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3:25:35

贵州省凤冈县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伴随着我们党96年的光辉历程,“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红船精种”感召着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弘扬“红船精神”是基于它</p><p>①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p><p>②是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思想保证</p><p>③对于决胜全面小康起着决定作用</p><p>④是对党的成功经验的概括和总结</p><p>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通过意识这一“思维的眼睛”,人类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弘扬“红船精神”是基于它是对党的成功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思想保证,属于正确的意识,②④适合题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①错误;精神不起决定作用,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春节晚会有个相声节目《我爱诗词》,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了诗词的魅力。诗、诗歌魅力无穷,尤其是中国的古诗。甚至不少爱好诗词的中国专家学者自豪地说:“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但这也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缺憾,如果我们不创新形式走出去,就会影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p><p>&#xa0;</p><p>①重视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p><p>②发挥文化的基础性作用,向其他国家传播中华文化</p><p>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促使东西方文化相融合</p><p>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加强与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学习</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如果我们不创新形式走出去,就会影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我们要重视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故①项正确。</p><p>②:教育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故②项错误。</p><p>③:题干中强调创新形式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未涉及东西方文化相融合,故③不符合题意。</p><p>④:如果我们不创新形式走出去,就会影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就必须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加强与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学习,故④项正确。</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的水越有活力,民主的船越能顺行”,这句话说明</p><p>A. 优秀文化可以推动政治进步</p><p>B. 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p><p>C. 文化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p><p>D.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走进西安高新区的城市记忆博物馆,看见铁质糖果盒、铝制饭盒、老式电话机、收音机等物品,仿佛瞬间回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生活场景中。我们无法令时光倒转,但通过实物,让记忆复苏,岁月定格。这些老物件是</p><p>A. 特定时代文化的物质载体</p><p>B. 进行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p><p>C. 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p><p>D. 特定时代文化的基本载体</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通过实物,让记忆复苏,岁月定格,说明老物件是特定时代文化的物质载体,而不是文化的基本载体,A项符合题意,D项不合题意;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老物件并非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B项观点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老物件不具有这一作用,C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失去道德标准,接着就会丧失认识力量和实践活动,于是科学就变成伪科学。”这告诉我们</p><p>A.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促进科学文化修养</p><p>B.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p><p>C. 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能造福人类</p><p>D.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科学失去道德标准,接着就会丧失认识力量和实践活动,于是科学就变成伪科学。”这告诉我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促进科学文化修养,A正确且符合题意;B 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p><p>A. 鲜明的民族性    B. 相对的稳定性    C. 时代的先进性    D. 强大的包容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材料的关键句是:礼源远流长,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体现了“礼”在时代相传中保留胃基本特征,又能够因时而变,这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特征,ACD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正确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宣部等四部委2017年7月31日联合印发的《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指出,2017年,有条件的中学以及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实现所有学生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2018年,实现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这样做的目的是(    )</p><p>①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p><p>③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④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p><p>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传承。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推进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其目的是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人民大学的一群理科学霸在吃饭时跳“快闪”,深情合唱《我爱你中国》,刷屏络,惹友飙泪。这表明大众传媒</p><p>A. 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 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p><p>C. 已经完全代替旧的文化传媒    D. 具有渠道多、反馈及时、方法灵活的特点</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表明大众传媒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B项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是手段而不是途径,A项说法错误;新媒介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旧媒介的消失,C项说法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第三方抽样调查和银联大数据综合评估,今年中秋小长假贵州省旅游接待人数1395.97万人次、旅游收入92.3亿元,分别增长24.94%、25.89%。旅游市场如此火热是因为各地推出一批文旅融合新产品,形成旅游消费新热点,“旅游+文化”渐成假日旅游主旋律。我省相继推出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产品备受游客青睐,节日特色活动精彩纷呈,提升游客体验深度。这表明(  )</p><p>A.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p><p>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p><p>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促进经济的发展</p><p>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旅游收入增长,旅游市场如此火热是因为各地推出一批文旅融合新产品,形成旅游消费新热点,“旅游+文化”渐成假日旅游主旋律,这表明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A符合题意。</p><p>B: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错误。</p><p>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的说法错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并且优秀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C错误。</p><p>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D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中华骄傲,是文化的骄傲,是民族的自信。一笔一划,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横平竖直,承载着中华文明厚重的底蕴和价值。第一节课“字以溯源”为同学们讲述了前辈们为了传承、保护汉字而坚守一生的故事。重视汉字的传承和保护是基于(  )</p><p>①汉字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p><p>③汉字演变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的历程④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p><p>A.①②&#xa0;B.②③&#xa0;C.①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④:重视汉字的传承和保护,是基于汉字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①④符合题意。<br />②: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②说法错误。<br />③:材料不涉及汉字演变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的历程,③不合题意。<br />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从中获得的启示是</p><p>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p><p>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p><p>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p><p>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创新的途径。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①正确;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不一定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②说法错误;不同民族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③错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④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当中。博大精深体现在</p><p>①甲骨文作为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入选《世界记忆名录》</p><p>②辨别方向指南针,人工活字印刷术,不忘造纸与火药 </p><p>③漠北荒凉战场,英雄儿女久传扬,江南小河流水巷,才子佳人妙文章</p><p>④国粹京剧美名扬,生旦净末各方长,抑扬顿挫声貌聚,小小舞台现沧桑</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选项中“成熟文字”的表述错误。题目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辨别方向指南针,人工活字印刷术,不忘造纸与火药;漠北荒凉战场,英雄儿女久传扬,江南小河流水巷,才子佳人妙文章以及国粹京剧美名扬,生旦净末各方长,抑扬顿挫声貌聚,小小舞台现沧桑等,均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③④选项入选。故B选项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公共图书馆,并应当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这一规定旨在(    )</p><p>A. 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B.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p><p>C. 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D.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设立公共图书馆,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属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故本题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从中我们感悟到(  )</p><p>A. 南北各地家的味道和记忆都是不分彼此</p><p>B. 每个人对家的情感体验不一,根源于不同的家庭文化</p><p>C. 筷子的使用传载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和相同内涵</p><p>D. 人们对家的感悟取决于个人的文化水平</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这表明了筷子的使用传载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和相同内涵;故C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B选项错误,根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D选项错误,文化水平不能起决定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这告诉我们</p><p>A.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p><p>B.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p><p>C. 文化创新取决于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p><p>D. 文化创新的实质是文化发展</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黑格尔的话告诉我们,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A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来源,不是文化的作用,B项与题意不符;文化创新取决于社会实践的范围和能力,而不是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C项说法错误;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1月20日,甲骨文成功人选。世界记忆名录”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甲骨文成为中国第13项人选该名录的文化遣产。甲骨文人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文化价值在于</p><p>①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其影响力</p><p>②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p>③促进甲骨文在人们生活中的保护和应用</p><p>③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特征</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世界记忆名录”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甲骨文成为中国第13项人选该名录的文化遣产。甲骨文人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文化价值在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其影响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故①②选项入选。③选项中“应用”的表述错误。④选项的表述与题意无关。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应将培育和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这说明,培育和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p><p>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p><p>③是抵制外来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要求④发挥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心骨”作用</p><p>A.①②&#xa0;B.③④&#xa0;C.①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应将培育和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这说明,培育和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①②符合题意。</p><p>③:对落后文化应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对腐朽文化应坚决抵制,依法取缔,③错误。</p><p>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心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④不选。</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斗争更加尖锐,西方价值观念和一些错误思潮对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冲击不容忽视。这要求我们党必须(  )</p><p>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p><p>②加强理论武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p><p>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p><p>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p><p>A.①④&#xa0;B.②③&#xa0;C.①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②③: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斗争更加尖锐,西方价值观念和一些错误思潮对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冲击不容忽视。这要求我们党必须加强理论武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②③符合题意。</p><p>①④:题干强调正确的思想引领,选项①④与题意不符,不选。</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是唯一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如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这(  )</p><p>①说明文化自信决定国运兴衰、民族复兴</p><p>②显示了中国人看待世界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p><p>③能够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p><p>④说明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先进文化</p><p>A.①④&#xa0;B.②③&#xa0;C.①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②③: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这显示了中国人看待世界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能够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②③符合题意。</p><p>①:文化自信不决定国运兴衰、民族复兴,①错误。</p><p>④: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先进文化的说法错误,不选。</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p><p>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p><p>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p><p>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p><p>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从材料中的提示来看,《校训的故事》之所以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是因为校训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①②符合题意;③中的“时代内涵”与④中“基本途径”表述不准确,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歌唱祖国》中唱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可爱的家乡。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松花江上》《十送红军》《保卫黄河》《游击队歌》《在太行山上》《我是一个兵》《咱们工人有力量》《我的祖国》《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唱支山歌给党听》《强军战歌》等系列爱国革命歌曲,深深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激励他们为祖国独立、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p><p>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看,经常欣赏、吟唱爱国革命歌曲对人有哪些积极意义?</p></div></div>
<div><p>【答案】①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在欣赏、吟唱爱国革命歌曲中获得精神享受,正确看待祖国的进步发展,正确认识社会,培养健全人格;</p><p>②能够増强人的精神力量。在爱国革命歌曲的激励下,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培养坚强的斗志,报效祖国;</p><p>③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欣赏、吟唱爱国革命歌曲中,立志成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用之オ,从而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p><p>【解析】</p><p>本题以欣赏、吟唱爱国革命歌曲为话题,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p><p>本题要求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看,经常欣赏、吟唱爱国革命歌曲对人有哪些积极意义?</p><p>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题目限定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解答本题,考生可从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増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作答。</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1967年5月23日,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旨在找到具有新结构、克服抗药性的新型抗疟药物。在当时极端艰苦的科研条件下,中国7个省市、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协力攻关。屠呦呦所在的团队于1969年参加“523项目”。1971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她再次翻阅大量中医药典,受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的启发,改进了提取方法,采用乙醚冷浸法低温提取,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次年,“523项目”研究人员成功提取了高效抗疟成分青蒿素。</p><p>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由于在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疾病防治方面做出的革命性的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p><p>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p></div></div>
<div><p>【答案】(1)①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正确态度。屠呦呦翻阅大量中医药典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的过程反映了这一点。</p><p>②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受《肘后备急方》的启发,改进了提取方法,最终成功提取出青蒿素的过程体现这一观点。</p><p>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进行文化创新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p><p>【解析】</p><p>试题</p><p>本题重点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包括为什么要创新和如何进行创新,课本对于如何进行创新有明确的观点。现在的问题是要答哪些观点,设问很明确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观点如何与材料对接是难点。也就是说能不能从材料中解读有效信息是解决好这个题的关键。从材料“为此她再次翻阅大量中医药典”可以体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态度。“改进了提取方法,采用乙醚冷浸法低温提取”,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在组织答案时,先写观点后结合材料分点有条理回答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p><p>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p></div></div>
<div><p>【答案】①弘扬长征精神,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和不竭的精神动力。</p><p>②弘扬长征精神,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p><p>③弘扬长征精神,是提高民族综合素质的需要,长征精神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p><p>④弘扬长征精神,可以动员各族人民投身于现代化建设,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p>【解析】</p><p>本题以伟大长征精神为素材,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p><p>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题目限定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p><p>针对材料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考生可从弘扬长征精神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和不竭的精神动力;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是提高民族综合素质的需要;可以动员各族人民投身于现代化建设,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作答。</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p><p>(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的重要意义。</p><p>(2)某高中准备举办“理想信念教育月”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p></div></div>
<div><p>【答案】(1)①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增强识別和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p><p>②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党员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p><p>③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育社会文明风尚。</p><p>④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党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p><p>(2)①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经典教育活动;</p><p>②开展以坚定理想信念为主题的班会;</p><p>③举办以“我的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演讲。</p><p>【解析】</p><p>本题以坚定理想信念为话题,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的重要意义。</p><p>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题目限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p>针对材料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考生可从有利于党员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的角度作答。</p><p>针对材料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考生可从增强识別和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角度作答。</p><p>(2)某高中准备举办“理想信念教育月”活动,本题要求为该活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p><p>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p><p>解答本题,注意数量限定,言之有理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贵州省凤冈县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