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四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庆70周年大阅兵世界瞩目,中央电视台成功进行了空中、地面、多角度、全景式、立体化直播,这有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①中央电视台的直播是一一种实践活动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延伸人的认识器官</p><p>③信息技术对事物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④直播是检验阅兵成功与否的标准</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⑧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国庆70周年大阅兵世界瞩目,中央电视台成功进行了空中、地面、多角度、全景式、立体化直播,这有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这说明中央电视台的直播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延伸人的认识器官,①②符合题意。</p><p>③:信息技术被得到正确的使用才能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③错误。</p><p>④:直播是一种传播的媒介,不是检验阅兵成功与否的标准,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却不一定成为哲学家。”这主要说明</p><p>A.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哲学需要自觉地思考和学习才能掌握</p><p>B.有更多世界观才能成为哲学家</p><p>C.具有完全科学的世界观才能成为哲学家</p><p>D.世界观与哲学没有联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符合题意,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却不一定成为哲学家。这主要说明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哲学需要自觉地思考和学习才能掌握; </p><p>B说法错误,有更多世界观不一定能成为哲学家; </p><p>C说法错误,具有完全科学的世界观并不是成为哲学家的必要条件; </p><p>D说法错误,世界观与哲学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p><p>A.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p><p>B.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转化</p><p>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p><p>D.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11月22日,经过近九年艰苦奋战,破解千年米仓山屏障的宏伟工程一巴陕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巴陕高速共有桥梁55座、隧道20个、互通式立交7座,全线桥隧比高达78.2%。它为加快秦巴山区脱贫奔小康步伐和实现革命老区振兴提供重要支撑。这说明</p><p>A. 人为事物的联系不具有客观性</p><p>B. 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造世界</p><p>C. 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p><p>D. 任何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用联系观点看问题</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巴陕高速公路经过近九年艰苦奋战终于全线通车,它为加快秦巴山区脱贫奔小康步伐和实现革命老区振兴提供重要支撑。这说明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造世界,B项符合题意;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A项说法错误;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材料不体现关键部分的作用,C项说法错误;任何事物是处于联系中,不等于任何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的深圳文博会上,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紧贴潮流的工艺品。它们的内容和特点,既顺应了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或要求,又让观众们欣赏到了不同区域的文化风情。这说明( )</p><p>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文博会决定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p><p>③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④文化是对一定时代的经济的反映</p><p>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④: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深圳文博会上工艺品既顺应了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或要求;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深圳文博会上工艺品让观众们欣赏到了不同区域的文化风情,故①④正确。</p><p>②③:文博会提供文化交流的平台,但不能决定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材料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没有涉及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故②③不选。</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是贯通南北的文化长廊,也是联系不同区域的重要经济动脉和生态廊道,已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2月,国家制定《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推动大运河沿线地区文化融通,探索以文化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第一个以文化为引领的区域规划。这表明</p><p>①大运河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p><p>②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其悠久的历史</p><p>③文化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融</p><p>④文化的价值突出体现在促进经济发展上</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大运河是贯通南北的文化长廊,说明大运河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①符合题意;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与其悠久的历史有关,但“取决于”说法错误,②错误;大运河是联系不同区域的重要经济动脉和生态廊道,规划纲要制定的目的是推动大运河沿线地区文化融通,探索以文化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说明文化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说明文化价值的突出体现,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p><p>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p><p>B.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p><p>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p><p>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 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C是错误的,适合题意;A、B、D都是正确的,不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照片档案馆收藏了1892年以来的珍贵照片1000多万张,凝固着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瞬间,成为记录国家历史的珍贵典藏。《国家相册》带着镜头走近这些老照片,把影像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打开那些被浓缩的人生、被折叠的时代,细述那些鲜为人知的人与事。并通过互联网、电视台、移动终端等多个媒体平台进行直播,节目的热播受到了众的好评。这说明</p><p>①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p><p>②现代科技决定了大众传媒完全能超越时空的特性</p><p>③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交流传播的主要手段</p><p>④大众传媒就是互联网广泛运用的传播方式</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大众传媒的相关知识。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题干中,《国家相册》 带着镜头走近这些老照片,把影像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打开那些被浓缩的人生、被折叠的时代,细述那些鲜为人知的人与事。并通过互联网、 电视台、移动终端等多个媒体平台进行直播。节目的热播受到了众的好评。 这说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交流传播的主要手段,故①③正确;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②“完全”表述错误,排除;大众传媒不等同于互联网广泛运用的传播方式,④表述错误,排除。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随着网络技术的完善与发展,不少年轻人在网上开起网店卖产品,方便了不少消费者,也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年轻人开办的网店属于</p><p>A.个体经济 B.混合所有制经济 C.外资经济 D.集体经济</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个体经济的特点是:劳动者个人或者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年轻人开办的网店属于个体经济,A符合题意。</p><p>BCD:年轻人开办的网店属于个体经济,而不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外资经济、集体经济,BCD均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层出不穷的网络借贷广告仿佛在向年轻人传递一个理念:年轻就该通过花钱来让自己过得更好。《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35岁以下的中国年轻一代,56%暂未开始为养老储蓄,44%群体中平均每人每月储蓄只有1339元,部分年轻人处于“零储蓄、高负债”状态。这种现状</p><p>①启示我国年轻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由“月光族”变为“月欠族</p><p>②要求相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能误导年轻消费者不顾实际超前消费</p><p>③启示年轻一代学会科学合理消费,以防止过度消费造就年轻“负翁”</p><p>④需要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从根本上增加人民收入,以提高借贷平台企业利润</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③:材料中部分年轻人处于“零储蓄、高负债”状态,这一现状要求相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能误导年轻消费者不顾实际超前消费;启示年轻一代学会科学合理消费,以防止过度消费造就年轻“负翁”,②③符合题意。</p><p>①:我国年轻消费者由“月光族”变为“月欠族”,会造成更多的年轻“负翁”,①错误;</p><p>④:需要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从根本上增加人民收入,目的是为了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而不是为了提高借贷平台企业利润,④错误。</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些地方让孩子们诵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编的传统家训家规。在这个过程中,文明的种子潜入孩子们的骨髓,融入孩子们的血液。这表明( )</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一定形式的文化活动</p><p>②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p><p>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p><p>④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p><p>A.①② B.①③</p><p>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p><p>①③:诵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编的传统家训家规,让文明的种子潜入孩子们的骨髓,融入孩子们的血液。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一定形式的文化活动,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影响,①③符合题意。</p><p>②: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②说法错误,排除。</p><p>④:材料未涉及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的相关内容,④与材料无关,排除。</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们在奉献社会的活动中形成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社会服务中,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这体现了( )</p><p>①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p><p>②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p><p>③文化反作用于社会实践 </p><p>④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干中人们在奉献社会的活动中形成的志愿者精神,说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符合题意;这种志愿者精神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社会服务中,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说明文化反作用社会实践,先进的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③符合题意;①材料没有体现,排除;优秀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④是不科学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黄河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千百年养育着无数的中华儿女,为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它既是母亲河,同时也是英雄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予》、《史记》等经典著作。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p><p>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黄河文明的文化价值。</p></div></div>
<div><p>【答案】①黄河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来源,在它身上诞生的四大发明、经典著作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p><p>②从炎黄二帝的传说到中华民族的哺育,再到中华文化的孕育,黄河文明集中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征,是中华文化的力量之源。</p><p>③黄河文明中不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折射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之魂。</p><p>【解析】</p><p>本题目以“黄河文明的形成为素材,考查学生争取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题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黄河文明的形成及其价值。考查范围是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问题指向说明如何正确认识黄河文明的形成及其价值,应该从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等方面分析即可。</p><p>材料中“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予》、《史记》等经典著作”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材料中“早在上古时期”到“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 黄河文明集中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材料中“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折射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即民族之魂。</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镜头“老爸的谎言”:空荡荡的屋子里,电话响起,年老的父亲告诉女儿自己很忙,一切都好。可转过身却是老人孤寂地外出,独自照顾生病的老伴。广告在结尾反问观众:“老爸的谎言,你听得出来吗?”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背井离乡进城务工,留下了一个个独自守望着家园的孤独身影,农村出现了土地裸荒,人口老龄化,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出现偏差等问题,这对农村基层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要求。</p><p>材料二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对于养老方式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除了依靠子女养老外,老年公寓、以房养老等新兴养老服务领域也开始出现。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疗养老结合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一是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二是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的措施。三是完善公共财政补贴支持政策。</p><p>材料三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到2017年,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到2020年,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p><p>(1)分析国务院重视发展养老事业的原因。</p><p>(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用《政治生活》知识为我国养老事业发展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p></div></div>
<div><p>【答案】(1)①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决定的。②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宗旨、工作的基本原则。国务院的做法做到了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③是政府切实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国务院重视养老事业有利于树立政府权威,促进社会和谐。④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切身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p><p> (2)①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养老服务体系。 </p><p>理由:政府具有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为此,政府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p><p>②发挥社区养老的重要作用。</p><p>理由: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自治组织。应充分发挥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作用,为社会和谐作贡献。</p><p>③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注重居家养老。</p><p>理由: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公民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p><p>【解析】本题以发展养老事业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民主管理、政府的宗旨和基本原则、转变政府职能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分设两个小题进行考查。</p><p>(1)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国务院重视发展养老事业的原因,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主体明确,即政府。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可从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角度进行思考。必要性方面,考生可从国家性质和政府的性质、政府的宗旨和原则、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等方面去分析;重要性方面,考生可从国务院重视发展养老事业对公民的权益和树立政府权威的意义等角度去分析。</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用《政治生活》知识为我国养老事业发展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属于措施类、原因类的解答题。解答本题既需要考生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又要考生回答提出这一措施的理由。材料中“以政府为主导”说明可以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养老服务体系,其依据是政府的职能和作用;“发展居家养老”说明可以以家庭为单位,注重居家养老,其依据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公民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发展社区养老”说明可以大力发展社区养老,发挥社区养老的重要作用,其依据是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作出了一个重要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是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p><p>材料二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花更大气力。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p><p>(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之间的关系。</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发挥文化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作用。</p><p>(3)有专家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的一项文化战略。请你就青年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三条建议。</p></div></div>
<div><p>【答案】(1)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②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相互区别,各有侧重,各具特点。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相互促进。④不断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和具体体现;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与高效运转。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把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有机统一起来,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2)①重视科技、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大力推动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着力提高国民素质。②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增强国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③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p><p>(3)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p><p>【解析】</p><p>本题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背景材料,考查矛盾的基本属性、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p><p>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等方面,说明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不断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和具体体现,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与高效运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把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有机统一起来,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第(2)问可结合材料,从大力推动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着力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等方面,分析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应重视科技、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积极推动文化创新,提高文化软实力。</p><p>第(3)问可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从端正思想、学好知识、勇于实践等角度,说明应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学习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知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从自身做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行动中等方面,为青年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三条建议。</p><p>(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之间的关系。</p><p>从材料可以看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相互区别,各有侧重,各具特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把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有机统一起来,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可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等方面,说明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不断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和具体体现,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与高效运转。</p><p>(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发挥文化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作用。</p><p>从材料可以看出,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应重视科技、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积极推动文化创新,提高文化软实力。</p><p>可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从大力推动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着力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等方面,分析如何发挥文化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作用。</p><p>(3)有专家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的一项文化战略。本题要求请你就青年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三条建议。</p><p>作为青年学生,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思想、理论、行动上都要有所提高。可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学习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知识、从自身做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行动中等方面,为青年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三条建议。</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