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3:07:31

届广东湛江一中等“四校”高三上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至今,六十载星移物换。从荒凉走向繁荣,从贫瘠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60年来,166万平方千米的新疆大地上,沧海桑田,山河巨变。这些变化  </p><p>①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结果  </p><p>②使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别渐趋消失</p><p>③成为确立和贯彻民族团结原则的现实依据  </p><p>④得益于铲除了民族歧视和压迫的阶级根源</p><p>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②选项表述错误,民主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不会消失。③选项错误,这些变化表明了我国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其巨大的优越性,即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结果,同时,这些变化也得益于铲除了民族歧视和压迫的阶级根源。故①④入选。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8月2日3:35,台风“妮妲”在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附近沿海登陆。此次台风导致广东共45.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5.2亿元。对此,人们不可回避的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人们能否提前发出准确预警?如何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表明</p><p>A.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p><p>B. 哲学思想产生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p><p>C.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美好的艺术</p><p>D. 实践活动是为了适应哲学发展的需要</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针对此次台风造成的影响,人们不可回避的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适合题意;A、C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我国通过双边、多边渠道和平台,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各领域都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和深远影响的中国倡议、中国方案,并与相关国家和组织达成广泛共识,有些已进入早期收获阶段。这体现了我国  </p><p>①致力于维护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②积极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p><p>③在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④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与话语权进一步增强</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属于体现类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③④适合题意;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①是不科学的,排除;②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p><p>材料一  目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突出表现在缺少核心技术、缺少创新设计等方面的短板。作为制造业大国,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世界第一。然而,值得骄傲的成绩背后却是无法回避的尴尬:在世界制造业品牌百强中,至今没有中国品牌入围。如今人们已经从对实物的简单需求,转向对品质、品牌的体验需求,要求生产企业也要向这方面转型,实现创新发展,这是中国制造由大到强必须练就的内功。</p><p>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提升消费品品质。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増品种、提品质、创品牌。</p><p>(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制造企业如何补短板,实现创新发展。</p><p>(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的价值观导向作用知识,分析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提升中国制造业品质的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①依靠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分)</p><p>②依靠管理创新,实现提质增效,形成竞争优势。(2分)</p><p>③立足市场消费需求,进行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2分)</p><p>④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找准市场定位和增长点,及时调整战略。(2分)</p><p>(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并在改造世界中取得成功,因此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正确的价值观,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中国制造业品质,使中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3分)</p><p>【解析】</p><p>(1)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制造企业如何补短板,实现创新发展,属于措施类试题,实际是考查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主要从正确的经营战略;立足市场消费需求;依靠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等角度回答。</p><p>(2)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的价值观导向作用,设问指向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提升中国制造业品质的作用。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并在改造世界中取得成功;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中的工匠精神分析对于提升中国制造业品质的作用。解答时按照世界观、方法论、材料分析的顺序组织答案。</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p><p>2016年5月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  </p><p>材料一 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本届政府紧紧扭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取得明显成效。既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p><p>材料二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仍然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情,存在放权不到位、监管缺失疏漏等问题,公共服务还有不少薄弱环节,转变职能、提高效能有很大空间。必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并与“双创”和发展新经济紧密结合、互促共进,形成经济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改革成效要看改革后企业申请开办时间压缩多少、项目审批提速多少、群众办事方便多少,而且要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不能用模糊不清的概念。  </p><p>(1)结合材料一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这一战略举措的经济意义。  </p><p>(2)结合材料二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怎样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降低成本,激发企业活力,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③有利于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调控效果。④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每点2分。共8分)</p><p>(2)①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3分)②积极履行政府职能,优化公共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3分)③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监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增强政府公信力。(4分)</p><p>【解析】(1)此题考查市场调节和国家的宏观调控,考查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主旨。此题属于意义类解答题,可以从企业、人民群众、市场发展和国家的角度来分析。对企业来说,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降低成本,激发企业活力,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对于人民群众来说,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对于市场经济来说,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调控效果。</p><p>(2)此题考查政府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此题属于措施类解答题,主体是政府,可以从政府的职能、工作原则、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和树立政府的威信来回答。积极履行政府职能,优化公共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政府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监督,增强政府公信力。</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p><p>弘扬社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家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代代相沿,陶染后辈,深刻影响家族成员的个性。家风连着民风,影响社会风尚。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p><p>(l)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传承良好家风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p><p> (2)传统家风是建设良好家风的重要资源。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在家风建设中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一资源。</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良好的家风有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正确的处世方法。(4分)</p><p>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通过家庭教育的良好的氛围,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3分)</p><p>③传承良好的家风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使人们牢牢树立道德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p><p>(2)①传承良好家风,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传统家风既有精华,也有糟粕。(3分)(若答出矛盾具有普遍性,可以替代给分)②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原则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适应时代要求,对传统家风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发掘其现实价值,积极改造其不合时宜的内容。(3分)③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传统家风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但也包含一些对当今时代家风建设仍有价值的普遍性道德准则。(3分)</p><p>【解析】</p><p>(1)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传承良好家风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解答时首先明确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包括: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和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然后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传承良好家风分析对于塑造人生的意义。</p><p>(2)本题考查知识明确具体,即矛盾分析法,设问指向谈谈在家风建设中如何认识和对待传统家风这一资源。考生在回答时可以首先从一分为二的角度分析说明对待传统家风要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其次可以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角度分析说明传统家风形成与特定时期,但也有普世价值,应该做到二者有机的统一;再次可以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分析说明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可以从两点伦和重点论统一的角度分析说明要区分主流和支流,并把握主流。</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届广东湛江一中等“四校”高三上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