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焦作上新高三定位测试文综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商业银行发售的一款理财产品期限为120天,认购金额在5万到10万元之间,预计到期年化收益率(年化收益率的意思就是该产品的收益率以年计算为多少)为4.80%。一市民购买7万元该产品,其120天的预期收益的计算方法为</p><p>A. 70000X4.80%÷120</p><p>B. 70000x4.80%÷365</p><p>C. 70000x4.80%÷365x120</p><p>D. 70000x4.80%x120</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收益=本金×利率×期限。 题中强调的是年化收益率,首先算出年收益,然后计算出每一天的收益,最后乘以产品期限,故购买7万元该理财产品,120天的预期收益为:70000x4.80%÷365x120,故C计算正确,A、B、D计算错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的禀赋,体现差异性,倡导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要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在新城区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征、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城市。</p><p>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城镇化取得显著成就,也积累了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现在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必须走出一条新路。新城镇化建设的“新”之一表现为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把提高人的幸福指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p><p>⑴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在新城镇化建设中如何加强文化建设。</p><p>⑵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进行分析。</p><p>⑶针对“新城镇化建设要彰显城市特色和个性”的要求,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p><p>(1)</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旧城改造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建设有历史记忆有厚重文化底蕴的新城镇。②文化具有多样性,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的禀赋,体现差异性,倡导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p><p>③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和继承性,要立足实践,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既要注重在新城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因素,又要结合时代特征推陈出新。</p><p>(2)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国家全面推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时代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做出的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把献身人民事业、维护人民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追求。</p><p>(3)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p><p>【解析】(1)新城镇化建设中要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在新城区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征、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城市,故应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应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在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的禀赋,体现差异性,倡导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故应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相互借鉴,求同存异。</p><p>(2)城镇化建设必须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把提高人的幸福指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历史性,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说明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p><p>(3)“新城镇化建设要彰显城市特色和个性”的要求,故应立足城市建设的实际,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借鉴宝贵的经验,做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革领导小组审议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和《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央指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保护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记全牛庄的格局;要大力培育和扶持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法保护各类主体通过出租、分红、经营、耕种等方式取得合法收益。要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要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政府要做好服务引导,要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规范流转行为,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保护农民承包权益,试点过程中,要防止侵吞农民利益。</p><p>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强调,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p><p>注: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p><p>⑴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阐述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和坚持“三条底线”的经济学意义。</p><p>⑵结合材料,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利益不受损,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②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有利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③耕地红线不突破,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④实行农村土地流转,耕地红线不突破,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注:若考生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给分。</p><p>(2)①政府应依法行政。材料中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政府不能越位,包办流转,也不能缺位,放任不管,就是这一要求的体现。②政府要履行好提供公共服务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要做好服务引导,要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规范流转行为,同时加强市场监管,是这一要求的体现③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应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科学行政。政府要保护农民承包权益,不能搞大跃进,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是这一要求的体现。注:若考生答出其他合理观点,也可酌情给分。</p><p>【解析】(1)审设问可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包括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国家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知识;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应分角度分别从其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增长、保障粮食供给、满足人民消费需求等要点切入。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保护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有利于有利于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要大力培育和扶持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法保护各类主体通过出租、分红、经营、耕种等方式取得合法收益,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政府做好服务引导,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规范流转行为,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保护农民承包权益,有利于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p><p>(2)审设问可知,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应整合政府应该怎样做某事的知识,可以从政府的职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政府依法行政以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等角度阐述;对于政府职能的阐述,结合土地流转制度,应具体围绕着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阐述,做好市场监管。</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