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3:10:30

福建省福州福清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文)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世界观并不等于哲学。下列关于哲学和世界观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p><p>①哲学是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的学说</p><p>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学说</p><p>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p>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p>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哲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自觉形成的,不是人人都有,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通过以上分析发现,②④适合题意,①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p><p>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p><p>C.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以快节奏生活时代中的“慢”为背景,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理。从人们提出的“慢生活”理念,到被人们所接受,到从事“慢餐饮”、“慢运动”,说明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什么样的方法论,即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来源于实践;C项说法错误;D项强调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与本题无关,舍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p><p>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p><p>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p><p>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p><p>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p><p>A.①②&#xa0;B.②③</p><p>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说法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br />②④符合题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合理性在于看到了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br />③说法错误,离开哲学的指导,科学研究就无法取得进展,此说法夸大了哲学的作用。<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个充满浪漫主义气概的梦想,在今天正一步步变为现实。但有人认为只要有梦想就一定有奇迹,下列与这种思想相对立的观点有(  )</p><p>①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p><p>③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只要有梦想就一定有奇迹,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这种思想相对立的观点是唯物主义。①是主观唯心主义,不适合题意;②④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适合题意;③是客观唯心主义,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人工智能各方面的发展都在逐渐完善,应用也越来越多,并且在很多方面的表现都超越了人类,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威胁人类生存的担忧。有专家指出,机器人或人工智能系统要完全达到人类的水平,有自发的情感和创造性,是很难实现的,或者说是不可能实现的。该观点是基于</p><p>①人工智能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无法跨越到意识领域</p><p>②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物质工具,和人的意识有着本质区别</p><p>③意识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而人工智能不具备这一特性</p><p>④人工智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类制造物,无法取代人脑</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机器人或人工智能系统要完全达到人类的水平,有自发的情感和创造性,是很难实现的,或者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物质工具,和人的意识有着本质区别,人工智能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无法跨越到意识领域,①②符合题意。</p><p>③④:人工智能具备超越时空的特性,人工智能不具有独立意识,③④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19大报告中提到: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的变化,但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说明</p><p>A. 只有保持性质的稳定才有利于事物的发展</p><p>B.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C. 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认识和改造</p><p>D. 质变为量变开辟新的道路,要促成质变</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习近平对我国国情的判断说明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的变化,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正确判断,A项与题意不符;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改造,C项说法错误;发展要通过质变来实现,但质变并不等于发展,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低头族,是指如今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作“低头看手机屏幕”状,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而忽视了现实世界的人群。低头族</p><p>①没有认识到虚拟世界只是对现实世界的摹写   </p><p>②没有认识到虚拟世界不能完全取代现实世界</p><p>③需要明白创造虚拟世界是为现实世界服务的   </p><p>④需要明白脱离现实的虚拟世界没有实际意义</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而忽视了现实世界的人群”的做法没有认识到虚拟世界不能完全取代现实世界,需要明白创造虚拟世界是为现实世界服务的,②③正确,选C;①不选,因为虚拟世界不只是对现实世界的摹写,而是有所不同;④不选, 该观点过于绝对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p><p>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xa0;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p><p>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xa0;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弄懂题干诗词名句或成语的含义及其蕴含的哲理,其次弄清选项中诗词名句或成语的含义及其蕴含的哲理,并与题干材料所蕴含的哲理进行对照,从而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题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蕴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蕴含的哲理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不符合题意,排除;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蕴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当入选;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蕴含的哲理是学习他人的经验可获得间接认识不符合题意,排除;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蕴含的哲理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要注重量的积累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首例人工仿生机器眼移植治疗老年性视网膜黄斑变性(AMD)所导致失明的手术在英国成功。手术成功后,病人周围视野是自己的,中央的视野则来自机械设备Argus II。Argus  II目前所提供的画面是黑白的,但Argus的开发团队正在努力对电极大脑刺激进行编译,希望尽快能让大脑接收彩色信号。这表明在科学领域</p><p>A. 实践中新工具新设备的产生决定了认识的发展</p><p>B. 没有被发现的真理也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有待人们去创造</p><p>C. 认识应不断发展,并不断通过实践验证</p><p>D. 认识促进了实践的发展</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知识。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实践中新工具新设备的产生推动了认识的发展,而不是决定,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真理不能被创造,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正确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的发展,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为什么比动物聪明,世界上主要有两派观点,认为人的脑容量大,然而总能发现比人脑更大的物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脑重”与体重之比,人是最大的,可是发现的一种野外鼠类,比例比人还高,可见“现有的观点,总能找得到反例”。这佐证了:</p><p>①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p><p>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不可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p><p>③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p><p>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说法错误,①不选;材料中的事例佐证了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不可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②正确;真理不包容谬误的成分,③不选;材料中的事例佐证了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六度分割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六度分割理论主要说明(   )</p><p>A.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普遍的联系</p><p>B.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p><p>C. 联系具有多样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p><p>D. 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联系的观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和材料无关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普遍的联系,故排除A;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故排除B;材料强调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不是强调联系的多样性,故排除C;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六度分割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六度分割理论主要说明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故D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7年11月1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韩正在上海市委常委学习会上强调,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立足大局、把握大局,紧密结合上海市的实际,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部署。这启示我们要(   )</p><p>①立足整体,顾全大局&#xa0;&#xa0;&#xa0;&#xa0; &#xa0;</p><p>②重视关键部分的作用</p><p>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创造事物&#xa0;&#xa0;</p><p>④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立足大局、把握大局”,这启示我们立足整体,顾全大局,①项符合题意;紧密结合上海市的实际,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部署,这启示我们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适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大局,没有强调关键部分的作用,②项不合题意;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而不是创造事物,人不能创造事物,只能改变事物的具体形态,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p><p>A. 否定    B. 抛弃    C. 扬弃    D. 克服</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C项符合题意;ABD项均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p><p>A. 发展观    B. 联系观    C. 矛盾规律    D. 辩证否定观</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矛盾规律,C项符合题意;AB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辩证否定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一说法体现的哲理是()</p><p>A. 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    B.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p><p>C. 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D. 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一说法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B项符合题意;题目不体现矛盾的主要方面道理,A项与题意不符;题目强调抓主要矛盾,C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已是人们的共识。但科学技术也同时带来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破坏,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超级武器的研制、跨国犯罪等等。这表明( )</p><p>A.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p><p>B.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的相反方向转化</p><p>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p><p>D.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表明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边的漫画(选自《人民论坛》总第354期)可以表明(&#xa0;&#xa0;&#xa0;&#xa0;&#xa0;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86b9501a/SYS201801021936543739445905_ST/SYS201801021936543739445905_ST.001.png" width="245" height="15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p><p>②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p><p>③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p><p>④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漫画反映了不同的人对房价涨跌的不同立场,体现了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也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③适合题意;②选项与题意无关;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社会实践,而不是认识,④本身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  )</p><p>①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p><p>②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p><p>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p><p>④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p><p>A.①②&#xa0;B.③④&#xa0;C.②③&#xa0;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说明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也说明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①②符合题意。</p><p>③:人与自然的关系之间的矛盾关系,不存在先对立后统一的说法,③说法错误。</p><p>④:该说法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p><p>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p><p>②地址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p><p>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p><p>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p><p>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自然灾害属于自然界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说法错误,同时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顺从自然。答案选①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语告诉我们</p><p>①要坚持绿色消费</p><p>②事物量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质变</p><p>③要遵循价值规律</p><p>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广告词告诉我们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即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可见①项正确;②③项与题意无关,舍去;④项正确,买卖是由杀害向保护转化的条件,因此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哲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p><p>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p><p>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p><p>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p><p>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历史观的唯物性。承认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坚持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是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的基础,否认了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故①②项正确;③项强调的是自然观,与题意的历史观无关,排除;④项强调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上升的,属辩证法范畴,也本题的唯物主义不符,舍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漫画《以大为荣》所示的文艺创作倾向,评价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1/02/14/06/5a9924d9/SYS202102140603074274646262_ST/SYS202102140603074274646262_ST.001.png" width="317" height="2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创作者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肯定</p><p>②创作目的和动机违背了创作规律的客观性</p><p>③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也具有导向作用</p><p>④该作品的创作无法体现方法论的指导意义</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漫画讽刺的是某些文艺创作者盲目求大的倾向,违背创作规律,因此②项正确;文艺创作应该立足社会实践,为人民群众服务,漫画中的错误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引了错误的导向作用,故③项正确;正是由于盲目求大的错误方法论的指导,才出现了漫画讽刺的现象的发生,④项错误,排除;创新是指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由此可见,漫画中的创作者的创作倾向并不属于创新,因此①项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p><p>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xa0;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p><p>C.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xa0;D.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项排除,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本项与题意无关;B项错误,主体的认识能力无论发生何种变化,主观都要符合客观,所以,这不是材料发生的现象的原因;C项是原因,但并不是从哲学角度阐述的,故排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存在发生的巨大变化,因此在人们的社会意识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图漫画。漫画蕴含的哲理主要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06/10/9e7db352/SYS201807061001409618994092_ST/SYS201807061001409618994092_ST.001.png" width="167" height="10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矛盾具有斗争性</p><p>B. 认识具有反复性</p><p>C. 矛盾具有同一性</p><p>D. 矛盾具有客观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漫画型选择题利用生动形象的漫画对某些思想、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或赞扬,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漫画中“所有事情在变得容易之前都是困难的”说明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C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未体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三农问题的。可见,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启示我们要</p><p>A. 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    B. 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p><p>C. 坚持对立统一、全面看问题    D. 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每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三农问题的,可见,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启示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B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AC项均与题意不符;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18日,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的《2014-2015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江苏多地被树为智慧型城市建设的典型。树立典型的做法体现了</p><p>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p><p>C.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之中    D. 承认矛盾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江苏多地被树为智慧型城市建设的典型。树立典型的做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也是没有的,A适合题意,C是错误的;B、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当代民谣艺术家、文学家鲍勃·迪伦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这样评价他:“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这启示我们:</p><p>A. 要有批判精神,敢于推翻一切权威    B. 坚持创新思维,就要促成事物质变</p><p>C. 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D. 要坚定不移,坚持在曲折中前进</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迪伦获得“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这启示我们坚持辩证否定观,既保留又克服,批判地继承,并不断创新,推动文化向前发展。C项符合题意;批判精神并不是要推翻一切权威,对待权威的态度是崇拜而不迷信,A项错误;发展通过质变实现,但质变并不等于发展,B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p><p>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p><p>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以雪莱的诗句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哲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分析材料可知,材料认为:一切都处于不断的凋谢、飞逸、短促过程中,是强调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A项错误,属唯心主义观点;B项承认了绝对运动,但是否认相对静止,与题干相符,正确;C项认为承认运动,但认为是概念中的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排除;D项强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属辩证法观点,舍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作业帮”.“小猿搜题”.“学霸君”等互联网智能答题类APP近两年在学生中悄然流行。也成为老师.家长和学生争论的话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06/10/9e7db352/SYS201807061001426914197147_ST/SYS201807061001426914197147_ST.001.png" width="576" height="2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的相关知识,综合说明同学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搜题APP软件。</p></div></div>
<div><p>【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p><p>(或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矛盾分析法,承认矛盾.揭露矛盾)。使用搜题APP有利也有弊,需要合理引导,正确使用。</p><p>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不同的学生,使用搜题APP软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需要培养学生使用搜题APP软件的自律性,恰当使用。</p><p>【解析】本题以互联网智能答题类APP近两年在学生中悄然流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矛盾观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矛盾观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综合说明同学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搜题APP软件。对立统一的观点即矛盾的观点,内容比较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80万人预计100万左右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实际上,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是可以满足大学生就业的,然而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大了他们的就业难度;有的宁愿蜗居大城市当“蚁族”也不愿到中小城市和基层施展才华,有的只盯着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而不愿走进中小企业;有的宁愿被动等待机会降临,也不愿主动创业。</p><p>结合材料,运用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说明大学生应有的就业观。</p></div></div>
<div><p>【答案】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p><p>②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生活的根本途径,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或者在平凡的岗位仍然能实现自己的价值。</p><p>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获得幸福。即要坚持集体主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只有在奉献社会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实现个人自由。</p><p>④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自己的岗位为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保持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顽强奋斗精神。</p><p>⑤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在实现理想中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p><p>⑥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p><p>【解析】</p><p>本题以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大学生的就业难为背景,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p><p>本题设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说明大学生应有的就业观。设问属于说明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p><p>考生可先回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知识。接着考生可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p><p>依据材料“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是可以满足大学生就业的,然而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大了他们的就业难度”“有的只盯着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而不愿走进中小企业”,可见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能指引我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p><p>依据材料“有的宁愿蜗居大城市当‘蚁族’也不愿到中小城市和基层施展才华”,可见一方面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在实现理想中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另一方面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自觉投身于基层实践,奉献社会,实现自身价值。</p><p>依据材料“有的宁愿被动等待机会降临,也不愿主动创业”,可见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生活的根本途径,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仍然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为埋头苦干,在实现理想中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7年9月3日国家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金砖国家要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p><p>习近平强调,深化金砖合作,助推五国经济增长动力。要以创新促增长、促转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要落实《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推动各领域合作机制化、实心化,不断提升金砖合作含金量。要发挥人文交流纽带作用,把各界人士汇聚到金砖合作事业中来,打造更多像文化节、电影节、运动会这样接地气惠民生的活动,让金砖故事传遍大街小巷,让金砖国家人民的交往和情谊为金砖合作注入绵绵不绝的动力。</p><p>请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简述金砖国家如何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的第二个“金色十年”。</p></div></div>
<div><p>【答案】①发展具有普遍性,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立足自身,放眼长远,让合作行稳致远。</p><p>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意识。要以创新促增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p><p>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准备走曲折道路。要打破藩篱,扫清障碍,激发活力。</p><p>④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通过不断改革,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p><p>【解析】本题以金砖国家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的第二个“金色十年”为背景,组织设问,检测学生对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难度不大。</p><p>设问要求回答金砖国家如何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的第二个“金色十年”,属于措施类主观题。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发展的观点,所以主要运用方法论分析。主要包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意识,做好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飞跃。最后把这些方法论与设问结合起来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全面部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p>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1)①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②部分影响整体, 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应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改善民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关键作用。   ③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应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要把改善民生置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局中,统筹兼顾,公道安排。</p><p>【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p><p>从材料中可知,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从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搞好局部推动整体等方面,说明二者的关系。</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省福州福清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