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西省新余第一中学8月高三摸底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家庭有30万元资金准备选择一个项目进行投资。第1个项目,期限为6个月,年利率3.3%;第2个项目期限为6个月,到期收益约为9000元,但需支付本金的1%作为交易佣金。投资项目1的预期收益比项目2:</p><p>A. 多3900元 B. 多3150元 C. 少4050元 D. 少1050元</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由题意可知,项目1的预期收益为30万×3.30%÷12×6=4950元,项目2的预期收益为9000-30万×1%=6000元,6000-4950=1050元,故投资项目1比项目2少1050元,故D正确,ABC均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通知指出,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上述学习教育( )</p><p>①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部署</p><p>②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p><p>③是我党坚持依法执政的具体表现</p><p>④是党通过立法职能发展党内民主的表现</p><p>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加强党的建设的知识。中共中央办公厅发通知要求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部署,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p><p>①② 正确且符合题意;依法执政在材料中未涉及,应排除;立法机关有立法职能,党不是立法机关,不能行使立法职能,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下列属于“供给侧改革”的是( )</p><p>①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措施,加速房地产业的发展</p><p>②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减政放权,大力推动创业创新</p><p>③加快科教体制改革,增人力资本、提科技贡献率</p><p>④完善分配体制,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全民消费能力</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推动创业来促进经济增长,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减政放权,推动创业创新和加快科教体制改革,增人力资本、提科技贡献率均符合“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故题肢②③正确。题肢①中的“加速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不符合供给侧改革的要求;题肢④中的“提高全民消费能力”则属于需求倒改革。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两会上,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工匠精神”引发了社会强烈关注。回答下列问题</p><p>【1】“工匠精神”就是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把技术做成艺术。弘扬“工匠精神”将有助于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而精益求精的精神也将带动产品及企业更加具备创新性更加追求极致化体验,更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消费需求。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出( )</p><p>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p><p>②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p><p>③优秀文化是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p><p>④制造业产品依赖于“工匠精神”</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p><p>【2】徐立平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这告诉我们( )</p><p>①正确的价值观念源于人民群众的需求</p><p>②人生价值是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p><p>③社会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p><p>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p><p> </p></div></div>
<div><p>【答案】</p><p>【1】B </p><p>【2】C</p><p>【解析】</p><p>【1】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而是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换为巨大的物质性力量,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工匠精神属于意识的材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故①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p>【2】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正确的价值观念源于社会实践,故排除。题肢③说法错误社会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而上述材料强调的是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故排除。题肢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3月22日至25日,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召开,李克强总理在年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回答下列问题。</p><p>【1】李克强总理在演讲中引用了谚语——哪里有相互间和睦,哪里就有生活的富裕。下列对谚语的解读正确的是</p><p>①从处理民族关系角度看,说明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的保证</p><p>②从我国宗教政策角度看,说明社会和谐才能推动宗教事业繁荣</p><p>③从我国对外政策角度看,体现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p><p>④从时代发展主题角度看,说明世界和平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前提</p><p>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p>【2】李克强总理在演讲中指出,中国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内需有空间,发展有韧性,创新有手段。所以说,中国经济长期看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意味着</p><p>①消灭我国经济发展曲折性的条件已经具备 </p><p>②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p><p>③我国经济发展向好的主流没有发生变化 </p><p>④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p><p>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p><p>【1】B </p><p>【2】D</p><p>【解析】</p><p>【1】谚语主要说明,和睦、团结、和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故①④符合此谚语的意思;②与之不符,且“推动宗教事业繁荣”的说法也是不妥的;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显然这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p>【2】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无法消灭,故题肢①表述错误。从哲学角度理解,事物基本面没有改变,也就是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矛盾的主次方面没有发生变化,故排除题肢②;从材料看,我国经济长期看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是由诸多有利条件决定的,这体现了联系具有多样性,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3月15日下午,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最终定格。一边是美国谷歌公司研发的“阿尔法”围棋软件,一边是近10年世界冠军头衔最多的围棋高手李世石。在这场人机对决中,人类最终以1:4落败。回答下列问题。</p><p>【1】从“求索真理的历程”角度看,人类在探索前沿科技的道路上不懈努力,并取得巨大进步,这体现了( )</p><p>A.认识因其形象具体而具有客观性 </p><p>B.认识因其最终回归而具有反复性</p><p>C.认识因其不断变化而具有无限性 </p><p>D.认识因其螺旋上升而具有前进性</p><p>【2】根据报道,“人机大战”后,西方更多的人认识到围棋的奥妙,有更多的西方人开始学习围棋并乐在其中,全球掀起新一轮的围棋热。这说明( )</p><p>①科学技术影响文化传播</p><p>②中西文化在交流中兼收并蓄</p><p>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发展</p><p>④各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趋同</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p><p>【1】D </p><p>【2】C</p><p>【解析】</p><p>【1】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提议说明人类在探索道路上的努力,并推进认识的不断发展,A项中认识的“客观性”与题意无关;B项中“最终回归”说法错误;C项中认识的“无限性”与题意无关;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p>【2】电脑、互联网技术等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说明了科学技术影响文化传播,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发展,故题肢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不是中西文化在交流中兼收并蓄,故题肢②说法错误且不符合题意;题肢④项中“趋同”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围绕“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展开讨论、凝聚共识。</p><p>乌镇文化属吴越文化,地处江南水乡,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乌镇名人荟萃,从一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编选者梁昭明太子,到茅盾、鲁迅等文化名人,为乌镇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p><p>如今,乌镇依托互联网,再次插上腾飞的翅膀,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碰撞中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乌镇已全方位融入“互联网+”的元素,民情二维码、智慧自行车、智慧信息亭、互联网医院、智慧养老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网络化、智慧化”,“传统和现代、人文和科技融合发展”,千年乌镇演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智慧”小镇。</p><p>“乌镇,来过,便不曾离开”。让乌镇声音引领互联网未来,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乌镇文化焕发青春活力的原因。</p><p>(2)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千年古镇是如何演变成一个现代化的“智慧”小镇的。</p><p>(3)乌镇遇上“互联网+”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请你为乌镇发展写出两条寄语,要求主题鲜明,每条限制在30个字以内。</p><p> </p></div></div>
<div><p>【答案】</p><p>(1)①乌镇文化在继承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与创新,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促进自身发展。</p><p>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乌镇文化实现了人文和科技的融合发展,推动乌镇文化的腾飞。</p><p>③乌镇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互联网大会使乌镇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了国际影响力。</p><p>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只有不断创新,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p><p>(2)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乌镇的发展,使乌镇由千年古镇演变成一个现代化的“智慧”小镇。</p><p>②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没有斗争性,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乌镇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碰撞中演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智慧”小镇。</p><p>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没有同一性,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传统文明为现代文明奠定坚实的文化底蕴,现代文明赋予传统文明鲜明的时代内涵,二者交相辉映,共同促进乌镇的发展。</p><p>(3)答案示例:</p><p>互联网,编织乌镇的新辉煌;</p><p>互联网,让乌镇融入大世界;</p><p>愿智慧乌镇,历史与现代交映,继承与发展齐飞。</p><p>愿美丽乌镇,青山绿水春常在,春风依旧笑开颜。</p><p>要求:①寄语要展望乌镇的未来与发展;</p><p>②可围绕“互联网与科技”、“传统与现代”等方面描述,但不能脱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p><p>③每条不能超过30个字,否则不给分。</p><p>【解析】</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乌镇文化焕发青春活力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解答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包括:文化的多样性与交流传播、传统文化与继承发展、文化创新;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乌镇文化焕发青春活力分析现实意义。</p><p>(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千年古镇是如何演变成一个现代化的“智慧”小镇的,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知识,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畴: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斗争性和统一性的含义及辩证关系;然后运用知识,结合材料千年古镇的做法进行分析,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p><p>(3)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寄语类似于公益广告,它宣传正面积极的理念,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倡导性原则。寄语设计既要有听觉冲击力,更要有心灵震撼力,能让人易懂、易记、难忘,不能啰唆、含糊,应避免用长句、拗口之语。在整体上,设计要符合简洁、精练、健康的原则。回答时围绕“乌镇遇上“互联网+”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进行设计。</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