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B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p><p>A. 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p><p>B.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p><p>C.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p><p>D. 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哲学的相关知识。A说法错误,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B说法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C不合题意,题意主旨不是讲哲学是如何产生的,而是要强调哲学对科学家的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D说法正确,“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是因为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对科学家的具体科学研究可以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萌发的</p><p>A. 唯心主义思想</p><p>B.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p><p>C. 唯物主义思想</p><p>D.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有以下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可见,《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思想,故C符合题意;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可见,材料没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可见,材料没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可见,材料没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2.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两大阵营</p></td><td colspan="3" style="width:22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唯物主义</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54.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唯心主义</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2.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基本观点</p></td><td colspan="3" style="width:22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54.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2.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派别</p></td><td style="width:62.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古代朴素唯物主义</p></td><td style="width:62.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td><td style="width:78.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p></td><td style="width:80.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观唯心主义</p></td><td style="width:62.7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唯心主义</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2.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区别</p></td><td style="width:62.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p></td><td style="width:62.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p></td><td style="width:78.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仅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而且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p></td><td style="width:80.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p></td><td style="width:62.7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2.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基本评价</p></td><td style="width:62.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可惜只是一种猜测</p></td><td style="width:62.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p></td><td style="width:78.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p></td><td style="width:80.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p></td><td style="width:62.7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2.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根本分歧</p></td><td colspan="5" style="width:390.4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p><p>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p><p>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p><p>③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p>④全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③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④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而不是全面继承。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是</p><p>A.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p><p>B. 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p><p>C. 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p><p>D. 物质是否依赖于意识的问题</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从哲学角度看,这涉及的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的本原问题, B、C、D项均涉及世界的本原问题,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生活在现实,思维又使人超越现实;人生活在现在,思想又使人构想未来。这种超越现实、构想未来的能力,就形成了理想。这表明( )</p><p>A.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p><p>B. 意识具有目的性</p><p>C. 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p><p>D. 意识具有计划性</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人生活在现实,思维又使人超越现实;人生活在现在,思想又使人构想未来。这种超越现实、构想未来的能力,就形成了理想。这表明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故C选项入选。其他选项没有体现,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法国的奥维小镇风景优美,许多画家曾在此创作。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画作与实景既“似”又“不似”,对此合理的解释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6/08/f70a2028/SYS201905260832517050252827_ST/SYS201905260832517050252827_ST.001.png" width="249"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画作不仅是对物象的描摹和再现,更是思想的表达</p><p>②画作是画家通过头脑对实景加工改造的结果</p><p>③画家的意识活动能够反映客观存在的景象</p><p>④画家的意识活动能将美丽的幻想变为现实</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画作与实景很“似”是因为画作是客观存在的景象在画家头脑中的反映,这表明画家的意识活动能够反映客观存在的景象,入选。①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画作与实景又“不似”,这是因为画作不仅是对物象的描摹和再现,更是思想的表达,是画家通过头脑对实景加工改造的结果,入选;④选项说法错误,意识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将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而意识本身不具有这一功能,“能将美丽的幻想变为现实”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中意境全在“挂”字之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p><p>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p><p>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p><p>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遥看瀑布挂前川”,“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故该字体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使本诗动静结合,展现深远意境,所以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故排除②④。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基因组是一个物种所有遗传信息的总和。基因组编辑技术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利用该技术,科学家能够根据某种需要,对目标基因进行定点敲除或插入,从而获得对人类有益的性状。例如,我们日常食用的番茄有红果和粉果两种,红果番茄硬度大耐储运,但口味较差;粉果番茄颜值高、风味佳,但不易储存。科学家利用该技术,将控制番茄果实颜色、口味的基因进行编辑,获得耐储运、风味佳的粉果番茄。这表明</p><p>①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事物固有的属性和规律</p><p>②人们可以根据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p><p>③创新能够促进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着生产能力的提高</p><p>④生命科学的研究永无止境,人们不可能获得真理性认识</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③: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应用表明创新能够促进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着生产能力的提高,人们可以根据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为人类服务,②③符合题意。</p><p>①:事物固有的属性和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造,①说法错误。</p><p>④:生命科学的研究永无止境,人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现真理,④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对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6/08/f70a2028/SYS201905260832518361525675_ST/SYS201905260832518361525675_ST.001.png" width="333" height="18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p><p>B. 认识具有生动、具体和丰富的特性</p><p>C. 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p><p>D. 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青蛙将奶牛这种动物描绘成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对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小鱼根据想象将奶牛形象刻画成了漫画里的样子,说明了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故C项表述正确;A项表述错误,人类获得认识的方法可以通过实践也可以通过学习书本知识;B说法绝对化,错误。D选项观点与漫画不符,漫画揭示认识的反复性,与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无关,排除。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实践论》是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小泽同学到新华书店购买这两本书,他应该去_______图书专架查找。</p><p>A. 马恩著作 B. 列宁著作</p><p>C. 毛泽东著作 D. 邓小平著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实践论》属于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理论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泽同学到新华书店购买这两本书,他应该去毛泽东著作图书专架查找,C项符合题意。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百多年前,艺术家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画在了纸上,展示了人们对邮寄方式的幻想。随着科技进步,当时异想天开的想法,如今成为了生活中的现实。这说明</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1/08/506ab1b7/SYS201911010803199276815022_ST/SYS201911010803199276815022_ST.001.png" width="279" height="15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1/08/506ab1b7/SYS201911010803199276815022_ST/SYS201911010803199276815022_ST.002.png" width="266" height="15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科学幻想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p><p>B. 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幻想变为现实</p><p>C. 意识具有能动性,人们可以在想象中创造出现实世界</p><p>D. 通过实践,观念的东西可以变成现实的东西</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实践的相关知识。随着科技进步,当时异想天开的想法,如今成为了生活中的现实。这说明通过实践,观念的东西可以变成现实的东西,D项正确;实践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A项说法错误,排除;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指导实践将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B项说法错误,排除;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C项中的“人们可以在想象中创造出现实世界”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记笔记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下图为高二某同学的笔记本,“记录区”用来在上课时快速记录,“整理区”用来课后归纳重点、补充疑问,“提示区”用来写下整个笔记的提纲或延伸说明。原始的记录→逻辑的整理一→关键的提示,这一方法体现的哲理主要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6/08/f70a2028/SYS201905260832520794171371_ST/SYS201905260832520794171371_ST.001.png" width="122" height="13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p><p>B. 系统与要素的关系</p><p>C.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p><p>D. 必然与偶然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的相关知识。该同学的笔记本是一个系统,由“记录区”“整理区”和“提示区”等要素构成,这一方法体现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B项正确;整个物质世界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但材料未涉及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的相关内容,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但材料未涉及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的相关内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也未体现必然与偶然的关系的相关内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发展让世界瞩目。同时,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依存度日益加深。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p><p>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存在与各部分之中</p><p>②部分区别整体,整体的状况不一定影响每个部分</p><p>③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和进步</p><p>④整体与部分相依存,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变的</p><p>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故①选项“整体的功能存在与各部分之中”表述错误;②选项中“整体的状况不一定影响每个部分”的表述错误。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体现了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和进步,③入选。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说明了整体与部分相依存;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与改革开放后,对世界的影响是不同的,说明了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变的;故④入选。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能够揭示联系的根本内容及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p><p> A. 矛盾 B. 量变与质变 C. 前进性与曲折性 D. 共性与个性</p><p> </p></div></div>
<div><p>【答案】 A</p><p>【解析】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楹联上下相接、词性相对、平仄相合、意境相联。这种表达方式与下列哲理相通的是( )</p><p>A. 矛盾双方相互平衡 B. 矛盾双方相反相成</p><p>C.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我国楹联上下相接、词性相对、平仄相合、意境相联,“上下相接、词性相对、平仄相合”等体现了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即矛盾双方相反相成,B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矛盾双方是不平衡的(有主次之分);C体现的是两点论与重点论,与题意不符;D体现的是矛盾的特殊性,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二环路边,繁花点点,玉泉山下,绿意盎然……八百余公里城市绿道,串起北京的河道、青山和历史文化遗迹,成为人们散步休闲、健身赏景的好去处,在立交桥、环路、地铁奏响的城市旋律中,谱写了一段舒缓的和弦。城市绿道</p><p>①是城市建设中的新事物,实现了新事物与旧事物的相互转化</p><p>②使城市生活与山水田园形成有机联系,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功能</p><p>③满足了市民休闲需要,说明事物的价值在于对客体需要的满足</p><p>④改善了首都人居环境,体现了城市规划中的人文关怀</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价值的相关知识。八百余公里城市绿道,串起北京的河道、青山和历史文化遗迹,成为人们散步休闲、健身赏景的好去处,在立交桥、环路、地铁奏响的城市旋律中,谱写了一段舒缓的和弦。这表明城市绿道使城市生活与山水田园形成有机联系,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功能,改善了首都人居环境,体现了城市规划中的人文关怀,②④符合题意;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①中的“实现了新事物与旧事物的相互转化”说法错误,排除;城市绿道满足了市民休闲需要,说明事物的价值在于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而不是对客体需要的满足,③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这是由于</p><p>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转化</p><p>②外因起了决定作用</p><p>③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p><p>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发生转化</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②④: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不能起决定作用;矛盾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故②④项错误。</p><p>①③: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互联网对社会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故①③项正确。</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连续获得了五次世界冠军后,遇到了低潮和曲折期,1986年到2003年的17年间与世界冠军无缘。中国女排在逆境中卧薪尝胆,于低谷处奋力雄起,2003年重夺世界杯女子排球冠军,重返世界之巅。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女排世界杯赛中,中国队11战全胜成功卫冕,创造了中国女排十冠王辉煌的业绩,为70年国庆献礼。这表明</p><p>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p><p>B.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p><p>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p><p>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CD: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一定就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量变需要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故CD项错误。</p><p>AB:材料主题反映中国女排在逆境中卧薪尝胆,于低谷处奋力雄起,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与题无关。</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低头族”讽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1/14/10/c1f2b152/SYS201811141003422305724003_ST/SYS201811141003422305724003_ST.001.png" width="244" height="1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囫囵吞枣,没有坚持辩证否定观</p><p>B. 急功近利,没有注重量的积累</p><p>C. 墨守成规,没有坚持发展的观点</p><p>D. 主次不分,没有抓住主要矛盾</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主要矛盾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漫画“低头族”讽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主次不分,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故D符合题意;漫画中没有涉及量变,故B不符合题意;漫画中没有涉及发展的观点,故C不符合题意;漫画中也没有涉及辨证否定观,故A不符合题意。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古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p><p>A.事物的量变可以引起事物的质变</p><p>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p><p>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p><p>D.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材料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体现了要注意积累“小善”才能形成“大善”,小的坏事不注意克服,就可能酿成大祸,事物的量变可以引起事物的质变。故BCD项不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相符。</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有时只在举手之劳间:换用节能灯、使用再生纸、自带购物袋……我们能否逃脱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灾难?答案由你我的行动决定!”这段话启示我们( )</p><p>①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②必须重视局部作用,推动整体的发展</p><p>③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④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局息息相关,说明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故④符合题意;答案由你我的行动决定!”说明必须重视局部作用,推动整体的发展,故②符合题意;选项③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钟又称生物节律,即生物的行为都按照一定的周期和规律在运行。观察下图,下列判断合理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2/28/10/6d512b72/SYS201812281003429122137764_ST/SYS201812281003429122137764_ST.001.png" width="353" height="2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生物行为的周期和规律是人的创造和发明</p><p>②生活方式与生物节律长期不符,患病风险增加</p><p>③夜深人静时,学习效率与身体健康可以兼得</p><p>④应当按生物节律恰当安排工作和生活</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从生物节律图中可以看出,生物的行为都按照一定的周期和规律在运行,生活方式与生物节律长期不符,患病风险增加,因此我们应当按生物节律恰当安排工作和生活,②④项符合题意;生物行为的周期和规律是生物运行过程中本身固有的,不是人的创造和发明,①项说法错误;夜深人静时,血压最高,应注意休息,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在“选课走班”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学生们有了新的体验。下面是三个同学对“选课走班”的体会</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4/21/06/441e61a5/SYS202004210603223721726574_ST/SYS202004210603223721726574_ST.001.png" width="485" height="22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从哲学上看,“选课走班”</p><p>①尊重学生个性化选择,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②促进学生自省自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p><p>③提高学生交往能力,主动创造了事物的客观联系</p><p>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走班选课可以尊重学生个性化选择,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自省自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题肢①②④说法正确。联系是客观的,不能被人为的创造,题肢③说法错误。本题选择B选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调整疏解北京的城市功能,必须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舍过高速度,得更好效益;舍“大而全”,得“高精尖”;舍局部和眼前利益,得京津冀的协同长远发展。“舍”与“得”体现的哲学道理是</p><p>A. 要树立全局观念 B. 抓主要矛盾 C. 矛盾即对立统一 D. 要尊重客观规律</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舍过高速度,得更好效益;舍“大而全”,得“高精尖”;舍局部和眼前利益,得京津冀的协同长远发展说明有舍有得,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答案应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五次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修改。修改内容涉及序言、总纲、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机构、国歌等内容。对现行宪法作出修订,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p><p>①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p><p>②调整社会意识,以适应社会存在发展</p><p>③价值观念变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p><p>④在实践中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p><p>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对现行宪法作出修订,是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是调整社会意识,以适应社会存在发展,①②符合题意。</p><p>③:价值观念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促进社会发展,③说法错误。</p><p>④:材料强调宪法修改的依据,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不仅仅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④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哲学角度看,下图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7/09/30398fc0/SYS201904170949013245858948_ST/SYS201904170949013245858948_ST.001.png" width="242" height="24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会成功</p><p>B. 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p><p>C. 抓住机遇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p><p>D.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蝉老弟唱得好,俺要学唱歌,说明驴子没有看到自己与蝉的不同,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故D符合题意;A错误,说法太绝对;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一定成功,还要尊重客观规律;B错误,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不一定一事无成;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应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说:“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习近平这一论断的依据在于( )</p><p>①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推动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p><p>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p><p>③矛盾双方的互相依赖是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p><p>④正确的价值观对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上下同欲者胜。这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对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④项符合题意;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②项正确;社会意识在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①项错误;矛盾双方的互相依赖和相互排斥推动事物发展,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庆70周年阅兵中,仪仗方队护卫党旗、国旗、军旗走在徒步方队的最前方,引领受阅部队接受检阅。走在仪仗方队前面的三名擎旗手,他们的动作最难,责任最大,被称为“定海神针”。因为在分列式上,每个旗组之间的距离是三米,如何保证三面旗帜对正标齐、高度一致,擎旗手擎旗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为了训练端旗耐力,他们在7.5斤的旗杆上系上砖块练臂力,挂上水壶练平衡,总重量超过30斤。正是由于高标准的要求和严格的训练,才有了国庆阅兵大典的完美展示,展现了大国仪仗的风采和新时代军人的气魄,获得国人的高度赞誉。上述材料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p><p>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p><p>②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p><p>③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决定人生价值的高低</p><p>④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精神贡献</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②④:人生的价值既有个人价值,也有社会价值,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有价值的人生应合理考虑个人利益;人生的价值既可能是物质贡献,也可能是精神贡献,两者都重要,无法比较。故②④项错误。</p><p>①③: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故①③项正确。</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忠”是儒家传统的核心要义之一,在专制等级社会,“忠”往往意味着臣子无条件效忠皇帝和儿女无条件服从父母。但在今天,“忠”多指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忠”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表明( )</p><p>A.经济利益影响人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因人而异</p><p>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相对独立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考查了学生的获取解读材料有效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准确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忠"是儒家传统的核心要义之一,在封建社会它往往和忠君联系在一起。但在当代中国则表现为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祖国和人民。“忠”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表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经济利益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故排除A;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人而异,但标准只有两个: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故排除B;材料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相对独立性无关,故排除D。故选C。</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工匠精神”塑造出许多成就卓越的人才,也铸就了无数传世不朽的经典。同仁堂创建三百多年来,始终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为立业之本。在药材选择上,“取其地、采其时”宁缺毋滥;在药品制造中,兢兢小心、一丝不苟。故宫的文物修复师“坐得住、有耐心、不凑合”,采用传统工艺,精雕细琢每一件文物,用一双双神奇的手,让饱经岁月沧桑的受损文物焕发光彩。瑞士钟表之所以能享誉世界,是因为一代代钟表人的百年专注,精工细作,超越自我,追求极致。这种精神凝铸在每块手表的几百个细小零件和上千道工序中。</p><p>(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p><p>(2)从哲学角度,说明中学生在学业上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p></div></div>
<div><p>【答案】(1)爱岗敬业,专注执着,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等。</p><p>(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以下任一角度作答;其他角度言之有理即可。</p><p>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业上培养勤奋和精益求精的态度。</p><p>重视量的积累。在学业中做好每件小事,坚持不懈。</p><p>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弘扬工匠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p><p>【解析】</p><p>此题以同仁堂药材选择和瑞士钟表事迹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哲学生活工匠精神的相关知识。题型为理解说明类和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第(1)问要求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工匠精神”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同仁堂创建三百多年来,药品制造中,兢兢小心、一丝不苟,瑞士钟表之所以能享誉世界,是因为一代代钟表人的百年专注,精工细作,超越自我,追求极致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p><p>第(2)问要求从哲学角度,说明中学生在学业上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属于开放性探究类试题。此类试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考生只需围绕主题“践行工匠精神”即可。但一定要注意知识范围哲学角度,开放性试题,不是随意答题。</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 研究发现青蒿素,解决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医人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中医药研究所于1969年开始抗疟研究,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十年如一日地展开研究,历经数百次实验,一方面从中医药古方中寻找灵感,另一方面利用现代医学的提取手段和检验手段,用青蒿素单体胶囊,证实了青蒿素的抗疟疗效。屠呦呦表示,这个工作还有继续发展的可能性,青蒿素一旦产生耐药性,就需要再花十年的时间研究新药。</p><p>结合上述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青蒿素的研发过程。</p></div></div>
<div><p>【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目的。)研究团队在实验和临床中研发出了青蒿素,推动人们对抗疟认识不断深化,并在实验和临床中验证了青蒿素的抗疟性能,最终有效治疗疟疾。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青蒿素的研发经过多次失败后最终取得了成功,就是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p><p>【解析】</p><p>此题以青蒿素的研发过程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活与哲学》中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要求从认识论角度分析青蒿素的研发过程。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认识论。</p><p>其次,结合材料中研究团队在实验和临床中研发出了青蒿素,推动人们对抗疟认识不断深化,并在实验和临床中验证了青蒿素的抗疟性能,最终有效治疗疟疾,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青蒿素的研发经过多次失败后最终取得了成功,就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旅游是行走的文化体验,旅游是对自然和人文的认知,旅游是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中国人到欧美一些城市旅游,当地人会骄傲地说:“看,这里的建筑和200前一样,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外国人到中国一些历史名城旅游,当地人会骄傲地说:“看,这里都是新建筑,20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样都是介绍当地建筑,同样都是发自内心的骄傲,但为什么骄傲地内容却有很大不同?</p><p>请从哲学角度解释这一现象。</p></div></div>
<div><p>【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人们的需求不同,对历史文化遗产认识不同,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p><p>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p><p>【解析】</p><p>此题以国人与外国人对自然和人文的认知的差异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p><p>设问要求“同样都是介绍当地建筑,同样都是发自内心的骄傲,但为什么骄傲地内容却有很大不同?请从哲学角度解释这一现象。”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属宏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分别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身边的人和事以及环境都在发生剧烈变化。变化的时代对人们提出了新要求。</p><p>例如,新零售要求线上线下物流数据相结合,打造新型零售体系;新制造要求改变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进而转为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p><p>再如,在“地球村”时代,要求人们树立全球意识,不仅要当好国家的公民,也要当好世界的“公民”。</p><p>又如,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普遍推行走班制,课程选择权交给了我们,要求我们认识社会、学会选择、规划未来,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6/08/f70a2028/SYS201905260832528371908457_ST/SYS201905260832528371908457_ST.001.png" width="276" height="2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运用所学哲理,以“在变化的时代中改变自己”为题,或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哲理明确,联系生活实际。</p></div></div>
<div><p>【答案】评分观察视角:考生完成学科任务的行为表现,体现理论学习的价值。选用所学哲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发展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正确认识社会、认识变化、认识自己。</p><p>【解析】</p><p>本题以时代变迁对人们提出新要求为话题背景,从哲学生活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围绕在变化的时代中改变自己的主题,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方方面面的素养,适应时代发展,做新时代合格公民。解答本题要注意几个关键节点,一个是根据主题确定哲学角度的切入点,二是要言之有物,本题并不是简单的理论罗列,而是要联系实际生活,切实谈出自身对时代的把握。</p><p>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设问,本题知识限定较为宽泛,所学哲理,题目类型撰写围绕主题的小短文,问题指向以在变化的时代中改变自己为题写哲理明确、联系生活实际的短文。由于本题知识限定非常宽泛,所以在变化的时代中改变自己,这样的主题可以多个哲学角度进行解读,既可以从唯物论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时代的变化是客观的变化,自己的主观意识也要发生变化;又可以从辩证法发展观发展的普遍性进行分析,时代在变化,个人也应该与时俱进、因时而变;还可以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把时代看做社会,自己看做个人,可以运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价值的实现等知识进行分析。</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感悟一: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p><p>感悟二: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好的路。</p><p>感悟三:路的尽头,仍然有路,只要你愿意走;有时,看似没路,其实是该拐弯了。</p><p>以上几种关于“路”的感悟,会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任选其一,从哲学角度,谈谈你对“路”的理解。</p></div></div>
<div><p>【答案】评分视角:能结合所选观点,从正确的价值取向、发挥主观能动性、矛盾的观点、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等角度,合乎逻辑地阐明自己的认同。</p><p>【解析】</p><p>本题要求从哲学角度,谈谈你对“路”的理解。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可考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好的路可考虑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路的尽头,仍然有路,足要你愿意走;有时,看似没路,其实是该拐弯了可考虑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 </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