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第三次月考模拟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几年来,各地农村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活动,破除农村陈规陋习,倡导计划生育新风,倡导简约和谐的绿色消费观,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奢侈浪费、大操大办,形成了文明向上的良好风气。这表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p><p>①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p><p>②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p><p>③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共建共享 </p><p>④以加强科学文化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p><p>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表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共建共享,①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性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志愿者精神只是一种互动、不求回报的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无偿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青年志愿者在志愿精神的感召下,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这场生动的道德实践活动,涌现出一大批青年英模。这表明</p><p>①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p><p>②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p><p>③志愿者是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践行者</p><p>④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p><p>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说法错误;青年志愿者在志愿精神的感召下,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这场生动的道德实践活动,涌现出一大批青年英模,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志愿者是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践行者,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A正确且符合题意;④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主席曾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这表明</p><p>①激发市场活力企业家才有用武之地 </p><p>②人越全面发展就越能促进社会发展</p><p>③不同时期对人的素质提高的要求不同 </p><p>④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p><p>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这表明人越全面发展就越能促进社会发展,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③与材料旨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全球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如果全世界都是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p><p>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p><p>②要重视各国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p><p>③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世界文化繁荣 </p><p>④民族文化的发展应融入经济全球化</p><p>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说法错误;“如果全世界都是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表明要文化的多样性的重要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在材料都与材料主旨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p><p>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p><p>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p><p>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p><p>④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为传统文化提供正确指导</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是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①正确且符合题意;用诗来表达乡愁,表明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②说法错误;④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是软实力,但要由硬实力来支撑。这启示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p><p>①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完善公共文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p><p>②贯彻科学发展观,增强经济、军事和科技等物质力量</p><p>③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p><p>④防范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说法错误;文化是软实力,但要由硬实力来支撑,这启示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完善公共文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贯彻科学发展观,增强经济、军事和科技等物质力量,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硬实力,而③④属于软实力,与材料主旨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面临着社会变革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产生断裂,导致现代社会陷入困境。使传统文化摆脱困境的方法是以传统文化为本,借鉴现代性进程中的先进经验及精华,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塑造 。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这一要求体现了</p><p>①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p><p>②遵循“普遍-特殊-普遍”的方法解决问题</p><p>③承认、分析、揭露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前提</p><p>④把握对立和统一是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表明既要保留传统文化中精华的东西,又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的改造,这一“立”一“破”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①正确;做事情要遵循从“特殊—普遍—特殊”的认识方法,②错误;材料中看到了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同时也指出了解决这个困境的办法,这体现了承认、分析、揭露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前提,③正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主题为“滋养地球,生命能源”的2015年米兰世博会上,浓浓的中国风收到了来宾们的青睐。中国风串联起不同的文明,彰显着人类共生共荣的可持续发展期盼,世博会因此而具有别样风采。这说明</p><p>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②各民族文化存在于世界文化中</p><p>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p><p>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p><p>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浓浓的中国风收到了来宾们的青睐,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国风串联起不同的文明,世博会因此而具有别样风采,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应是世界文化存在于各民族文化之中,②说法错误;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谈到“相异律”时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后来,他讲“同一律”时又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 这看似自相矛盾的结论,都被印证是正确的。由此可见</p><p>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p><p>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p><p>③观念中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意识的发展 </p><p>④真理是绝对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 “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体现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矛盾普遍性,二者相互联结,又表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矛盾是客观的,③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真理是相对的,④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习近平强调:必须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具体鲜活的素材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p><p>最近,流行偶像组合TFBOYS进入考题;人气很旺的电视剧《欢乐颂》也被拿来做科普素材;告别影视明星晒照片时涉及违规驾驶被公安交通部门用作普法教育素材;周润发从打工仔成为影帝的奋斗经历被收入香港语文课本;周杰伦的《青花瓷》里的歌词应具有中国古典风格而被选为语文试题。</p><p>对于这种现象,有人认为,明星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力,这种教育形式新颖,有说服力;也有人认为,让明星过度的出现在课本或试卷上,会让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过度追星。</p><p>⑴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把明星、人气热剧作为教育素材对受教育者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p><p>⑵运用实践和认识的知识,请你就如何使教育素材的思想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⑴①明星、人气热剧作为教育素材可以营造一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对受教育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②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影响他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尤其对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③能够丰富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14分)</p><p>⑵①树立正确的认识,认真领会、掌握教育素材的思想内涵;②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积极践行教育素材的思想和内涵。(6分)</p><p>【解析】⑴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把明星、人气热剧作为教育素材对受教育者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特点、表现、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角度来分析说明把明星、人气热剧作为教育素材对受教育者的发展的影响。</p><p>⑵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实践和认识的知识,请你就如何使教育素材的思想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考生要注意提出建议一是从实践和认识的知识,二是围绕使教育素材的思想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一主题,三要注意是方法论建议,因此考生可从树立正确的认识和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来提出建议。</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2月,文化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十三五” 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强我国贫困地区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作出了安排和部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 贫困地区是劳动力净流出地区,从而产生大量的农村留守家庭,这些家庭都有老人、妇女好幼童组成,家庭结构不完整是他们的精神文化层面拥有更强烈的需求。但是,贫困地区面向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或产品严重不足。《规划纲要》要求将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纳入重点保障的特殊群体,要求确实保障其基本文化权益,并就具体保障内容作出十分具体的规定,比如要求“服务中心要配备儿童娱乐设施,增加儿童课外读物,并为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之间的视频沟通提供便利”。</p><p>材料二 贫困地区是我国民族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中汇聚的地区。随着扶贫搬迁、城镇化和农村社区化改造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不足,文化传承后继乏人。据统计,贫困地区1.8万个乡镇,绝大多数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重视发现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大力营造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环境”。</p><p>⑴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在满足农村留守群体的文化需求问题上应如何做到求真务实? </p><p>⑵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做好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p><p> </p></div></div>
<div><p>【答案】⑴①进行调查研究,从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分)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落实《规划纲要》的要求,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满足留守群体的文化需求;(4分)③既要有满腔热情,又要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加快贫困地区文化建设,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4分)</p><p>⑵①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和区域性,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②有利于增进贫困地区居民的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巩固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③有利于贫困地区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④有利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融合,挖掘其经济价值,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13分,从文化事业、精神文明建设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p><p>【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在满足农村留守群体的文化需求问题上应如何做到求真务实,本题考查唯物论有关知识,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一可围绕求真务实从坚持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等角度来分析说明。(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做好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考生可从文化遗产的作用、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并结合材料二来组织答案。</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 适应新常态,转换新功能,发展新经济,这是当下中国发展转型的主旋律。唱响主旋律,重在践行新理念,开拓新视野,解放新思维。传统的生产模式在转换,个性化制造已是企业界的市场自觉。深刻的技术进步在换轨,颠覆性创新成为竞争者的超车弯道。稳固的产业疆界在突破,融合型发展重构新常态的产业格局。既有的经济形态在拓新,共享型经济开启民主化的商业时代。活跃的创新动能在积聚,多维度跨越引领特色化的高地经济。各领域的新思想、新思维是中国实现创新发展,顺利转型升级的成功之钥。</p><p>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与创新的有关哲学知识,说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新思维的哲学依据。</p><p> </p></div></div>
<div><p>【答案】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要善于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通过观念创新,不断激活经济活力,优化经济结构;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要不断克服旧观念,拓展新视野,以新思维引领创新活动,实现质的飞跃;③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敢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才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5分)</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与创新的有关哲学知识,说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新思维的哲学依据,本题考查发展与创新的的有关哲学知识,属于依据类主观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发展的实质、辩证的否定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角度来分析说明。</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