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3:25:16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六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与下列两幅漫画所反映的哲学史上的“对子”相同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8/10/7d12a15b/SYS201904081010572121369028_ST/SYS201904081010572121369028_ST.001.jpeg" width="412" height="15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p><p>B.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p><p>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p><p>D. “我思故我在”与“是就是,不是就不是”</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哲学史上的“对子”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漫画反映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A都是唯物主义观点,不适合题意;B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适合题意;C体现了辩证法,不适合题意;D体现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不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哲学的理解,正确的是</p><p>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p>②一般来说,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p><p>③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p><p>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①③项说法正确;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它们之间不能相互决定,②项说法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朱熹认为:“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两种观点体现了</p><p>A.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分歧</p><p>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p><p>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p><p>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ACD: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朱熹认为:“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二者没有体现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分歧,没有体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没有体现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歧,ACD不符合题意。</p><p>B: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朱熹认为:“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B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说:“那座山在那里,即使你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山还在那里,实实在在存在。”拜恩的吸引力法则认为“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过去思想的结果。”这两个观点分别属于(  )</p><p>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p><p>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p><p>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p>D.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那座山在那里,即使你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山还在那里,实实在在存在”承认了物质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属于唯物主义;“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过去思想的结果”认为如果没有我们的思想,现在的一切都不存在,属于唯心主义,故C项正确;A、B、D项均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p><p>A. 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    B.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p><p>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直接考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没有难度,直接根据课本知识回答即可。根据课本知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正确且适合题意;AB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因为</p><p>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p><p>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迄今为止唯一的真正哲学</p><p>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②正确。</p><p>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唯一的真正哲学,③错误。</p><p>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p><p>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xa0;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p><p>C.物质和意识的斗争&#xa0;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AD: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除了看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可以看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具有从属的意义,故最高形式的斗争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A正确,D不符合题意。</p><p>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这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一方面的斗争,B错误。</p><p>C: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指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C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列宁指出,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的唯物论即绝对的、不发展的。对这一诊断理解正确的是(  )</p><p>①唯心主义是人类智慧树上一朵不结果的花        ②旧唯物主义都是愚蠢的  </p><p>③聪明的唯物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④只要存在聪明的唯心论,就能实现聪明的唯物论</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聪明的唯心论是辩证的,因而它是“花”。但唯心主义在根本方向上是错误的,因此唯心主义是人类智慧树上一朵不结果的花,①正确;旧唯物主义中有的也包含有辩证法的观点,不能说都是愚蠢的,②不选;聪明的唯物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③正确;只要存在聪明的唯心论,就能实现聪明的唯物论观点错误,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华严经》曰:“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是</p><p>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静则国土净</p><p>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p><p>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p><p>④事物的本源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题目中,观点“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认为“心”是世界主宰,是世界的本源,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①④选项的观点也都认为“心”是世界的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与题意相符。②选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③选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排除。选A。</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73.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观唯心主义</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唯心主义</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p></td><td style="width:173.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p></td></tr><tr style="height:228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代表人</p><p>物及其</p><p>观点</p></td><td style="width:173.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p><p>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p><p>③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p><p>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p><p>⑤笛卡尔:“我思故我在”</p><p>⑥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p><p>⑦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p><p>②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p><p>③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p><p>④上帝创造世界</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说水变成了酒,怎样鉴别其真假呢?一位哲学家回答:“如果大家都感觉是酒,并认为是酒,那就不应怀疑酒的存在了。”与这位哲学家观点一致的是</p><p>①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br />②物是观念的集合 </p><p>③万物皆备于我<br />④绝对理念是万物的本原</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该哲学家认为,如果大家都感觉是酒,并认为是酒,那就不应怀疑酒的存在了,即他将人的主观意识作为世界的主宰,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②③选项体现的哲学观点与题意一致。①④选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认识,不正确的是</p><p>A.哲学具有时代性</p><p>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p><p>C.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p><p>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AB:“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突出了哲学的时代性,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A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p><p>C:“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强调的是正确的哲学正确地反映时代精神,“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说法错误,C符合题意。</p><p>D:“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强调了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表明</p><p>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推动理论和实践的创新</p><p>B.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p><p>C.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p><p>D.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对当今现实的深入思考</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上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C项符合题意;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还需要其他条件,A项观点错误;材料主旨是该思想的形成,没有体现该思想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B项不合题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新时代的实践,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战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复杂,不同阶级和阶层就是否建立、如何建立封建制度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形成了儒、墨、道、法诸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说明</p><p>①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p><p>②哲学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p><p>③哲学的内容是虚构的,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p><p>④一定形态的哲学影响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p><p>A.①②&#xa0;B.③④&#xa0;C.①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①②:各种社会矛盾复杂,不同阶级和阶层就一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同时也说明哲学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①②符合题意。</p><p>③:哲学的内容是整个世界,不是虚构的,③错误。</p><p>④:“一定形态的哲学影响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阐释的是哲学对社会的作用,而题干未涉及哲学对社会的作用,④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衰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p><p>①哲学具有批判功能,即通过批判时弊,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xa0;&#xa0; </p><p>②哲学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p><p>③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p><p>④哲学对时代具有反作用</p><p>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p><p>A.实践的观点&#xa0;B.革命的观点&#xa0;C.阶级的观点&#xa0;D.历史的观点</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实践的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故A观点符合题意。 </p><p>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世界上永远存在未知之物,但是不存在永远不可知之物。这种观点属于</p><p>A.康德论&#xa0;B.可知论&#xa0;C.休谟论&#xa0;D.不可知论</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可知论与不可知论。A:康德是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A不符合题意。</p><p>BD:世界上永远存在未知之物,但是不存在永远不可知之物,这属于可知论而不是不可知论,B正确,D错误。</p><p>C:休谟是不可知论的典型代表,C排除。</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体制创新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的必由之路,也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部署的必然要求。“四个全面”部署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因为</p><p>A.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p><p>B.方法论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原则</p><p>C.“四个全面”部署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表现</p><p>D.科学发展观是解决我国一切实际问题的根本方法</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世界观有正误之分,并不是所有的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起积极的指导作用,A错误。</p><p>B:在世界观决定下的方法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别,并不是所有的方法论都是正确原则,B错误。</p><p>C:“四个全面”部署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因为“四个全面”部署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表现,C正确且符合题意。</p><p>D:“解决我国一切实际问题的根本方法”夸大了科学发展观的作用,D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张德江强调: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促进重庆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这是因为(   )</p><p>①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p>②科学发展观正确反映了我国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和要求</p><p>③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途径</p><p>④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p><p>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科学发展观属于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故①②适合题意;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思想指导,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③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因为它</p><p>①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p>②能指导社会变革</p><p>③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p><p>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因为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故③④入选。①②选项表述不是题目的原因。选B。</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p><p>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p><p>(1)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p><p>(2)材料二集中体现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什么局限性?</p></div></div>
<div><p>【答案】(1)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理由: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本原。</p><p>(2)材料二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局限性:这种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押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p><p>【解析】</p><p>本题以中外哲学家的观点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比较分析鉴别能力,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的能力。</p><p>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试题分为两步,第一步,判断,考生可抓住哲学家观点中的关键词联想哲学家的观点承认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即可很好判断。第二步,分析,考生对两位哲学家的观点的公共点进行总结,即可概括。</p><p>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二集中体现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什么局限性。试题分为两步,第一步,判断,考生也可抓住哲学家观点中的关键词联想哲学家的观点承认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即可很好判断。第二步,简答,考生根据第一步的解答对第二步简要分析作答。</p></div>

    题型: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    中共中央引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构建当代中国大哲学,要实现哲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效对接,发挥哲学对科学技术的引领作用。</p><p>谈谈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p></div></div>
<div><p>【答案】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其次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再次体现在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p><p>【解析】</p><p>本题以哲学的社会作用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国家对哲学作用的重视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谈谈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知识的考查表具体,属于纯理论知识的考查,考生根据教材的阐释,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直接书写作答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p><p>国内外形势变化给我们提出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围绕这个时代课题,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p><p>(1)从时代决定哲学的角度,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中国的时代哲学。</p><p>(2)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p></div></div>
<div><p>【答案】(1)哲学是对一定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全面改革的实际,是时代的反映。</p><p>(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国全面改革实际,反映了当今中国的任务要求,把握了时代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p><p>【解析】</p><p>本题以时代课题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时代课题提出的背景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p>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从时代决定哲学的角度,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中国的时代哲学。。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时代决定哲学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确定解答本题的知识角度,考生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知识角度:联想骨干知识:哲学是对一定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全面改革的实际,是时代的反映。</p><p>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设问指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考生可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特点上结合真正哲学的作用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国全面改革实际,反映了当今中国的任务要求,把握了时代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这样就找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的原因,也就完成了试题答案要点。</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六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