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全国普通高中高三高考押题冲刺(三)文科综合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白塔寺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藏式佛塔。据此回答下列小题。</p><p>【1】从元朝至今,白塔寺区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胡同肌理和老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居住区。然而,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北京旧城四合院空间逐渐破碎化,随着那些曾经的老房子的消失,它们独特的四合院生活方式及传统的胡同文化也悄然逝去。这说明在旧城区重建过程中应( )</p><p>①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不失文化载体 </p><p>②将整个文化城区统筹规划,不失文化灵魂 </p><p>③全面复原旧城区原貌,还原特定历史环境 </p><p>④发挥传统建筑的经济功能,助推城市经济</p><p>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p><p>【2】对于该历史文化保护区,北京市推出了“白塔寺再生计划”,该“计划”一方面要求保留传统的同时要引入有创意的现代内容;另一方面要求在重建过程中,要调整不适宜首都功能定位的业态,引入符合北京区域规划的新元素。“白塔寺再生计划”主要体现的哲学原理有( )</p><p>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 </p><p>②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p><p>③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p><p>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p><p>【1】A</p><p>【2】A</p><p>【解析】</p><p>【1】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北京旧城四合院空间逐渐破碎化,随着那些曾经的老房子的消失,它们独特的四合院生活方式及传统的胡同文化也悄然逝去,这其实我们在旧城区重建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进行整体的规划,不失文化的灵魂,可见①②符合题意;对待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全面复原旧城区原貌”强调继承但否认发展是错误的,排除③;本题强调是的发挥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而非经济功能,排除④。答案选择A。</p><p>【2】“白塔寺再生计划”要求保留传统的同时要引入有创意的现代内容,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故①符合题意;“白塔寺再生计划”立足于首都整体定位,引入符合北京区域规划的新元素,说明整体统帅着部分,②符合题意;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要坚持保留与创新的结合,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关系,而非主次矛盾关系,排除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④错误。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经济长期活力的重要指标,是指在各种要素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它更多是靠技术进步、组织管理改善等无形要素发挥作用产生的增长。对此,以下推断合理的是( )</p><p>①科技创新、科学管理等无形要素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p><p>②公平的分配制度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前提和基础 </p><p>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p><p>④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股份制改革是重要条件</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全要素生产率更多是靠技术进步、组织管理改善等无形要素发挥作用,可以从科技创新、科学管理和产业结构优化角度促进发展,所以①③符合题意;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故②错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股份制改革是提高高全要素的生产效率有效途径,但并非是重要条件,排除④。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党以及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祝福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从唯物史观看,不忘初心就是要 ( )</p><p>①不断推进改革,以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p><p>②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p><p>③不忘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p><p>④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中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习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定不忘初心,说明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就要求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所以②③正确并符合题意;材料不属于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问题,排除①;④与材料无关。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制定。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工匠精神”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p><p>“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在效率速度和创新时代则有些过时了。其实工匠虽已淡出现代人的生活,但他们代表的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精神却永不过时。在当下,“工匠精神”有着更深远的意义,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其内涵也十分丰富:精益求精、注重环节,保质保量、不投机取巧,耐心专注、不断完善,专业敬业、力争第一。</p><p>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和任务,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尤其需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坚守这种精神让我们自省和自信,在产品的个性化、质量和档次上下功夫,做到人无我有、重视质量,打造品牌,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打造一流产品,带动中国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站稳脚跟。</p><p>(1)有人认为,应当把“工匠精神”塑造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p><p>(2)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分析其合理性。</p><p>(3)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当下,如何使“工匠精神”落到实处? </p><p> </p></div></div>
<div><p>【答案】(1)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1分)中华民族精神包含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内容,(1分)而“工匠精神”也有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要求,(1分)它们在本质上具有共通性。(2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3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精神的支撑,需要信仰的力量。(2分)</p><p>(2)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要重视精神的作用;(2分)“工匠精神”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2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和人物,既要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又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坚守“工匠精神”,有助于实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统一;(2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2分)倡导“工匠精神”,发挥群众智慧,能够带动中国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2分)</p><p>(3)坚持劳动光荣的理念,提高劳动者的技术素质与道德素养;倡导诚实守信,坚持创新精神。(每点2分,共4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p><p>【解析】(1)本题考察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要求探讨把“工匠精神”塑造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的看法,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可知,“工匠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工匠精神”强调了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而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中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与工匠精神是一致的,所以该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强调把“工匠精神”塑造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是看到了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文化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p><p>(2)本题考察哲学生活的有关知识,要求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分析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的合理性。“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意识,会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重要的反作用,所以从方法论的角度说明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力量;要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就要遵循积极建设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要从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角度进行说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需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的站在最广大的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发挥群众首创精神。</p><p>(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说明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当下,如何使“工匠精神”落到实处,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针对“工匠精神”所具有的特点,即:“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其内涵也十分丰富:精益求精、注重环节,保质保量、不投机取巧,耐心专注、不断完善,专业敬业、力争第一”等信息,可以提出具体的有效措施,如:坚持劳动光荣的理念,提高劳动者的技术素质与道德素养;倡导诚实守信,坚持创新精神等。</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