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安徽蚌埠第二中学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检测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预算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有关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议案要求,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出台了相关意见,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尤其强调要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监督和考核问责机制。据此,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p><p>①地方政府要定期向社会公开政府债务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p><p>②审计部门要依法加强审计监督,做好政府债券的发行兑付工作</p><p>③地方政府要严格执法,依法追究违法举债政府责任人的刑事责任</p><p>④人大要加强政府举债及债务风险的监督力度,督促政府量力举债</p><p>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人大的职权。要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人大要加强政府举债及债务风险的监督力度,督促政府量力举债,政府应自觉接受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定 期向社会公开政府债务情况, 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政府债券的发行兑付工作是由财政部门负责而不是由审计部门负责,②说法错误;依法追究违法举债政府责任人的刑事责任的主体应是司法机关而不是政府,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6月25日,网商银行正式开业,标志着政府试点的首批五家民营银行已全部开业迎客。并且这几家民营银行有别于传统银行,主打小微企业及小额贷款业务。上述事实的积极意义在于</p><p>①消除不同经济形势差别</p><p>②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p><p>③保证中小企业资金来源</p><p>④利于各种经济形势在金融领域平等竞争</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网商银行正式开业,主打小微企业及小额贷款业的积极意义在于保证中小企业资金来源,故题肢③正确;此举不可能消除不同经济形式差别,排除题肢①;上述材料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无关,故排除题肢②;网商银行正式开业,主打小微企业及小额贷款业的积极意义还在于利于各种经济形式在金融领域平等竞争,故题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全社会要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让更多创新者梦想成真。从分配的角度看,这要求我们</p><p>A.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p><p>B.依靠科技和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p><p>C.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p><p>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公平</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要尊重知识,调动创新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健全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这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故选项C正确。选项AB不符合题意,因为不是从分配的角度进行说明的,故排除;选项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国家向西藏投入专项财政扶贫资金16.7516亿元,减贫10万人,力争到2020年实现现有的74个贫困县全部脱贫。国家推进西藏扶贫工作有利于</p><p>A.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p><p>B.落实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实现民族振兴</p><p>C.为国家统一提供基础,为社会稳定提供前提</p><p>D.保障西藏人民依法充分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权</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国家推进西藏扶贫工作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体现,有利于实现民族振兴,故选项B正确。选项A说法错误,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因为国家统一的基础和社会稳定的前提是民族团结,故排除。扶贫与民族区域自治权无关,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10年来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网络环境下诚信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互联网向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渗透。这启示我们</p><p>①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p><p>②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p><p>③要加强对网络市场的宏观调控</p><p>④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p>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网络环境下诚信问题较为突出,扰乱了市场秩序,是市场调节自发性的体现,因此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故题肢①③正确。投资②④虽然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反腐是一场必须赢的价值观较量,更是一场输不起的生死仗。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真正使党的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严起来、实起来。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p><p>A. 凝聚党心,扩大领导权力</p><p>B. 赢得民心,转变行政理念</p><p>C. 夯实基础,确立党的领导地位</p><p>D. 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反腐是一场必须赢的价值观较量,更是一场输不起的生死仗。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学习教育真正使党的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严起来、实起来。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故D选项表述与题意相符。A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扩大领导权力。B选项中“转变行政理念”表述错误。C选项表述错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在我国,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而高新技术产业却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在消费品领域,国内产品过剩,居民需求的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却难以满足。需求不足仅是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进行“供给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科技创新则是重要抓手。通过创新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和质量,进而扩大消费需求。</p><p>材料二:为了更好的推动科技创新,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全国人大新修订了《科技进步法》并对其贯彻和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监督创新资金的使用情况;国务院出台多项措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强化对创新的复制,激发创造活力,发展创新型企业。</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p><p>(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在供给侧改革中我国应如何更好的推动科技创新?</p><p> </p></div></div>
<div><p>【答案】</p><p>(1)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提高劳动者和经营者的科技文化素质。</p><p>②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基础上国家综合运用经济、政治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给予财政、税收和贷款方面予以支持。</p><p>③构建激励机制,提升创新意愿。通过健全按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调动创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p><p>④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转化率。</p><p>(2)①中共发挥在科技创新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执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p><p>②全国人大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行使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等,为推动科技创新服务。</p><p>③政府要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尊重市场规律,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正确履行经济、文化等职能,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p><p>【解析】</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根据上述材料,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解答此题可以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等角度进行说明。当然若答积极促进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科技竞争力和产品科技附加值也是正确的答案。</p><p>(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在供给侧改革中我国应如何更好的推动科技创新。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答:政府要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正确履行经济、文化等职能等。中共发挥在科技创新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执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全国人大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行使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等角度进行说明。</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