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文科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4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坚决防范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自觉抵御极端主义思潮影响。完成这一重要任务有利于 </p><p>①保障我国信教群众和组织的基本政治权利</p><p>②促进我国宗教界与其他国家宗教界平等友好往来</p><p>③促使我国信教群众自觉主动放弃宗教信仰</p><p>④使我国宗教团体或组织免受外国宗教势力的干涉</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们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时坚决防范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自觉抵御极端主义思潮影响,这样做有利于促进我国宗教界与其他国家宗教界平等友好往来,使我国宗教团体或组织免受外国宗教势力的干涉。故②④入选。①选项表述错误,③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如图《学问是苦根上长出的甜果》,从人生价值的角度看,这启示我们</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7/cc38342c/SYS201801021755332688193957_ST/SYS201801021755332688193957_ST.001.png" width="303" height="22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有意义的人生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引导</p><p>②取得人生成就就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p><p>③学问是甜蜜的,而孕育学问的根是苦涩的</p><p>④任何真理的获得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以漫画为载体,考查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漫画信息,调动知识探究问题的能力。“学问是苦根上长出的甜”旨在告诉我们学问或成就不是唾手可得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苦根),从人生价值的角度看,这启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面对困难的充分准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艰苦奋斗,故题肢①②正确。题肢③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题肢④与设问限定不符,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我国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减税降费,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全国财政赤字拟安排21800亿元,赤字率为3%,比2015年提高0.6个百分点。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能引发的传导路径是</p><p>①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刺激总需求—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②相关企业税负增加—抑制总供给一给经济“降温”③增加国债发行规模—投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 ④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消费扩大—缓解通胀压力</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可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来刺激总需求,进而缓解经济下行压力,①正确;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减少税负而不是增加税负,②不选;积极的财政政策可通过增加国债发行规模来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③正确;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为了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或是通货紧缩的情况不是为了缓解通货膨胀,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随着中塞两国政治经济友好往来的不断深入,塞尔维亚兴起了强劲的“中国风”。汉语、丝绸、茶道、戏曲、武术、筷子等最具中国元素的符号在塞尔维亚倍受喜爱。中国文化在塞尔维亚受追捧( )</p><p>①为中华文化的海外输出创造了良好条件 </p><p>②使中华文化开始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p><p>③体现了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p><p>④得益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我国主张各民族文化在平等基础上进行交流,但不搞文化输出 ,故题肢①说法错误。中华文化本来就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故题肢②表述错误,排除。中国文化之所以在塞尔维亚受追捧,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丝绸、茶道、武术等最具中国元素的文化,受到塞尔维亚人民的喜爱,体现了③④的观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技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下面图片告诉我们</p><p>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7/cc38342c/SYS201801021755344407877994_ST/SYS201801021755344407877994_ST.001.png" width="261" height="1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p>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事物间有利联系 ②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不断建立新的联系</p><p>③人为事物的联系不断取代自在事物的联系 ④科技的进步不断改变着联系的具体形式</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科技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下面图片告诉我们科技的进步,互联网不断改变着联系的具体形式,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事物间有利联系,①④正确且适合题意;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根据自身的需要不断建立新的联系,②说法错误;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Z市出台楼市“新政”,明确在市区直接向开发商购买商品房可享受1%购房财政补贴,购买非住宅商品房则不列入补贴范围。下列图示表示补贴前后商品房需求量变化情况,不考虑其他因素,能准确反映补贴前后商品房库存变化原因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7/cc38342c/SYS201801021755348938140979_ST/SYS201801021755348938140979_ST.001.png" width="499" height="1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Z市出台楼市“新政”,明确在市区直接向开发商购买商品房可享受1%购房财政补贴,因此,不考虑其他因素,补贴后比补贴前商品房需求量应是增加,C正确且适合题意;排除了B;材料并未表明商品房价格的变化,排除AD;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p><p>2016年端午节前,中国内地微信朋友圈却传开一则消息: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只能“互送安康”,这则消息是以“普及知识”名义开始的。 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五月初五是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所以某非遗传家说,不是所有节日都适宜互助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p><p>但也有不少专家指出,端午节和清明节确实有约定俗成的主题,但这些传统节日的设立还和民间注重时令节气相关,并在千年演变进程中衍生出许多娱乐性活动,被赋予了更多喜庆色彩。在纪念先人之余,终究还是要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祝快乐又有什么不可以?</p><p>(1)结合材料,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产生上述分歧的原因。</p><p>(2)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探究材料中两种观点的合理性。</p><p>(3)某地组织以纪念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座谈会,请就挖掘清明节和端午节文化内涵拟出发言提纲。(两条,每条10—30个字。)</p><p> </p></div></div>
<div><p>【答案】(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4分)因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同的人对于端午节和清明节的问候语的使用出现分歧。(4分)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一部分人站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待传统节日,使传统节日被赋予新的形式和内容,所以产生了认识上的分歧。(4分)</p><p>(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3分)端午节和清明节“互祝快乐”,在一定意义上曲解了传统节日所蕴含的风土人情和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2分)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既保留了基本特征,其基本内涵又可以因时而变。(3分)传统文化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应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2分)</p><p>(3)岁岁清明,缅怀先人,寄托哀思。(2分)年年端午,纪念先贤,莫忘报国。(2分)(围绕清明节和端午节文化内涵回答即可)</p><p>【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产生上述分歧的原因,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认识论的角度,然后还要注意本题审问中的上述分歧是什么。根据材料可知,所谓的分歧指的是清明节、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只能“互送安康”的问题,因此考生明确了范围之后,可以从人们的认识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探究材料中两种观点的合理性,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的是,本题不是就一种观点进行说明,而是要求考考生说明两种观点的合理之处。因此对于第一种,考生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特点中的鲜明民族性、传统文化的作用的角度进行说明;对于第二种观点,考生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p><p>(3)本题以某地组织以纪念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座谈会为话题,要求考生就挖掘清明节和端午节文化内涵拟出发言提纲,属于探究性解答题,比较开放。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围绕主题;二是要注意每条提纲的字数要求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