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二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p><p>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p><p>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p><p>③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p><p>④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②③项符合题意;①项体现了文化对人影响的深远持久,与题意不符;④项描写的是边塞的风光,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农村被一点点蚕食。据统计,中国每天消失的村落有80至100个。这不仅仅是“乡土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乡愁乡思”。由此可见</p><p>A. 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和产品</p><p>B. 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文化的衰落</p><p>C.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p><p>D.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着“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这说明“乡韵”精神是通过村落体现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C适合题意;A不符合题干主旨;经济决定着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B是错误的;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D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我国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 )</p><p>A. 文化遗产是我国独有的文化财富</p><p>B. 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C. 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p><p>D. 保护文化遗产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我国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A说法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C错误;保护文化遗产不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全景展示了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生长流变的历程。该片在带给观众有益的茶文化知识和启发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国茶文化的传播,世界各地的人们也分享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这说明“茶文化”</p><p>①其传播有利于实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统一</p><p>②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p><p>③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和情感的集中表达</p><p>④可以为文化交流提供重要载体和借鉴</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文化具有多样性,“实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统一”的说法错误,故①排除;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和情感的集中表达,故③错误;材料中,该片在带给观众有益的茶文化知识和启发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国茶文化的传播,世界各地的人们也分享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这说明“茶文化”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可以为文化交流提供重要载体和借鉴,故②④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从文化生活角度理解,这要求我们</p><p>①理解个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②平等交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p><p>③求同存异,包容不同民族文化 ④海纳百川,充分吸收各方文化</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告诉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做到尊重差异,理解个性,要有包容的心态,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①③适合题意;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②错误;我们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和有益成果,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课”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网课”的出现</p><p>①表明网络教育将取代传统教育方式</p><p>②将会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p><p>③使互联网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p><p>④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网课”的出现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将会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②④适合题意;网络教育并没有取代传统教育方式,①错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海明威、马丁·路德·金、电影《西雅图不眠夜》、美剧《纸牌屋》……这些美国人熟知的历史人物和大众文化被习近平主席引用到访美的演讲中,以美国听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倾心交流,“习式语言”以真诚再次展示其独特魅力。这说明</p><p>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p><p>③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p><p>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④:这些美国人熟知的历史人物和大众文化被习近平主席引用到访美的演讲中,以美国听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倾心交流,“习式语言”以真诚再次展示其独特魅力,这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④符合题意。</p><p>②③:②③正确但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在海外热播,特别是古装剧和生活剧,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从文化生活角度,这是因为</p><p>①中国电视剧制作技术先进、资金充足、题材广泛,深受市场欢迎</p><p>②中国电视剧坚持真善美从创作导向,引起了各国观众的共鸣</p><p>③中国几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巨大吸引力</p><p>④电视艺术作为文化载体,更好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中国电视剧在海外热播与中国几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巨大吸引力密切相关,中国电视剧坚持真善美从创作导向,引起了各国观众的共鸣,所以才在海外热播,故②③正确;①④不是中国电视剧在海外热播的原因,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7月1日,我国首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而制定的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将正式施行。该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对于促进中医药文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材料表明,对待民族文化我们应当做到</p><p>①树立文化自觉,主动担当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 </p><p>②通过立法保护的重要途径,加快文化交流与传播</p><p>③领略民族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p><p>④在继承中发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p><p>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材料强调了我国首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而制定的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对于促进中医药文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这表明对待民族文化我们应当树立文化自觉,主动担当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领略民族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通过立法保护的重要途径,加强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而没有涉及文化交流与传播;④说法错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所以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宣部等部门出台《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指出,2018年争取实现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一场优秀戏曲演出: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戏曲进校园</p><p>①有利于传统习俗的维承和发展</p><p>②表明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p>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p><p>④表明传统文化是现实生活中的物质财富</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让戏曲进校园表明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助于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②③项符合题意;戏曲属于传统文艺,不属于传统习俗,①项与题意不符;优秀传统文化是现实生活中的精神财富而非物质财富,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战狼Ⅱ》将主流价值的表达与类型化的探索进行有机融合,用高质量视听奇观和高强度叙事节奏完成中国精神之于全世界的形象化展示,获得口碑和市场的双丰收。《战狼Ⅱ》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p><p>①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p><p>②弘扬正能量,削弱大众文化的社会影响</p><p>③创新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p><p>④影视作品的创作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战狼Ⅱ》完成中国精神之于全世界的形象化展示,这启示我们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①正确;“削弱大众文化的社会影响”说法错误,②不选;社会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③错误;《战狼Ⅱ》将主流价值的表达与类型化的探索进行有机融台,获得口碑和市场的双丰收,这启示我们影视作品的创作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重视教育是因为( )</p><p>①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p><p>②教育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p><p>③教育决定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 </p><p>④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重要性。国家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说法错误;教育影响但不能决定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p><p>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扫墓,祭祀祖先,镇终追远,聊表思念,这是中国式亲情的优良传统。随着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鲜花、植树等绿色祭祀方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烧纸、焚香。“烧一片纸,不如添一片绿”,集中祭览、网络祭祀、追思会等新型祭祀方式也渐成风尚。</p><p>(1)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 </p><p>(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p></div></div>
<div><p>【答案】答案:(1)①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清明祭祖的优良传统要继承,祭祀方式可以做出符合时代潮流的改变。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p><p>(2)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p><p>【解析】本题以文明祭扫,让“绿色清明”渐成时尚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主体、途径,本题没有难度,直接考查考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和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比较容易。</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本题考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调动教材知识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角度来分析说明。</p><p>(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本题考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属于措施类主观题,本题没有难度,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调动教材知识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文化创造的主体等方面来回答。</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