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栖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村民因质疑县政府对该村的征地批复,向县政府提出行政复议,遭到拒绝后,村民将县政府告上法庭。经法院审理,该村民胜诉。材料体现的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形式是</p><p>①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②上级政府部门的监督 </p><p>③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④司法机关的监督 </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p><p> </p></div></div>
<div><p>【答案】D </p><p>【解析】题目中,该村民因侵权行为向县政府提出行政复议,遭到拒绝后,村民将县政府告上法庭,法院审理后判决该村民胜诉,这里体现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形式有社会与公民的监督与司法机关的监督。该村民的监督属于社会与公民的监督,法院的监督属于司法机关的监督。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历史街区是古城风貌的精华所在。回答下列小题。</p><p>【1】自2016年7月13日起,《烟台日报》推出“寻味历史老街区”系列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对烟台市五大历史街区堪忧现状的热切关注,街区的未来也成为热议话题。某市民提出一个保护我市五大历史街区的方案,他可以</p><p>①向市政府有关部门递交方案 </p><p>②向新闻媒体投寄方案</p><p>③向所在社区居委会递交方案 </p><p>④向市人代会提出议案</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2】五大历史街区是我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意义在于</p><p>①丰富文化的形式和内涵 </p><p>②直接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p><p>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p><p>④积淀情感、增强文化自信</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p><p>【1】A </p><p>【2】B</p><p>【解析】</p><p>【1】题目中,烟台某市民针对烟台市城市街区保护问题提出自己的方案,他可以通过向市政府有关部门递交方案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向新闻媒体投寄方案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这都是可以的。③不能入选。题目中不涉及城市居民自治的问题。④选项是人大代表的权利。故本题选A、</p><p>【2】本题考查的是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意义。历史文化遗产其传承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对其保护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积淀情感、增强文化自信。故③④入选。①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直接关系。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从财力、人力、物力上加大了对西藏的援助,内地的先进省市亦与西藏多个地市结对进行对口重点帮扶,使西藏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上述举措</p><p>①是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p><p>②体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行的基本制度</p><p>③加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 </p><p>④体现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p><p>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p><p> </p></div></div>
<div><p>【答案】D </p><p>【解析】我国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援与建设,是我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表现之一,也是加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体现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故③④入选。①选项表述错误,外部的援助不能成为根本动力。②选项与题意无关。本题选D。</p><div><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right:auto; margin-left:auto;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td style="width:63.1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原则</p></td><td style="width:413.6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注意点</p></td></tr><tr><td style="width:63.1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民族平等</p></td><td style="width:413.6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并不意味着各民族之间的发展程度是一样的;②民族平等不仅指政治方面的平等,还包括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③民族平等不仅指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还包括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p></td></tr><tr><td style="width:63.1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民族团结</p></td><td style="width:413.6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民族团结不仅指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还包括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p></td></tr><tr><td style="width:63.1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各民族共同繁荣</p></td><td style="width:413.6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各民族共同繁荣并不意味着各民族同步繁荣;②各民族共同繁荣不仅指各民族经济共同繁荣,还包括政治、文化共同繁荣</p></td></tr></table></div><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已由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手2016年3月16 日通过,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一部慈善法,从挺出立法建议到草案初步成型,从基层调研到反复修改,从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这一严谨缜密的立法过程充分体现了</p><p>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最高决定权 </p><p>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p><p>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p><p>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p><p> </p></div></div>
<div><p>【答案】D </p><p>【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最高决定权是全国人大的职权。②选项表述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通过对慈善法的反复审议论证,最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说明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故③④入选。本题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总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6年7月12日,建立在菲律宾政府非法行为和诉求基础上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就涉及领土主权及海洋划界等仲裁庭本无管辖权的事项做出了非法无效的所谓最终“裁决”。对此,中国政府郑重声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违背国际法以,仲裁庭对此案没有管辖权。仲裁庭裁决是非法无效的,中国不接受,不承认。</p><p>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强调,中国尊重和践行国际法,在坚定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同时。坚持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坚持通过规则机制管控分歧,坚待通过互利合作表现共赢,致力于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p><p>(1)中国政府的态度和声明是如何体现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p><p>(2)南海是诸多罔家矛盾交织之地,但是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又是完全有可能的。请从国家利益这一角度分析上述说法的合理性。</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中国政府对所谓的南海仲裁不接受不承认,坚决捍卫了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3分)②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在坚定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同时,坚持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坚持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体现了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3分)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致力于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体现。(2分)</p><p>(2)国家利益是国家关系亲疏冷热的决定因素。(2分)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诸多国家在南海的利益对立,使得南海成为诸多国家的矛盾交织之地;(2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南海争议各方作为近邻在南海存在共同利益,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是完全有可能的。(2分) </p><p>【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回答中国政府的态度和声明是如何体现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首先,要明确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材料中,中国政府对所谓的南海仲裁不接受不承认,坚决捍卫了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体现了这一点。其次,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一点材料中主要是指中国坚决维护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同时,坚持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坚持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第三点,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材料中,我国坚持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致力于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体现了这一点。</p><p>(2)本题要求考生从国家利益这一角度分析上述说法的合理性。涉及到国家利益,这里需要考生明确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此外还有两个小的方面,一个是利益的对立,另外一个是共同的国家利益。考生作答时要分别加以说明。最后,侧重于阐述共同利益,从这个角度说明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是完全有可能的。</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