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3:34:55

陕西省延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文化生活相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p><p>①2019年9月,香港黄之峰抵达美国求助政治庇护</p><p>②2019年故宫元宵节点亮,故宫文化再惹全球关注</p><p>③2019年7月1日起,香港澳门纸质通行证暂停使用</p><p>④2019年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播,广受好评</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的含义。①:2019年9月,香港黄之峰抵达美国求助政治庇护,属于政治现象,①不符合题意。</p><p>②④:2019年故宫元宵节点亮,故宫文化再惹全球关注,2019年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播,广受好评,均属于文化现象,②④符合题意。</p><p>③:2019年7月1日起,香港澳门纸质通行证暂停使用,属于社会管理,属于政治现象,③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当一位小学生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朗诵《刘胡兰》,读到动情处竟情不自禁哽咽落泪时,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在英雄精神滋养下孩子们心灵成长的拔节之声。这体现出</p><p>①文化对人们改进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起推动的作用</p><p>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p><p>③接受优秀文化熏陶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④向英雄学习是激励青少年奋进的主要方式</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的影响。①:优秀健康的文化对人们改进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才能起推动的作用,①错误。</p><p>②③:小学生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朗诵《刘胡兰》,读到动情处竟情不自禁哽咽落泪时,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在英雄精神滋养下孩子们心灵成长的拔节之声,这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也反映了接受优秀文化熏陶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③符合题意。</p><p>④:材料的主旨是文化活动对人的影响,④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永定客家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客家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在丰富人们消费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     )</p><p>A.经济是文化的基础</p><p>B.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p><p>C.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p><p>D.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材料阐释的是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未涉及经济是文化的基础,A不符合题意。</p><p>B: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的发展有是不同步,B错误。</p><p>C: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客家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在丰富人们消费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这说明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C符合题意。</p><p>D:只有先进的健康的优秀的文化才能促进经济发展,D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尚书益稷》所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摹仿群兽体态动作的歌舞。“击石拊石”的“石”,即石罄,是狩猎生活的产物。这说明</p><p>A.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活动</p><p>B. 文化是日常生活的形象表达</p><p>C. 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p><p>D.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活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D符合题意,材料指出石罄是狩猎生活的产物说明文化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唐诗里,我们可遇见忧思中的李白,登上凤凰台一抒惆怅;在宋词里,我们可跟随辛弃疾的步伐,感受沙场秋点兵;在元曲里,我们可在关汉卿的锐利目光下,观察世间百态。由此可见</p><p>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p><p>②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p><p>③文化能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p><p>④文艺作品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的影响。①④:唐诗、宋词、元曲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诵读经典,品味高雅,说明优秀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也表明文艺作品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①④符合题意。</p><p>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②错误。</p><p>③:材料不能反映文化能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③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明交通是文明城市的重要表征。为提高市民文明交通素质,改善通行秩序,减少交通事故,某市深入开展“文明交通大家行”活动,倡议全民参与,共创文明交通环境。该市的做法是基于</p><p>①文明礼仪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对人的综合素质产生深远影响</p><p>②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p><p>③人们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p><p>④个体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只能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形成</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错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④错误,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可以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或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和培养;开展“文明交通大家行”活动,倡议全民参与,共创文明交通环境,有利于提高市民文明交通素质,改善通行秩序,减少交通事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人们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故②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每年秋分日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通过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展示乡村振兴新面貌,激发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党中央设立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基于</p><p>①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②文化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p><p>③使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p><p>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文化活动</p><p>A. ①②&#xa0;B. ②④&#xa0;C. ①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党中央设立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基于文化的特点和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文化活动,文化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人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②④项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①项说法错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漫画《不能让中国的新生代都姓“西”!》,从文化角度看,给我们的启示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9/17/08/84e616a3/SYS201909170804546981640815_ST/SYS201909170804546981640815_ST.001.png" width="200" height="1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尊重其他民族文化</p><p>B. 我们首先要培养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p><p>C. 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p>D. 我们要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A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漫画强调认同本民族文化,并没有涉及强调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排除。B选项观点符合题干,题中漫画强调不能崇洋媚外,而是要首先培养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入选。C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漫画并不是强调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而是强调如何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强调要培养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并没有强调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排除。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11月28日,中国“藏医药浴法”成功申遗。藏医药浴法,是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医疗保健方法。藏医药浴法成功申遗:</p><p>①丰富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p><p>②有利于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保留中国基因</p><p>③有利于促进中国和外国文化的交流互鉴</p><p>④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p><p>A. ①②&#xa0;B. ②③&#xa0;C. ①④&#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藏医药浴法成功申遗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促进中国和外国文化的交流互鉴,③④正确;藏医药浴法成功申遗不能丰富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①夸大了藏医药浴法申遗的作用,排除;各民族文化都保持着各自的民族特性,②中的“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保留中国基因”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表演颠覆了传统的表演方式,让人工智能与演员相互配合表演,彰显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内涵,传递着北京冬奥会“绿色开放共享廉洁”的新理念受到高度评价。“北京8分钟"表演获得巨大成功主要是通过</p><p>①新颖的文化活动传达先进理念和时代价值</p><p>②大众传媒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巨大功能</p><p>③有机融合丰富厚重的民族精神与流行文化</p><p>④科技创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推动</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北京8分钟”表演颠覆了传统的表演方式,让人工智能与演员相互配合表演,彰显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内涵,传递着北京冬奥会“绿色开放共享廉洁”的新理念受到高度评价。“北京8分钟"表演获得巨大成功主要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传达先进理念和时代价值,①④适合题意;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巨大功能,②错误;流行文化不一定先进文化,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的火灾,为文物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2019年4月16日,国家文物局通报了近期文物火灾事故情况,要求各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坚决避免文物火灾事故发生。之所以重视文物安全,是因为</p><p>①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遗存,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的重要见证</p><p>②文物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③重视文物安全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p><p>④重视文物安全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①③&#xa0;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多样性。①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重视文物安全,原因在于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遗存,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的重要见证,入选。④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重视文化安全的文化意义在于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入选。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而不是文物,排除。③选项观点表述错误,重视文物安全根本上在于发掘其文化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排除。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汉字是表意文字。近年来,社会上特别是网络上出现了乱解汉字现象。某些人热衷于从汉字字形中寻找“微言大义”,把某些道理或看法附会到现代字形中,导致对一些汉字的乱解误读在网络上大量传播。这一现象</p><p>A. 进一步推动汉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p><p>B. 是对汉字文化内涵的丰富和发展</p><p>C. 不利于促进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p><p>D. 不利于巩固汉字作为文化基本载体的地位</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社会上特别是网络上出现了乱解汉字现象,不利于促进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加以规范和管理,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对汉字乱解误读导致的危害,不体现推动汉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A项与题意不符;乱解汉字现象不利于正确解读汉字所包含的基本内涵,不利于促进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B项说法错误;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2018年重阳节期间,各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敬老活动,在全社会倡导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的社会风尚。这体现了</p><p>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p><p>②传统习俗决定着人们的精神生活</p><p>③重阳节等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p><p>④民族节日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p><p>A. ①③&#xa0;B. ②④&#xa0;C. ②③&#xa0;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2018年重阳节期间,各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敬老活动,表达敬老之心,体现了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符合题意。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②表述错误。“重阳节登高、赏菊、佩插茱萸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体现了重阳节等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③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而不是民族节日,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一直以来,中国人都有慎终追远的传统,但各地采用的祭祀仪式却有不同。粤桂地区通常会在祖堂摆设丰盛酒菜,全家人都穿上新衣,再按尊长辈分向祖宗跪拜叩头;川西地区一般会由长辈带领男女老幼,跪拜祖宗神位,再上酒、供饭、焚化纸钱。这表明</p><p>①中华祭祀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色彩</p><p>②各地祭祀仪式有文化共性也有区域特色</p><p>③祭祀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p><p>④祭祀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 各地采用的祭祀仪式却有不同说明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体现的是文化的区域性而不是民族性,①与题意不符。</p><p>④:材料没有体现祭祀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④与题意不符。</p><p>②③:“中国人都有慎终追远的传统,但各地采用的祭祀仪式却有不同” 表明各地祭祀仪式有文化共性也有区域特色,祭祀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②③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p><p>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全盘继承</p><p>②对通俗和流行文化的全面肯定</p><p>③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p><p>④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p><p>A.①②&#xa0;B.③④&#xa0;C.②③&#xa0;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自信。①:中华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盘继承,①错误。</p><p>②:通俗文化和流行文化不一定是先进文化,不能全面肯定,②错误。</p><p>③④: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③④正确。</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年春节期间,“欢乐春节”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团在英国四地巡演,为英国观众带来了中国古典舞、民族舞、京剧、昆曲、手偶等形式多样的表演,送上了中国新年的问候,受到热烈欢迎。这反映了</p><p>A.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xa0;B. 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p><p>C. 民族节日是文化成就的标志&#xa0;D. 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民族节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欢乐春节”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团为英国观众带来了中国民族文化形式多样的表演,送上了中国新年的问候,受到热烈欢迎,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符合题意;我国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中华文化不应成为世界主流文化,B错误;传统建筑的继承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C错误;材料强调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并没有反映“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不符合题意。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p><p>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p><p>②奋斗精神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主题</p><p>③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p><p>④中华民族精神可转化为物质力量</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根据材料中的“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可知,此题考查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①④适合题意;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②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钱七虎院士为我国国防工程现代化建没作出突出贡献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说:“年轻人一定要将个人命运与祖国、人民的命运结合起来,树立远大理想,并朝着这个方向踏踏实实前进。”钱七虎的言行启示我们</p><p>①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p><p>②要积极投身于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伟大事业之中</p><p>③从国家和人民利益出发,弘扬伟大创造精神和奋斗精神</p><p>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一致的,继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①是材料体现和反映的道理,不是启示,排除;“将个人命运与祖国、人民的命运结合起来,树立远大理想,并朝着这个方向踏踏实实前进”,这启示我们要积极投身于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伟大事业之中,从国家和人民利益出发,弘扬伟大创造精神和奋斗精神,②③正确;④表述错误,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有些具体问题上会有不一致的时候。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更好的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为此需要</p><p>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p><p>②全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推动中国文化发展</p><p>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p><p>④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p><p>A. ②③&#xa0;B. ①④&#xa0;C. ①③&#xa0;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更好的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为此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③正确;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②中的“全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说法错误,排除;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这意味着文化发展与经济、政治发展不一定是同步的,④中的“同步发展”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p><p>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证</p><p>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p><p>③激励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p><p>④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p><p>A. ①③&#xa0;B. ②③&#xa0;C. ②④&#xa0;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民族文化发展的作用,①③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②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④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为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这五项使命要求我们</p><p>①扩大交流,增强各国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p><p>②强基固本,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p><p>③坚定立场,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p><p>④稳定根基,使人民群众成为文化创造的源泉和动力</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选项“认同”的表述不当。④选项错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和动力。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要求我们强基固本,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坚定立场,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②③选项正确。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某地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国重任”主题教育活动中,注重挖据身边“红色资源”,重温“红色记忆”,引导群众目光向身边的老前辈、老英雄聚焦。开展这一主题教育活动</p><p>①能弘扬中国精神,更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②是基于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具有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p><p>③意在用革命文化之火,激发起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力量</p><p>④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p><p>A. ①③&#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①③符合超意,某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国重任”主题教育活动,意在用革命文化之火,激发起把当复兴重任的力量,能弘扬中国精神,更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说法错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要坚定文化自信、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这要求文艺工作者</p><p>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满足人民群众各种需求</p><p>②弘扬主旋律,创作出富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文艺作品</p><p>③把握时代脉搏,以优秀文艺作品引领社会意识形态发展</p><p>④扎根实践,在人民群众生活和实践中汲取营养</p><p>A. ①②&#xa0;B. ①③&#xa0;C. ②④&#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做到与时代同步、以人民为中心、用明德引领风尚,要求文艺工作者弘扬主旋律、立足实践,在人民群众生活和实践中汲取营养,创作出富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作品,②④正确;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而不是满足各种需求,①表述错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意识形态发展,③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原因有</p><p>①它是传承优秀文化的载体</p><p>②它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p><p>③它所传播的先进思想是青年学生实践活动的出发点</p><p>④思政课教师作为马列主义的传承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p><p>A. ①②&#xa0;B. ③④&#xa0;C. ①③&#xa0;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①②符合题意,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原因是它是传承优秀文化的载体,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③说法错误,青年学生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是客观实际,而不是主观思想:④说法错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习近平强调,宣扬主流意识形态要借助“融媒体”的力量。这是因为</p><p>①“融媒体”具有更强大的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功能</p><p>②“融媒体”是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基本标志</p><p>③“融媒体”能够不断丰富和扩展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p><p>④“融媒体”能够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p><p>A.①④&#xa0;B.①③&#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媒介、大众传媒。①:“融媒体”属于大众传媒,也是宣扬主流意识形态的一种手段,具有更强大的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功能,①正确且符合题意。</p><p>②: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②错误。</p><p>③:“融媒体”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能丰富和扩展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③错误。</p><p>④:宣扬主流意识形态要借助“融媒体”的力量,这是因为“融媒体”能够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④正确。</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命运。这表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p><p>A.珍惜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xa0;B.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p><p>C.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xa0;D.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B: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命运。这表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B符合题意。</p><p>ACD:材料强调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不体现珍惜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不体现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发挥“主心骨”的作用,ACD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风俗习惯。如广为熟知的南米北面,各具特色的地方小吃。这说明了</p><p>①各地区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p><p>②中华文化具有不同区域文化的共性</p><p>③不同区城的文化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p><p>④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不同区域文化</p><p>A.①②&#xa0;B.③④&#xa0;C.②④&#xa0;D.①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③: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风俗习惯,这说明了各地区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不同区城的文化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①③选项正确。</p><p>②:不同区域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②错误。</p><p>④:“决定”的表述错误,排除④。</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3月1日起止式施行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gt;规定,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要以“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为目标,将非遗及其得以孕育、滋养的人文环境加以整体性保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p><p>①“遗产丰富”一一让各种类型、各个级别的非遗项目和资源蕴藏更加丰富多样</p><p>②“氛围浓厚”一一让更多人认同全世界的非遗文化,并自觉地参与非遗的保护</p><p>③“特色鲜明”一一让非遗资源始终保持单一形态,显示鲜明的地方或民族特色</p><p>④“民众受益”一一让非遗保护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结合</p><p>A.①②&#xa0;B.②③&#xa0;C.①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保护。①:“遗产丰富”可以让各种类型、各个级别的非遗项目和资源蕴藏更加丰富多样,①符合题意。</p><p>②:认同的是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是认同全世界的非遗文化,②错误。</p><p>③“特色鲜明”,是让非遗资源始终保持各自鲜明的地方或民族特色,③错误。</p><p>④:“民众受益”意思是让非遗保护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结合,④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中国北京开幕。会议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商亚洲文明发展之道,共话亚洲合作共赢大计,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p><p>①是传播中华文化,彰显中华文化优越性的重要途径</p><p>②有利于激发亚洲文化的共鸣点,增强亚洲文化自信</p><p>③有利于推动亚洲不同文化间的平等互鉴与渐趋同一</p><p>④旨在传承亚洲璀璨文明成果,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目的不是为了彰显中华文化优越性,①不符合题意。</p><p>③: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并不是为了推动亚洲不同文化的渐趋同一,③不符合题意。</p><p>②④: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共商亚洲文明发展之道,共话亚洲合作共赢大计旨在传承亚洲璀璨文明成果,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有利于激发亚洲文化的共鸣点,增强亚洲文化自信,②④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巴黎圣母院大火后,如何修复这座经典建筑,成了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早在2015年,专业人士就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和无人机摄影测量等技术生成了巴黎圣母院的数字档案。专家表示,各种数字化技术将加速巴黎圣母院的重建,让它重新回到人们身边。这表明,数字化技术</p><p>①能够为记录与呈现历史文物提供有力支撑</p><p>②已替代原有的文化资源储存的手段和方式</p><p>③可以弥补意外状况对文物古迹造成的损失</p><p>④能完全再现建筑物本身的原真性和历史性</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④:能完全再现建筑物本身的原真性和历史性的观点把数字化技术的作用夸大,④与题意不符。</p><p>②:数字化技术不能替代原有的文化资源储存的手段和方式,②与题意不符。</p><p>①③:数字化技术可以加速巴黎圣母院的重建,让它重新回到人们身边表明数字化技术能够为记录与呈现历史文物提供有力支撑,可以弥补意外状况对文物古迹造成的损失,①③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p><p>信阳市地处河南省南部,是鄂豫皖苏区革命根据地发源地。近年来,该市采取措施,扎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免费对市民和游客开放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举办“不忘初心敬英雄”主题宣教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开展“我身边的好人”“道德模范”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组织道德模范深入基层乡镇开展报告会,实施典型示范引领;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实施志愿团体网上注册,在农村设立志愿服务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构建互助友善的和谐氛围;扎实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不断推动校园文明水平整体提升,营造优美育人环境;在车站、广场、主次干道等公共场所设置公益广告,利用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家喻户晓,入脑入心。</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该市是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p></div></div>
<div><p>【答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多渠道全方位营造潜移默化的育人氛围;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群众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当地优秀文化资源,为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平提供滋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解析】</p><p>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理解和运用,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来作答。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范围是文化对人的影响,设问的方向是“说明该市是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其次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并且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依据材料信息联系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及作用等知识作答,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多渠道全方位营造潜移默化的育人氛围;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群众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当地优秀文化资源,为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平提供滋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    中部是文化资源大区:“古”得灿烂,“红”得辉煌。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涉及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多学科,尤其在哲学、商业、医学、建筑、绘画、版画、篆刻、戏曲、饮食等领域都有几百年的积累,都有伟大的创造。这里又是红色摇篮,南昌城的枪声、井冈山八角楼上的灯光、瑞金“开国大典”的宣言、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早已镌刻进党史最绚烂的篇章。</p><p>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说明如何使中部的区域文化“‘古’得更加灿烂、‘红’得更加辉煌”。</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既要欢迎国内外优秀文化在当地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区域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古’得更加灿烂”;对红色文化要结合时代特点发扬光大,使其“‘红’得更加辉煌”。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实现文化创新,既要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p><p>【解析】</p><p>本题以我国中部区域文化发展与传承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主要考查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说明如何使中部的区域文化“‘古’得更加灿烂、‘红’得更加辉煌”。解答本题,需要调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从文化的交流、文化的继承以及文化创新的源泉等等方面来进行回答。</p><p>首先,从文化传播角度来看,中部文化的发展需要在交流中传播,中部的区域文化“‘古’得更加灿烂、‘红’得更加辉煌”, 既要欢迎国内外优秀文化在当地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区域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文化影响力。</p><p>其次,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中部文化的发展需要继承古代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古’得更加灿烂”;对红色文化要结合时代特点发扬光大,使其“‘红’得更加辉煌”。</p><p>最后,使中部的区域文化“‘古’得更加灿烂、‘红’得更加辉煌”,则必须实现文化的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需要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实现文化创新,既要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戏曲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覆盖城市乡村和十几亿民众、传承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得益于自身的独特形式与丰富内容,戏曲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川剧、粤剧、越剧、黄梅戏,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p><p>材料二 20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剧一一拥抱。在吸收了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后,中国戏剧也走出了国门。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西方观众看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时,注意更多的是极富表现力的中国式演绎方法。中国戏曲程式化动作传达出的中国美学精髓,吸引更多的外国人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p><p>(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p><p>(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的认识。</p></div></div>
<div><p>【答案】(1)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戏曲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传承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这说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另一基本特征。戏曲以自身的独特形式与丰富内容,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戏曲不同的剧种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皆有戏曲,表明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p><p>(2)①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中国戏剧一一拥抱西方戏剧体现了这一点。③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国戏剧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说明了这一点。④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体现了这一点。</p><p>【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为体现类试题,我们要先通过审读设问,联系教材知识即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具体表现,然后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到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相契合的内容。第(2)问要求考生要熟知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方面各自的内涵,然后结合材料予以解读。</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倡导优良家风,使其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培育乡贤文化,重构乡村本土文化,敦厚民心民风,激励向上向善。重视传统节日,让其成为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文明节,彰显了节日文化内涵,树立了节日新风。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打虎拍蝇”……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国家公祭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时代楷模发布、感动中国人物表彰,“身边好人”“寻找最美”……无数道德灯塔在全国挺立,照亮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星空。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风,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同频共振。</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国家是怎样“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载体和文化养料。</p><p>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p><p>③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营造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p><p>④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p><p>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p><p>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价值认同感。(任意四点给满分)</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国家是怎样“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的。</p><p>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中一些关键词,如国家培育乡贤文化,重视传统节日,落实八项规定,传播正能量,举行国家公祭日等传播爱国主义精神,评选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等树立时代风尚,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文明创建活动。将这些关键词与相关知识一一对应,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方面说明国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植到人们的心灵深处,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全民族的价值认同。</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省延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