特点的。</p></div></div>
<div><p>【答案】①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农民到市民的跨越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体现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p><p>②从农民到市民的跨越需要新市民自觉利用现有社会条件,主动提高适应城市人文环境的能力,转换行为方式,体现了实践的能动性;</p><p>③从农民到市民的跨越是当前历史发展的现实要求,农民工融入城市必然牵动人际交往、社会参与的改变,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p><p>【解析】</p><p>本题以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为背景材料,考查实践的特点。</p><p>可结合材料,从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等方面特点,说明从农民到市民的跨越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需要新市民自觉利用现有社会条件,主动提高适应城市人文环境的能力,转换行为方式,尽快融入城市,增强新市民的自豪感、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从农民到市民的跨越是如何体现实践特点的。</p><p>从材料可以看出,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农民到市民的跨越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需要新市民自觉利用现有社会条件,主动提高适应城市人文环境的能力,转换行为方式,尽快融入城市,增强新市民的自豪感、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p><p>可从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实践的能动性、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等方面,说明从农民到市民的跨越是如何体现实践特点的。</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温州市洞头区近几年取得了瞩目的发展成就,这与它有着自己的发展秘诀密不可分。洞头区凭借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优厚的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精心谋划蓝色发展,以抓海洋产业培育为基石,瞄准休闲旅游、生命健康、运动养生三大业态。作为海岛地域,土地资源有限,洞头区科学取舍,长远规划,舍弃小项目,专注谋划一批旅游大项目,而这些项目的有效落地,将给洞头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p><p>从联系多样性的角度,说明温州市洞头区发展秘诀的合理性。</p></div></div>
<div><p>【答案】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基于此,温州市洞头区凭借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优厚的海洋资源等客观条件,又精心谋划蓝色发展,科学取舍和长远规划,恰当运用了主观条件;认识到洞头区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优厚的海洋资源等有利条件,又重视土地资源的有限等不利条件,所以是合理的。</p><p>【解析】</p><p>本题以温州市洞头区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联系的多样性。</p><p>可结合材料中洞头区的具体做法,从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等方面,说明温州市洞头区发展秘诀的合理性。</p><p>本题要求从联系多样性的角度,说明温州市洞头区发展秘诀的合理性。</p><p>从材料可以看出,温州市洞头区凭借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优厚的海洋资源等客观条件,又精心谋划蓝色发展,科学取舍和长远规划,恰当运用了主观条件。认识到洞头区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优厚的海洋资源等有利条件,又重视土地资源的有限等不利条件,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p><p>可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从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等方面,说明温州市洞头区发展秘诀的合理性。</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这一大型美食文化纪录片讲述了人与美食背后的温情故事。节目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 20多个地区,拍摄地点多达 115 处,调研采访人物 300 多人,拍摄美食达 400 多种。在创作上,该纪录片共8集,主题分别是:“器具”、“宴席”、“厨人”、“小吃”、“点心”、“食养”、“时节”、“融合”,节目内容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从群众视角出发,由百姓自己讲述属于自己的“美食故事”,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热播,吸引人们开始疯狂搜寻其中的美食,一部纪录片拉动了庞大的消费,同时传递着千年的中华传统美食文化并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p><p>(1)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相关知识,分析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创作和传播过程。</p><p>(2)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分析《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积极意义。</p></div></div>
<div><p>【答案】(1)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百姓的日常生活是《舌尖上的中国》创作素材的源泉。</p><p>②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舌尖上的中国》由百姓自己讲述属于自己的“美食故事”是人民群众直接创造的精神财富。</p><p>③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文艺作品要从群众视角出发,深入群众,讲述百姓故事,才能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关注。</p><p>(2)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热播吸引人们开始疯狂搜寻其中的美食,拉动了庞大的消费,带动了经济发展。</p><p>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繁荣。《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传递着千年的中华传统美食文化并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p><p>【解析】</p><p>本题以《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创作和热播为背景材料,考查社会历史的主体、文化创新作用等知识。</p><p>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方面,分析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以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作为创作素材的源泉。深入群众,讲述百姓故事,由百姓自己讲述属于自己的“美食故事”,让人民群众直接创造精神财富,引起了社会共鸣,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关注。</p><p>第(2)问可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繁荣等方面,分析《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热播不仅拉动美食经济的发展,同时这一传递着千年的中华传统美食文化,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p><p>(1)本题要求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相关知识,分析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创作和传播过程。</p><p>从材料可以看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百姓的日常生活是《舌尖上的中国》创作素材的源泉。《舌尖上的中国》由百姓自己讲述属于自己的“美食故事”,说明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创造精神财富。因此文艺作品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从群众视角出发,深入群众,讲述百姓故事,才能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关注。</p><p>可运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相关知识,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方面,分析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创作和传播过程。</p><p>(2)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分析《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积极意义。</p><p>从材料可以看出,《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热播吸引人们开始疯狂搜寻其中的美食,拉动了庞大的消费,带动了经济发展。同时这一传递着千年的中华传统美食文化,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p><p>可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相关知识,从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繁荣等方面,分析《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积极意义。</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