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中毕业班测试四文科综合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起草了“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最后“十三五”规划纲要在2016年的人大会议上正式通过。这表明</p><p>①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均是党的执行机关 </p><p>②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制定方针、政策 </p><p>③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p><p>④中国共产党通过决议须经全国人大批准</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政治组织,国务院是国家的行政机关,人大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决议如果不上升为国家的意志,才需要经全国人大的批准,故排除。题肢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材科,回答相关问题。</p><p>材料一:中国证券报根据可查数据统计近两个多月菜价变动情况,发现不少蔬菜价格翻倍涨幅惊人。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3月28日-4月3日的一周内,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30种蔬菜平均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7%。其中冬瓜、菜花,白萝卜价格分刺上涨20.4%。13.6%和12.3%。据说,现在大妈大爷们去超市买菜,已经不是论斤秤,而是开始论“个”买了:2个茄子,3个西红柿,l个土豆……</p><p>材料二:而在这个“最贵蔬菜季”,大蒜的价格尤其出挑。中国证券报近期走访北京地区新发地市场,从报价数据来看,目前大蒜价格为每公斤14.4元,而去年同期为5.6元-7元/公斤,前年则是4元-5无/公斤。在2009年“炒蒜潮”中,全国大蒜半年上涨40多倍,很多中间商获得巨额利润。业内人士透露,在这一次的大蒜涨价风波中,“炒蒜人”卷土重来。通过囤货。鼓动农民惜售等方式人为抬高蒜价,然后伺机抛售,牟取暴利。</p><p>材料三:针对近年来果蔬产品价格的上涨趋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李崇光撰文得出,货币供应量增发,城乡人口结构变动引致的需求变化及生产流通成本上涨等是重要因素。此外季节性波动,气候灾害步履以及政府不当干预措施也是加剧市场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p><p>(1)结合以上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p><p>(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政府面对蔬菜市场的状况应如何作为。</p><p> </p></div></div>
<div><p>【答案】(1)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p><p>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2分)。货币供应量增发、城乡人口结构变动,使蔬菜需求量增加(2分),而季节性因素、气候灾害等使蔬菜产量减少(2分)。</p><p>②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2分)。蔬菜生产流通成本普遍上涨,价格上涨(2分)。</p><p>对居民生活的影响:</p><p>①蔬菜价格上涨,居民会相对减少购买量,但蔬菜是生活必需品,消费者不会对其需求量急剧减少(2分)。</p><p>②蔬菜价格上涨,使生活成本提高,导致居民生活水平相对降低(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p><p>(2)①组织好经济建设职能(1分),做好宏观调控(1分)、市场监管(1分)。结合材料说明(1分)</p><p>②建设服务型政府(或转变政府职能)(1分),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分)、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1分)。结合材料说明(1分)</p><p>③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分),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1分),关注民生,体察民情,维护人民利益(1分)。结合材料分析(1分)</p><p>④政府要依法行政(1分),科学决策(1分)、民主决策(1分)结合材料说明(1分)(只需回答出任意3点即可满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2分。结合材料分析的语言没有定式,如:监管市场哄抬菜价行为;打击违法经济活动;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市场服务、畅通运输渠道;人民利益无小事,为群众办实事;不滥用权力,避免不当干预;纠正不作为、乱作为;等等,只要有道理即可给分。)</p><p>【解析】(1)本题共有两小问,首先要求考生结合以上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可以从价值决定价格的角度进行说明;然后可以从供求影响价格的角度说明;对于后一问价格变动居民生活的影响,考生可以从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和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的角度说明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政府面对蔬菜市场的状况应如何作为,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首先可以从认真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的角度说明;然后考生可以从转变政府职能的角度说明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然后可以从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说明要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最后可以从政府权力行使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几千年来,有城即有围墙,宫有宫墙、园有园墙、校有校墙、庙有庙墙。百姓的农家院有篱笆墙,此“墙”一以贯之,终成了我们今天触目可见的建筑存在。中国人为何喜欢“围墙”?一是围墙带来一种界限分明感,比如,早些年间,“大院”一词颇为流行,而“大院子弟”更意味着—种身份的高贵。二是围墙带来的是安全感。体现了中华民族内倾、封闭、含蓄,内敛的文化特征。但也会带来一种收缩自保的闭锁心态,缺乏开放的心态和面向广阔的视野,探索和进取精神也相对匮乏。围墙情结所造就的是自我封隔阂的支化心理和人际交往间彼此设防的心态。猴年春晚赵微的歌曲《六尺巷》让广大观众重温了清代张英父子礼让三尺筑墙的典故。也再一次让国人正视我们无时不在其间的“围墙情结”。歌中所唱“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确实是纾解邻里间围墙之困的好手段。但是对一个城市、一个国家而言,从根本上解除"围墙情结”的负面效应,不可能是朝夕间的事,当我们不是以防卫意识,而是以共享精神来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时,围墙才可能真正排徐。</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消除围墙情结的负面效应。</p><p>材料二:2016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椎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街区制改革体现的是一种开放的发展模式。既是适应我国未来城市功能竞争的需要,也是提升城市辐射效能的迫切需求。这种城市发展思路提高了城市资源的利用率,带来了更多公共空间,实现了资源共享;增强了社区文化生活交流,美化城市生活环境,尤其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更高效、更多功能的社会服务。</p><p>(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城市住宅推广街区制的理由。</p><p>(3)根据材料二,请为我国城市住宅街区制改革提两条方法论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1)立足当前改革开放的实践。(2分)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2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2分)继承道义礼让等优秀文化思想,改造传统文化中封闭隔阂心理和防卫意识(2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分)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开放、包容、平等、共享精神的新文化。(2分)</p><p>(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p><p>(2)推广街区制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2分)适应未来城市发展要求,提高了城市资源的利用率,符合创新、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f匕而不同,推广街区制是与时俱进的价值选择。(2分)推广街区制自觉站在了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它实现资源共享,为居民提供高效、多功能的社会服务,(2分)把人民利益做为最高价值标准,体现了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的统一。(2分)</p><p>(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2分)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2分)</p><p>(二点可得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给分)</p><p>【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消除围墙情结的负面效应,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文化的相关知识,因此考生首先可以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然后考生可以从文化创新的主体的角度说明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最后可以从文化创新的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请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城市住宅推广街区制的理由,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然后考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其次可以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要求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p><p>(3)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二,请为我国城市住宅街区制改革提两条方法论建议,属于建议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可以从唯物论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角度进行说明或者从辩证法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说明,或者从坚持量的积累、系统优化法的角度说明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