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七次周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要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因为</p><p>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p><p>②文化继承以文化积累作为保障</p><p>③传统文化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p><p>④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p><p>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解析: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体现了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①说法符合题意。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是因为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④符合题意。②说法不对,文化继承需要以文化积累,但不是作为保障。③说法不对,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不是传统文化。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材料体现的哲理是</p><p>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p><p>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带有主体性特征 </p><p>C.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制约 </p><p>D.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不止一个</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解析:题干中悲观者和乐观者对“希望”的不同看法,体现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带有主体性特征,B说法符合题意。A题干没有体现。C与题意不符,题干是说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一定主观条件的制约,不是客观条件的制约。D说法不对,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认识到:很多显得像朋友的人其实不一定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人并不显得像朋友。这告诉我们</p><p>A.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p><p>B.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p><p>C.世界是可知的,要反对不可知论 </p><p>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解析:题干中很多显得像朋友的人其实不一定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人并不显得像朋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要正确认识一个人是否是朋友,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正确认识,B说法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书画大师范曾先生一贯倡导回归古典、回归自然,他笔下的人物从古代先哲大儒到野牧村童等都能使人感受到守望祖国传统文化、关怀社稷民生的胸怀。这启示我们</p><p>①全面继承才能把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到新的水平</p><p>②中华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p><p>③只有继承优秀中华文化才能实现文化创新</p><p>④贴近社会生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p><p>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解析:①中全面继承的说法不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题干中的材料使人感受到守望祖国传统文化、关怀社稷民生的胸怀,体现了只有继承优秀中华文化才能实现文化创新,说明贴近社会生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③④说法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打工文化是与打工潮相伴而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既不属于农村也不完全属于城市,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起来的。打工文化的兴起表明</p><p>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p><p>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p><p>③人民大众是文化的创造主体 </p><p>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p><p>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解析:打工文化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起来的,说明打工文化这种与打工潮相伴而生的文化形态,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其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大众,①③说法符合题意。②④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居民菜篮子价格波动在春节期间异常明显,节前菜价升高,节后菜价下降已逐渐成为历年来的自然规律。这种菜价波动的规律</p><p>①体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 </p><p>②说明了春节期间菜价不能正确反映价值</p><p>③反映了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p><p>④证明了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自发性缺陷</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解析:题干中菜价在春节前后的波动“规律”,说明供求影响价格,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结果,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不对,春节期间菜价由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菜价波动的“规律”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结果,不是市场调节盲目性、自发性导致的,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举行的欢迎晚宴并致辞。习主席表示,中国和英国是东西方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一直相互影响。中英文明交流互鉴不仅丰富了各自文明成果、促进了社会进步,也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这表明</p><p>①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p><p>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p><p>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p><p>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推动着经济发展</p><p>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解析:中英文明交流互鉴不仅丰富了各自文明成果、促进了社会进步,也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③说法符合题意。①中文化差异、④中经济,材料均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共中央严禁公款吃喝。在这一背景下,某高档白酒的均衡价格由点E移动到E’。(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面①②③④中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p><p>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cc7fe03b/SYS201801021810598375916449_ST/SYS201801021810598375916449_ST.001.png" width="430" height="1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 B.② C.③ D.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解析:中共中央遏制公款吃喝,在供给相对不变的情况下,高档白酒的价格下降,遏制公款吃喝,也会使高档白酒的需求量减少,由点E移动到E’说明价格下降、需求减少,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总书记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要面向全社会做好这项工作,特别要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p><p>根据材料,分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蕴含了哪些哲学道理? </p><p> </p></div></div>
<div><p>【答案】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统一,行胜于言,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重视实践的作用。(3分)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体现了事物的变化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3分)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体现了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3分)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抓好重点人群,体现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我们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3分)</p><p>【解析】</p><p>试题解析:此题要求根据材料分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属于体现类的题。解答时,首先解读和提炼材料信息;然后依据信息,回扣教材知识,可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等角度,精心组织答案,规范答题。</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还不相适应,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相称,一些公民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不文明行为,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p><p>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意义。</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提升我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意义。②提升我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有利于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③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有利于塑造我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从而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p><p>【解析】</p><p>试题解析:此题要求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题。解答时,通过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可从:社会主义荣辱观、文明风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塑造国际形象等方面展开,具体作答。</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