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吉林省镇赉县第一中学高三阶段测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面对商品销售的激烈竞争,某零售公司为了解决顾客反映的问题、满足顾客的需求,成立了“提高顾客满意度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负责,对于每一条顾客之声、客户投诉,都会研究、总结,将修正工作做得更加彻底。该公司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p><p>A.为了生产更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商品 </p><p>B.为了更好地实现商品的价值</p><p>C.顾客是上帝 </p><p>D.市场竞争的激烈性</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关注质量是为了获取利润,而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只有注重于商品的质量(即使用价值),才能够更好的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实现商品的价值,达到获利的目的,B属于根本原因;其它选项并非是公司注重质量的根本原因。所以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89.3%的人坦言物价上涨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其中49.2%的人表示影响非常大,只有很小比例的人选择基本没有影响;85.1%的选择“吃饭”受影响最大,随后依次是57.7%的人选择“出行”,55.1%的人选择“居住”等。这说明:</p><p>A.物价稳定是消费水平提高的前提和基础</p><p>B.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受收入差距的影响</p><p>C.不同的收入水平是人们对物价上涨的敏感度不同的前提</p><p>D.物价上涨会改变人们的收入,大幅减少人们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量</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前题和基础,家庭收入水平不同对物价的变动反映程度是不同的,依据材料数据可知,收入越低收物价影响越大,所以C符合题意;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提高的前提和基础,而非物价,A错误;本题没有考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排除B选项;物价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的变动影响小,所以物价变动不会导致人们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量大幅减少,D错误。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种商品价格(P)上涨,会引起其替代品(Q1)需求量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其互补商品(Q2)需求量的变化。下列曲线图中正确反映它们之间变动关系的是:</p><p> </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8e18146f/SYS201801021830255878295464_ST/SYS201801021830255878295464_ST.001.png" width="455" height="13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在互为替代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会导致对该商品的需求减少,对其替代品的需求增加,所以在互为替代的商品中,该商品的价格与替代品的需求呈正相关,即Q1为正相关图像;在互补品中,一商品的价格上涨会导致对该商品的需求减少,则对其互补品的需求也会减少,可见该商品的价格与互补品的需求呈反相关,即Q2为反相关图像。可见只有D符合题意。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小组赛历尽坎坷垫底出线,淘汰赛疯狂逆袭,决赛中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问鼎奥运冠军,用世纪行动诠释了中国女排精神。一个民族总会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她自强不息,对中国人而言,这种力量就包括女排精神。在中国,女排精神:</p><p>①一直根植于中国女排的运动基因之中,需通过夺冠表现出来</p><p>②是激励女排队员在竞技赛场谱写壮丽凯歌的最重要精神支柱</p><p>③曾经成为推动全国人民建设强大祖国的智力支持</p><p>④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助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中国女排精神根植于中华文化之中,而非运动基因之中,①错误;女排精神属于精神动力而非智力支持,③错误;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和传承,是激励女排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有利于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故②④符合题意。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长春市突出改革与“双创”主题,激发了民营经济法发展新活力。上半年,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完成4625亿元,同比增长10.5%,民营企业户数达到13万户,同比增长15.4%;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93.1万人,同比增长75%,这表明:</p><p>A.民营经济在长春市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p><p>B.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p><p>C.民营经济可以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p><p>D.长春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取决于民营经济的发展</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A错误;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B错误;依据民营经济在主营业务收入、企业户、从业人员及其增长幅度等信息,可以看出民营经济在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C符合题意;D夸大民营经济的作用是错误的。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实现依法治国,需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 历史上著名的晋商乔致庸做生意,讲究一个“信”字,这是乔家的传统,是晋商的传统,更是整个商界应该传承的商业品格。古人常说,无信不商。在乔致庸眼里,商品买卖讲的是诚信,诚信依靠契约与规则维持,当前,推进依法治国,企业应该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p><p>材料二 中华法治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古代社会既有“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治国先治吏”等理念,也有“君权至上、法自君出”“等级有序刑不上大夫”等思想。近代中国,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开始与西方法律文化有了冲突与融合。</p><p>2016年4月12日,长春市召开依法建设十件实事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要加强宣传片引导,树立主动宣传意识,善于发挥好主阵地和新媒体的作用,不断增强法治建设的感染力。</p><p>(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企业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的重要性。</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分析中国法治文化的历史和长春市法治建设的做法对推进我国法治文化建设有何启示。</p><p> </p></div></div>
<div><p>【答案】(1)(6分)①企业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合法经营,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形成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发展。(2分)②企业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兼顾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2分)③企业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促进就业,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分)</p><p>(2)(12分)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法治文化和西方法治文化的精粹,摒弃其中的糟粕,为中国法治文化增添新的时代内涵;(4分)②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法治文化建设要充分借力现代科技和大众传媒。(4分)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法治文化建设必须立足实践,反映群众的的精神生活和文化需求。(4分)</p><p>【解析】(1)本题考察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要求结合材料一说明“企业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即:企业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的重要意义。企业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有利于企业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有利于规范企业行为,正确处理劳资关系等。学生可以从以上角度,分别结合材料组织答案。</p><p>(2)本题考察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要求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法治文化的历史和长春市法治建设的做法对推进我国法治文化建设有何启示,属于启示类主观试题。回答本题,首先要总结我国法治化历史和长春法治化建设的措施,据此概括出如何推进我国法治文化建设。我国和西方历史上,文化法治化建设具有成功经验,所以学生可以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角度组织答案;长春市法治建设注重宣传,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所以学生可以运用大众传媒的特点,说明法治文化建设要充分借力现代科技和大众传媒;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所以加强文化法治化建设就要立足实践,反映群众的的精神生活和文化需求。综合以上内容,学生结合材料进行说明,指出具体措施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德、日、意等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霸世界所挑起的,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战争伤亡损失无数,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于2015奶奶9月3日首次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阅兵仪式并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p><p>材料二 爱国,这是我们对自己祖国最质朴的感情。爱国是情感,更是责任。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的传承者。未来纪念抗战胜利,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践行爱国行动。某校准备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p><p>(1)从“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角度出发,分析弘扬爱国精神对社会的意义。</p><p>(2)请你为材料二中的学校拟定两个具体的活动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6分)</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弘扬爱国精神,可以激发着社会向善的力量,培养健全的人格。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弘扬爱国精神,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爱国精神,能促使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每点2分)</p><p>(2)①欲办一次“弘扬爱国精神,争做文明市民”图片展。理论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举办爱国志士先进事迹报告会。理论依据: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评分要求:设计的活动主题要能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理论依据每点一个即可,要符合主题,不能重复)(每点3分)</p><p>【解析】(1)本题考察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分析弘扬爱国精神对社会的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试题。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主要讲解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回答本题可以从以上角度,结合材料风别进行说明即可。</p><p>(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二提出具体主题活动,并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说明理由。材料二强调了爱国主义教育,所提出的主题活动一定要围绕爱国主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一定要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理由。</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