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3:08:27

江西省景德镇二中高三上入学检测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月中旬,有多股弱冷空气入侵我国,华北、东北、黄淮等地的气温由显著偏高转为偏低。冷空气入侵,有利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华北、黄淮等地雾霾天气明显减少这表明</p><p>①人们对天气的预测源自对大气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p><p>②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包含有利和不利的两个方面</p><p>③人们可以通过对规律的把握预测事物的变化趋势</p><p>④客观条件的改变是引起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对天气的预测属于认识范畴,认识不能源自认识,故排除;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并非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不利和有利的两个方面,故排除;天气预报凸显了人们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对事物变化趋势的认识,故题肢③正确;冷空气的到来,导致雾霾的消散,可见客观条件的改变影响事物的变化,故题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2月11日,“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官方宣布:在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概念100周年后,引力波被首次直接观测到,该发现让人类以全新的方式精确的检验广义相对论,也开启了观察宇宙的新视窗。这体现了科学实验的魅力在于</p><p>①具有创造性,能够创造世界上未曾有的事物  ②能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再现真实的客观世界</p><p>③具有独立性,能够脱离客观世界而存在     ④能激发人类去探索未来客观世界的欲望</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肢①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科学实验不能脱离客观世界而存在。科学实验作为实践的一种形式,具有客观物质性的特点,能帮助人类获得正确认识,发现未知的世界,同时能够激发人类进一步探索世界的欲望,故题肢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认为:“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最终目的。”下列与此体现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p><p>A.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叔本华)     </p><p>B.人最容易忘记的是自己(克尔凯戈尔)     </p><p>C.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费希特)     </p><p>D.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康德)</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中“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最终目的”观点属于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念,选项A、B没有涉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分歧,故排除;选项D根本上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选项C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不断加快上市步伐,通过员工持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多举措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将更多零散的国有资本集中到上市公司,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这有利于</p><p>A.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行效率      B.增强公有制经济控制力和影响力</p><p>C.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共同体D.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根据题意,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行效率,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故选项A正确。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故排除;选项C是股份合作制的特点,属于集体经济的一种,不是混合所有制经济;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急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p><p>材料一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通过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p><p>(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意义。</p><p>材料二 “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当下供给侧存在如下问题: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比较差;有些产业的发展已达到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峰值;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削弱了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等等。</p><p>(2)针对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为供给侧改革提出方法论建议。</p><p>材料三  “十二五”期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仍存在收入差距较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等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少“短板”要补。党和国家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制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时将做出更有效的制度性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p><p>(3)运用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②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保持竞争优势;③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激发市场活力;④健全我国资本市场,完善企业融资和居民投资渠道,增加居民收入。</p><p>(2)①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供给要适应变化发展的消费结构。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应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③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处理好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联系④要树立创新意识,通过科技创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2)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中高端产品的生产。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通过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技术创新, 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时淘汰落后产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p><p>(3)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全体人民的要求。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历史的主体。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④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并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坚持了正确的价值标准。</p><p>【解析】</p><p>(1)本问要求考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解答本问需要把握供给侧改革的相关内容,把其转化为相关的经济意义即可。“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通过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分别可从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激发房地产市场活力、健全我国资本市场角度进行分析。</p><p>(2)本题要求针对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为供给侧改革提出方法论建议。此题属于措施类试题,首先要明确答题范围,即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包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树立创新意识等角度。</p><p>(3)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问知识限定为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要求说明为什么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属于原因类主观题。本问所涉及的知识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即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以及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然后结合材料和设问选择合适的理论作答即可。</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创新发展成为新引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创新”被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被提到59次。“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利用开放型经济的红利,进行引技引智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为此,国家大力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激励创新的竞争环境,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收益分配机制,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创新,引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p><p>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有哪些有利条件,并说明创新战略的实施给我国经济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p><p>&#xa0;</p></div></div>
<div><p>【答案】有利条件:①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保证了财政对科技投入的持续增加,为科技创新奠定了物质基础。②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了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科技创新活动。③坚持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扩大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逐步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p><p>积极影响: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②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实施技术革新与创新,形成竞争优势;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④有利于我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⑤有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成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⑥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p><p>【解析】本题有两小问,首先是要求考生阐述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有利条件,可直接根据材料信息归纳观点。从宏观经济环境看,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保证了财政对科技投入的持续增加;从体制机制优势看,国家大力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国际交流与合作看,利用开放型经济的红利,进行引技引智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后一问时要求考生说明创新战略的实施给我国经济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可以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对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角度阐述。</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省景德镇二中高三上入学检测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