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分享经济”正逐渐成为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的一种全新商业模式。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意 义是</p><p>①推动公共产品和服务资源共享,扩大居民消费选择</p><p>②提升供给弹性和灵活度,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p><p>③保障传统企业经济安全,推动企业平稳转型</p><p>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干主要强调“分享经济”能够有效利用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并不涉及传统企业的相关内容,③不符合题意;促进“分享经济”发展,能够将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进行分享和有效利用,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多样化的个性需求,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p><p>①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p><p>②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p><p>③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p><p>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p><p>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 </p><p>【解析】</p><p>材料中科学家们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往往受到很多科普作品的影响,说明了人创造了文化,优秀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故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①不符合题意;④中是“重要动力”,而非“根本动力”,故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隆重举行。纪念馆俯广场布置得庄严肃穆,一万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以此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主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此次公祭活动的举办是基于</p><p>A.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p><p>B. 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p><p>C. 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p><p>D.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的举办是基于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B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故排除A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不一定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也可能起阻碍作用,故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某农产品的变化曲线图,P和Q分别表示该农产品的价格和数量,需求曲线D到D1移动表示农产品的需求变化趋势,供给曲线S到S1移动表示该农产品供给变化趋势,E到E1表示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变化趋势,一般情况下,可以推断出引起下图变化趋势的原因可能有</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8497612c/SYS201801021831278403273692_ST/SYS201801021831278403273692_ST.001.png" width="145"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越来越多农民外出务工 </p><p>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p><p>③城镇人口和总人口持续增加 </p><p>④该农产品种植面积扩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从图示中“需求曲线D到D1移动表示农产品的需求变化趋势,供给曲线S到S1移动表示农产品供给变化趋势”,表明同一价格下,农产品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越来越多农民外出务工,会导致农产品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供给的减少,①符合题意;城镇人口和总人口持续增加,则会导致农产品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增加,③符合题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农产品的价格会下降,②不符合题意;农产品种植面积扩大会使供给增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l6年9月4日晚,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的成员和嘉宾国领导人及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在杭州西湖景区观看《最忆是杭州》实景演出交响音乐会。以天为幕、桥为景、以湖为台,各方来宾置身于湖光山色中,聆听经典名曲,观看水上歌舞,感受中国神韵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与对话。</p><p>这是一台饱含江南风韵、诗情画意的演出。流传此间的民间小调《采茶舞曲》展现江南采茶女们充满诗情的劳作之美,让整个西湖都随之轻盈律动;《美丽的爱情传说》通过越剧、小提琴、歌舞等多种艺术形态,再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和白娘子这两个如泣如诉的民间爱情故事,表达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美丽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难忘茉莉花》重新演绎了这首享誉世界的中国民歌,抒发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风物的眷恋。</p><p>这是一台彰显中西合璧、文化交融的演出。一曲古琴、中国鼓与大提琴的对话,呈现了中西合璧的《高山流水》,传递出中国与世界各国相知相近的美好寄望;水上芭蕾舞表演《天鹅湖》将虚拟成像和真人表演完美结合,优雅的舞者穿梭于银河流光般的古桥之下,令人赞叹不已。</p><p>这是一台兼具古典现代、富于想象的演出。水中舞台、灯光、全息影像、LED、焰火等高科技舞台技术,使一个个音乐作品得到更加立体的呈现,充分体现了古典中国的美学气质,使观礼贵宾得到“动静皆入画”的全新体验。</p><p>一小时,世界感受中国;一小时,全球音舞精品跃然眼底。中国神韵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取得圆满成功。</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国神韵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取得成功的原因。</p><p>(2)文化艺术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请为中国文化艺术更好地走向世界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p><p>(1)①江南风韵、诗情画意,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彰显了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3分)②中西合璧、文化交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开放。(4分)③运用高科技舞台技术,充分体现了古典中国的美学气质,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生辉。(3分)</p><p>(2)凸显中国特色,展示民族风采;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艺的影响力等。(4分) </p><p>【解析】</p><p>(1)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分析“中国神韵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取得成功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试题。要求仔细审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寻找到其获得成功的原因,本题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创新的途径和具体做法的角度进行思考,并运用哲学术语加以表述。具体可以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和运用高科技舞台技术的角度思考,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p><p>(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为中国文化艺术更好地走向世界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此题比较开放,学生注意提出的建议具有可操作性和主题明确,并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体可以从凸显中国特色,展示民族风采;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艺的影响力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专家指出,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然而,制度的改革只是改变教育模式僵化的一部分,真正要盘活整个教育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教育理念转变才是关键。如果教育理念不发生转变,制度的改革,只是为学生换了几把困住自己的“枷锁”,学业压力依旧巨大,成绩依然是家长和老师判断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个性与兴趣依旧被压制。那么,创造能力和健全的人格难以形成。高考制度的改革已先行,模式也开始逐渐踏上科学的探索之路,唯有理念及时转变,让教育的形式与内在同时符合教育规律,方能拨得旧有制度的“云开”见到改革成效的“日出”。</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高考改革及教育理念转化的必要性。</p><p> </p></div></div>
<div><p>【答案】</p><p>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综合试题有重要意义。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高考及教育制度改革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4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塑造人生。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教育制度、教育理念关系到优秀人才的培养,应该加以改造。(4分)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性、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制度、教育理念的不断变革与创新,事关个人和国家发展。(4分) </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说明高考改革及教育理念转化的必要性,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要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角度入手;然后从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和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思考;最后从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等角度思考,并结合材料分析现实意义。</p></div>
页:
[1]