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云南曲靖第一中学高三上开学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单独二孩”政策之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人口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是</p><p>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p><p>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p><p>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p><p>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实行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②符合题意;生育政策属于上层建筑,调整这一政策是为了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故④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该观点本身正确,但是材料未涉及实践检验真理,故①不符合题意;题干未体现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故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4月8日,中国和瑞士两国一致决定建立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把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同瑞士的创新优势相结合,支持两国搭建创新合作平台,开展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创新合作,深化在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医药等领域互利合作。此举有利于</p><p>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p><p>②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p><p>③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p><p>④国家权力机关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p><p>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上述材料涉及的是人民,而非公民,故排除题肢②。题肢④本身表述错误,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故排除。题肢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个人所得税改革是我国2016年财税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我国经济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及全面放开二孩后部分居民生活负担可能加重的问题,有政协委员建议提高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该建议的经济学依据是</p><p>①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②个人所得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手段</p><p>③这样做有利于增加税收,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p><p>④这样做有利于释放有效需求,缓解通货紧缩压力</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通过提高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因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①正确;“针对当前我国经济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及全面放开二孩后部分居民生活负担可能加重的问题”而提出建议,是因为该建议有利于释放有效需求,缓解通货紧缩压力,④正确,选B;②夸大了个人所得税的作用;③不是依据,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前不久,泰国网友在网上发表了这样一组照片:一群日本孩子在泰国清迈机场候机,人手一本书,安静读书。网友对此一片激赞。几篇名为《日本学生在清迈机场的惊人一幕!中国人沉默了……》《日本这个国家为什么让人感觉到可怕?》的热文随之迅速扩散。而就在这之后没几天,一组西安小学生的照片同样引发热议。十几名小学生赴日参加夏令营交流,在机场等候出关安检时,席地而坐,安静读书,行李箱也整齐有序地摆放。相似的一幕,引来的却是各种吐槽:摆拍、作秀、演戏、模仿……相似的一幕引发不同评议,体现了( )</p><p>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p><p>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p><p>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p><p>④价值判断往往因人而异</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把握材料主旨是解题的关键。相似的一幕引发不同评议,体现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价值判断往往因人而异,故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真理是具体的和有条件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①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今年入汛以来,国家防总不断预警今年长江、松花江等几大流于可能发生大洪水,目前,全国防汛处在主汛期的严峻阶段,国家防总表示,今年我国大江大河有信心防御可能发生的大洪水。国家防总新闻发言人张家国向记者介绍说:“经过98年大水之后,特别是‘十二五’”以来,中央以及各地政府在防洪治理方面不断加大投入。经过18年的除险加固,大江大河干流的防洪标准大幅提高。此外,现在90%以上的雨情水情是自动化的测报,半小时内这些信息可以传递到中央,这样就使洪水的预报预见期提升了三个多小时,洪水测算的精度提升了90%以上。如果真发生98年那样的大水,应该说,从大江大河来说,大部分的河段我们是非常有信心的,应该说总体是可控的。”</p><p>材料二:2016年教育部党组发布第四号文件《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讲话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永恒主题,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意见》第四条特别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及具体部署。要求: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革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点建设一批中国传统文艺协同创新中心和重点研究基地等研究机构,加强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和人才库建设。资助一批对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工程项目,一批在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献资料发掘整理项目。</p><p>(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相关哲理,分析今年我国大江大河有信心防御可能发生的大洪水的哲学依据。</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和创新相关知识,分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求的依据。</p><p> </p></div></div>
<div><p>【答案】</p><p>(1)①物质决定意识。18年的除险加固,大江大河干流的防洪标准大幅提高,从物质上增强了防洪信心。</p><p>②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雨情水情的自动化测报,洪水预报水平的提高,从技术上增强了防洪信心。</p><p>③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经过多年的防洪治理,防洪能力得到提升,从总体上增强了防洪信心。</p><p>(2)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因此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p><p>②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因此要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p><p>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因此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p><p>④教育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要加强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和人才库建设。</p><p>【解析】</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相关哲理,分析今年我国大江大河有信心防御可能发生的大洪水的哲学依据,属于依据类的解答题。考生在解答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辩证唯物论相关哲理,因此根据材料,考生可以从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的角度进行说明。</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和创新相关知识,分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求的依据,属于依据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运用文化传承和创新相关知识,然后可以从传统文化的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创新的作用、教育的作用等角度进行说明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若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p><p>材料二:“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不让任何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中掉队,确保全部贫苦县和贫困群众2020年前脱贫,中央吹响了最后的攻坚冲锋。全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确保扶贫工作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形成工作合力。习近平强调,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p><p>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p><p>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p><p>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p><p>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p><p>五是社会保障完成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成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要高度重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p><p>材料三: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以区域开发为重点的农村扶贫,已不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情况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精准扶贫,并把民族地区作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拉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p><p>(1)结合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经济意义。</p><p>(2)结合材料,从政府职能的角度分析如何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p><p>(3)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相关哲理,就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p><p>(1)①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助于消费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p><p>②有助于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p><p>③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p><p>④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有助于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p><p>⑤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有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p><p>⑥公平是效率的保证。有助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调动各方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p><p>(2)①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加强宏观调控,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就地脱贫。</p><p>②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支持和发展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实践教育脱贫。</p><p>③加强社会建设。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兜底脱贫。</p><p>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补偿脱贫。</p><p>⑤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扶贫工作服务水平。</p><p>(3)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户状况,实施精准扶贫。</p><p>②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把民族地区作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p><p>【解析】</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经济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扶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同时也可以从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的角度分析说明有利于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考生也可以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最后可以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角度进行说明。</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政府职能的角度分析如何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政府职能,因此考生首先可以从政府职能的角度进行分别说明,最后考生要注意不能忘记了从转变政府职能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p>(3)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相关哲理,就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相关哲理,因此考生可以从矛盾特殊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然后可以从矛盾的主次矛盾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